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大簡介
北大校門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北大被公認為中國最高學府,同時也是中國綜合實力第一的大學,理科、文科、社會科學、新型工科和醫科都是它的強 按照國家重點學科,北大的理科、文科、醫科實力均為全國第一。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誕生了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數學、物理、化學、地質、計算機、微電子、核物理、心理、農學、醫學、中文、歷史、哲學、考古、外語、政治、經濟、商學、新聞等學科。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校徽 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
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藍勝于藍。
北大的許智宏校長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許多畢業了多年的北大學生回想起來,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北大給學子們最寶貴的是“自由獨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學風校訓 學風: 勤奮 嚴謹 求實 創新 校風: 愛國 進步 民主 科學 校訓: 盛傳的校訓有兩個:一是為人所熟知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二是“愛國 進步 民主 科學”。
2.北京大學的簡介
名稱:北京大學 簡稱:北大 舊稱:京師大學堂 國立北京大學 英文名:Peking University 英文縮寫PKU(英文媒體也常用Beijing University) 成立時間:1898年 學校主頁: / 學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 郵政編碼:100871 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在近代史上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以中國最高學府的身份創立,最初也是當時的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身兼中國最高學府與國家教育部的雙重職能。北大傳承著中華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的學統,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在現代的延續,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名聲和地位,可謂“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
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目前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理科、文科、社會科學、新型工科和醫學學科都是它的強項。
校現有數學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國際關系學院、經濟學院、光華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物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首都發展研究院、軟件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應用文理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工學院、藝術學院和地球物理學系、技術物理系、電子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地質學系、城市與環境學系、心理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考古系、哲學系(宗教學系)、信息管理系、社會學系。學校現有96個本科專業,198個碩士專業,174個博士專業;有各類在校學生39533人。
3.清華大學簡短介紹
清華大學簡介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于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 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 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并于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 個學院,26 個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999 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成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11工程”建設和“985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以及整體辦學條件等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目前,清華大學設有13 個學院,54個系,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以及“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為使清華大學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4.大學個人簡介怎么寫
丁文斌,男,漢族,1987年11月出生,共青團員,現為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2004級學生。
在校期間遵守校紀校規,尊敬老師,吃苦耐勞,先后被評為“優秀團員”,“優秀班干”,“優秀團干”,“三好學生”等一系列的光榮稱號。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早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并定時參加雙學小組學習。
擔任班級團支書期間,工作勤勤懇懇,盡心盡力,在生活中樂于助人,團結同學,主動幫助其他有困難的同學。在學習上認真刻苦,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成績名列班級前茅,在專業知識學習上努力認真。
在專業技術方面,虛心地向學校的各位老師學習,加強技能訓練,經常參加校、系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校組織的雕刻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系水果拼盤比賽獲得二等獎,在07年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比賽中,冷拼和熱炒分別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并獲得高級工的榮譽稱號,且有幸代表江蘇省參加中國職業學校技能比賽。
5.北大清華簡介
一、北京大學,簡稱“北大”,誕生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第一個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1912年5月3日,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嚴復為首任校長。1916年,蔡元培出任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之義”,把北大辦成全國的學術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心、五四運動策源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大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不久遷往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1952年院系調整,校園從內城沙灘紅樓遷至西北郊燕園。
北京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九校聯盟(C9)[6] 及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重要成員。二、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
學校誕生于1911年,依托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學校南遷長沙,與北大、南開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52年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先后恢復或新建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長達百年的辦學歷史中,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余名院士從這里走出,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恰如清華園工字殿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
6.北京的資料簡介50字
北京市,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和國際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
拓展資料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經老城西南,毗鄰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金、元、明、清、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等五個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數個政權建政于此,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國,是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時期人口超過一百萬。金中都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北京與西安、南京、洛陽并稱中國“四大古都”,擁有7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
《不列顛百科全書》將北京形容為全球最偉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斷言“這座城市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過去的8個世紀里,幾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擁有著不可磨滅的民族和歷史意義”。北京古跡眾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壇、避暑山莊、頤和園、圓明園、北海公園等。
今日的北京,已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教育和科研機構座落于北京市區;金融街是中國金融監管機構辦公地點和金融業聚集地;北京商務中心區是北京經濟的象征;798藝術區是世界知名的當代藝術中心;此外,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鳥巢”、“水立方”、中國尊等具有現代風格的建筑成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過2億9400萬人到北京旅游。
7.大學新生自我介紹范文
我剛從大一過來,記得自我介紹的時候,講得不怎么樣。
我想上大學不僅僅是做個自我介紹這么簡單,的確自我介紹是給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但自我介紹不用刻意地要做成什么樣,關鍵是個性化的介紹,而不是千篇一律。
有一點很重要,如果你想要在大學鍛煉自己就必須要大膽,不要畏首畏尾,有時候你的謙虛并不會給你帶來什么,你需要有毛遂自薦的勇氣,不管高中你的成績好與壞,到了大學大家都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不要掙扎在與內心的自己做斗爭中,認為對的就去做吧,想得越多就只會打消自己的斗志。不要擔心自己擔任了什么職務會做得不好,不要擔心周圍的人的眼光,我要鄭重地告訴你,同學們是很寬容的。記住勇敢地展現自己吧,我想你再也遇不到這樣一個可以犯錯的環境了。去參加社團活動,挖掘自己的潛能吧。但要注意學習不能荒廢,畢竟獎學金還是很誘人的,當然還有這份榮譽。
最后,我祝你有個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以后如果還有什么大學的煩惱,我這個過來人說不定可以給你一些建議的。
8.清華大學的簡介
清華大學主體所在地--清華園,地處北京西北郊名勝風景園林區,明朝時為一私家花園,清朝康熙年間成為圓明園一部分,稱熙春園,道光年間分為熙春園和近春園,咸豐年間改名為清華園。
清華大學校園占地356公頃,建筑面積168萬平方米,校園內綠草青青,樹木成蔭,湖光山色,景色優雅。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風格的建筑群落,為師生創造了適宜的工作、學習、生活環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
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并于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南遷長沙。
9.清華大學的介紹
清華大學簡介 清華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座落在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
它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創建于1911年,1928年改建為國立清華大學,今天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理、工、醫、經濟、管理、人文、法律、藝術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工科的嚴謹執著、理科的求證探索、文科的醇厚積淀、藝術的色彩浪漫,交融滲透、綜合創新,形成了清華大學學科發展的深厚底蘊和獨有特色。
清華大學是中國培養高層次人才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華大學現設有建筑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美術學院、應用技術學院 、醫學院等13個學院54個系;學校還設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
全校共有本科專業58個,有權授予碩士學位的專業159個,有權授予博士學位的專業123個。 清華大學不僅是教學中心,也是國家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
校內設有47個研究院(所)、29個研究中心(其中5個為國家級研究中心)、13個國家實驗室(占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以及27個博士后科研站。目前清華大學校園網連網計算機30000多臺。
圖書館館舍3.9萬平方米,藏書401萬冊,通過因特網為讀者提供國際、國內聯機檢索服務。清華大學每年獲得的科研經費、發表的研究論文及獲得獎勵的科研成果均居全國高校首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贏得國內外同行的贊譽。
清華大學一直以人才薈萃、師資力量雄厚、學生質量優異著稱,學校現有教師3000多人,其中教授1100多人,副教授1200多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60人,為全國高校之首。目前在校學生26800多名,其中本科生13300名,碩士研究生8500余名,博士研究生近5000名。
清華大學一貫堅持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各類優秀人才的成長。幾十年來,清華大學培養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包括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藝術家、工程技術專家、企業家和政府部門的領導人,他們在科技、教育、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清華大學重視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與國外許多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及跨國公司建立了多種形式的雙邊交流與合作關系,包括互派專家講學,進行合作研究,建立聯合研究中心等,促進了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校學習的外國留學生1700余人,來自世界上75個國家,他們在我校的理工、人文、經濟、管理、法律、藝術等各個學科學習。
清華大學校園,地處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園林區,是在幾處清代皇家園林的遺址上發展而成的。清華校園周圍高等學府和名園古跡林立,園內林木俊秀,水木清華;清澈的萬泉河水從腹地蜿蜒流過,勾連成一處處湖泊和小溪,滋潤著一代代清華學子高潔的志趣和情操。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
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并于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
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十分重視研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以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抗日戰爭爆發后,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在戰火紛飛、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歲月里,師生休戚與共、艱苦辦學,聯大也以名師云集、水平高、學風好而蜚聲海外,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抗日戰爭勝利后的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清華大學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在震撼全國的"一二。
九"愛國民主運動中,在"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斗爭中,一代代清華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國道路、傳播先進思想、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斗爭中成為后世的楷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1952年國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
1952年11月蔣南翔出任清華大學校長,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辦學道路,在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工程技術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績卓著。 1978年以來,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清華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
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清華有著在首屆全國研究生院評估中名列榜首的研究生院,有著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清華教育資源的繼續教育學院。
目前,清華大學設有理學院、建筑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美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應用技術學院等11個學院共44個系,并正在籌建醫學院,逐步成為當代中國一所著名的設有理、工、文、法、管理、藝術和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水清木華90載,清華發散著獨特的精神魅力。
這里治學嚴謹、學風濃郁,有著良好的學術水平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