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絕句詩鑒賞 簡單點就好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發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郁悲憤之情。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表達了詩人永貞革新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開頭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寫雪景,“千山”“萬徑”都是夸張語。山中本應有鳥,路上本應有人;但卻“鳥飛絕”“人蹤滅”。詩人用飛鳥遠遁、行人絕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寒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似乎已經見到了鋪天蓋地的大雪,已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這正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的折射。
三、四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刻畫了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小船,船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自在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這個漁翁的形象顯然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2.5言絕句,還要賞析,越短越好,10首以上
1. 問 天 閣 何處是天門? 天意高難問。
臨空當大笑, 笑破萬里云。 2. 龍宿郊民圖 朝游中南海, 暮宿瑯琊臺。
千秋創偉業, 萬世育英才。 3. 麥 收 天高日正晌, 遍地黃金浪。
揮汗如熱雨, 農夫收割忙。 4. 太 行 山 心曠天欲高, 豪氣干云霄。
未得強賊首, 不敢笑黃巢。 5. 射獵圖 彎弓射戰表, 悲歌喚英豪。
萬馬奔騰急, 齊向長天嘯。 6. 潑墨仙人圖 氣貫重霄九, 雪飛少年頭。
群蛇困巨象, 一醉解千愁。 7. 國寶沉浮錄 雷鳴千萬聲, 為誰鳴不平? 云中千滴淚, 滴滴總關情。
8. 伊江 思兒兒不歸, 慈母心欲碎。 不知伊江水, 多少情和淚? 9. 秋溪待渡圖 望穿故鄉水, 夢中幾時回? 蒼天雨霏霏, 為我把淚垂。
10. 雁門關 山上鳴號角, 山下弄大潮。 大雁歸來時, 報我最辛勞。
11. 山居 昂首望九霄, 屈指數英豪。 風云多變幻, 唯我最逍遙。
12. 徐 福 千年瑯琊港, 滿目盡凄涼。 孤雁悲鳴時, 聲聲欲斷腸。
13. 漁 水上沙鷗醒, 岸上楊柳青。 絲絲春風里, 幾個釣魚翁。
14. 樵 自家田園少, 終日多苦勞。 滿山柴與草, 不敢動分毫。
15. 耕 靈海三月春, 萬里無片云。 耕田老黃牛, 無視過路人。
16. 讀 劈柴遭打罵, 挑水逢路滑。 學堂考第一, 總是放牛娃。
17. 嶗 山 窗外鳥鳴聲, 喚醒思鄉夢。 紅花遮望眼, 綠草埋幽徑。
18. 趙登禹 揮刀對天呼, 何日復版圖? 寧為戰死鬼, 不做亡國奴! 19. 楊柳青年畫 春風拂楊柳, 歲月何悠悠? 五嶺到五岳, 九江到九洲。 20. 信 天 游 仗劍行四方, 八極任我蕩。
陣前顯威武, 陣后詠絕唱。 21. 香 山 雨打青松青, 霜染楓葉紅。
風吹白云動, 萬里送柔情。 22.游子吟 春秋一個夢, 神州萬里行 天地生萬物, 萬物皆有靈。
23. 塞外曲 才上天涯路, 又聞塞外曲。 曲中多憂傷, 不知誰在哭。
24. 陳 橋 陳橋風云變, 東海鱗波卷。 情劍斷山河, 杯酒釋兵權。
25. 花 冬去送溫暖, 春來驅嚴寒。 為誰情深深? 為誰意綿綿? 26. 鳥 年年迎春到, 日日報春曉。
青山意不盡, 綠水情未了。 27. 蟲 聞聲尋其蹤, 已入萬花叢。
為誰唱高歌, 歌聲太縱情。 28. 魚 游來無所依, 游去無所思。
遠看一幅畫, 近看一首詩。 29. 清 明 清晨望晴空, 珠山又清明。
千古英雄淚, 萬里映山紅。
3.我需要十首絕句的賞析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
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 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
“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 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
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讀者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
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 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
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 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
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 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
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 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
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 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 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
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4.20首古詩加簡短的賞析
1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么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2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注》云:“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3
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4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5.絕句 賞析
絕句是詩體名。絕句、律詩為唐代的今體林詩(后世稱為近體詩),以區別于古體詩。這首詩以“絕句”寫入詩題,又因同時有同體詩四首,所以合題為《絕句四首》,不令立體目。這首絕句為四首中的第三首。
這首七言絕句每一句各寫一種眼前的景物。“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本棲息高枝,此時鳴與翠柳之上,古代詩詞中“于”字長被省略,如果補進去就是“鳴于翠柳”。“翠柳”表明柳葉新綠春意漸濃,黃鸝在柳葉新綠的枝頭婉轉的發出嚦嚦的聲,顯示了春日風光。
“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飛上高空,隨著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機。
“窗含西嶺千秋雪”,從窗框中望出去,西嶺的久積未消的雪清晰可見,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樣。
“門泊東吳萬里船”門前停泊的是萬里航行的東吳船,是駛向長江下游地區的,還是由下游駛下來的?長江雖長,航程雖遠,但江上船只總是往返行駛,無論是駛來的、駛去的,都使詩人想到沿長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區的襄陽,轉道可至故地洛陽;正因為如此,他系情于門前停泊的東吳船,對它產生遐想。
四句盡管都寫景物,但前兩句寫的景物以色彩(綠柳、黃鸝、白鷺、青天)、聲音(鳴、飛)、動靜顯示春光明麗,后兩句則以靜景(遠景、近景)暗示動意;禽鳥在春暖時節如此活躍,自己不能無動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詩人的眼前景物當然不止這些,他把它們攝入詩中是有選擇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這就是他的選擇準則。◆
6.求一首比較簡單但有意境或意義的絕句,并請帶上解釋和賞析
杜甫《絕句》賞析
絕句
杜 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1. 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2. 西嶺:指岷山。
3. 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4. 泊:停靠。
[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7.杜甫的絕句賞析
絕句
(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碧綠的江水隨風蕩漾,幾只鷗鳥輕快的掠過水面,在碧波的映襯下,它們的羽毛顯得愈發潔白;青翠的山巒連綿起伏,紅艷艷的鮮花漫山遍野,在青山的襯托下,那花兒紅得好似燃燒的火。好一派怡人的風光!然而我卻無心欣賞眼前的美景,我只想到:歲月如水,歸期遙遙,今年的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了,可是哪一天才是我回到家鄉的日子呢?
主旨:
本詩是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表達了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賞析: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描寫春光融洽,是為了反襯出詩人歸心似箭。思歸的感傷并未從情景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殷切的思鄉之情,別具韻致。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多么綺靡,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寫此詩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點明作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