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端午節的話劇劇本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于當時社會的腐敗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后逐出都城,流落漢北。
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衛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河喂魚以保全屈原的尸首。
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節,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粽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粽,一種是尖尾粽。
媽媽是我們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溫水里泡一泡,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后伴在一起。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粒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后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粽子又大又結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
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三十分鐘后,再泡在湯水里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后腆著大肚子那憨態惹人笑。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著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劃著。
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 ,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干勁,勇往直前……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
2.端午節小品劇本
我也在找啊,找到我們一起分享啊。
我這有一個:不知行不行。 話說,現在的鋼七連牛氣了,雖然部隊是整編了,可這外面市場經濟要的是這種影響力,所以他們在繁華的食品界打出了響當當的牌子“鋼七連”牌粽子。
粽子廠里熱鬧非凡,請看: 由連歌改編的廠歌: 一把糯米,一張葉, 一筐粽子鋼七連, 豆沙的餡料,青青的葉, 五花肉餡包成粽。 料多嚇破敵人膽,百吃百贏美名傳。
包必贏,吃必勝, 踏葉尸骨吃凱旋! 然后是火熱青蔥的粽子廠的車間里: 七哥:今天這粽子,著實不錯!有楞有角,我喜歡。 班長:咱們今天吃粽子,是吃粽子(要強調粽子兩字)!不是吃米飯。
大家看,這粽子一個一個,多漂亮啊! 班副:粽子,來,被我吃掉。我吃了你,就是對你最大的照顧! 三多:粽子皮,沒有意義。
粽子餡才有意義。 小寧:粽子比面包更好吃啊! 老白:誠懇滴說,我做人滴原則揍是:能吃兩個決不吃一個。
成才:你們那是什么粽?八一粽就不叫吹,我這是八五粽來。 袁妖:我才吃了三十個,我還沒吃夠呢! 齊桓:你個破粽子瞪什么眼?先吃了你! 吳哲:你們明明對粽子都很感興趣,就別裝了。
吳哲:粽子啊!平常心!平常心! 七哥:為了吃粽子,我不吃今天的飯,我不吃明天的飯,我不吃后天的飯,我三天不吃飯! 七哥:明明是個燒麥 天生一付粽子樣 史今:連長!我包的粽子帥不帥!帥不帥!你說帥不帥!! 班副:煮啊!!煮啊!!你看我干什么!!你倒是煮啊!! 成才:說,說說你最新記錄是多少個。 三多:早不吃那玩意兒了 成才:說說 三多:333 成才:就憑你這333個粽子,你長多少肉不成啊? 小寧:誰對你好啊?!我們還給你三個粽子呢! 老白:會餐忒殘酷啊!!一大鍋粽子我連個葉子都沒摸(讀音:毛)著,就沒列。
老白:三多,你那老鄉不地道,知道不?籃子里裝著三種粽子,肉餡的,是給連長,排長的;蛋黃的,是給班長,班副的;大棗的,才是給我們戰友的,哪個連都有這樣的,七連,就這一個。 班長:粽子得一口一口的吃,肉得一點一點的長,只要今天比昨天胖,那不就是希望嗎! 老馬:上有天、下有地;中間站著你自己,過一天端午節吃一天粽子! 老馬:不鄙視粽子了,小心粽把你給鄙視了! 老七:他能吃那么多粽子干啥用啊,吃粽子能把敵軍吃趴下啊,那還不如架個鍋,對著敵軍狂吃粽子呢! 班長;連長說了,你要能吃五十個粽子,先進集體還給咱們班! 老白:這咋又吃了一個呢?讓我吃上癮了你說~ 袁朗:九個人,才吃了二十二個粽子,這個食堂沒見過這么差的成績,丟死人,你們這些粽王!!!! 王團長:這樣,你包一個讓我夠吃的粽子,我就把這個裝甲坦克粽送給你! 班長;連長說了,你要能吃五十個粽子,先進集體還給咱們班! 小拓:如果在你要求的時間內吃了所謂你滿意的粽子,我棄權…… 老七:你就是我地獄! 561:滾!你就不招人待見。
班長:你想吃死我啊,許三多! 百順:吃,吃,你個吃貨! 村長:吃那么多,是要撐死滴,啊 小寧:天啊。 老的:地啊。
袁朗:事事難料啊。 齊桓:粽子全吃完了?你個南瓜腦袋等著挨qiang子兒呢! 拓永剛:餓死我算了,正發明天不用起床。
吳哲:平常心,平常心。 成才:我真想把你肚子打開,把我胃放進去。
康師傅: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 多多:連長,連長,該吃粽子了。
老七:炊事班都沒了,啃粽葉啊? 袁朗:搶粽子吃是個考驗 隨時隨地 一生。但我保證 我會讓你們每天搶到的粽子都不一樣。
三多:班長,我睡不著。 班長:“那你就數粽子” 三多:“一個粽子,兩個粽子,三個粽子。
”
班長:“別數出聲” 話說 連長和七連的搶粽子吃 三多把粽子給搶完了 連長氣的大叫 你吃 吃 吃 明天我要你吃一萬個!我讓你吃。
木木盯著搶了一大把粽子的連長 連長說:哭, 笑, 撒潑, 打滾,罵人.或者你一拳把我K.O.了 反正今天你別想吃我這粽子! 班長:連長 就給他幾個吧 人剛來的 吃一回粽子不容易 連長:你曖昧你 你俗氣你 班長咧嘴笑 三多在五班過端午節時對老馬說:吃粽子就是好好活 好好活就是吃很多很多粽子 連長:反正我就粽子量1筐,陪你吃,兩筐吧 袁朗:我粽子量2盆,陪你吃,舍命 連長:給我吃5000個粽子 指導員:連長對你很好。
知道嗎? 許三多:知道 指導員:好,說說 許三多:鍛煉我的胃部伸縮能力 粽子不能吃的太多 吃太多了會出問題 連長說過,吃粽子就得一個接一個。 三多:搶粽子這玩意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我就搶了連長很多粽子!和連長搶粽子吃是件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光榮在于是搶粽子,艱巨在于是和連長搶! 三多:班長,吃粽子,這是我剛剛給你留的(要不都被他們給搶光了) 連長:(對著三班人)倆星期包的粽子幾分鐘就讓人給搶光了,誰挑的頭兒? …… 三多:那是我給我們班長留的,他沒吃粽子 連長:我也沒吃粽子,……把他給我拖出去斃了! 袁朗怪異的爬到三多面前 問:許三多 你吃粽子嗎? 三多左看一下 右看一下 回答:我 我不吃粽子,吃粽子沒意義。 袁朗:沒勁 粽子都不吃 真不吃? 端午節也不吃? 三多:不吃。
. 袁朗:那你每天吃什么? 吃飯? 大米飯? 小米飯? 沒意。
3.關于端午節的小品劇本
旁白:隨著粽子被擺上了大小超市的柜臺,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要到來了。
而這幾天,有關端午節可能會被韓國申報為該國文化遺產的傳聞,引起了不少市民的熱議,那么,端午節到底是怎么起源的?韓國又為什么要申報端午節為文化遺產呢?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采訪:北京師范大學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員 蕭放 吳兵:蕭老師,您給我講一講,中國的端午節,它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時候? 蕭放:如果說端午節,作為文獻記載來看是在晉朝有一個人叫周處,他有一本書叫《風土記》。
那么這本書里面第一次記載端午這個名字。當時那個時候沒有記載防來我們所的龍舟竟渡這些東西沒有。
吳兵:大概有多長時間? 蕭放:大概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吧應該說。 吳兵:就說我們的端午節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了。
蕭放:如果說要是不是說大概的說法兩千年差不多。 吳兵:那您覺得韓國的端午祭,江陵的端午祭跟我們的端午節有沒有必然的聯系之間? 蕭放:如果說要說聯系,那肯定是有聯系的。
因為以前東亞這個文化,整個就說東亞大陸和朝鮮半島,這個文化有它一個相關性,就在很早以前,它的歷史和文化是連在一塊的,所以它就是包括它的居民,包括它的一些制度的包括它的一些習俗都有關系。有關系。
解說:端午節作為我國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早在很多年前就傳入周邊國家,成了亞洲各地、各民族共同慶祝的盛大節日。尤其是作為中國近鄰的韓國,早就把端午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此次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申報的是江陵端午祭,更具有韓國地方特色。 采訪:中國民間文化搶救工程辦公室主任 王錦強 中國民間文化搶救工程辦公室主任 王錦強:韓國的端午節他們過端午節也很有傳統,但是從中國引進的,或者是中國的端午節,對東南亞國家,對東亞國家的影響,他們從1961年就開始對無形財產進行保護。
那么1967年,把這個端午節作為節日進行保護。那么從六十年代末開始,韓國人的端午節每年有上百萬人參加,據說。
所以它的影響在韓國很大。 解說:在韓國江陵地區,農歷五月初五舉行的“江陵端午祭”其實更像是韓國青年男女的節日,在這一天里,年輕男女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之情。
采訪:韓國留學生 吳兵:在韓國有沒有這個端午節這個節日? 韓國留學生:有。 吳兵:有,是吧?通常你們是怎么過的? 韓國留學生:端午節屬于韓國三大節日之一的。
吳兵:傳統節日。 韓國留學生:對,但是那個端午節的時候,我們不會放假,不會休息,只是過有一些活動,吃東西,米糕之類的東西。
比較傳統的。不知道中國有沒有,不好翻譯。
吳兵:還有什么 韓國留學生:長發。用菖蒲水洗頭發。
另一位韓國留學生:洗頭發。 吳兵:洗頭發,還有摔跤。
韓國留學生:摔跤也有、打秋千 采訪 韓國訪問學者 高仲守:我覺得那個中國是從古代就很有影響力的國家,所以好多方面就從中國那個傳到韓國的,挺多。比如說那個祭祀的方面,也是從中國過來的。
可是韓國慢慢那個改變了從古代到現在也是一樣,保留下來的。 解說:盡管端午節最初起源于中國,但是韓國的端午祭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習俗,因此,韓國有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我們無可厚非。
采訪:北京師范大學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員 蕭放 吳兵:那現在就是很多媒體在炒這個,也可以說很多媒體在爭論這個,韓國江陵這個地區要把端午祭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對這件事,我們應該怎么理性的看? 研究員:我覺得這個事情,本來說應該說沒有多大的事情。因為韓國江陵這個地方,它對端午節祭祀的儀式保存得比較完整,每年有很多萬人參加這個活動。
有傳統,而且他們是在一九六七年就做國家的一個無形文化資產。在保護,那么他,它重視這個東西,是無可厚非的。
旁白:據專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和品牌的注冊不同,具有‘共享性’,不存在搶注之說,也就是說,我們同樣可以申報自己的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因此,面對端午節事件,許多市民的反映很平和。 街頭市民反饋意見 1:從這個世界遺產,因為它是人類共享的東西,共享的東西也不是任何國家,任何國度在這方面予以保護,或者說搜集的吧,都是對人類有非常大的貢獻。
2:我覺得因為現在有那種全球化的趨勢嘛,這種節日的東西,比如說現在我們也過什么西方的情人節,圣誕節,就說別人也可以過我們這種節日。 3:我。
4.初中端午搞笑相聲劇本(高分)
端午節喜劇小品劇本——端午節搞笑小品 (神 粽) 場 景: 路 邊 演員數: 3人,其中一人扮演三個角色。
也可以由五人表演,所以適合3人或5人的搞笑小品 人 物: 5人。賣粽男、賣粽老伯、醉酒男、賣粽男母親、賣粽男女友。
(醉酒男、賣粽男母親和女友均由同一位男演員扮演) 服 裝: 老 伯:白色斜襟粗布上衣,帽子、大黑眼鏡框(作花鏡); 賣粽男:青年休閑裝。 醉酒男:西服革履 母 親:老年休閑裝,樸實 女 友:流行時尚 道 具: 一疊鈔票(第一張百元真幣,其他用白紙代替)、一張10元錢、手機一部、一個能背的淺籮筐、一提家常粽子;一張窄條桌子、四個高級包裝盒、一個剝開了的假粽子、一個舊菜籃子、一個寫著功效的牌子,樣式如下:“神 粽”功效簡介1、補氣補血2、活血化瘀3、美容養顏4、根治便秘 ············································································· 開 場:(臺上擺好長條桌搭的貨架,上面擺好1個高級粽子禮盒,牌子戳到貨架前面) 賣粽男:(開始不見人,只聽見聲音)您慢走啊,不遠送啦!(從舞臺左側倒走著上臺,手里拿著一疊鈔票,向臺左側揮手道別。
然后轉過來邊點鈔票邊唱)賺錢啦,賺錢啦,賺錢不知該怎么花(笑嘻嘻對觀眾),當然是給女朋友花!(彎腰到貨架底下把另外三盒拿上來)最后三盒!賣完就大功告成!(拿出手機撥電話,面向舞臺右側打電話) 畫外音:(電話蜂音:嘟嘟,接通,女聲)喂?賣粽男:親愛的,你不是喜歡事業型男人嗎?如今我有新事業了,第一筆就賺了不少!明天陪你逛街去! (與此同時,一憨厚老伯,挎著籮筐在舞臺左側上,在粽子攤左側停下來,擺攤) 畫外音:(女聲,很高興)真的啊!啥事業啊?賣粽男:暫時保密!寶貝你放心,保證用我勤勞的雙手和過人的智慧致富!哦,對了,今天端午節,我媽叫你去吃飯,說要給她未來兒媳婦兒做點好吃的。畫外音:(女聲,羞澀)討厭~貧嘴~~~那你呢?賣粽男:我這不忙事業呢嗎,你先去,我忙完就回!畫外音:(女聲)好吧!你自己注意點兒!我這就去。
賣粽男:好,乖,波波~恩啊~波波~ 老 伯:(河南口音)哎呦,怎么跟掉進螞蟻窩似的,渾身癢癢的起雞皮疙瘩。賣粽男:(轉身發現老伯)哎?你干啥的?老 伯:你同行!(指指賣粽男的粽子攤兒),俺也賣粽子。
賣粽男:誰讓你在這賣?一邊去一邊去。(說著用手趕老伯) 老 伯:你屬小狗的啊,撒尿劃圈兒。
你賣你的,我賣我的,互不想干。賣粽男:(溜達過去看看老伯的粽子)老爺子,不是我吹,你賣不過我你信不?你這玩意兒,全賣完了能賺幾個錢?老 伯:哼,你那玩意兒好,花里胡哨的。
粽子賣出金子價來了,那還是粽子味兒嗎?我 看你不象賣粽子的,倒象是賣假藥的。賣粽男:你懂啥,這叫包裝!有的是識貨的!這就是證明!(顯擺那沓子鈔票,老伯不屑的撇撇嘴,賣粽男不理老伯開始吆喝)來來來,快來買啊!端午神粽!神粽!吃了長生不老、益壽延年!男的吃了活力四射、女的吃了返老還童啦!最后3盒!特價100塊一盒嘍!老 伯:(河南口音,慢吞吞的)粽子,五塊錢仨。
賣粽男:(看看老伯,繼續吆喝)端午神粽!一盒只賣一百啦!老 伯:(河南口音,慢吞吞的)五塊錢仨。(賣粽男瞪老伯,同時醉酒男踉蹌上,賣粽男 瞪老伯的目光剛收回就發現了醉酒男) 醉酒男:(拿著酒瓶,廣東口音,先到老伯攤前)粽子,怎,怎么賣的?老 伯:(很高興的推介)五塊錢仨,又香又甜!賣粽男:(故意吸引醉酒男,舉著自己的禮盒粽子)端午神粽,神(加重語氣)粽啦!特(加重語氣)價!醉酒男:(被吸引)神粽?什么神粽?賣粽男:(來了精神,上躥下跳眉飛色舞的介紹)請看這里:(亞克西的動作,右手將目光 引向那塊寫著功效的牌子)我這粽子用的米是用長白山上的千年積雪融化后淘 的,使用天下最好的紅棗,放了八百多味調料,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嘔心瀝血的調 制,精煉而成!具有各種神奇的功效!老 伯:(向觀眾)西游記看多了這是。
賣粽男:絕對是人間粽子之極品!普通人吃了益壽延年!長生不老!(悄悄話)送給你們領 導,包你升官發財!醉酒男:(聽的眼神迷離)長生不老~~~~長生不老~~~~~那不、不適合送領導。(邊搖頭邊往臺下走,走幾步又回來)送我媽還行~給、給我來一盒!老 伯:(看著醉酒男,大聲)五塊錢仨!醉酒男:(沖老伯嘿嘿一笑)便宜沒、沒好貨——買貴的,準、準沒錯。
(邊沖老伯笑,邊掏出一百塊錢給賣粽男,怎么遞也沒遞到賣粽男手里,好不容易遞過去)不,不好意思,高的有點喝了。(注:字順序未錯) 賣粽男:(得意的笑,接過錢,給他一盒粽子放手里)嘿嘿!慢走您!(醉酒男踉踉蹌蹌,舞臺右側下) 老 伯:(氣憤)我說,你這是唐僧肉包的咋的?還長生不老。
賣粽男:你甭管我這是啥包的,反正賣出去了,(抖著剛賺的一百元錢)我這叫填補市場空白,滿足市場需要!(正得意間,稍有停頓,發現自己母親從臺左側方向過來了,沖老伯):哎呀,糟了,(老伯緊張忙收攤)——我媽。
5.關于端午的搞笑小品劇本4
時間 現代 地點 街心花園附近 人物 媽媽——50多歲,職業婦女 靜雅——18歲,高中二年級學生 時浩——21歲,鞋匠 [幕啟,修鞋攤前,時浩戴著耳機,手里拿著書,嘴里嘟噥著 [媽媽一腳高一腳低,十分狼狽地上 媽媽:修鞋的,修鞋的…… [時浩放下書,仰臉向天,搖頭晃腦地嘟噥著 媽媽:(大聲地)修鞋的! 時浩:(猛然驚醒)啊!啊……阿姨啊,你叫我? 媽媽:(惱怒地)那你說我叫誰啊? 時浩:阿姨,對不起,我沒聽見…… 媽媽:(諷刺地)是啊,我的聲音哪兒比得上那里面的好聽啊? 時浩:我…… 媽媽:我什么?你看看你,眼望著天,搖晃著頭,聽著小曲,哼哼著小調,你是修鞋啊?我看你是休閑! 時浩:阿姨,你別生氣…… 媽媽:(將一只鞋脫下)哼,站著說話不腰疼!你看看,你看看,倒給你,你生不生氣? 時浩:(看鞋)哦,阿姨,你別上火,這鞋是里面的鋼板斷了,鞋跟才掉了…… 媽媽:呀,你這不挺明白嘛。
時浩:嗨嗨,干這行嘛。 媽媽:你說怎么辦吧? 時浩:阿姨,你先坐會兒,我很快就能幫你修好了。
媽媽:幫我?哎,我說你這個小鞋匠,你人不大忘性倒不小,你看看這雙鞋,你再看看我,你就不覺得面熟? 時浩:這……我…… 媽媽:想不起來了?忘了?也難怪,現在的人哪,他就認錢,別說自己干的什么事兒能不認,連爹娘老子都不認的也大有人在啊。 時浩:(不快地)阿姨,咱有什么事兒說什么事兒好不好? 媽媽:哎,你這個小鞋匠,你人不大脾氣倒不小,告訴你,我還想發火呢!我50多歲的人了,也算有點小身份,穿著雙掉了跟的鞋滿大街走,我丟不丟人?我窩不窩火? 時浩:我理解…… 媽媽:你理解什么?這雙鞋就是你修的! 時浩:我? 媽媽:就是你!半年前,我就是在你這個鞋攤上修的!你也是說鋼板斷了鞋跟才掉了,也是說讓我先坐會兒,很快就能修好了。
我問你多少錢,你說3塊。我當時還想,人家都5塊,你才要3塊,便宜呀!今天我算明白了,這好貨不便宜,這便宜呀,他就沒好貨! 時浩:阿姨…… 媽媽:哎,我可沒說你不是好貨啊。
時浩:啊,是啊阿姨,你這鞋……都半年了…… 媽媽:是半年了,可我是今天才拿出來穿的!你看看你釘的這跟兒,磨了嗎? 時浩:(解釋著)阿姨,這半年前吧…… 媽媽:怎么,你還想不認帳?好,我這就到消費者協會去…… 時浩:(著急)阿姨,我給你重新修!免費!行了吧! 媽媽:行了?不行!什么免費不免費的,你以為我是花不起那3塊5塊錢的?你知道不知道,我這一瘸一拐的在大街上丟了這一圈人,你說,你說……我怎么這么倒霉呀我! 時浩:阿姨,半年前我剛學修鞋,我…… 媽媽:啊,你還有理啦?你剛學,你剛學你就不學好,你就用這種假冒偽劣的東西糊弄人…… 時浩:(辯解)不是我糊弄人,我也是叫別人糊弄了! 媽媽:(不依不饒地)別人糊弄你,你就來糊弄我?你這是成心坑人! 時浩:(不知所措)我不是,我不會的,我…… 媽媽:行啦行啦,你我我什么?算了,生氣不如攢錢,我回家換雙鞋,待會再過來,這次你要是再糊弄我,咱可就得好好理論理論了! 時浩:哎,阿姨,你穿這雙拖鞋走吧。 媽媽:省省吧,什么腳丫子都往里伸,我怕得腳氣。
[媽媽穿上鞋,一腳高一腳低下 [時浩戴上耳機,拿書看 [靜雅拎著一大包各種各樣的鞋,興沖沖地上 靜雅:(猛拍時浩)嗨!哥們兒! 時浩:(嚇一跳)哎呀你嚇死我了!(打趣地)靜雅,你呀,是既不文靜又不優雅,真辜負了你媽給你起的那么好聽的名字…… 靜雅:嘁,那是我媽的希望,我就偏不! 時浩:其實,父母對我們的希望…… 靜雅:哎呀,俗不俗呀你!(炫耀地)你看,戰果輝煌吧! 時浩:這么多…… 靜雅:不是要修的,是要擦的,我都和他們說好了,擦一雙10塊錢…… 時浩:一雙10塊?這不是成心宰人嗎?不行不行…… 靜雅:(調侃)哎,人家就愿意挨你的宰,我也沒辦法。你有人緣啊。
時浩:(感動)你們大家太幫我了,我…… 靜雅:我暈了,你打住!你看,這8雙鞋就能掙80塊,一會呀,咱們飛毛腿小組的人每人再拿5雙來,你今天的指標就超額完成了。照這樣,你媽的醫療費和你妹妹的學費應該不成問題了。
來,我和你一起干。 時浩:別別別,還是我自己干吧,你們不是明天還要模擬考試嗎,快回去和他們一起復習。
靜雅:不嘛,我們都說好了。你放心,我們保證都考120分以上,絕對不給你丟臉。
時浩:還別說,你們進步得真快…… 靜雅:(得意)要不就叫飛毛腿小組啦。 時浩:哎哎哎,大意失荊州啊,高二可是最關鍵的一年,高二的成績上不去,考大學肯定是個死機。
(玩笑地)小美眉,以往的失敗就在于輕敵噢—— 靜雅:你可別小瞧我們,咱們打個賭,要是我們有一個考不上120分,以后哇,你說幾壺是幾壺,我們絕對服從,要是我們都考120分以上,你可得請我們去肯德雞,我們要宰你個稀里嘩啦! 時浩:好,一言為定! 靜雅:不許反悔! [二人擊掌,開心大笑 [媽媽上 媽媽:靜雅?你來干什么?你認識他?你什么時候認識他的? 靜雅:報告媽媽,我是靜雅,這是我搜羅的要擦的鞋,我來送給浩哥哥,我認識他,我是半年前在他的鞋攤上認識他的。 時浩:(詫。
6.端午節四人五年級搞笑小品
迷糊大王范彌糊(6年級4班的范彌糊同學老愛犯迷糊,今天,他又遲到了。)
范:報報···告!老:范彌糊,你怎么又遲到了?范:是爸爸,知他不叫我。(范彌糊的爸爸進來)爸:老師,對不起,今天起晚了。
老:算了吧,把作業交上來。(交了作業,老師走了,范彌道糊和同學打打鬧鬧)同:范彌糊,一起玩。
范:噢耶!(范彌糊玩得正高興,老師叫他)同:哈哈,范彌糊,你倒霉了。(范彌糊走進老師公室)老:你的作業本怎么是空的?范:是寫了的,哦,是我家狗狗吃了。
老:你你你······好,我會通知你家長的。范:不不,我······老:不用說了,回家吧。
(回了家)媽:兒子,回來啦。范:哦。
爸爸呢版?媽:他沒回來。范:哦。
媽:你爸真笨,今天又沒帶手機。范:真的?讓我看看。
(范彌糊拿來手機,把它藏在臥室里,放心的玩了,他可從不寫作業)爸:我權回來了。兒子,老師和我說了,你沒寫作業。
范:啊?你咋知道?爸:我帶了BB機。(范彌糊拿來笤帚遞給爸爸)爸:說,以后怎么做?范:以后我把BB機也藏起來。
(爸爸聽后暈過去)。
7.關于端午節的小品劇本
旁白:隨著粽子被擺上了大小超市的柜臺,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要到來了。
而這幾天,有關端午節可能會被韓國申報為該國文化遺產的傳聞,引起了不少市民的熱議,那么,端午節到底是怎么起源的?韓國又為什么要申報端午節為文化遺產呢?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采訪:北京師范大學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員 蕭放 吳兵:蕭老師,您給我講一講,中國的端午節,它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時候? 蕭放:如果說端午節,作為文獻記載來看是在晉朝有一個人叫周處,他有一本書叫《風土記》。
那么這本書里面第一次記載端午這個名字。當時那個時候沒有記載防來我們所的龍舟竟渡這些東西沒有。
吳兵:大概有多長時間? 蕭放:大概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吧應該說。 吳兵:就說我們的端午節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了。
蕭放:如果說要是不是說大概的說法兩千年差不多。 吳兵:那您覺得韓國的端午祭,江陵的端午祭跟我們的端午節有沒有必然的聯系之間? 蕭放:如果說要說聯系,那肯定是有聯系的。
因為以前東亞這個文化,整個就說東亞大陸和朝鮮半島,這個文化有它一個相關性,就在很早以前,它的歷史和文化是連在一塊的,所以它就是包括它的居民,包括它的一些制度的包括它的一些習俗都有關系。有關系。
解說:端午節作為我國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早在很多年前就傳入周邊國家,成了亞洲各地、各民族共同慶祝的盛大節日。尤其是作為中國近鄰的韓國,早就把端午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此次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申報的是江陵端午祭,更具有韓國地方特色。 采訪:中國民間文化搶救工程辦公室主任 王錦強 中國民間文化搶救工程辦公室主任 王錦強:韓國的端午節他們過端午節也很有傳統,但是從中國引進的,或者是中國的端午節,對東南亞國家,對東亞國家的影響,他們從1961年就開始對無形財產進行保護。
那么1967年,把這個端午節作為節日進行保護。那么從六十年代末開始,韓國人的端午節每年有上百萬人參加,據說。
所以它的影響在韓國很大。 解說:在韓國江陵地區,農歷五月初五舉行的“江陵端午祭”其實更像是韓國青年男女的節日,在這一天里,年輕男女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之情。
采訪:韓國留學生 吳兵:在韓國有沒有這個端午節這個節日? 韓國留學生:有。 吳兵:有,是吧?通常你們是怎么過的? 韓國留學生:端午節屬于韓國三大節日之一的。
吳兵:傳統節日。 韓國留學生:對,但是那個端午節的時候,我們不會放假,不會休息,只是過有一些活動,吃東西,米糕之類的東西。
比較傳統的。不知道中國有沒有,不好翻譯。
吳兵:還有什么 韓國留學生:長發。用菖蒲水洗頭發。
另一位韓國留學生:洗頭發。 吳兵:洗頭發,還有摔跤。
韓國留學生:摔跤也有、打秋千 采訪 韓國訪問學者 高仲守:我覺得那個中國是從古代就很有影響力的國家,所以好多方面就從中國那個傳到韓國的,挺多。比如說那個祭祀的方面,也是從中國過來的。
可是韓國慢慢那個改變了從古代到現在也是一樣,保留下來的。 解說:盡管端午節最初起源于中國,但是韓國的端午祭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習俗,因此,韓國有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我們無可厚非。
采訪:北京師范大學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員 蕭放 吳兵:那現在就是很多媒體在炒這個,也可以說很多媒體在爭論這個,韓國江陵這個地區要把端午祭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對這件事,我們應該怎么理性的看? 研究員:我覺得這個事情,本來說應該說沒有多大的事情。因為韓國江陵這個地方,它對端午節祭祀的儀式保存得比較完整,每年有很多萬人參加這個活動。
有傳統,而且他們是在一九六七年就做國家的一個無形文化資產。在保護,那么他,它重視這個東西,是無可厚非的。
旁白:據專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和品牌的注冊不同,具有‘共享性’,不存在搶注之說,也就是說,我們同樣可以申報自己的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因此,面對端午節事件,許多市民的反映很平和。 街頭市民反饋意見 1:從這個世界遺產,因為它是人類共享的東西,共享的東西也不是任何國家,任何國度在這方面予以保護,或者說搜集的吧,都是對人類有非常大的貢獻。
2:我覺得因為現在有那種全球化的趨勢嘛,這種節日的東西,比如說現在我們也過什么西方的情人節,圣誕節,就說別人也可以過我們這種節日。 3:我。
8.關于節日的小品劇本
母親:“寶寶,媽媽忙去了,咱外邊晾的衣服呢。你看著別讓人偷了去,有事就叫我。”
寶寶:“嗯”
來了一小偷,對孩子:“幾歲啦?”
寶寶:“5歲”
小偷:“你叫什么名字啊。”
寶寶:“我叫小虎”
小偷:“你認識我嗎?”
寶寶:“不認識”
小偷:“咱們倆一起玩吧,我姓逗,叫逗你玩,你叫我,叫我。”
寶寶:“逗你玩”
小偷:“好,太好啦。”
小偷拿走了衣服,小寶大聲的叫:“媽媽,他拿咱家褂子啦。”
母親:“誰啊?”
寶寶:“逗你玩”
母親:“好好看的”
小偷拿走了褲子,小寶大聲的叫:“媽媽,他拿咱家褲子啦。”
母親:“誰啊?”
寶寶:“逗你玩”
母親:“這孩子。一會我揍你,好好看的別叫啦”
小偷拿走了被單子,小寶大聲的叫:“媽媽,他拿咱家被單子啦。”
母親:“誰啊?”
寶寶:“逗你玩”
母親:“這孩子。再不老實,我揍你。”
小偷走了,母親出來了:“咱們的衣服呢?”
寶寶:“拿走啦”
母親:“誰啊?”
寶寶:“逗你玩”
9.關于端午節來歷的劇本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
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2)該傳統節日中的習俗與這些習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3)該傳統節日的文化及原因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
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
"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
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后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并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
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10.急尋有關傳統節日的小品劇本
、說明 1、小品立意:神喜悅誠實的心靈,厭惡假冒偽善的人。
2、故事主線:從前有富翁,富甲一方,為人吝嗇,卻又喜好仁慈愛心之名,定期布施,(以上作為開場白式的第一場)。一次外出施舍,半路遇一乞丐,由于路上靜辟,無人“喝彩”,便對乞丐吝嗇之極,及到鬧市又巧遇此丐,因圍觀者眾,便百般表演,以裝仁茲良善,不料卻弄巧成拙,狼狽而歸。
3、說明: (1)“夸張”——言語、動作與神情。 (2)導演盡量細膩,以細節刻畫人物。
(3)鑒于劇情,強調以表演取勝。 (4)關鍵詞:富有、吝嗇、假惺。
二、正文(人物綜合描述) 1、財主:體態臃腫,穿著講究,偽裝式的斯文、儒雅,表演能力極佳,口“蜜”腹“吝”。 2、仆從:大戶人家的貼身仆人,油滑乖巧,善于迎合主人之意,而見風使舵,只是對主人的刻萍吝嗇略顯不滿。
3、乞丐:同路上所有的乞丐一樣,體弱神滯,衣衫襤褸,骯臟不堪。 三、服裝道具,配音,化妝及其它: 1、道具:椅子1把,特大牙刷兩把(長1米以上)、臉盆兩只(外觀可裝飾的貴重些)、毛巾兩條、噴霧器(最好是空氣清香劑)一瓶、文件夾兩個、小號兩支、碗兩只、骨頭一根(可用紙繪)、支票兩張(白紙)、乞丐碗一只、拐杖一根。
2、服裝: (1)財主:寬大、富貴型的,可古可今。 (2)仆人:用兩件舊的,最好能兩人服飾一致。
(3)乞丐:襤褸丐服一件,又臟又臭,破袋幾只。 3、化妝:財主、仆人最好用胡子,乞丐的手、臉用黑色涂飾,以表現“臟”。
4、配音:施舍前小號的進行曲式音樂,由電子琴現場配音。 第一場 旁白:從前有一個財主,家財萬貫,富甲一方,他不但富有,據說還非常的仁慈有愛心,每隔一段的時間就上街給窮人施舍,大家都叫他好人先生,今天又到了他上街施舍的時候了。
場景:(清晨,財主豪宅) 仆甲:(音調拖長)老爺,起床了。 (仆乙由臺右急切上,恭敬的立在一旁等待) 財主:(在仆甲攙扶下由臺右上,伸了個懶腰,打哈吹)啊……(此時仆乙快上前,恭敬的扶著財主的另一邊)。
仆乙:老爺坐,(財主慢悠悠的坐下)。 (仆甲、仆乙分別給財主捶背捏腰侍候起來) 仆甲:(媚態,討好的,此神情下同)老爺,我們刷牙吧。
財主:(慢悠悠的點頭)嗯。 仆乙:那老爺今天用哪把牙刷呢,金的?銀的?玉的?還是象牙的? 仆甲:我看用金的那把吧。
仆乙:不如用象牙做的那把。 仆甲:這把金牙刷價值三萬七千塊,那把象牙牙刷才三萬塊,不貴重,老爺如果用金牙刷刷牙,那牙齒肯定象金子那樣金光閃閃(作金光閃閃的動作)。
仆乙:(有些急了)大象的牙齒最硬的,如果老爺用象牙牙刷,老爺的牙齒就會和大象一樣堅硬無比(作比劃牙象的動作)。 仆甲:用金的。
仆乙:用象牙的。 財主:(生氣地)嗯…… 仆甲、仆乙:請老爺明斷。
財主:既然兩把都那么好,那么就左邊用金的,右邊用象牙的,既金光閃閃的,又堅硬無比的。 仆甲、仆乙:(佩服的樣子)老爺英明啊。
(仆甲、仆乙分別站兩側,取牙刷幫財主刷牙,刷牙完畢,財主弄了下牙,仆人已是氣喘大汗,將牙刷放回原處,又回來) 仆乙:老爺想用哪洗臉水。 仆甲:一種是法國香水型的,用法國進口最貴的香水制成,用了香飄萬里,貴族氣派。
仆乙:一種是人參美麗型的,用十幾支上好的野人參煮成,用了百里透紅,與眾不同。 財主:那么這邊(指右臉)要香飄萬里的,這邊(指左臉)要百里透紅的。
仆甲、仆乙:(佩服的樣子)老爺英明啊。 (仆甲、仆乙佩服又匆匆忙忙的端上臉盆,開始非常細致認真的給財主洗臉,完畢將臉盆放回,財主撫弄了一番臉蛋,仆人又拿來香水全身噴滿) 仆甲:(聞了聞,羨慕的)老爺打扮好了。
財主:今天又是我們上街施舍的日子了,打扮的好一點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稍停,財主整理一下)。你們兩把“愛心記錄”拿出來念念看,老爺最近都做了哪些善事? (仆甲、仆乙各拿出一文件夾) 仆甲:(對著本子,認真的念起來)9月3日,一個小乞丐來要飯,你讓我端了一碗飯給他。
(財產得意樣,下同) 仆乙:(轉過,面對觀眾,悄聲狀)那還是十天前的一碗已經發臭的飯。 仆甲:(怕揭財主底,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下同)最后你還讓我弄回半碗飯喂狗。
財主:(站起來欲辯解,著急的樣子)那是我怕他吃的太多撐壞了,我是為他腸胃著想,我多有愛心哪。 仆乙:(念起下一件“善事”來)9月5日來了一個老乞丐,你讓我拿了根骨頭給他。
仆甲:(轉身,對觀眾,悄聲狀)那還是老爺那頭狗啃過的骨頭,一點肉都沒有。 財主:你們懂什么呀,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仆甲、仆乙:(迷惘的,抓抓頭)不知道。
財主:(神氣的)現在電視、報紙到處都在補鈣,我給他的這根骨頭可頂得上很多鈣片哩,我這才是真正的善心哩。 仆甲:9月7日一個乞丐(被財主打斷) 財主:(不愉快的)好了好了,講講老爺別的事跡。
(語氣變的溫和、誘導式的)。比如在你們身上發生……想一想……,比如說…… 仆甲、仆乙:(恍然大悟似的)哦…… 財主:想起來了吧 仆甲:好象沒有吧(語氣拖長)。
財主:(提示性的)我不是賞給你們一雙鞋子嗎?(用手模擬了下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