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蒙古族的民間故事
1、一雞變千雞的故事衛拉特方言傳說故事。
流傳于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講述窮苦人想當喇嘛未果而養著千只雞變日的故事。
有一次老活佛去到窮人家時,該家的兩個兒子把唯一的一個白雞宰了招待了活佛。活佛吃過雞肉后,將吃剩的的雞骨頭一吹變成了一千只雞。
正當兩個兒子放牧著雞群的時候,他們的父親回來了。父親了解了情況后立即趕到活佛處要求當其徒弟喇嘛。
活佛要他回去殺了兩個兒子再來。父親“照搬”后活佛叫他坐在一個洞口,并交待不準朝洞里張望。
但父親按捺不住好奇心朝洞口里張望時看見他兩個兒子和兒媳婦在照看著他們的雞。活佛見他沒有當喇嘛的誠意就讓他回了家。
他回家后便和兒子媳婦們靠著那千只雞過著平靜的日子。2、馬頭琴的故事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種傳統樂器,因在琴桿的頂上雕著一個精致的馬頭而得名。
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愛的一種樂器,幾乎家家都有。馬頭琴的聲音非常好聽,不光人們愛聽,就連駱駝聽到這琴聲都不肯走開。
黃昏,晚霞慢慢染紅了草原,牧人們就會坐在蒙古包前奏起心愛的馬頭琴,圓潤、渾厚的琴聲像在訴說草原上優美、動人的故事。從前,草原上有一個叫蘇和的牧民,和一匹聰明的白馬相依為命,形影不離。
一天,白馬突然病死了,蘇和非常難過,總盼著白馬能再回來。一天晚上,他夢見白馬回來了,對他說:“你不是在想我嗎?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第二天,蘇和按夢里說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桿頂部精心刻上白馬的頭。琴聲和白馬的叫聲一樣親切、動聽,后來人們便給這琴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馬頭琴。
3、天女之惠傳說杜爾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聳入云的納德山。山頂終年積雪,云霧迷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鏡,人們都說這是天神隱居的地方。
一天,一位年輕的獵人在山頂湖岸忽然發現一群天女在湖中嬉戲,那婀娜的身姿、動人的笑語使獵人驚羨不已。他悄悄拿來一副套馬的皮挎索隱身窺伺,天女們盡情地追逐戲耍,絲毫不覺。
獵人飛來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天女,其他人驚慌躲入云端。獵人向被套的天女求愛,天女應允。
但歡愛是短暫的,由于天上人間懸殊,兩人當天便分手了。后來天女懷孕,重又回到與獵人相遇的山湖旁邊,生下一個男孩。
但是她不能在人間常住,將孩子放入自編的搖籃里掛在樹上,又派一黃色小鳥日夜守護,為之鳴唱,然后悲痛地回到天上去了。這時杜爾伯特的祖先們還沒有自己的酋長,他們急切地盼望找到一名理想的首領。
在一位"先知"的指引下,他們登上了納德山,并順著鳥鳴的方向,在山湖旁的樹枝上找到了這個孩子。迎接的人們說:這是上天的恩賜。
杜爾伯特的祖先們異常高興,歡天喜地地把孩子抬回部落里。后來孩子很快長成為一名身材魁梧的偉丈夫,創立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63666偉業,并成為綽羅斯家族的祖先。
4、麥德爾娘娘開天辟地傳說很早以前,天將要形成,地將要生長,人將要投胎,馬將要生駒,萬物將要繁殖,整個天地經歷了一次浩劫,洪水滔滔,鋪天蓋地。不知過了多少年,神女麥德爾身跨白色神馬,視察了三千色世界,只看到藍色的天水中微露著須彌寶山的山尖。
麥德爾發現須彌山山頂有一洞穴,洞穴中住著一些人,這些人不足一尺高,馬也只有兔子那么大。早晨生下來的孩子,晚上就騎著馬接火送火,在須彌山的山洞中來回奔馳著。
麥德爾娘娘騎著神馬往來奔馳在藍色的水面上,神馬的四蹄踏動水面,放射出耀眼的火星。經過燃燒的塵土變成灰,撒落在水面上。
灰越積越厚,漸漸形成了一塊無邊無際的大地,大地壓著水面往下沉落,天與地慢慢地被分開,大地形成了,是一塊大大的平板,因為浮在水面上,晃動不穩,就派一只大神龜下水,用龜背頂著大地,不能動彈,更不能離開。有時神龜太累了,舒展身體的時候,就會發生地震。
麥德爾的馬蹄燃起大火,燒得藍色的大水不停地蒸發,這些水汽在天空飄動,形成了云彩。馬蹄踏水濺起的火星,飛上高空成了星星。
麥德爾娘娘憐惜須彌山上那些矮小的人,就派了神男、神女每天給他們照明。神男白天值班,發熱發紅光,這就是太陽;神女晚上值班,發白光,這就是月亮。
他(她)們兩個每天按照麥德爾娘娘的指示環繞須彌山,神男轉到山后,就成了黑夜,他(她)們兩個從來也不能見面。麥德爾娘娘的化身每年三次視察大地,三次時間是正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三天。
這三天是衛拉特蒙古的節日,殺牛宰羊,舉行祭把恭請麥德爾娘娘視察大地。5、冰天大戰在比太古還古的時代,天地不分,世界一片混沌,似浮動的云霧,漂蕩的脂膏,輕輕蠕動。
不知過了幾千幾萬年,產生了明暗清濁的物團。于是,輕清之物上升為天,重濁之物下凝為地。
天上出現了以"多倫敖登騰格里"(即"七星天")為中小的東、西、南、北諸神共九十九尊天神。在這些天神下還有幾千萬個"布日汗"(星神),從此天上呈現出一派光輝燦爛的景色。
但是,地界還處在一片漂浮的狀態,土地不凝固,無草木生物。于是諸神加固土壤,使土地變得平平整整,并從天上撒下草木,把照天神。
2.蒙古族民間故事100字的
馬頭琴的故事(蒙古族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爾草原有個名叫蘇和的牧童。
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沒有媽媽的小白馬駒。小白馬在蘇和的喂養下長成一匹漂亮的駿馬,它跑起來蹄下生風,能追得上梅花鹿呢。
小白馬和蘇和形影不離,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還答應要賞給得第一名的騎手一群羊。
蘇和騎著他的白駿馬參加了賽馬大會,小白馬跑在最前頭,得了第一名。 王爺很喜歡這匹漂亮的白馬,又見騎手是個小牧童,就蠻橫地說:“給你三個元寶,把小白馬給我留下!”蘇和氣憤地說:“我不是來賣馬的!”王爺命令手下的人把蘇和打昏在地,搶走了小白馬。
可是王爺剛騎上白馬就被摔了下來,小白馬掙脫了韁繩飛奔而去。王爺命令武士們用毒箭射殺小白馬,中了毒箭的小白馬跑到蘇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
蘇和難過地大哭起來。 蘇和思念小白馬,晚上,他夢見小白馬對他說:“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了。”
蘇和按照小白馬的話,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馬的骨頭雕成馬頭做琴桿,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這就是第一把馬頭琴。
從此,美妙的馬頭琴聲傳遍了大草原。
3.關于蒙古族的民間故事
1、一雞變千雞的故事 衛拉特方言傳說故事。
流傳于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講述窮苦人想當喇嘛未果而養著千只雞變日的故事。
有一次老活佛去到窮人家時,該家的兩個兒子把唯一的一個白雞宰了招待了活佛。活佛吃過雞肉后,將吃剩的的雞骨頭一吹變成了一千只雞。
正當兩個兒子放牧著雞群的時候,他們的父親回來了。父親了解了情況后立即趕到活佛處要求當其徒弟喇嘛。
活佛要他回去殺了兩個兒子再來。父親“照搬”后活佛叫他坐在一個洞口,并交待不準朝洞里張望。
但父親按捺不住好奇心朝洞口里張望時看見他兩個兒子和兒媳婦在照看著他們的雞。活佛見他沒有當喇嘛的誠意就讓他回了家。
他回家后便和兒子媳婦們靠著那千只雞過著平靜的日子。2、馬頭琴的故事 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種傳統樂器,因在琴桿的頂上雕著一個精致的馬頭而得名。
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愛的一種樂器,幾乎家家都有。馬頭琴的聲音非常好聽,不光人們愛聽,就連駱駝聽到這琴聲都不肯走開。
黃昏,晚霞慢慢染紅了草原,牧人們就會坐在蒙古包前奏起心愛的馬頭琴,圓潤、渾厚的琴聲像在訴說草原上優美、動人的故事。從前,草原上有一個叫蘇和的牧民,和一匹聰明的白馬相依為命,形影不離。
一天,白馬突然病死了,蘇和非常難過,總盼著白馬能再回來。一天晚上,他夢見白馬回來了,對他說:“你不是在想我嗎?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第二天,蘇和按夢里說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桿頂部精心刻上白馬的頭。琴聲和白馬的叫聲一樣親切、動聽,后來人們便給這琴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馬頭琴。
3、天女之惠 傳說杜爾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聳入云的納德山。山頂終年積雪,云霧迷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鏡,人們都說這是天神隱居的地方。
一天,一位年輕的獵人在山頂湖岸忽然發現一群天女在湖中嬉戲,那婀娜的身姿、動人的笑語使獵人驚羨不已。他悄悄拿來一副套馬的皮挎索隱身窺伺,天女們盡情地追逐戲耍,絲毫不覺。
獵人飛來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天女,其他人驚慌躲入云端。獵人向被套的天女求愛,天女應允。
但歡愛是短暫的,由于天上人間懸殊,兩人當天便分手了。后來天女懷孕,重又回到與獵人相遇的山湖旁邊,生下一個男孩。
但是她不能在人間常住,將孩子放入自編的搖籃里掛在樹上,又派一黃色小鳥日夜守護,為之鳴唱,然后悲痛地回到天上去了。這時杜爾伯特的祖先們還沒有自己的酋長,他們急切地盼望找到一名理想的首領。
在一位"先知"的指引下,他們登上了納德山,并順著鳥鳴的方向,在山湖旁的樹枝上找到了這個孩子。迎接的人們說:這是上天的恩賜。
杜爾伯特的祖先們異常高興,歡天喜地地把孩子抬回部落里。后來孩子很快長成為一名身材魁梧的偉丈夫,創立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63666偉業,并成為綽羅斯家族的祖先。
4、麥德爾娘娘開天辟地 傳說很早以前,天將要形成,地將要生長,人將要投胎,馬將要生駒,萬物將要繁殖,整個天地經歷了一次浩劫,洪水滔滔,鋪天蓋地。不知過了多少年,神女麥德爾身跨白色神馬,視察了三千色世界,只看到藍色的天水中微露著須彌寶山的山尖。
麥德爾發現須彌山山頂有一洞穴,洞穴中住著一些人,這些人不足一尺高,馬也只有兔子那么大。早晨生下來的孩子,晚上就騎著馬接火送火,在須彌山的山洞中來回奔馳著。
麥德爾娘娘騎著神馬往來奔馳在藍色的水面上,神馬的四蹄踏動水面,放射出耀眼的火星。經過燃燒的塵土變成灰,撒落在水面上。
灰越積越厚,漸漸形成了一塊無邊無際的大地,大地壓著水面往下沉落,天與地慢慢地被分開,大地形成了,是一塊大大的平板,因為浮在水面上,晃動不穩,就派一只大神龜下水,用龜背頂著大地,不能動彈,更不能離開。有時神龜太累了,舒展身體的時候,就會發生地震。
麥德爾的馬蹄燃起大火,燒得藍色的大水不停地蒸發,這些水汽在天空飄動,形成了云彩。馬蹄踏水濺起的火星,飛上高空成了星星。
麥德爾娘娘憐惜須彌山上那些矮小的人,就派了神男、神女每天給他們照明。神男白天值班,發熱發紅光,這就是太陽;神女晚上值班,發白光,這就是月亮。
他(她)們兩個每天按照麥德爾娘娘的指示環繞須彌山,神男轉到山后,就成了黑夜,他(她)們兩個從來也不能見面。麥德爾娘娘的化身每年三次視察大地,三次時間是正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三天。
這三天是衛拉特蒙古的節日,殺牛宰羊,舉行祭把恭請麥德爾娘娘視察大地。5、冰天大戰 在比太古還古的時代,天地不分,世界一片混沌,似浮動的云霧,漂蕩的脂膏,輕輕蠕動。
不知過了幾千幾萬年,產生了明暗清濁的物團。于是,輕清之物上升為天,重濁之物下凝為地。
天上出現了以"多倫敖登騰格里"(即"七星天")為中小的東、西、南、北諸神共九十九尊天神。在這些天神下還有幾千萬個"布日汗"(星神),從此天上呈現出一派光輝燦爛的景色。
但是,地界還處在一片漂浮的狀態,土地不凝固,無草木生物。于是諸神加固土壤,使土地變得平平整整,并從天上撒下草木,把照天。
4.短一點的關于蒙古族銀碗的故事
蒙古族的下馬酒——銀碗哈達敬酒
相傳,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大漠的時候,攻打了很多的部落,每次戰事都是捷報頻傳,一統大漠的心愿指日可待,這時候,有一個小部落因為占據在丘陵地帶易守難攻,成吉思汗攻打了很久都沒有攻打下來,成吉思汗很憤怒,于是采用人海戰術,用強大的騎兵將這個部落整個圍起來,不停的從各個方位進攻,還是沒有成功。這個部落雖然沒有淪陷,但是堅守的也很吃力,同樣是傷亡慘重,而且糧草的供應也出現了問題。這個部落的首領是一個聰明睿智的勇士,他知道總有一天,成吉思汗會把這里攻打下來,那么,成吉思汗一定會把久攻不下的怒氣發泄到自己的子民身上,那么,就算自己的子民不被殺死,也會生活的很可憐。于是這個首領帶著一個隨從和一壇美酒到了成吉思汗的大營中,成吉思汗接見了他。首領對成吉思汗說:“很久以前就聽說鐵木真是草原上的雄鷹,最近與你交手,你的氣概與睿智讓我很敬佩,我有心帶著我的子民臣服于你,讓廣袤草原上的人民都成為一家人,讓長生天父親的兒子們團結在一起共同生活。但是,我要把我的子民交給一個勇士,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勇士,我準備了一壇好酒,我敬你一杯,如果您喝了這杯酒,我就相信你是真的勇士,我帶著我的子民永遠追隨你,如果你不敢喝,那么你就是一個懦夫,我們是不會向一個懦夫臣服的,哪怕是戰到最后一個人,最后一口氣,我們也會頑抗到底!”成吉思汗很高興也很為難,高興的是這個首領的主動降伏,為難得是這杯酒,不喝,自己成了懦夫,這對一個蒙古勇士來說是一個奇恥大辱,喝了,怕酒里有毒。成吉思汗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端起酒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了一下就彈向天空說:“我敬天,是長生天父親的庇佑,我們才能生活的如此富足,”之后由蘸了一下彈向大地說:“我敬地,是水草豐美的大地母親哺育了我們草原兒女和肥壯的牛羊!”第三下他蘸了酒抹向自己的額頭說:“我敬我自己,我鐵木真是草原上真正的英雄,因為我將要統一草原,建立前所未有的強大部落!”成吉思汗的右手無名指上戴了一個銀戒指,這時候酒已經順著手指流到了戒指上,戒指沒有反應,成吉思汗知道酒里沒有毒,于是將酒一飲而盡。從而完成了他統一蒙古大漠的宏圖大志。
從此以后,蒙古族都用銀碗敬酒,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5.蒙古族民間故事100字的
馬頭琴的故事(蒙古族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爾草原有個名叫蘇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沒有媽媽的小白馬駒。小白馬在蘇和的喂養下長成一匹漂亮的駿馬,它跑起來蹄下生風,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馬和蘇和形影不離,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還答應要賞給得第一名的騎手一群羊。
蘇和騎著他的白駿馬參加了賽馬大會,小白馬跑在最前頭,得了第一名。
王爺很喜歡這匹漂亮的白馬,又見騎手是個小牧童,就蠻橫地說:“給你三個元寶,把小白馬給我留下!”蘇和氣憤地說:“我不是來賣馬的!”王爺命令手下的人把蘇和打昏在地,搶走了小白馬。
可是王爺剛騎上白馬就被摔了下來,小白馬掙脫了韁繩飛奔而去。王爺命令武士們用毒箭射殺小白馬,中了毒箭的小白馬跑到蘇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蘇和難過地大哭起來。
蘇和思念小白馬,晚上,他夢見小白馬對他說:“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了。”
蘇和按照小白馬的話,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馬的骨頭雕成馬頭做琴桿,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這就是第一把馬頭琴。
從此,美妙的馬頭琴聲傳遍了大草原。
6.【蒙古族的民族特色(吃的,穿的,民族故事)就是要簡單的介紹一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于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繡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蒙古族傳統服裝——蒙古袍 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馬頭琴的故事(蒙古族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爾草原有個名叫蘇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沒有媽媽的小白馬駒.小白馬在蘇和的喂養下長成一匹漂亮的駿馬,它跑起來蹄下生風,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馬和蘇和形影不離,成了好朋友.有一年春天,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還答應要賞給得第一名的騎手一群羊.蘇和騎著他的白駿馬參加了賽馬大會,小白馬跑在最前頭,得了第一名.王爺很喜歡這匹漂亮的白馬,又見騎手是個小牧童,就蠻橫地說:“給你三個元寶,把小白馬給我留下!”蘇和氣憤地說:“我不是來賣馬的!”王爺命令手下的人把蘇和打昏在地,搶走了小白馬.可是王爺剛騎上白馬就被摔了下來,小白馬掙脫了韁繩飛奔而去.王爺命令武士們用毒箭射殺小白馬,中了毒箭的小白馬跑到蘇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蘇和難過地大哭起來.蘇和思念小白馬,晚上,他夢見小白馬對他說:“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了.”蘇和按照小白馬的話,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馬的骨頭雕成馬頭做琴桿,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這就是第一把馬頭琴.。
7.少字簡單字的民族故事
1精忠報國——岳飛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
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于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等地,并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 ”、“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于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8.少字簡單字的民族故事
1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于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等地,并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 ”、“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于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9.蒙古族的民族特色(吃的,穿的,民族故事)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于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繡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 蒙古族傳統服裝——蒙古袍 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 馬頭琴的故事(蒙古族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爾草原有個名叫蘇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沒有媽媽的小白馬駒。小白馬在蘇和的喂養下長成一匹漂亮的駿馬,它跑起來蹄下生風,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馬和蘇和形影不離,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還答應要賞給得第一名的騎手一群羊。
蘇和騎著他的白駿馬參加了賽馬大會,小白馬跑在最前頭,得了第一名。
王爺很喜歡這匹漂亮的白馬,又見騎手是個小牧童,就蠻橫地說:“給你三個元寶,把小白馬給我留下!”蘇和氣憤地說:“我不是來賣馬的!”王爺命令手下的人把蘇和打昏在地,搶走了小白馬。
可是王爺剛騎上白馬就被摔了下來,小白馬掙脫了韁繩飛奔而去。王爺命令武士們用毒箭射殺小白馬,中了毒箭的小白馬跑到蘇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蘇和難過地大哭起來。
蘇和思念小白馬,晚上,他夢見小白馬對他說:“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了。”
蘇和按照小白馬的話,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馬的骨頭雕成馬頭做琴桿,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這就是第一把馬頭琴。
從此,美妙的馬頭琴聲傳遍了大草原。 參考下:/view/*?fr=ala0_1_1#13
_index/2007-08/10/content_*
10.關于蒙古族的事情有哪些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
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客來敬茶是一種高尚的蒙古族傳統禮儀。在蒙古歷史上不論是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不論是上層社會還是平民百姓,也不論在交際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場合,莫不以茶為應酬品。
家中有客來,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們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貴賓獻上一碗奶茶,接著主人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谷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接著穿戴民族盛裝的家庭主婦端來清香撲鼻的奶酒款待客人,這也是蒙古族的傳統禮節。
主人會用詩一般的語言勸酒:“遠方的客人請你喝一杯草原佳釀,這是我們民族傳統食品的菁華,也是我們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
據《蒙古風俗鑒》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祭天則把肉拋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則拋入爐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龕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則掛之于供奉的神樹枝上,祭墳墓即祭本民族祖先。
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龕前。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薩滿教,其崇拜多種神祗,爾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間信仰,把眾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軌跡。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來以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著稱。對家中來客,不管常客還是陌生人,都滿腔熱忱。
首先獻上香氣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盤盤潔白的奶皮、奶酪。飲過奶茶,主人會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時節還會請客人喝馬奶酒。
有些地區用手扒肉招待客人,還有一定的規矩。例如用一條琵琶骨肉配四條長肋骨肉進餐;牛肉則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節肋骨及一段肥腸敬客。
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頦、脖子肉都是給晚輩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貴的客人或是喜慶之日則擺全羊席。
尊老愛幼:蒙古人長幼有序,敬老愛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見到老人要問安。
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并排而坐。稱呼老人要稱“您”,不許以“你”相稱或直呼其名。
見到牧民孩子不要大聲斥責,更不能打孩子。不要當著家人的面說孩子生理上的缺陷。
對孩子和善、親切,被認為是對家長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歌唱表達出來,唱歌與勸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舉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數遍,酒意酣暢。
歌唱有禮儀性的,也有即興盡興的,有一人或數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達旦。熱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這種習俗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在。
蒙古族傳統音樂的發展與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學的發展緊密相連,詩配以樂,歌含有詩,詩歌并存。蒙古族民歌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數量浩瀚,按地域可分為東蒙民歌和西蒙民歌,按歌種可分為長調、短調、潮日、敘事歌、酒令、兒歌、搖籃曲、宗教歌曲“博”、歌舞曲“安代”、“浩都格沁”等。
選獵狗:蒙古族有獵狗打獵的習俗。因此,他們非常重視選留一只好獵狗——“臺格”,也就是經閹割的短毛細狗。
選留獵狗要注重好的品種,即從良種小狗崽中挑選腰身長,尾巴長而勻稱,聽覺靈敏,視力敏銳,動作敏捷,跑起來快的小狗作獵狗。 問候:蒙古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須敬重主人。
進入蒙古包后,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
如不便多吃,吃一點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