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迅的五律詩巜無題》簡短翻譯
1、原文無題魯迅禹域多飛將,蝸廬剩逸民。
夜邀潭底影,玄酒頌皇仁。2、注釋①禹城:相傳大禹治水后,把中國分為九州,后來就有人稱中國為禹城。
飛將:這里是指國民黨和日寇的空軍。②蝸廬:像蝸牛一樣的房屋。
指極簡陋的住處。逸民:古時的隱士,這里是指反抗國民黨統治的人民。
③潭:深水,潭底影指詩人自己在水中的倒影。④玄酒:上古時一種黑色的飲料。
頌皇仁:歌頌皇帝的仁德。3、譯文中國的疆域天高地廣。
空中布滿了蔣的飛蝗;千萬個村落炸成平地,劫后的遺民棲身草房。黑夜里身影投進池塘,胸中燃燒著怒火萬丈;請為蔣飛蝗的功德干杯,惡臭的池水就作酒漿!4、簡析這首詩是魯迅因文人黃萍蓀一面在小報上攻擊魯迅,一面又托郁達夫請魯迅寫字,于是寫此詩批評教育他。
而且還借此詩對國民黨政權的深刻抨擊和辛辣諷刺。
2.魯迅的五律詩巜無題》簡短翻譯
1、原文
無題
魯迅
禹域多飛將,蝸廬剩逸民。
夜邀潭底影,玄酒頌皇仁。
2、注釋
①禹城:相傳大禹治水后,把中國分為九州,后來就有人稱中國為禹城。飛將:這里是指國民黨和日寇的空軍。
②蝸廬:像蝸牛一樣的房屋。指極簡陋的住處。逸民:古時的隱士,這里是指反抗國民黨統治的人民。
③潭:深水,潭底影指詩人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④玄酒:上古時一種黑色的飲料。頌皇仁:歌頌皇帝的仁德。
3、譯文
中國的疆域天高地廣。空中布滿了蔣的飛蝗;
千萬個村落炸成平地,劫后的遺民棲身草房。
黑夜里身影投進池塘,胸中燃燒著怒火萬丈;
請為蔣飛蝗的功德干杯,惡臭的池水就作酒漿!
4、簡析
這首詩是魯迅因文人黃萍蓀一面在小報上攻擊魯迅,一面又托郁達夫請魯迅寫字,于是寫此詩批評教育他。而且還借此詩對國民黨政權的深刻抨擊和辛辣諷刺。
3.古詩 無題 翻譯
《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臘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解】: 1、東風句:指相別時為幕春時節。
2、絲:與“思”諧音。 3、應覺:也是設想之詞。
4、月光寒:指夜漸深。 5、蓬萊:蓬萊山,指仙境。
【韻譯】: 聚首多么不易,離別更是難舍難分; 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 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才涸干。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云雙鬢改色; 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凄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里,沒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評析】: ??就詩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歷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系上的隱托。
起句兩個“難”字,點出了聚首不易,別離更難之情,感情綿邈,語言多姿,落筆非凡。頷聯以春蠶絳臘作比,十分精彩,既纏緬沉痛,又堅貞不渝。
接著頸聯寫曉妝對鏡,撫鬢自傷,是自計;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計人。相勸自我珍重,善加護惜,卻又苦情密意,體貼入微,可謂千回百轉,神情燕婉。
最終末聯寫希望信使頻傳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終境逢生,別有洞天。春蠶兩句,千秋佳絕。
4.魯迅 無題
原文; 《無題》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譯文:都到春天了,漫漫長夜還無止盡(暗示黑暗社會的漫長),帶著妻兒到處顛沛流離,兩鬢已布滿了白發. 睡夢中恍惚看見母親(祖國)不堪入目的混亂,軍閥之間的混戰不斷. 具有愛國心正義感和犧牲精神的仁人志士遭到了殘酷而血腥的殺戮,我義憤填膺地想用小詩祭奠死了的勇敢者,也用小詩繼續向敵人進攻. 但過于憤怒使我怎么苦想也寫不出來,唯有月光仍像流水一樣照在我的衣上。
5.無題 閱讀答案
1.給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1)赫 (2)顫
2.第(1)段中的“盯”和“攥”兩個動詞表明了怎樣的心理?
3.文中寫“他不得不一步一回頭地向校門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卻對母親說:“媽,我不讀了,讀書有什么好……”“他”說這句話用意是什么?選出分析最恰當的一項( )
A.表達了“他”不想讀書的真實想法。
B.表達了“他”想讀書又難以實現愿望時抱怨母親的心情。
C.表達了“他”既渴望讀書又不想因家境困難而使母親為難的復雜感情。
D.表達了“他”渴望讀書卻因家境困難造成讀書無望的苦悶心情。
4.第(3)段中最能體現母親理解了兒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 。
5.第(4)段寫“他一把摟住母親,嗚嗚地哭了”,修飾語“嗚嗚地”表達了“他” 的情感。
6.第(7)段在“啊”后面連用“!”和“?”,其作用是 。
7.文章結尾用“愕然無語”寫出了老師的復雜感情和內心受到的震動。試設想,如果老師當面說出自己的想法,會怎么說?
8.這篇文章運用了 、、、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9.讀完全文,回頭看看用“無題”作標題的用意,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無題”作題,能起到激發興趣,促使讀者急于讀下去的作用。
B.文章寫的是學生入學時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兒子”“母親”“老師”,涉及的事物有“五十元錢”和“一籃雞蛋”,用“無題”作題,可更好地概括人和事。
C.文章充滿人間真情:兒子為母親著想,母親為兒子著想,老師為學生著想,使人讀后思緒萬千,震撼不已,用“無題”作題才能含蓄而巧妙地表現這豐富感人的內涵,起到“無題勝有題”的作用。
D.以“無題”作標題,意味深長,能引起讀者的深思,給人以啟迪。
參考答案:
1.(1)hè (2)chàn
2.表明“他”因帶來的錢不夠學費而產生的焦慮、不安的心理。
3.C
4.“母親明白了。”
5.傷心而感動。
6.突出了老師揭開紅布后的驚異、疑慮等神態。
7.略(圍繞同情、關心、幫助這一中心仿說)。
8.語言 動作 神態 外貌
9.B
6.無題 閱讀答案
1.讀第三段的 “盯” “攥”突出了他內心的。
.2.讀第三段,你體會出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孩子,這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3.“他一把摟住母親,嗚嗚的哭了”,此時,他心里。
..4.老師“愕然無語”是因為。
.5.短文戛然而止,但似乎沒有寫完故事的結尾,請你給他補寫一個簡短的結尾6.課文主要寫。
.的事,贊美了。
..;但。
現象也將引起我們的深思,這正是“無題”勝有題的用意。
答案1、帶來的錢不夠學費而產生的焦慮、不安的心理。 2、是一個懂事而又不想使母親為難的孩子。
是處處為兒子著想、疼愛兒子的母親。3、既傷心又感動 4、因為老師內心深深得被震動了。
5、過了一會兒,老師兩眼微紅,哽咽道:“去讀書吧,你的學費你不用再操心了。”6、文章寫的是學生入學時交學費的事,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但交不起學費的現象。
7.閱讀《無題》訓練
1.讀第三段的 “盯” “攥”突出了他內心的。。.
2.讀第三段,你體會出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孩子,這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
3.“他一把摟住母親,嗚嗚的哭了”,此時,他心里。。。..
4.老師“愕然無語”是因為。。。。.
5.短文戛然而止,但似乎沒有寫完故事的結尾,請你給他補寫一個簡短的結尾
6.課文主要寫。。.的事,贊美了。。。。。。。..;但。。。。現象也將引起我們的深思,這正是“無題”勝有題的用意。
答案
1、帶來的錢不夠學費而產生的焦慮、不安的心理。
2、是一個懂事而又不想使母親為難的孩子。
是處處為兒子著想、疼愛兒子的母親。
3、既傷心又感動
4、因為老師內心深深得被震動了。
5、過了一會兒,老師兩眼微紅,哽咽道:“去讀書吧,你的學費你不用再操心了。”
6、文章寫的是學生入學時交學費的事,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但交不起學費的現象。
8.20首簡短詩詞
1、畫
唐代: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譯文: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66303839近一聽水卻沒有聲音。
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斗艷,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2、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里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4、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
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
彎曲的山路上原本沒有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仿佛就要潤濕了人的衣裳一樣。
5、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唐代: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譯文
孤云陪伴著野鶴,怎么能在人間居住。不要買下沃洲山,現在已經有人知道那兒了。
韻譯: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鶴,怎能在人世間棲居住宿?
要歸隱請別買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