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毛的事跡
1、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農歷2月21日)生于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正街。幼年時期的三毛就喜歡讀書,五年級下學期第一次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2、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1967年再次休學,只身遠赴西班牙。
3、1973年,于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了她潛藏的寫作才華,并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并開始結集出書。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4、1989年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并專程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卻夙愿。
5、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滾滾紅塵》。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臺灣榮民總醫院,3日開刀完成手術,4日清晨去世。
擴展資料:
1943年出生于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后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
1973年,于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了她潛藏的寫作才華,并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并開始結集出書。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后寫成《萬水千山走遍》,并作環島演講。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三毛
2.三毛的故事
1、三毛的故事一有一天,三毛的朋友邀請三毛到家里。
突然她被蒙住眼睛,然后被抱起來,轉了好多個圈圈,才發現那是荷西。之后,她又發現荷西家中有許多她的照片。
原來是她寄給朋友后,荷西每次都會來問,Echo的照片有沒有來,再拿去影印。三毛這個時候,終于不能再將荷西看做一個小毛孩子了。
她和荷西在公園里,談到結婚的話題,三毛說自己還要去撒哈拉,荷西無法阻止,就最終在三毛之前到達了撒哈拉,為她做好了一切準備。買好了房子。
荷西是西班牙為數不多的高級潛水師,他本可以不用吃那么多苦。但是,為了三毛,他一切甘之如飴。
1973年荷西和三毛在西屬撒哈拉領了結婚證,這段時間,是三毛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她寫《中國飯店》將荷西和他的上司吃中國飯哄得團團轉,在《結婚記》當中,她每天忍受沒水沒電的生活,在荷西上班走后,追著他不讓他離開。
在《白手成家》中,她終于將自己的家裝扮成了藝術的城堡,甚至引來了采訪者。她和荷西看當地人洗澡,去沙漠的海邊釣魚,半夜里探尋沙漠的傳奇。
一點點溫馨和小小的故事,在這里變得動人。三毛就是有這樣的本事,將一個平凡的生活變得美麗。
后來,三毛的父母出國探望異地漂泊的女兒,荷西因為是西方人。認為應該叫名字,見到三毛父母之后,總是說不出來話非常拘謹。
三毛晚上在廚房收拾,卻突然聽到荷西對他的父親說,“爹爹,你能不能和ECHO說,讓我買輛摩托車”三毛流下來眼淚。多年之后,一位陌生的讀者,同樣會因為這樣的溫馨和深愛流下來淚。
可惜,不久之后,荷西就因為潛水事故,意外身亡了。三毛在荷西的墓前痛苦,為他買鮮花,想要將墳墓挖開,讓她的愛人可以看看陽光。
三毛的母親求三毛喝湯,振作起來,三毛的父親求她為老父母考慮一些,不要先走一步。三毛的朋友陪在她身邊不停地寬慰,最終,三毛向他們保證,不會自盡,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了臺灣。
2、三毛的故事二1981年,在外流浪多年的三毛回國定居。當年有恩于她的張昀之先生拜托她在文化大學任教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43738。
1984年,三毛因為身體不適而辭職,此后以演講和寫作為主。1989年,她離家之后首次回到大陸拜訪了《三毛流浪記》的作者張樂平先生,一了夙愿。
1990年,首次創作也是最后一次創作了劇本《滾滾紅塵》。1991年,三毛因為子宮內膜肥厚而住院,1月4日,護士發現她用絲襪在衛生間自盡,周圍沒有遺書。
終于還是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即便許多她的朋友并不相信三毛會自盡。3、三毛的故事三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后遂以“三毛”為筆名。
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沒能消解她心中的中國情結。
盡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
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
4、三毛的故事四三毛曾到過當時西部歌王王洛賓居住的城市烏魯木齊兩次。其中一次,三毛居住在王家,并接受了當地電視臺的訪問。
與其說是所謂的“忘年愛”,不如說是我三毛善良、單純的一廂情愿,被好事者涂抹成了茶余飯后的無聊談資。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忘年情”。
三毛從小就愛唱《在那遙遠的地方》、《達板城的姑娘》,她把這些中國民歌帶到西班牙,帶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幾十年。當她有機會去新疆旅游時,特地去拜訪了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賓先生,此時的王洛賓已經70多歲了。
海峽兩岸,鴻雁傳書。短短的3個多月,往來6封信件。
王洛賓寫信告訴三毛:蕭伯納有一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只能當做拐杖用。王洛賓自嘲而誠懇地說: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
之后,王洛賓延緩了寫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來信,責怪洛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幾個月后,三毛再次來新疆時,直接就住在了王洛賓的家里,憧憬著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經歷,生存環境,觀念形態,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賓之間,無法疏通30多歲年齡差距造成的鴻溝。
三毛明白了:年近80的洛賓,生活給他刻下的傷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顆愛心,遠不能撫平這位老人深重的心靈創傷。
14天后,三毛提著行李,落寞的回到臺灣。然而不到一年,卻傳來三毛的死訊。
為了永遠紀念這段情誼,王洛賓寫下了一首感人的詩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在《1943-1991 三毛》傳記一書中,三毛的友人澄清了這段被三毛迷不得不提的故事。
5、三毛的故事五顧福生的家庭在解放前是上海軍閥,后來到了臺灣之后。這位藝術家,個子不高,有一張青春俊秀的臉孔,他安靜、誠懇,是臺北文藝圈知名的美男子。
難能可貴的是,他作畫的時候專心俐落,為人可親善良。三毛形容這個老師,淡寞而精致。
顧福生引導三毛學畫,打開了她封閉的心靈。并且將三毛的處女作送到白先勇的《現代文學》發表,把她介紹給作家陳若曦,勸她走入人群。
三毛從。
3.三毛的故事,120字左右
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乾爺叔教他的壞事。
一個有錢的貴婦人收養了三毛,給他穿上皮鞋,對他進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過寄生蟲般的生活,在一次為他舉行酒會的時候,他搗亂酒會,脫下華麗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兒隊伍中來。和往日一起討飯的小伴一起,走向屬于他們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結束了流浪,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4.三毛的故事
1、三毛的故事一 有一天,三毛的朋友邀請三毛到家里。
突然她被蒙住眼睛,然后被抱起來,轉了好多個圈圈,才發現那是荷西。之后,她又發現荷西家中有許多她的照片。
原來是她寄給朋友后,荷西每次都會來問,Echo的照片有沒有來,再拿去影印。三毛這個時候,終于不能再將荷西看做一個小毛孩子了。
她和荷西在公園里,談到結婚的話題,三毛說自己還要去撒哈拉,荷西無法阻止,就最終在三毛之前到達了撒哈拉,為她做好了一切準備。買好了房子。
荷西是西班牙為數不多的高級潛水師,他本可以不用吃那么多苦。但是,為了三毛,他一切甘之如飴。
1973年荷西和三毛在西屬撒哈拉領了結婚證,這段時間,是三毛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她寫《中國飯店》將荷西和他的上司吃中國飯哄得團團轉,在《結婚記》當中,她每天忍受沒水沒電的生活,在荷西上班走后,追著他不讓他離開。
在《白手成家》中,她終于將自己的家裝扮成了藝術的城堡,甚至引來了采訪者。她和荷西看當地人洗澡,去沙漠的海邊釣魚,半夜里探尋沙漠的傳奇。
一點點溫馨和小小的故事,在這里變得動人。三毛就是有這樣的本事,將一個平凡的生活變得美麗。
后來,三毛的父母出國探望異地漂泊的女兒,荷西因為是西方人。認為應該叫名字,見到三毛父母之后,總是說不出來話非常拘謹。
三毛晚上在廚房收拾,卻突然聽到荷西對他的父親說,“爹爹,你能不能和ECHO說,讓我買輛摩托車”三毛流下來眼淚。多年之后,一位陌生的讀者,同樣會因為這樣的溫馨和深愛流下來淚。
可惜,不久之后,荷西就因為潛水事故,意外身亡了。三毛在荷西的墓前痛苦,為他買鮮花,想要將墳墓挖開,讓她的愛人可以看看陽光。
三毛的母親求三毛喝湯,振作起來,三毛的父親求她為老父母考慮一些,不要先走一步。三毛的朋友陪在她身邊不停地寬慰,最終,三毛向他們保證,不會自盡,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了臺灣。
2、三毛的故事二1981年,在外流浪多年的三毛回國定居。當年有恩于她的張昀之先生拜托她在文化大學任教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43738。
1984年,三毛因為身體不適而辭職,此后以演講和寫作為主。1989年,她離家之后首次回到大陸拜訪了《三毛流浪記》的作者張樂平先生,一了夙愿。
1990年,首次創作也是最后一次創作了劇本《滾滾紅塵》。1991年,三毛因為子宮內膜肥厚而住院,1月4日,護士發現她用絲襪在衛生間自盡,周圍沒有遺書。
終于還是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即便許多她的朋友并不相信三毛會自盡。3、三毛的故事三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后遂以“三毛”為筆名。
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沒能消解她心中的中國情結。
盡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
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
4、三毛的故事四 三毛曾到過當時西部歌王王洛賓居住的城市烏魯木齊兩次。其中一次,三毛居住在王家,并接受了當地電視臺的訪問。
與其說是所謂的“忘年愛”,不如說是我三毛善良、單純的一廂情愿,被好事者涂抹成了茶余飯后的無聊談資。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忘年情”。
三毛從小就愛唱《在那遙遠的地方》、《達板城的姑娘》,她把這些中國民歌帶到西班牙,帶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幾十年。當她有機會去新疆旅游時,特地去拜訪了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賓先生,此時的王洛賓已經70多歲了。
海峽兩岸,鴻雁傳書。短短的3個多月,往來6封信件。
王洛賓寫信告訴三毛:蕭伯納有一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只能當做拐杖用。王洛賓自嘲而誠懇地說: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
之后,王洛賓延緩了寫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來信,責怪洛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幾個月后,三毛再次來新疆時,直接就住在了王洛賓的家里,憧憬著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經歷,生存環境,觀念形態,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賓之間,無法疏通30多歲年齡差距造成的鴻溝。
三毛明白了:年近80的洛賓,生活給他刻下的傷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顆愛心,遠不能撫平這位老人深重的心靈創傷。
14天后,三毛提著行李,落寞的回到臺灣。然而不到一年,卻傳來三毛的死訊。
為了永遠紀念這段情誼,王洛賓寫下了一首感人的詩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在《1943-1991 三毛》傳記一書中,三毛的友人澄清了這段被三毛迷不得不提的故事。
5、三毛的故事五 顧福生的家庭在解放前是上海軍閥,后來到了臺灣之后。這位藝術家,個子不高,有一張青春俊秀的臉孔,他安靜、誠懇,是臺北文藝圈知名的美男子。
難能可貴的是,他作畫的時候專心俐落,為人可親善良。三毛形容這個老師,淡寞而精致。
顧福生引導三毛學畫,打開了她封閉的心靈。并且將三毛的處女作送到白先勇的《現代文學》發表,把她介紹給作家陳若曦,勸她走入人群。
三毛。
5.三毛的故事
1943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慶, 浙江省定海縣人,本名陳懋平,“懋”是家譜上屬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父親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而給了這個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來這個孩子開始學寫字,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如何寫那個“懋”字。每次寫名字時,都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跳掉,偏叫自己陳平。不但如此,還把“陳”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為右耳,這么弄下來,父親只好投降,她給自己取了名字,當時才三歲。后來把她弟弟們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喜歡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后拜為干爹);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希望能幫到您!
6.三毛的事跡,關于三毛的名句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漢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慶黃角椏。
“懋”是族譜上屬她那一輩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父親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而給了這個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來這個孩子開始學寫字,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如何寫那個“懋”字。
每次寫名字時,都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跳掉,偏叫自己陳平。不但如此,還把“陳”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為右耳,這么弄下來,父親只好投降,她給自己取了名字,當時才三歲。
后來把她弟弟們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曾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
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后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加納利島,并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臺后,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乾卦-所以。《我的快樂天堂》哈爾濱出版社)。
但又是什么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喜歡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后拜為干爹);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1943 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慶,浙江省定海縣人,取名為陳懋平 1946 因為覺得“懋”字麻煩,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陳平 1948 隨父母遷臺,入臺北國民小學讀書 1954 入臺北省立女子中學 1955 初二,受墨汁涂面打擊,以及為看小說開始逃學。
后休學在家 1956 一度復學,后正式退學。開始練習寫作、音樂、繪畫,切腹自殺獲救 1962 以陳平名義在現代文學發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 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初戀 1967 初戀失敗,赴西班牙馬德里文哲學院留學。圣誕初結識荷西 1968 與荷西分別。
漫游歐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 返回臺灣,任教於文化大學和政工干校 1972 與一德裔男子相戀,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突發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 進入撒哈拉沙漠 1974 七月,與荷西在沙漠小鎮阿尤恩結婚 1974 十月六日,以筆名「三毛」在《聯合報》發表作品《中國飯店》 1976 夫婦移居大加納利島。
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 隨荷西到拉芭瑪島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海底捕魚時意外喪生。
回到臺灣 1980 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納利,開始孀居生活 1981 十一月,開始中南美之行 1982 十月,返回臺灣任教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游記《萬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 赴美度假治病 1985 一度喪失記憶,神經錯亂 1986 十月,正式回到臺北定居,被臺灣多份報刊評為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家 1988 六月十二日,給「三毛爸爸」張樂平寫第一封信 1989 四月,曾回大陸探親;同年開始創作電影劇本《滾滾紅塵》 1990《滾滾紅塵》獲金馬獎八項大獎 1991 一月二日,因子宮內膜肥厚入榮民總醫院檢查治療。
一月三日,進行手術。一月四日凌晨,在醫院以絲襪繞頸窒息身亡。
享年四十八歲。如果有來生,要做一只鳥,飛越永恒,沒有迷途的苦惱。
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如果有來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為永恒 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參與。
于是,孤獨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們惶惑不安。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
不做不可及的夢,這使我的睡眠安恬。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
不說無謂的閑言,這使我覺得清暢。我盡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
我當心的去愛別人,這樣不會泛濫。我愛哭的時候哭,我愛笑的時候笑,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那些因為緣分而來的東西,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等明白過來,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人活在世上,重要的是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我們不懂得愛人又如何能被人所愛。
從容不迫的舉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態度,更能令人心折。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里,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
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
7.作文:三毛的小故事(100到150)
三毛是個孤兒,她沒爹沒娘,每天挨餓,還很窮,窮得連學也上不了。
但是,三毛有骨氣,愛小動物,也很關心比他小的弟弟。 有一次,一群壞人來捉三毛和他的弟弟,弟弟不小心被石頭拌倒了,很快就要被捉住了,三毛看見了,用身體撞壞人,趕走壞人。
弟弟得救了。三毛這種尊老愛幼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再想想我,我多么幸福啊!有爸爸有媽媽,每天都可以吃上媽媽做的飯,喝上奶奶煲的湯。三毛吃不飽,我們的碗里卻總要剩下幾粒飯。
我的生活和三毛的生活根本沒法比,差距太大了。我決定從現在開始,要珍惜生活,不浪費一顆糧食。
學會關心他人。 三毛機智勇敢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
有一次,他看見有個小弟弟跑到河邊,扶著鐵欄桿朝下邊看,用小手夠河岸石縫里長著的一朵小黃花。小弟弟夠了兩下沒夠著那朵花, 就干脆把頭探出了欄桿外邊,使勁夠。
可他手抓的欄桿不知怎的活動了一下,小弟弟往前一栽,“呼”地一下就從岸上掉下去了,“撲通”一聲,落到了水里。站在一邊的三毛看見了,就趕緊一縱身,從欄桿上一個猛子扎到了水里去救人,而自己,卻被河水澆了個透。
讀到這里,我被他同情好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而現在,社會中的許多人,見到壞人,卻像沒頭蒼蠅一樣,跑開了。
有一次,我正要去買早飯,突然,有一個高個子的初中學生向我要錢,我不給,他就搶了起來,周圍看到的人卻跑得無影無蹤了,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我,我個子小斗不過他,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得無奈地把身上的僅有的準備買早點的2元錢給了他,難道這些人就連舊社會的一個窮孩子的精神境界都沒有嗎?看了這本畫冊,我感慨萬分:我恨舊社會,恨那些欺壓人民的壞人!我十分同情三毛,也喜歡三毛,畫里的三毛雖然只是一個人,但代表著千萬的流浪兒。可惜,令我十分痛心的是在當今的新社會,像三毛這樣的流浪兒似乎還有不少,我也經常會在街頭巷尾看到現代三毛的身影。
我大聲地呼吁我們的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體公民都來關心他們,給他們幸福,給他們陽光,讓他們都能像我一樣幸福地成長,快樂地生。
8.關于三毛的一些事例
有關三毛的歌曲
寫給三毛的:
1、羅大佑寫給三毛的《追夢人》鳳飛飛演唱,出自專輯:《告別的年代-情歌專輯》
2、羅大佑寫給三毛的《滾滾紅塵》羅大佑演唱,
3、騰格爾寫給三毛的《三毛》騰格爾演唱,出自專輯《草原情唱》
4、澔平寫給三毛的《蒲公英的哭泣-給三毛》、《三毛你快樂嗎?(毛 最后的聲音)》澔平演唱,專輯名稱和出版時間不好意思,忘了。
5、輕音樂《橄欖樹》、《滾滾紅塵》、《紅色的沙漠》、《驚夢三十年》、《哭泣的駱駝》、《流動的是沙漠》、《夢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東方女子》、《萬水千山走遍》、《忘不了的三毛》、《溫柔的夜》、《西風不相識》、《雨季不再來》出自文學音樂專輯《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寫的:
1、《說時依舊》,林慧萍演唱,收于專輯《說時依舊》歌林唱片,1990年9月
2、《橄欖樹》,齊豫演唱,收于專輯《橄欖樹》新格唱片,1979年12月
3、《軌外》、《謎》、《七點鐘》、《飛》、《曉夢蝴蝶》、《沙漠》、《今世》、《孀》、《說給自己聽》、《遠方》、《夢田》,齊豫、潘越云演唱,收于專輯《回聲-三毛作品15號》滾石公司,1985年
10〉總體介紹
1943-1991,原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后旅居臺灣。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余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懷。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后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國情結。盡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和風格吧。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游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
三毛的本名陳懋平,「懋」字是家譜的排行,至於「平」字則是父親期望和平而選取。筆名「三毛」更不知出自何處,只在她的《鬧學記》一篇序文中提及「三毛」二字暗藏一個《易經》的卦象,但這卦象又包含著甚麼玄機,序文也沒有進一步的交待。
曾經,三毛的母親繆進蘭在一篇題為《我的女兒,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個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為特行卓立、不依常規,及不能忍受虛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邊看守著每一腳步是否踏穩。
事實上,三毛的作品,特別是由《撒哈拉的故事》開始,便是她游歷的記敘,也是她情感的記敘。與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滿歡笑、喜樂,讀者閱讀她的小說,彷佛感受著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對著大風沙的侵襲,她也是積極和樂觀;然而,自荷西死后,三毛的文章卻一下子「黑暗」起來,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無盡的悲傷,這時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個哀傷過客的形像。
在感情方面,三毛也是富於傳奇性。1990年,亦是三毛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取得八項金馬大獎的時候,她與中國民歌大師王洛賓發生一段真摯的忘年情。當時,她甚至只身跑到烏魯木齊和王洛賓一同生活。最后雖然三毛和王洛賓因各自背景懸殊的關系分開。然而,三毛那種敢愛敢為的性格,與她作品中充滿熾熱的感情是相互交融和一致的,也是兩岸三地無數讀者喜愛她作品的原因。
9.作文:三毛的小故事(100到150)
三毛是個孤兒,她沒爹沒娘,每天挨餓,還很窮,窮得連學也上不了。但是,三毛有骨氣,愛小動物,也很關心比他小的弟弟。
有一次,一群壞人來捉三毛和他的弟弟,弟弟不小心被石頭拌倒了,很快就要被捉住了,三毛看見了,用身體撞壞人,趕走壞人。弟弟得救了。三毛這種尊老愛幼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再想想我,我多么幸福啊!有爸爸有媽媽,每天都可以吃上媽媽做的飯,喝上奶奶煲的湯。三毛吃不飽,我們的碗里卻總要剩下幾粒飯。
我的生活和三毛的生活根本沒法比,差距太大了。我決定從現在開始,要珍惜生活,不浪費一顆糧食。學會關心他人。
三毛機智勇敢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有一次,他看見有個小弟弟跑到河邊,扶著鐵欄桿朝下邊看,用小手夠河岸石縫里長著的一朵小黃花。小弟弟夠了兩下沒夠著那朵花, 就干脆把頭探出了欄桿外邊,使勁夠。可他手抓的欄桿不知怎的活動了一下,小弟弟往前一栽,“呼”地一下就從岸上掉下去了,“撲通”一聲,落到了水里。站在一邊的三毛看見了,就趕緊一縱身,從欄桿上一個猛子扎到了水里去救人,而自己,卻被河水澆了個透。讀到這里,我被他同情好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而現在,社會中的許多人,見到壞人,卻像沒頭蒼蠅一樣,跑開了。有一次,我正要去買早飯,突然,有一個高個子的初中學生向我要錢,我不給,他就搶了起來,周圍看到的人卻跑得無影無蹤了,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我,我個子小斗不過他,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得無奈地把身上的僅有的準備買早點的2元錢給了他,難道這些人就連舊社會的一個窮孩子的精神境界都沒有嗎?
看了這本畫冊,我感慨萬分:我恨舊社會,恨那些欺壓人民的壞人!我十分同情三毛,也喜歡三毛,畫里的三毛雖然只是一個人,但代表著千萬的流浪兒。可惜,令我十分痛心的是在當今的新社會,像三毛這樣的流浪兒似乎還有不少,我也經常會在街頭巷尾看到現代三毛的身影。我大聲地呼吁我們的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體公民都來關心他們,給他們幸福,給他們陽光,讓他們都能像我一樣幸福地成長,快樂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