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郎平有那些感動的故事
在我們身邊,經常有一些做事不能有始有終的女孩子,她們往往心理比較脆弱,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和長久。
從整體上看,這樣的孩子自立自理的習慣弱,能力也差。由于孩子做事很少成功,養成自信心不足,甚至有嚴重的自卑感,或馬馬虎虎,對人對事都抱一種不在乎的、無所謂的態度。
產生這樣現象的原因比較復雜。從生活實踐中來看,主要原因有這幾種:一是家長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也常有不能善始善終的情況,這會影響到孩子。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其言行及作風習慣,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二是孩子的意志力比較差,不愿動腦筋,做事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
三是父母要求不嚴,甚至包辦代替。四是父母或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的實際能力無法達到。
郎平出生于1960年12月10日,那是一個寒凍大地的冬日。由于自然災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家”與“小家”的經濟條件都很差。
襁褓時期的郎平,身體虛弱,母親常用小米粥來補充她的營養需求,沒有給過她特別的優待。對于這段生活,她的母親坦然地認為:“那時的生活就是那樣,沒什么值得奇怪的。”
母親這種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艱苦生活的思想,對郎平日后的成長影響頗深。 郎平7歲那年,邁進了小學的門坎兒。
在北京市朝陽區東光路小學,開始了她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涯。 說起郎平的性格,既有生長在北方的父親那種豪爽和奔放,又有來自南方的母親那種恬靜和細膩。
這種優良性格使她“動”起來像個男孩子一樣勇敢頑強,“靜”下來又能比一般女孩子更為文靜。 有一回,幾個男孩子要和她比賽上樹,看誰爬得高。
別的女孩子聽了都咋舌,可她卻不服氣地抬頭看了看樹的高度,然后毫不猶豫地硬是爬上去了,令伙伴們佩服不已。 郎平的父親是個體育迷,一有機會,他就帶著女兒到住家附近的北京工人體育館去看比賽。
父親對體育的酷愛,影響著郎平。在郎平少年時代的記憶里,排球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隨著歲月的改變,郎平的個頭兒越長越高了。站在同齡人當中,她猶如“鶴立雞群”,非常突出。
1973年4月里的一個周末,這是郎平值得記憶的一個日子。北京工人體育場業余體校排球班的老師來學校挑選隊員了。
已升入小學六年級的郎平,因身高而被選中去參加測試,這消息使她的心頭掠過一陣喜悅。 星期天,風和日麗。
郎平和幾個同學結伴來到了體校,這里聚集了許多前來測試的學生。實測內容有彈跳摸球、速跑等項目。
郎平真希望自己能夠測試合格,這對她來說將是一件多么快活的事情啊!經過嚴格的測試和選拔,身高1.69米的郎平果然榜上有名。 從這一天起,排球闖進了她的生活,與她結下了不解之緣。
排球班的訓練從6月份開始,一直練到了驕陽似火的8月份。起初,訓練的內容還讓人感到比較輕松,可后來,難度隨之加大起來。
在與排球最初接觸的日子里,郎平經受了體質與意志的考驗。一些隊員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敗下陣來。
特別是當初與郎平一塊參加訓練的同班同學小陳,也已偃旗息鼓不練了。她對郎平說:“雖說咱倆在學校里都酷愛體育,可這么大運動量的訓練,我可從沒經歷過。
我父母可不愿意讓我受這份罪,每天累得什么似的,他們可心疼了。” 在以后的時間里,郎平都是獨自一人去體校。
枯燥、乏味、艱苦的訓練,也曾使她產生過動搖,可每當此時,父母就叮囑她:“平平,吃點苦算什么,你既然喜歡打排球,就不能半途而廢。” 郎平始終不忘父母的鼓勵,頑強地堅持下來了,并且憑著自身良好的條件和素質,憑著突飛猛進的球技,從短訓班到了長訓班,成了北京工人體育場業余體校排球班的一名正式隊員。
1974年初,剛剛從北京東光路小學畢業的郎平,伴著紛紛揚揚的雪花,來到了北京朝陽中學(現北京陳經綸中學)。學校里有體操隊、田徑隊、游泳隊、足球隊、籃球隊、排球隊、乒乓球隊等多種運動隊。
郎平仍然對排球情有獨鐘,她參加了排球隊,參加訓練時肯于摔打拼殺,弄得一身泥土也不在乎。她比一般女孩子能吃苦,沒有一點嬌氣。
有時練接球練得兩臂紅腫的,但她仍能咬牙堅持。 無論怎樣練,她都從無怨言。
郎平腳上的鞋幾乎是一個月穿破一雙。同學們常開玩笑說:“郎平,你的球鞋又露腳趾頭了。”
她從不介意,就連時常穿姐姐淘汰下的衣服,她也覺得無所謂。她不在乎別人怎樣評論自己的衣著,只在乎能不能打好球。
郎平性格上的淳樸、堅毅和執著越來越鮮明地表現出來,她邁向成功的步子也越來越堅實了。 在這一年的秋季,郎平被選進了北京市第二體育運動學校,成了排球培訓班的專業隊員。
北京市第二體育運動學校是專門為高一級體育專業隊培養和輸送人才的學校。在二體校,郎平出色地完成了基礎訓練的重要課程。
在身體恢復正常、技術日趨嫻熟的同時,她的性格也更加開朗,意志也更加堅強,思想也更加成熟了。 處在豆蔻年華時期的郎平,憑著自己始終不渝的韌勁兒,經過頑強的努力,終于成了群芳之冠,以最佳的人選進入了她日思夜想的北京隊。
從此,她向著頂峰開始了新的攀登。 1978年,郎平參加全國排球甲級隊聯賽,嶄露頭角,被袁偉民教練看中,進了國。
2.關于郎平的故事作文
提起偶像,想必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刻著一位讓自己崇拜的偶像。而我的偶像是郎平,她是中國女排的傳奇,也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2013年4月25日,郎平以“救世主”的宿命再次執掌起女排的教鞭。那時,中國女排正處于低谷,國際排聯公布的2013年最新世界排名,中國僅列第五位。倫敦奧運會未能躋身四強,更是令國人扼腕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36131嘆息。郎平回歸,其任務遠不止在于提高成績,更重要的在于凝聚人心。
可以說,郎平接手中國女排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畢竟這支球隊處于新老交替,球隊的實力是個未知數,而長久以來中國人對女排的期待,又不容許有過多的閃失。
亞錦賽的失利給了郎平“當頭一棒”,這盆“冷水”潑過之后,很多人都在說——“郎平走下了神壇”。但是郎平的威望,讓她能夠被人容忍。隨后的兩年時間里,郎平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地調教著這支隊伍,朱婷、袁心玥、張常寧……一個個年輕好手在她手下脫穎而出;一系列的熱身賽,中國隊屢有出色表現;世錦賽的亞軍,是實力+運氣的體現,更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郎平場上是嚴師,場下是慈母。訓練時,在郎平的言傳身教下,誰也不會偷懶,大家都想方設法去學習去提高。到了場下,隊員們則成了郎平口中的“孩子們”,就連“飯前洗手,病從口入”這樣的小事她都會叮囑隊員們。
“接手女排時我就想好了,我一個人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我只能盡我最大努力拽著中國女排走上一條正確的路。”郎平說。
郎平這種敢于承擔,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鼓舞著我。郎平,你是我的偶像。
3.2015年度感動中國郎平 故事復述100字
郎平,漢族,1960年12月10日出生,原中國排球隊著名運動員。
憑借強勁而精確的扣殺而贏得“鐵榔頭”綽號。曾入選第二屆中國體育勞倫斯獎十佳名單(1980年)。
獲得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MVP”。1984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
1996年獲得國際排聯頒發的“世界最佳教練”。2002年10月,由知名排球教練、運動員和記者組成的評委會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選排球名人堂,成為亞洲排球運動員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2012年3月3日,在2011-2012賽季全國女排聯賽決賽中,帶領廣東恒大女排3:0戰勝上海女排奪得冠軍。2013年4月25日,郎平正式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
帶隊獲得了2014女排世錦賽亞軍。2015年9月6日,中國女排在主教練郎平的帶領下時隔12年再次站上世界杯冠軍領獎臺。
2016年1月,郎平獲選“感動師大”年度新聞人物獎。2016年1月16日,郎平和王育成在北京舉行婚禮。
2016年2月14日,郎平當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 參加比賽 1978年 與隊友合作,獲第八屆亞洲運動會女排比賽亞軍; 1979年 與隊友合作,獲第二屆亞洲排球錦標賽冠軍; 1981年 與隊友合作,獲原聯邦德國不來梅國際邀請賽冠軍,個人獲得“最佳攻球手獎”; 1981年 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女排賽,與隊友合作,獲冠軍。
這是中國女子排球隊第一次獲世界冠軍,也是中國三大球運動中第一次獲世界冠軍,個人獲“優秀運動員獎”; 1982年 參加在秘魯舉行的第9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與隊友合作,獲冠軍; 郎平1982年 與隊友合作,獲第9屆亞洲運動會女排比賽冠軍; 1983年在世界超級女排賽上獲得冠軍; 1984年 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奧運會女子排球賽,與隊友合作,獲冠軍;從而取得世界重大女排賽“四連冠”的戰績。 1985年獲上海“新民晚報杯”國際邀請賽、“海鷗杯”國際女排邀請賽、第4屆世界杯女排賽冠軍,并獲“優秀運動員獎”和“最佳運動員獎”; 1989年 帶領意大利摩迪那俱樂部女子排球隊獲意大利杯賽冠軍;80年代中國體育最輝煌的成績莫過于中國女排所取得的歷史性突破,奪得了女子排球世界三大比賽的冠軍,實現了令人驚訝不已的“五連冠”,而“五連冠”的功臣正是被人們親切地譽為“鐵榔頭”的郎平。
1990年 帶領中國女子排球隊獲第11屆女子排球錦標賽亞軍; 1991年 帶領新墨西哥州大學女子排球隊獲美國東部地區女子排球賽冠軍。 人物成就 獲得榮譽 1980年 獲國家體委頒發的“優異成績獎” 1980年被國家體委授予運動健將稱號 1981年 當選全國十佳運動員 1981年榮獲“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82年 當選“全國十佳運動員” 1983年 當選“全國十佳運動員” 1983年榮獲“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84年 當選“全國十佳運動員” 1984年 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贈予“一等軍功獎章”,當選為“建國35年來杰出運動員” 1985年 當選“全國十佳運動員” 1985年 當選“世界十佳運動員” 1985年榮獲“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85年 在第4屆世界杯女排賽上被評為“最佳運動員”,榮獲國際奧委會紀念1985年“國際青年年獎牌” 1986年 當選為“全國十佳運動員” 1986年 被國家體委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1994年 當選為“建國45周年體壇45英杰”之一 1997年4月 被國際排聯評為1996年度女排最佳教練 1998年4月 被國家體總授予全國體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8年 當選為九屆政協一次會議體育組委員 2002年以全票入選排球名人堂,成為亞洲排球運動員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2009年9月6日當選光耀60年新中國最具影響力體育人物。 2009年12月15日,獲得安踏2009CCTV體壇風云人物年度體壇特別貢獻提名獎。
2012年國際奧委會授予她“婦女和體育”貢獻獎,以表彰她“在推動女性對體育的參與及女子體育運動的發展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 2014CCTV體壇風云人物年度最佳教練獎。
2016年1月13日,2015年度“感動師大”新聞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中國女排主帥郎平的名字在中選名單中,她的獲選評價是“為祖國贏得殊榮、追隨夢想回校執教”。
2016年1月24日,郎平獲得2015年“CCTV中國體壇風云人物”-最佳教練獎和評委會大獎。 2016年2月14日,郎平當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
執教戰績 1995年 中國女子排球隊獲世界杯女子排球賽季軍 1997年9月,率國家女子排球隊參加第9屆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獲冠軍 1998年11月,作為主教練率中國女子排球隊奪得第13屆世界女排錦標賽第2名 1998年12月,參加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13屆亞運會排球比賽,作為主教練率領中國女子排球隊獲冠軍 2000年5月,率意大利摩迪納女子排球隊參加意大利女排聯賽,獲冠軍 2001年率意大利摩迪納女子排球隊奪得歐洲女排冠軍聯賽冠軍 2002年率意大利摩迪納女子排球隊奪得意大利聯賽和杯賽雙料冠軍 2002-2003賽季開始郎平轉執教意大利諾瓦臘俱樂部,率領諾瓦臘女排奪得意大利超級杯 2004年率領諾瓦臘女排意大利聯賽冠軍 2008年8月,率美國國家隊參加北京奧運會,奪亞軍 2012年3月,率中國廣東恒大女排奪。
4.郎平與中國女排的故事100
仲夏夜,中國女排黃金一代時隔20年在雅典奪冠:女排姑娘們梨花帶雨的淚水、陳忠和激動躍起振臂一揮的吶喊、加莫娃難掩失落的淚水、咆哮帝卡爾波利無奈的笑容。
這些經典畫面仿佛就在昨天,又將我們帶回到了雅典賽場。驚天大逆轉讓無數國人徹夜未眠,歡笑伴著淚水與女排共鳴。
轉眼之間,十二年已經過去。在郎平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再次站在世界之巔,三十多年前的鐵榔頭,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大滿貫。
這一次,她率領一群20多歲的姑娘站在了最高領獎臺上,這一次沒有眼淚,只有笑容。燃燒的中國女排,從戰勝巴西開始。
里約之行,這支隊伍經歷了太多的磨難、痛苦、心酸甚至是不信任。小組賽負于荷蘭、塞爾維亞、美國外界都在揣測,這支創造世錦賽和世界杯奇跡的隊伍能否再創神奇,中國女排是否能夠絕地逢生?。
5.關于郎平與中國女排的故事用一百字左右寫出你的感受
仲夏夜,中國女排黃金一代時隔20年在雅典奪冠:女排姑娘們梨花帶雨的淚水、陳忠和激動躍起振臂一揮的吶喊、加莫娃難掩失落的淚水、咆哮帝卡爾波利無奈的笑容。。。這些經典畫面仿佛就在昨天,又將我們帶回到了雅典賽場。驚天大逆轉讓無數國人徹夜未眠,歡笑伴著淚水與女排共鳴。
轉眼之間,十二年已經過去。在郎平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再次站在世界之巔,三十多年前的鐵榔頭,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大滿貫。這一次,她率領一群20多歲的姑娘站在了最高領獎臺上,這一次沒有眼淚,只有笑容。
燃燒的中國女排,從戰勝巴西開始。里約之行,這支隊伍經歷了太多的磨難、痛苦、心酸甚至是不信任。小組賽負于荷蘭、塞爾維亞、美國外界都在揣測,這支創造世錦賽和世界杯奇跡的隊伍能否再創神奇,中國女排是否能夠絕地逢生?
轉折從打巴西開始,每個姑娘都記得戰勝東道主時的興奮,越過這座大山,一切變得簡單而純粹。正如郎平淡定的一句:“無論輸球還是贏球,女排精神都在。”
球場上,進攻、防守、攔網,每個環節都在“燃燒”。“絕處爆發”,成了中國女排此行的寫照。越過最強對手巴西之后,中國女排進入燃燒節奏,燃燒起來的起來的不僅有技術,還有情緒。
奪冠一刻,教練攥緊了拳,嘶聲指揮;隊員們抱成了團,士氣大振。三十多年的時間,郎平從隊員變成教練員,世界改變了,變大了也變寬了。談起奪冠的場面,郎平說:“這個場面我經歷過,也不覺得陌生,帶領不同球隊進入過決賽,到了后面比較麻木。”
改變的不僅是世界,還有世界里的人。即便是郎平,她是女排精神最執著的踐行者。時間流轉,中國人的心中的圖騰不只有女排,有職業聯賽,有會賣萌逗比的90后,似乎再也沒有什么萬人空巷的魅力,但女排依然是唯一一支能夠奪得冠軍的三大球國字號隊伍。
所以郎平被稱作女神,正如魏紀中所說,女排精神與奧運掛鉤。女排精神也應該與所有的競技體育掛鉤。“女排精神是團隊精神,是困難之時永不放棄,”郎平說。
值得記住的,不僅僅有一枚時隔十二年的獎牌,不止是重返巔峰的新黃金一代,女排不是過時的懷舊情懷,而是嶄新純粹的精神力量。無論昨天還是今天,郎平代表了真正的體育精神,中國女排代表了最積極、向上的團結力量,這就足夠。
6.郎平與中國女排的故事100
中國女排今天的勝利為觀眾們帶來的不僅是份榮耀,更是一份時代的印記。回憶整個里約奧運的心路歷程,郎平說:“我覺得特受刺激特激動是四分之一決賽和半決賽,就是一關一關地過,就那種難受和勝利后的喜悅使我百感交集。但是到了今天的總決賽,就最后的決賽,覺得心情非常平靜。因為我以前帶隊也經常進入總決賽,這種場面見得可能比較多,然后今天獲得冠軍以后我覺得,就人特別輕松特放松,當時就已經激動不起來了,就覺得松了一口氣。我們輸了三場比賽,其實我覺得不應該輸的,所以我特郁悶,但是不能表現出來。有兩場球我覺得我們沒有全部發揮,對手確實很強、發揮得好,最郁悶是第一場,覺得是應該贏下來的球,這場球對我們后面的排位是關鍵的一場球,后面彌補不了,其實誰也不想排第四,去交叉巴西,那不是找死嘛,但后來也沒有辦法。”
談及今天對戰塞爾維亞的始末,郎平說:“應該是從昨天起我覺得我們有勝利的希望。但是不敢多想,這東西不能想。你想就走神了,然后我們就想,打完半決賽、打荷蘭。因為每次比賽受完刺激后,人大腦特別興奮,也睡不好,我睡了三個小時,就起來看塞爾維亞的錄像,反正腦子里轉的全是塞爾維亞,又調了我們的錄像。你得把它看明白了,看明白以后我得集中精華要跟大家講,所以我腦子轉都是怎么打塞爾維亞。反正我想就兩種情況會發生,一種就是塞爾維亞打特別好,但是我覺得這種現象必須得我們特傻的時候才能打,這一場我們不會這么傻了,而且我們現在的狀態調出來了,但是我是有一點點問號,有一點點擔憂,我擔心她們不要命。今天我跟隊員分析了可能出現的狀況:如果上來第一局,像巴西打我們一樣,我們沒法打,她們打太好了,輸一局怎么辦?輸兩局怎么辦?因為擔心她們沒有準備,突然出現這種情況心里面會有想法,我們不能再讓她們有太多的想法了。還有一種就是說,今天技術上我們準備了很多,我們按這種執行就是跟她們較著勁,只要能較勁,只要堅持后面就有希望。因為第一,我們這個球隊經歷過大賽,以前的世界錦標賽冠亞軍決賽,我們當時準備時間特別短,對美國隊不是特別了解,與冠軍失之交臂,這是我們的經驗。去年世界杯必須要贏日本那種心情,我覺得從心態來講,我們的經驗參加決賽經驗要比對手多。”
曾在開戰找不到狀態的中國女排在對陣東道主巴西隊時實現了大爆發,對于這場比賽郎平說道:“我們打巴西之前對我來講我也不知道這個結果是什么樣,我沒有看到我們隊員發瘋的時候,我們就鼓勵隊員,今天有多少全拿出來,跟她們較量,別讓她們輕易過咱們這關,我能咬你一口就咬一口,咬不了,就咬兩口,一分一分的,每一分不讓你輕易得,我們就是這樣一個目標。大家就發瘋吧,再不發瘋沒機會了,其實我們大家比賽以前也都不知道能否贏,因為確實是綜合實力上還是有差距的,但我跟大家講,如果我們堅持打、給對方很大壓力,到后面肯定是她們出問題,因為第一她們沒有想到這場球會輸,她輸不起,這場球是八進四,呼聲是他們和美國要進決賽。我跟隊員說她們現在肯定還在想怎么樣打美國,怎么樣進決賽,根本就沒把咱當回事,況且咱自己也沒打得太好,如果說我們真正給她一定壓力的話,我們會出現機會的。”
關于火爆網絡的“女排精神”的內涵及對于排球未來發展的展望,郎平解讀道:“我很少跟隊員們講老女排的事情,我是講黃金一代,平時要求她們也是這樣的,就說每個人能力有大小,但是到了訓練場要求什么:要認真要全力以赴。因為只有特別好的積累,你平時的努力過程,你最后比賽才能有這個東西才可能出現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平時訓練我們有時候完成得不好,我們都會加班,一直到完成好,有時候還經常批評她們,所以她們平時受到了這種訓練和要求,現在到比賽時候要求她們就很容易出來,不是講幾個故事給你來點心靈雞湯就好了,我覺得并不是這樣。我們在技術上做了很多的規劃和計劃,根據對手根據我們現在的弱點。比如冬訓,我們關起門來就是突破自己,我們做了很多的計劃。大家一點點去實行,我覺得她們平時也挺苦的,上午下午練完了以后還要帶她們看錄像,我看錄像都惡心,別說她們了,全部都是學習對手的長處,我們的不足,怎么提高我們。每一個組都是這樣,其實真的特別辛苦。但是我覺得大家一直就堅持,因為大家有個信念就是圓夢。我覺得其實能拼到今天都是我們大家平時努力,它其實是一種積累。我也希望我們有更多年輕人去喜歡排球,希望我們的排球基礎能夠更加強大,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排球運動當中,我也希望中國女排包括中國男排,希望我們的這個事業一代一代發展下去,我們這一代完了她們這一代再傳承給下一代,希望我們的排球更加強大。
7.郎平的事跡給我們哪些啟示
郎平從鐵榔頭到世界名帥,步一個腳印,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拼盡全力,展示了自己的超人的才華,作為運動員贏了了世界冠軍、奧運冠軍。
郎平性格上的淳樸、堅毅和執著越來越鮮明表現出來,她邁向成功的步子越堅實了。憑著自身良好的條件和素質,憑著突飛猛進的球技。
郎平少年時代的記憶里,排球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郎平的性格,既有生長在北方的父親那種豪爽和奔放。
南方的母親那種恬靜和細膩。襁褓時期的郎平,身體虛弱,母親常用小米粥來補充她的營養需求,沒有給過她特別的優待。
郎平經受了體質與意志的考驗。一些隊員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敗下陣來。
8.關于郎平和中國女排的故事的感受一百字左右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這是郎平對"女排精神"的注解。
郎平就是這樣,剛毅果斷、卻也審時度勢,雖然成長在集體和體制中,但她卻是中國最早有獨立意識的職業體育人。 1985年退役進入北師大攻讀英語,1987年帶著幾百美元赴美留學,取得體育管理系現代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繼而在海外打球任教,郎平選擇的是那個年代中國運動員少有的人生軌跡。
在美國,郎平為了生活只能在大學擔任助教,哄著一批孩子練排球。她說自己午飯舍不得到學校食堂吃,連麥當勞都不敢吃一頓。
她自己做三明治來果腹,買些西紅柿、白菜、面包,就能解決一個星期的伙食費。 郎指導說,她看到三明治就想吐。
海外生活的艱辛讓郎平做出了一個決定:第一次為錢打球。 在意大利,退役多年的郎平第一天訓練就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隨后她右膝關節磨損嚴重,被醫生要求傷停一個月。
但是由于郎平的缺陣,球隊四戰全部失利,只能吃由朋友從美國郵寄的止疼片硬撐,軟骨碎片游走于關節內卻又卡在骨縫,刺激骨膜出水導致膝蓋腫脹嚴重,只能讓隊醫不停地抽出積液堅持。 回歸,跟著自己的只有兩個行李箱 郎平識時務,她能隨機應變,遵從她自己內心:不從政,出國留學。
但當祖國召喚,她能放棄一切。 彼時郎平有穩定的工作合同,有不滿兩歲的女兒,在美國買了房子和車子,回國執教意味著這一切都要割舍,但她沒有太多猶豫。
"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這是當時球類司司長給郎平電傳中的一句話,按照郎平的說法,正是這一句話讓自己下定了決心。
"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不能無動于衷。"當郎平收拾停當,發現跟著自己的只有兩個行李箱,但就像當初為國效力一般,郎平又一次的義無反顧。
回國后,郎平拿著微薄的薪水,這點錢連一個月給女兒打越洋電話都不夠。但就像她說的:"執教中國女排我從未后悔過。
" 里約奧運前再度出山,郎平心中的執念一如既往。 選材,首創"大國家隊"概念 郎平的剛毅果決,更體現在她的專業精神上。
"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這是郎平的話,技術過硬,是"鐵榔頭"的硬道理。 2013年回歸國家隊,郎平創建了一個新模式--大國家隊。
2013年,郎平先后組織四期集訓,調動隊員超過30人。2014年,郎家軍大名單多達27人。
2015年,世界杯郎平仍然給出了26人的集訓名單。只要表現出色,無論年紀,國家隊大門都向你敞開。
對于年輕隊員,急需國際比賽歷練。郎平率隊參加了瑞士精英賽、大獎賽、亞運會、u23世錦賽等一系列的國際大賽,年輕人不斷成長。
而當徐云麗、魏秋月、惠若琪連續遭遇傷病時,郎平在2013年發現了朱婷,2014年重點栽培袁心玥,2015年中國女排終于在周蘇紅之后,迎來了接應張常寧。 尤其是2014年,由于人才儲備充分,中國隊得以順利完成世錦賽和亞洲杯亞運會雙線作戰的任務。
以往靠七八個球員打天下的格局,如今被人人都能比賽所取代。 取消22條軍規,取而代之的是網購游戲 在以往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的基礎上,郎平將國際化、專業化的團隊合作形式和科學訓練的理念引入。
無論是賴亞文、安家杰等教練班子的組建,還是由rett,reg、brittni和dr ho四個美國人組成體能訓練 傷病康復的小團隊,都對過去陳舊訓練和康復理念進行了顛覆。 比如康復師就位之后,女排隊員蹲杠鈴等損害膝蓋的練習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體能指標,和根據這個基礎上對隊員實際情況的私人定制體能和訓練計劃。
"中國隊還太年輕,欠缺奧運經驗,郎平帶成這樣,已經竭盡全力了。"這是魏繼中老人給出的評價。
高情商的郎平在訓練嚴格的同時,做到了對隊員人性化的生活管理。在郎平隊伍中,所謂的22條軍規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隊員們可以愛美,網購、游戲和電視劇等。
郎平對于隊員生日,傷病,甚至假期,都會給予關懷,正是這種母親般的溫暖和知遇之恩,才讓這些90后的孩子們升騰出無以比擬的殺氣和拼搏意志。 盡管眼眸深處時常帶著疲憊,但只要眼光望向球場,"鐵榔頭"永遠不會因時間而改變。
郎平背后,三代人對于女排的精神寄托 我們熱愛郎平,其實也更多是對她所代表的女排精神發自心底的認同,經歷30年,這股精神被幾代女排姑娘傳承,又重新定義。 那么對于我們每個人,對于幾代人,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我們對中國女排的愛能超越了年齡,無論是耄耋老人、年近半百,還是80后、90后。
對于60后、70后和年齡再大一些的觀眾來說,女排是他們那個時代的印記。 改革開放初期,國人猛然意識到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我們急需向世界證明:中國人,行! 中國女排承載了這個歷史使命。
1981年11月16日,這注定是中國體育史一個被銘記的日子,整個國家仿佛都屏住了呼吸,全國人民都守在黑白電視抑或收音機前,聚焦第三屆女排世界杯中國和日本的決賽。 隨著一場艱難的3比2勝利,中國女排第一次收獲世界冠軍,這一天比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