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天的昆蟲
夏天的昆蟲 汪曾祺 蟈蟈 蟈蟈我們那里叫做“叫蛐子”。
因為它長得粗壯結實,樣子也不大好看,還特別在前面加一個“侉”字,叫做“侉叫蛐子”。這東西就是會呱呱地叫。
有時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籠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聲:“呱!”—一停止了。它什么都吃。
據說吃了辣椒更愛叫,我就挑頂竦的辣椒喂它。這東西是咬人的。
有時捏住籠子,它會從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頭肚子一口。 另有一種秋叫蛐子,較晚出,體小,通體碧綠,叫聲清脆。
秋叫蛐子養在牛角做的圓盤中,頂面有一塊玻璃。我能自己做這種牛角盒子.要緊的是弄出一塊大小合適的圓玻璃。
把玻璃放在水盒里,用剪子剪,不碎裂。秋叫蛐子比侉叫蛐子貴得多。
養好了,可以越冬。 叫蛐子是可以吃的。
……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
蟬 蟬大別有三類。一種是“海溜”,最大,色黑,叫聲洪亮。
這是蟬里的楚霸王,生命力很強。我曾捉了一只,養在一個斷了發條的舊座鐘里,活了好多天。
一種是“嘟溜——一嘟溜——一嘟溜”一種叫“嘰溜”,最小,暗赭色,也是因其叫聲而得名。 蟬喜歡棲息在柳樹上。
古人常畫“高柳鳴蟬”,是有道理的。 北京的孩子捉蟬用粘竿,——竹竿頭上涂了粘膠。
我們小時候則用蜘蛛網。選一根結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就一絞,三角里絡滿了蜘蛛網,很粘。
瞅準了一只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蜻蜓 家鄉的蜻蜓有四種。
一種極大,頭胸濃綠色,腹部有黑色的環紋,尾部兩側有革質的小圓片,叫做“綠豆綱。”這家伙厲害得很,飛時巨大的翅膀磨得嚓嚓地響。
或捉之置室內,它會對著窗玻璃猛撞。 一種常見的蜻蜓,有灰藍色和綠色的。
蜻蜓的眼睛很尖,但到黃昏后眼力就有點不濟。他們棲息著不動,從后面輕輕伸手,一捏就能捏住。
玩蜻蜓有一種惡作劇的玩法:掐一根狗尾巴草,把草莖插進蜻蜓的屁股,一撒手,蜻蜓就帶著狗尾巴的穗子飛了。 一種是紅蜻蜓。
不知道什么道理,說這是灶王爺的馬。 另有一種純黑的蜻蜓,身上,翅膀都是深黑色,我們叫這鬼蜻蜓,因為這有點鬼氣,也叫“寡婦”。
刀螂 刀螂即螳螂、螳螂是很好看的。螳螂的頭可以四面轉動。
螳螂翅膀嫩綠,顏色和脈紋都很美。昆蟲翅膀好看的,為螳螂及紡織娘。
或問:體寫這些昆蟲什么意思?答曰:我只是希望現在的孩子也能玩玩這些昆蟲,對自然發生興趣。現在的孩子大都只在電子玩具包圍中長大,未必是好事。
賞析 這篇短文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寫的。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品讀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聽一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本文向讀者介紹了蟈蟈、蟬、蜻蜓、刀螂的品種、習性和孩童捕捉昆蟲的情形。
在寫法上,有的主要描寫蟲的叫聲、飼養;有的主要寫蟲的形狀、捕捉方法等。字里行間流露對昆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
閱讀時要好好體會。
2.夏天的昆蟲有哪些
很多,比如:金龜子、蜻蜓、馬陸、蚰蜒、鼻涕蟲、知了、天牛、二化螟、紅蜘蛛、螢火蟲、稻葉蟬、玉米粘蟲、楊尺蠖、蜈蚣、螻蛄、金鈴子、油胡蘆、蟋蟀、蟈蟈、紡織娘、叩頭蟲、地老虎、小咬、瞎蠓、壁虱。
1、蟋蟀
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于3m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一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野外通常在20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即停止鳴叫。
2、楊尺蠖
楊尺蠖,別名榆尺蠖、沙棗尺蠖、春尺蠖,桑尺蠖。食性雜,攝食楊、柳、榆、沙棗、檸條,杏,蘋果,酸刺,槐、梨、槭、桑等樹種。越冬蛹于來年3月20日左右羽化為成蟲,3月下旬大量羽化出土并交配產卵,卯期約20天,4月中下旬大量孵化。
3、蜈蚣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蝍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一般在農村較為多見,常位于潮濕的墻角、磚塊下、爛樹葉下、破舊潮濕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較為常見。
4、壁虱
蜱(pí)也叫壁虱,鱉吃,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虱、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讀音shà)等。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才干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后,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
另外在夏天的時候,人們外出旅游的好季節,野外游玩時,別去尚未開發好的風景區、盡量少去草叢濃密的森林野地。這樣就會避免蜱蟲咬傷。
5、螢火蟲
螢火蟲小至中形,長而扁平,體壁與鞘翅柔軟。頭小,前胸背板發達,蓋住頭部。眼半圓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額的前方,兩眼之間具觸角1對,觸角左右相接近,11節,鋸齒狀,雄性為櫛齒狀或扇狀。該科昆蟲喜歡生活在水邊或濕潤的環境,夜間活動。
3.夏天的昆蟲有哪些
很多,比如:金龜子、蜻蜓、馬陸、蚰蜒、鼻涕蟲、知了、天牛、二化螟、紅蜘蛛、螢火蟲、稻葉蟬、玉米粘蟲、楊尺蠖、蜈蚣、螻蛄、金鈴子、油胡蘆、蟋蟀、蟈蟈、紡織娘、叩頭蟲、地老虎、小咬、瞎蠓、壁虱等等。
1、金龜子 金龜子屬無脊椎動物,昆蟲綱,鞘翅目,是國內外公認的難防治的土棲性害蟲。除危害梨、桃、李、葡萄、蘋果、柑橘等果樹外,還危害柳、桑、樟、女貞等林木。
常見的有銅綠金龜子、朝鮮黑金龜子、茶色金龜子、暗黑金龜子等。 2、蜻蜓 蜻蜓,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分蜻科和蜓科。
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
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 3、知了 常見的蟬科動物是蟬,俗稱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
因各地方言不同,別稱也有相應的變化,更多請查看基本信息欄中的別稱。生活于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
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板(tergum)排出多余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 4、天牛 天牛是多食亞目天牛科昆蟲的總稱,咀嚼式口器,有很長的觸角,常常超過身體的長度,一些種類屬于害蟲,其幼蟲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對樹或建筑物造成危害。
天牛是植食性昆蟲,會危害木本植物,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蘋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麥、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 5、馬陸 馬陸也叫千足蟲、千腳蟲、秤桿蟲。
馬陸屬于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倍足綱,體節組成。長約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
馬陸能噴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熱帶雨林中的馬達加斯加猩紅馬陸噴出的液體能使人雙目片刻失明。馬陸個體數量,水平分布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垂直分布由表層向下銳減。
年變化夏末最多。
4.夏天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在所有生物中,與我們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恐怕就要數昆蟲了。
因為無論到那里,我們總會同各種各樣的昆蟲及昆蟲產品打交道,而其中的蝴蝶、天牛、蒼蠅、蚊子、蟑螂等農業或家居害蟲則是我們最常見的昆蟲種類。 既然昆蟲的存在這么普遍,那么,什么樣的生物才算是昆蟲呢?其實,屬于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與其它節肢動物門一樣,具有分節的身體(如蝎子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和外骨骼(如螃蟹的外殼是硬的,體內無骨頭),附肢分節(如螞蚱的足分成好幾節)。
但是,除此之外,昆蟲還有它自身的特點: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具3對足和2對翅;頭部具有口器,一對觸角,一對復眼,通常有3個單眼;另外,它們從卵到成蟲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外部和內部變化,即變態。因此,我們可以從這些簡單的區別特征來確定是昆蟲或不是昆蟲,如蜘蛛,它有8條腿,便不是昆蟲。
又如小朋友們喜歡玩的西瓜蟲(學名鼠婦),它屬于甲殼綱等足目鼠婦科,也不屬于昆蟲。 當然,由于昆蟲在自然界存在的數量是如此巨大,因此它們各個種類之間,在外形上的變化也相當巨大,并不總是千篇一律。
如有些蛺蝶,它們足的數量變少了而并非上述的3對;而蠅、蚊的翅膀數量也僅僅只剩下了一對,另外的一對則由于長期的進化結果變成了一對平衡棒或擬平衡棒;更有甚者,跳蚤和虱子則完全無翅。這些,全都是蟲子們根據各自的生活習性及生活環境長期演化的結果。
不可否認的是,盡管蟲子們的形態千變萬化,,它們均屬于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昆蟲!因此,如何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昆蟲,則和它們的進化旅程一樣,是一個長期而又緩慢的過程.。
5.《夏天的昆蟲》汪曾祺 閱讀理解
夏天的昆蟲汪曾祺蟈蟈蟈蟈我們那里叫做“叫蛐子”。
因為它長得粗壯結實,樣子也不大好看,還特別在前面加一個“侉”字,叫做“侉叫蛐子”。這東西就是會呱呱地叫。
有時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籠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聲:“呱!”—一停止了。它什么都吃。
據說吃了辣椒更愛叫,我就挑頂竦的辣椒喂它。這東西是咬人的。
有時捏住籠子,它會從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頭肚子一口。另有一種秋叫蛐子,較晚出,體小,通體碧綠,叫聲清脆。
秋叫蛐子養在牛角做的圓盤中,頂面有一塊玻璃。我能自己做這種牛角盒子.要緊的是弄出一塊大小合適的圓玻璃。
把玻璃放在水盒里,用剪子剪,不碎裂。秋叫蛐子比侉叫蛐子貴得多。
養好了,可以越冬。叫蛐子是可以吃的。
……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
蟬蟬大別有三類。一種是“海溜”,最大,色黑,叫聲洪亮。
這是蟬里的楚霸王,生命力很強。我曾捉了一只,養在一個斷了發條的舊座鐘里,活了好多天。
一種是“嘟溜——一嘟溜——一嘟溜”一種叫“嘰溜”,最小,暗赭色,也是因其叫聲而得名。蟬喜歡棲息在柳樹上。
古人常畫“高柳鳴蟬”,是有道理的。北京的孩子捉蟬用粘竿,——竹竿頭上涂了粘膠。
我們小時候則用蜘蛛網。選一根結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就一絞,三角里絡滿了蜘蛛網,很粘。
瞅準了一只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蜻蜓家鄉的蜻蜓有四種。
一種極大,頭胸濃綠色,腹部有黑色的環紋,尾部兩側有革質的小圓片,叫做“綠豆綱。”這家伙厲害得很,飛時巨大的翅膀磨得嚓嚓地響。
或捉之置室內,它會對著窗玻璃猛撞。一種常見的蜻蜓,有灰藍色和綠色的。
蜻蜓的眼睛很尖,但到黃昏后眼力就有點不濟。他們棲息著不動,從后面輕輕伸手,一捏就能捏住。
玩蜻蜓有一種惡作劇的玩法:掐一根狗尾巴草,把草莖插進蜻蜓的屁股,一撒手,蜻蜓就帶著狗尾巴的穗子飛了。一種是紅蜻蜓。
不知道什么道理,說這是灶王爺的馬。另有一種純黑的蜻蜓,身上,翅膀都是深黑色,我們叫這鬼蜻蜓,因為這有點鬼氣,也叫“寡婦”。
刀螂刀螂即螳螂、螳螂是很好看的。螳螂的頭可以四面轉動。
螳螂翅膀嫩綠,顏色和脈紋都很美。昆蟲翅膀好看的,為螳螂及紡織娘。
或問:體寫這些昆蟲什么意思?答曰:我只是希望現在的孩子也能玩玩這些昆蟲,對自然發生興趣。現在的孩子大都只在電子玩具包圍中長大,未必是好事。
賞析這篇短文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寫的。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品讀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聽一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本文向讀者介紹了蟈蟈、蟬、蜻蜓、刀螂的品種、習性和孩童捕捉昆蟲的情形。
在寫法上,有的主要描寫蟲的叫聲、飼養;有的主要寫蟲的形狀、捕捉方法等。字里行間流露對昆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
閱讀時要好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