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護環境的重要性(50字左右)
保護環境, 善待家園 地球是人類惟一的家園,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發現其他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惟一家園. 在這個家園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們人類以外,還有許許多多有生命的物質,如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這些生物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組成了這個大家庭.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離不開水.人體中所含的水分約占體重的65%,如果人體損失10%以上的水分,就會導致死亡.空氣,是人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人無時無刻不在呼吸空氣.氧氣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各類植物是氧氣的加工廠.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植物,我們人類和其他生命將不復存在.野生動物依賴于植物,也可以保護植物.以鳥類為例,90%的鳥類以昆蟲為食,許多益鳥是莊稼,樹木的衛士,是害蟲的天敵.100條樹蟲十幾天便可以吃光一棵大松樹的樹葉,而一對大山雀一天可以吃400多條蟲子.如果沒有這些益鳥,害蟲就會泛濫成災.在地球上,人類植物和動物,實際上是一個互相依賴的"生物圈"、"朋友圈",誰也離不開誰.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為生態平衡的緣故.地球給我們人類乃至所有生命的形式,提供了一個生命支持系統--空氣、水、適當的光和熱、以及能源等等.事實上,這種原始的生態平衡從全球范圍來看是極其難得的,我們今天或許只能在人類未曾涉足的地方才得以看到.自然環境提供人類生存發展的環境資源的同時,遭到了人類機大的破壞.只有當自然環境處與一種生態平衡的和諧狀況時,人類的前景才是樂觀的. 所以,請大家保護環境,善待家園,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2.【環保的重要性短一些的文章】
人人都說環保很重要,要做好環保,可是環保為什麼那麼重要呢 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大家都住在地球上,不管是資源短缺或者是污染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有責任做好環保.人類社會在極度使用自然資源,發展經濟后,深感生態環境破壞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力,於是環保意識以及生態保育觀念興起.自然資源的快速耗竭,已遠超過其再生回復的能力,環境保育已是二十一世紀刻不容緩的使命.世界各國的人民,已深切體認到環保的重要,紛紛投注心力在環保組織的成立,環保法規的制訂,并透過國際貿易制裁的手段,以期遏止生態繼續被破壞.臺灣繼創造出經濟奇跡之后,要在國際間取得競爭優勢,一席生存之地,已不單單僅是強化企業經營利基,而是要著重生態保育的工作,將環保深植在每個企業,每個人民的心中,使其成為企業及國家的競爭力.根據環保署在民國八十年的統計,臺灣地區每人一年消耗的紙張高達一百五十七公斤,而全臺灣一年則要用掉三千多萬噸的紙張,相當於四億棵樹木呢!,所以我們要好好節省資源,例如使用再生紙,這樣或許可以救很多很多的樹,畢竟樹木的成長需要漫長的時間啊!.為了人類的永續發展,環境是經濟發展必須考慮的因素.地球上的資源有限,自然有一定的規律與法則,人類如果無法遵守,只是一直用科學技術追求物質發展,那就會制造出很多不可逆的問題.所以環保很重要,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3.保護環境有什么重要性
環境保護的內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包括“保護自然環境”與“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兩個方面。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工農業的現代化,保護和改善環境就成為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走過的道路早就證明,沒有一個清潔的環境也就沒有現代化。
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如果不注重環境保護工作,甚至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和退化,則不只與我們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會危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身。這是由于:(1)自然資源的退化和破壞將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2)隨著生產的發展勞動人民對環境的要求愈來愈高,如果環境污染嚴重將會引起尖銳的矛盾,影響人的生產積極性;(3)現代化的生產裝備(設備、儀表等)需要一個清潔的環境(精密的產品也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搞不好環境保護也就難于實現現代化生產。
……。
4.環保的重要性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
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噪聲,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于環境保護的內容。
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中國則把環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56130境保護宣布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并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擴展資料:
環保政策:
1、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明確描述了農藥殺蟲劑DDT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環境作用,
由于該書的警示,美國政府開始對劇毒殺蟲劑問題進行調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由于此事,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志性起點。
2、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是環境保護事業正式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重視的開端。中國政府也參加了這個會議。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于官廳水庫畔屬于河北省的沙城農藥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DDT”。
4、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后來改為由**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8年“兩會”,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總部”。并對全國的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
5、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保局(廳)。并設立環保局熱線12369和網上12369中心,接受群眾舉報環境污染事件。
6、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勵開發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污染,改善環境。
7、為了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對青山、綠水、藍天、大海的保護。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礦)濫伐(樹)、不能亂排污水亂放(污氣)、不能過度放牧、不能過度開荒、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能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等。
這個層面屬于宏觀的,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行使自己的職能、進行調控,才能夠解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環保
5.環保的重要性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刮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
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于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并非始自今日。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占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占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
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于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
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里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
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
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
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于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
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里,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
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于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云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
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干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準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里,國內制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
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
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后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里,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里,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
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后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于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
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
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
6.環保的重要意義
建議書 罪惡的人類: 如今十分發達的地球,雖然環境情況看起來十分樂觀,但是卻有十分重大的隱患,這都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胡亂排放有害液體。
“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
;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
”
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人類,你們有何感想?從2300萬年到18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對于每個人從未停止過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應”的,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欲。 舉一個例子:我國的木蘭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個清澈見底的河流,但現在它已是魚蝦絕跡的污河,又為我們的地球母親添多一道疤痕。
這,不是給人類重重地敲響了警鐘嗎? 由此,我鄭重地向仍未覺悟的人們建議: 第一,人類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須尊重自然。對于改造自然理應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闊斧,勇于實踐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與自然協調發展,決不能重蹈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
第二,要從我做起,首先選擇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家園、善待地球,共創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
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制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
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
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
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6。
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制造噪音。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倡導同學門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也建議叔叔阿姨們加入我們的隊伍中來,為保護環境、造福后代貢獻自己的力量。
因為: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環保建議書 環保局局長先生: 您好! 我是XX小學的一名小學生。 我從小就在XX市長大,XX市是怎么變化的,我都看到了。
從一個不知名的城市變成了一個中國綠色城市,開展了民歌節,南博會…… 現在在南寧,到處可以看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等字樣。
在馬路邊上,各種各樣的垃圾桶美麗極了。最近,大家都提倡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分開。
可是,我覺得光有分類是不行的,要在垃圾桶上寫一些可回收一類的垃圾和不可回收的一類垃圾的種類,不是每個人都想我們一樣接受知識多,知道什么是可回收和不回收的垃圾是什么,想那些民工,他們不知道,就會亂丟一氣,這樣反而不好。不僅起不到環保和垃圾分類的作用,反而會給那些垃圾場的工作人員帶來工作的困擾。
此外,我還發現一個蠻嚴重的問題。 有一天,我和媽媽還有姥姥一起去坐公共汽車,想要去烈士陵園掃墓。
開始我們是開開心心的出門啊,可是當我們去公共汽車車站等車的時候,發現旁邊有一個垃圾桶,里面的垃圾已經發臭了,路過的行人紛紛五著鼻子繞到走,我們走過的時候一會聞見一股很大的腐臭味。 后來,我在去過的地方,凡是有垃圾桶的,我就仔細觀察有沒有臭味。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現在的垃圾桶都是固定的,不像以前那種可以把垃圾倒出來,可是為什么會發臭呢??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垃圾桶是固定的,那些環衛工人早晨清垃圾桶的時候,只是簡單的把表面的垃圾撿出來,并沒有清理到底部。有一次,我就去問他們為什么不把垃圾清理干凈?他們說不是不想,是因為垃圾桶是固定的,所以手不能伸到底部,垃圾又不能倒出來,所以就只能把垃圾留在里面了。
由此可見,垃圾桶發臭,不是因為環衛工人不盡責,而是因為垃圾桶的設計有問題。我在此希望,為了XX市的美麗,為了空氣的清新,請市長叔叔再叫人設計過一些既實用,有好看的垃圾桶,不要再讓那些臭味來污染我們清新的空氣。
署名 日期 校園環保文明倡議書 為迎接2008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為相應全民全球健身,倡議我校全體同學、教職工,從我做起,從班級、宿舍及個人所在家庭做起,將日常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都納入環保文明化與科學化、健康美好化的軌道上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認識、去行動: 一.生活、工作、學習等各方面處處節約資源,節約用水、用電等等,節約要從零星點滴做起,杜絕各種流失與浪費資源的漏洞與死角;各個方面的物質、物資消費使用都要追求節儉化,科學合理化,綠色環保化--即從購物到使用(消費)直至結束全過程都要合乎綠色生態環保的無害化、資源回收循環利用化等要求。
二.廢紙、廢塑料、廢舊金屬等等所有可回收利。
7.需要幾篇關于環保的簡短點的議論文
眾所周知,環境保護工作要以人為中心,這一點世界各國已取得共識。也就是說,保護環境應主要保護人們生活和工作環境。使其清潔、舒適,有益于健康。而在針對于創建社區生態環保的工作中,應該重新審視“以人為本”的真正內涵,將人與環境這一整體作為社區策劃的主體,即以“人與環境和諧共生”作為主旨。在尊重人的基本權利的同時,關心人與社區環境的關系,人的開發活動、生活行為也要盡量減少對社區環境的影響。
營造優美、舒適的社區環境, 也是社區生態環保工作至關重要的一點。環保社區區別于其他社區最明顯的特征是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所以社區綠化尤為重要。具體做法是,應以“綠色空間”構筑“綠色社區”的空間網絡。節水、節能的立體綠化也能夠演繹出一種典型的、生動的環保科教藝術,創造出一種與環境友好、人民樂業安居的富裕文明的社區氛圍,這也可以成為“環保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最重要的是,要讓環保意識、綠色理念深入民心。通過“環保社區”的創建活動,可以在社區內建立綠色環保的道德氛圍,增強人們的環境意識和文明素養,逐步培養良好的倫理道德規范,養成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形成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的良好社會風尚,將保護環境、合理開發與利用資源、清潔生產的意識和行動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通過“環保社區”的創建工作,也可以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優化社區生態環境的同時,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為居民創造了一個適宜居住和發展的美好家園。現代意義的社區不僅是單純的地域共同體,它還是通過一種特有的社區歸屬感和凝聚力將社區成員聚合在一起的文化、精神的共同體,它使每個社區成員在社區履行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充分享受良好的社區服務和社區生活環境,使社區成為廣大居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基地。讓環保意識、綠色理念深入民心,讓環保走進每個人的生活,使人們建立起尊重自然、減少 浪費、保護生物圈的新的發展觀、價值觀和自然觀,共同參與綠色文明的建設,這才是創建“生態環保社區”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