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馬的簡短故事(50字左右)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
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
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
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
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
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
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
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
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2.馬的故事(簡短的)
曾經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又一個叫蘇和的男子,他有一匹愛馬,特別的忠誠,從小相依相伴~然而當時有一個王爺看重了他的馬,就假裝辦了一個馬賽,后來,蘇和的馬果然不負眾望,奪得冠軍,可是王爺以此為借口要霸占他的馬,最后爭執不過,只好忍痛割愛,就這樣,蘇和日思夜想他的愛馬。這匹馬對主人的思念也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王爺騎著這匹馬向大臣們炫耀,突然間,這匹馬像瘋了似的,將王爺摔倒在地,向草原遠處本去,王爺命令下人用毒箭將馬射死,可是馬中了箭后也依然馬不停蹄~向主人蘇和家的方向跑去,終于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到了蘇和的蒙古包前,摔倒在地,長長撕嚎起來,這時蘇和出來后,看到自己心愛的馬在地上喘著粗氣,后來終于死去~~
蘇和為了紀念他,專門用這匹馬的尸骨做成了一把樂器,用馬鬃當作琴弦,拉出的聲音和這匹馬生前的鳴叫一模一樣,后來為他起名為馬頭琴~~
3.關于馬的歷史故事(簡略)
伯樂相馬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延續到現在。
有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也沒有發現中意的良馬。
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
你還是伯樂相馬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半信半疑,便讓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不知不覺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田忌賽馬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一些,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準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么,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
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慌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于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4.有關馬的歷史故事(簡短)
南北朝時有個叫王行思的人,養了一匹馬,有一次出門過河,王行思就叫船夫先把馬渡過河去再來接自己。
誰知道等到王行思過河時,刮起了大風,把船掀翻了。站在岸上的馬看見主人遇險,立即沖進浪濤之間,奮力救起了不識水性的王行思。
隋朝時,大宛國進獻了一匹千里馬叫獅子驄。可是不久隋亡,戰亂中獅子驄不知所蹤。
唐太宗即帝位,對這匹馬念念不忘,下令舉國尋訪。最后同州刺史宇文士及在一個賣面的人家里找到了落魄的獅子驄:它被人家人用來拉磨,鬃毛干枯、皮綻肉損,憔悴不成形狀。
宇文士及看到它這個樣子,忍不住當場痛哭起來。這時的獅子驄雖然“齒口并平”,已經很老了,但是“老馬識途”,它仍然記得從前的事情,回到京城后鳴躍不已。
太宗對它的歸來十分歡喜。此后獅子驄繁衍后代,五匹馬駒都一如父親,是千里良馬。
5.關于馬的故事,短~~~~~~~~~~~快快快
老馬識途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齊桓公和丞相管仲討伐孤竹國,被敵軍騙到了沙漠地帶。看看天晚,但見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慘霧,冷凄凄數群啼鬼,亂颯颯幾陣悲風。管仲說:“久聞北方有旱海,是極厲害之處,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傳令收軍,帶來火種,遇風即滅,吹之不燃。隨行軍士,各各敲金擊鼓,一來以屏陰氣,二來使各隊聞聲來集。管仲見山谷險惡,急教尋路出去,卻東沖西撞,盤盤曲曲,全無出路。管仲說:“我知道老馬識途,老馬多從漠北而來,可擇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隨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馬數匹,縱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6.關于馬的兩個歷史故事
伯樂相馬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項羽馴服野馬
楚霸王項羽馴野馬“烏騅”的故事廣為流傳。據說“烏騅”當初被捉到時,野性難馴,許多人都休想騎它,就是騎得上的也頓時被它摔下來。壯強好勝的項羽聽說便想一試。他馴馬有術,一騎上“烏騅”,就揚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過一山。這馬非但沒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干,滿想一下把馬壓制得動彈不得,誰知“烏騅”也不甘示弱,拼死掙扎,結果那樹連根都離開了山土,“烏騅”總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
唐玄宗偏愛馬舞
唐代,馬戲達到頂盛時期。據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尤其偏愛女子馬舞。唐宮設有男女馬伎隊,飼養大量舞馬。每年8月5日前后,便是馬舞高潮,勤政樓前舞馬場上馬舞通宵達旦。經長期訓練的馬便可聞樂起舞。馬能銜杯向皇帝獻酒,達到了令人驚嘆不止程度。后來,從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發掘出的“馬球圖”得到進一步證明。該圖中繪有20多匹馬,騎者均穿各色窄袖袍,著黑靴、戴袱頭,相互策馬搶球。
徐悲鴻一生畫馬
徐悲鴻一生畫的馬論百盈千,但可分為三大類:1?天馬行空的天馬;2?立馬斜陽的立馬;3?小步奔走的馬,所繪的馬都是瘦馬。悲鴻的馬始終寄托著畫家愛國主義的情懷。早期的馬“躑躅四顧,蕭然寡儔”,“為覓生芻盡日馳”;“九·一八”后,變為“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秋風萬里頻回首,認識當年舊戰場”的馬。畫家有時以馬抒寫苦悶心情,如“此去天涯將馬托”,有時以馬表達希望和理想,“相期效死得長征”。解放后,他的馬變為“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奔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