1.把漁歌子用簡短的文字譯寫出來
漁歌子》的詞,描繪了春江水漲、煙雨迷瀠、鳥飛魚肥,悠然垂釣的畫面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的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竹子原創春日江南,煙雨迷蒙、寧靜自在.遠望,湖的對岸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西塞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只只白鷺撲棱著翅膀掠過湖面,與這青山綠水交融成一幅朦朧的山水畫.湖岸,盛開著叢叢鮮艷的桃花,晶瑩剔透的花瓣落在水面上,如一葉葉扁舟,載著春天.溪中鱖魚肥美鮮活,不時躍出水面,吮吸春的氣息.泛舟湖上的漁者,頭戴青斗笠,身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邊悠閑垂釣,邊享受這秀美的江南景色.春天來了,西塞山在春風的吹拂下,換上了淺綠色的新裝.湛藍的天空中不時有只只白鷺高飛.山下的小溪叮叮咚咚,向前流去.溪岸邊盛開著枝枝鮮艷緋紅的桃花,溪水中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游來游去.晴朗的天空突然飄起了蒙蒙細雨,這是一幅多么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啊,歡快流暢,生機勃勃.在這美好的春色,頭戴斗笠,身穿蓑衣,沐浴在斜風細雨之中,靜靜地坐在河邊垂釣,哪里還舍得回家呢。
2.四年級下冊古詩三首的意思剪簡短
人教版: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大成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3.簡短古詩加意思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譯詩1 幽靜的山谷里不見人影,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余輝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譯詩2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譯詩3 空曠的山林里看不到一個人影,只是能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 一抹夕陽返照著茂密的深林,余光又投射到林中的苔蘚之上。
這是王維后期的山水詩代表作——五絕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寨),是輞川的地名。
送別 [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①, 問君何所之②。 君言不得意, 歸臥③南山陲④。
但去莫復問, 白云無盡時。 【注解】 ①飲君酒:勸君喝酒。
②何所之:去哪里。 ③歸臥:隱居。
④南山陲:終南山邊。 【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 敢問你要到哪里去? 你說人生之事不如意, 要到終南山那邊隱居。
只管去吧,我不再多問, 那白云沒有窮盡的時候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注釋】 1、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
4.古詩的賞析
1,這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回答說: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時間的回環跳躍。“何當”為設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2,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征,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
5.把漁歌子這首詞改成一篇記敘文300字
三個事例都是概括敘述的,每個事例的后面都有幾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闡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義,把事例緊緊地扣在論點上,是論點和論據聯系的紐帶,否則就就事論事,論點和論據脫節了。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通過列舉事實材料和運用邏輯推理,來闡發,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表明對問題的觀點和態度。各行各業的人為了接受或表達思想,都需要經常閱讀和寫作這種文體。
一篇議論文,通常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大要素。論點是議論文所闡發的思想觀點;論據是文中用來證明論點的根據;論證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揭示。這三者的緊密關系,構成了一篇議論文的主體。
6.簡短關于水的古詩
編輯本段關于水的古詩:
《鄂州南樓書事》
宋-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
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
并作南樓一味涼。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渓.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11.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15.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16.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暮江吟》)
17.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18.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9.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溫庭筠:《憶江南》)
20.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21.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