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拗九節的祝福語
1、有伙人到處打聽你,還說逮住你決不輕饒,他們一個叫財神,一個叫順心,領頭的叫幸福,你就別躲了認命吧!
2、家人的關心似糖,愛人的體貼似蜜,朋友的祝福則是甘純的美酒。祝拗九節快樂,愛永相隨。
3、拗九節即將來到,我用祝福捻制成的絨線,燭光下為您織起一件紅色的毛衣:前身是平安,后身是幸福,吉祥是厚厚的肩,如意戴在袖子里,領子蘊藏著體貼,口袋把快樂盛滿,穿在身上讓溫暖包裹著您,讓我的心陪伴您度過拗九節!
4、我要把一切喜慶變成奶油,所有祝福揉成巧克力,永遠快樂做成蛋糕。。。砸向你!然后說聲拗九節快樂!
5、痛苦最好是別人的,快樂才是自己的;麻煩將是暫時的,朋友總是永恒的;愛情是用心經營的,世界上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拗九節快樂!千里試問平安否?且把思念遙相寄。綿綿愛意與關懷,濃濃情意與祝福。拗九節快樂!
6、送你一份100%純情奶糖:成分=真心+思念+快樂,有效期=一生,營養=溫馨+幸福+感動,制造商:真心朋友!祝你拗九節快樂,萬事如意!
7、有陽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默默的祝福,當月光灑向地球的時候就有我默默的祈禱,當流星劃過的剎那我許了個愿:祝你平安健康,拗九節快樂!
2.拗九節的由來(簡短)
拗九節來源于“目連救母”的傳說,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
拗九節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傳統民俗節日,日期是農歷正月廿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與霞浦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后九節"、"孝順節"。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區內,以經營風味佳肴、傳統閩菜著稱的“安泰樓酒家”,又在店門口設置了“拗九節”送粥點,向市民免費派發釆用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務的“拗九粥”。
3.拗九節感言一千字 好的給高分
今天是正月二十九,每年的這一天在我們這兒稱為拗九,每到這個時候兒女們都要為父母送去一碗拗九粥,表示對父母的孝敬和祝愿,因此拗九節也叫孝順節。
關于拗九節的來歷有很多傳說,但最流行的版本是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相依為命,后來母親去逝了,兒子痛不欲生,每天都要帶上母親生前最喜歡吃的食物到母親的墳前祭拜。就這樣年復一年。
有一天兒子夢見母親對他說,每年的正月二十九這一天總是會有一群餓鬼來搶食,母親人老體衰斗不過他們,就只好餓著肚子。兒子聽了傷心不已。
醒來后,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知道母親愛吃糯米做的甜食,于是就用糯米、花生、芝麻、紅豆、紅棗、桂園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并在粥里加入紅糖,正月二十九這天帶到母親的墳前。
第二天,母親又來托夢說,那些餓鬼又來搶食了,但看見兒子裝瓦罐里的又粘又黑上面還有不少說不清是什么象小蟲子似的東西,餓鬼們都不敢吃,母親終于沒有餓著肚子,母親還說兒子送來的粥很好吃,她很喜歡。從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九兒子總會熬上一鍋母親愛吃的拗九粥送給母親。
人們感嘆兒子的孝行,漸漸的這種習俗在民間傳開了,每年拗九兒女們都會為父母送上一碗拗九粥,表達到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祝愿父母平平安安、健康長壽。現在每年的這一天,政府都會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提醒人們敬老愛老,為父母送上一份愛心和孝心。
今天又到了拗九節,你去看望父母了嗎?在過去的日子里你為他們做了多少事,盡了多少心呢?歲歲拗九,今又拗九,關愛老人要長久;人人會老,今日未老,孝敬父母須趁早。濃濃拗九粥 深深感恩情也許是上輩子兒女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于是,上天便安排我們這輩子做他們的孩子來報答他們上輩子的恩情。
每個人都想還清這筆債。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
——題記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又是拗九節了。
可人們被世間太多太復雜的情感沖昏了頭腦,而忘記了這世界上還有兩個真正值得我們時時刻刻惦記的人。那便是我們的父母。
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年齡,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臉上正日漸增加的皺紋,因為那是我們橫加在他們身上的;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生日日期,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的電話號碼,因為那可能是我們與父母聯系的唯一方式。家家戶戶飄出拗九粥濃濃的香氣。
是父母們為自己熬的吧。他們的兒女也許正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城鎮里奔波,卻忘了今天是如此重要的節日。
老人們可能滿懷期待地打電話詢問兒女是否能回來過節,可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他們何曾考慮過年邁父母的感受。
失望到最后,只剩無奈和寂寞。還記得去年的拗九節。
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做拗九粥需要的配料后回來自己親手制作。那種溫馨的場面還依稀浮現在眼前。
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圍在廚房里,做著各自分配的活,不許要過多的言語,那熱氣騰騰就是最好的證明。粥熬好了。
我搶著把它們一碗碗裝上桌,坐下后卻是一陣安靜。我想,我應該對他們說些什么祝福的話吧,可又不知從何說起。
正當我犯愁,媽媽竟將她碗里的棗給了我。她說,多吃點棗皮膚才會好呢。
我愣了。這似乎是我該說的話。
可為什么說這話的竟是媽媽。我哽咽著,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最后開始哭。
本該是開開心心過節的,全都是因為我。我想要挽回。
我搶著收拾碗筷,搶著洗碗。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女兒還是愛他們的。
于是那次的拗九節給了我無比深刻的回憶。en 你是男是女,是男的可改為兒子,呵呵對不住了,才湊到900字,忽忽。
4.跪求求拗九節感恩心語5句、
濃濃拗九粥 深深感恩情 也許是上輩子兒女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于是,上天便安排我們這輩子做他們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0326566孩子來報答他們上輩子的恩情。
每個人都想還清這筆債。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
——題記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又是拗九節了。
可人們被世間太多太復雜的情感沖昏了頭腦,而忘記了這世界上還有兩個真正值得我們時時刻刻惦記的人。那便是我們的父母。
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年齡,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臉上正日漸增加的皺紋,因為那是我們橫加在他們身上的;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生日日期,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的電話號碼,因為那可能是我們與父母聯系的唯一方式。 家家戶戶飄出拗九粥濃濃的香氣。
是父母們為自己熬的吧。他們的兒女也許正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城鎮里奔波,卻忘了今天是如此重要的節日。
老人們可能滿懷期待地打電話詢問兒女是否能回來過節,可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他們何曾考慮過年邁父母的感受。
失望到最后,只剩無奈和寂寞。 還記得去年的拗九節。
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做拗九粥需要的配料后回來自己親手制作。那種溫馨的場面還依稀浮現在眼前。
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圍在廚房里,做著各自分配的活,不許要過多的言語,那熱氣騰騰就是最好的證明。 粥熬好了。
我搶著把它們一碗碗裝上桌,坐下后卻是一陣安靜。我想,我應該對他們說些什么祝福的話吧,可又不知從何說起。
正當我犯愁,媽媽竟將她碗里的棗給了我。她說,多吃點棗皮膚才會好呢。
我愣了。這似乎是我該說的話。
可為什么說這話的竟是媽媽。我哽咽著,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最后開始哭。
本該是開開心心過節的,全都是因為我。我想要挽回。
我搶著收拾碗筷,搶著洗碗。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女兒還是愛他們的。
于是那次的拗九節給了我無比深刻的回憶。
5.拗九節的好詞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孝經·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f?kz=164910631
6.誰有拗九節的感言 200字的
濃濃拗九粥 深深感恩情 也許是上輩子兒女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于是,上天便安排我們這輩子做他們的孩子來報答他們上輩子的恩情。
每個人都想還清這筆債。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
——題記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又是拗九節了。
可人們被世間太多太復雜的情感沖昏了頭腦,而忘記了這世界上還有兩個真正值得我們時時刻刻惦記的人。那便是我們的父母。
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年齡,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臉上正日漸增加的皺紋,因為那是我們橫加在他們身上的;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生日日期,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的電話號碼,因為那可能是我們與父母聯系的唯一方式。 家家戶戶飄出拗九粥濃濃的香氣。
是父母們為自己熬的吧。他們的兒女也許正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城鎮里奔波,卻忘了今天是如此重要的節日。
老人們可能滿懷期待地打電話詢問兒女是否能回來過節,可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他們何曾考慮過年邁父母的感受。
失望到最后,只剩無奈和寂寞。 還記得去年的拗九節。
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做拗九粥需要的配料后回來自己親手制作。那種溫馨的場面還依稀浮現在眼前。
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圍在廚房里,做著各自分配的活,不許要過多的言語,那熱氣騰騰就是最好的證明。 粥熬好了。
我搶著把它們一碗碗裝上桌,坐下后卻是一陣安靜。我想,我應該對他們說些什么祝福的話吧,可又不知從何說起。
正當我犯愁,媽媽竟將她碗里的棗給了我。她說,多吃點棗皮膚才會好呢。
我愣了。這似乎是我該說的話。
可為什么說這話的竟是媽媽。我哽咽著,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最后開始哭。
本該是開開心心過節的,全都是因為我。我想要挽回。
我搶著收拾碗筷,搶著洗碗。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女兒還是愛他們的。
于是那次的拗九節給了我無比深刻的回憶。
7.拗九節的來歷短的
_white 7級 2008-03-07 舉報
拗九節的來歷
“拗九節”來源于“目連救母”的傳說。據傳,古時候有一叫目連的,其母生前悍惡,死后被關在陰間牢房里,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給吃掉了。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這是什么?”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粥。”(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臟,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后九”,所以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