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的革命烈士故事
原發布者:三一建筑
三一文庫()〔革命烈士英雄事跡故事〕導語: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美好時代,是革命歷史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以下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革命烈士英雄事跡,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永垂不朽的英雄——**多少個黑夜白晝,多少聲崇敬的贊語,多少個想念你的日子。你以不可磨滅的形象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你那崇高的愛國熱情,已在人們的心里燃起了熊熊大火。追尋你,永垂不朽的英雄——**。展望今天的幸福生活,回首那暗淡無光的昨天,你的尸骨或許已化作塵土和祖國融為一體,你是她堅貞不屈的寫照,你的事跡是后人學習的典范。你壯烈犧牲的那一天,烈日當空,敵軍侵占了391高地,我軍決定奪回陣地,與敵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我軍隱蔽在低處,而敵軍居高臨下,很容易發現我們潛伏的軍隊。敵軍憑著地利,占了上風,如果稍有風吹草動,我軍就會暴露目標,這樣一來,作戰計劃就會全部落空。**全副武裝,小心翼翼地藏了起來,就算在他身旁,也很難發現。我軍的炮火接連不斷地轟擊敵方,本想在黃昏時分,潛伏的軍隊殺出去,給敵軍來個兩面夾擊。敵人顯得很膽怯,面對我軍的進攻,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覺察了他們的前沿陣地不安全了,又不敢冒“火”前進,于是就拿出了他們的看家法寶——放燃燒彈。我軍旁邊的枯草被燒著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開了,猛然看去,**的身上著火了,他的衣服被燒著了,如果他這時采取行動,跳起來,或在地上打幾個滾,火就可以
2.簡短的革命故事
黃洋界保衛戰 1928年8月,湘贛敵軍乘紅四軍主力在湘南失利,欲歸末歸之際,大兵進犯,侵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平原地區,最后又以四個團的兵力進攻黃洋界,企圖一舉侵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聽到敵人即將進攻的消息,一營營長陳毅安率一營的一、三兩個連急行軍回到黃洋界下的小井,召開會議,布置戰斗,并進行了緊張的戰斗動員。后方醫院的輕傷病員紛紛要求重返前線,兒童團、少先隊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也全部動員起來,赤衛隊、暴動隊、青年婦女也積極組織起來,準備配合紅軍作戰。
紅軍和地方武袋還建造了竹釘陣、鐵絲網、籬笆、滾木擂石、掩體工事,在黃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線。整個井岡山嚴陣以待,準備狠狠打擊來犯之敵。
8月30日,云霧散后,湘軍吳尚部和贛敵王均部共四個團開始進攻黃洋界。紅軍指戰員和地方武裝憑借黃洋界天險,利用石塊、滾木擂石、竹釘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敵人四次沖鋒。
下午四時許,敵人不甘心失敗,重又組織了規模更大的進攻。就在這時,紅軍戰士把二十八團留在茨坪紅四軍軍械處修理的一門較好的迫擊炮抬上了黃洋界,安放在紅軍指揮陣地附近。
當時,只有三發炮彈,由于受潮,前兩發炮彈成了啞炮,這時,第三發炮彈出膛了,只聽“轟隆”一聲巨響,炮彈在敵群中炸響了。這時,埋伏在各個山頭的少先隊、兒童團紛紛點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在樹梢上掛起紅旗。
一時,黃洋界上槍炮齊鳴,紅旗招展。敵人原先得到情報,是紅軍主力不在井岡山,這時,看到這種陣勢,以為我紅軍主力已回到井岡山,嚇得魂飛魄散,連夜逃回酃縣境內去了。
事后,紅軍戰士套用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的唱腔填詞,編了一段唱詞:“我站在黃洋界上觀山景,忽聽得山下人馬紛紛。舉目抬頭來觀看,原來是蔣賊發來的兵。
一來是,農民斗爭少經臉,二來是,紅軍主力離開了永新,你既得寧岡、新城多僥幸,為何敢來侵占大小五井?你既來把山來進,為何在山下扎大營?你莫左思右想心計不定。我這里內無埋伏,外無救兵。
你來,來,來,請到山上來談談革命。”在黃洋界上唱起了《空山計》。
**在率領紅四軍主力回井岡山途中,行至黃坳,聞聽黃洋界保衛戰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筆,揮毫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這首著名的詩篇,贊揚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 毛委員多謀善斷 曾有位拉美國家的司令官在參觀井岡山后,意味深長地稱贊:“井岡山是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選擇的這個地方,是一塊藏龍臥虎之地---藏中國**之龍,臥工農革命軍之虎。
這個根據地的建立,與中國革命的勝利緊緊聯在一起。”蛟龍不能困在沙灘,只有潛入大海才能翻騰波濤;猛虎,不能呆在平陽,必須依靠山林才能威震峰巒。
1927年10月,**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這“藏龍臥虎”的井岡山,經歷四個多月的斗爭。創建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農村根據地實現了我黨歷史性的第一次偉大轉折。
1928年5月,**和**在井岡山會師,紅軍力量大大加強,在五斗江、草市坳、龍源口又接連打了幾個勝仗,邊界斗爭進入全盛時期。這集中表現在:紅軍主力由兩個團擴大到四個團;紅色區域的范圍,有寧岡、永新、蓮花三個縣和遂川、吉安、安福、酃縣的一部分,并普遍建立了地方武裝;各縣、區、鄉都建立了黨和政府的組織,根據地成立了地方黨政最高領導機關——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和工農兵政府;全面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眾運動,農民夢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得到了實現。
這段時期的形勢之所以發展得這么快,“原因就在于邊界黨(地方的黨和軍隊的黨)的政策是正確的。”這些政策是:“堅決地和敵人作斗爭,造成羅霄山脈中段政權,反對逃跑主義;深入割據地區的土地革命;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的發展,軍隊的武裝幫助地方武裝的發展;對統治勢力比較強大的湖南取守勢,對統治勢力比較薄弱的江西取攻勢;用大力經營永新,創造群眾的割據,布置長期斗爭;集中紅軍相機進擊當前之敵,反對分兵,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割據地區的擴大采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反對冒進政策。”
**多謀善斷,正確選擇井岡山作為深人進行革命斗爭的根據地,并非他有諸葛亮式的“觀察天象”之異才和“錦囊妙計”,而是他善于從實際出發,在對井岡山的政治、經濟、地理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下來的。 **認為,井岡山這個地方有許多的優勢:一是有大革命以來黨和群眾工作的基礎,二是有袁文才、王佐這批“綠林朋友”,三是有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四是這里的反動統治比較薄弱,五是有比較好的經濟給養條件,六是這里的一舉一動對湘贛兩省有較大的影響。
因此,**確認井岡山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是發展革命的好地方。**同許多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樣,對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終堅貞不渝,即使是在受到高壓和處分的情況下也是這樣。
當時說他率領部隊舉行秋收起義之后不去攻打長沙,把部隊拉上井岡山是“在政治上犯了嚴重錯誤”,因而撤銷了他的中央**候補委員和前委書記的職務,而這個決定傳到井岡山時又走了樣,說是開除了他的黨籍,只能當師長,不得任。
3.關于革命英雄的故事簡介短一點的,急啊
1、**的扁擔1928年,**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會師。
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
**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
不料**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同志。
2、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干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干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
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后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3、**(1926~1952)革命烈士,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韓國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29師8 7團9連戰士**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起沖鋒后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
12日上午,敵機向他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的全身。
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也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4、劉胡蘭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人。1945年進中共婦女干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并成為中共候補黨員。
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云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于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
隨后,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當年為其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5、**炸碉堡**在他所在的六連擔任爆破手,從城東北向隆化中學外圍工事運動。國民黨軍的機槍嚴密封鎖著他們前進的道路,**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6、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1916年,他以兩把菜刀鬧革命,奪取了反動派的武器,組織起一支農民革命武裝。這支武裝在軍閥林立的舊社會,屢遭失敗,幾經起落,在賀龍的堅強領導下,逐漸發展壯大,在討袁護國和護法戰爭中屢建戰功。
7、**堵槍眼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了。**在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進攻部隊受到機槍巢火力壓制的時候負責爆破任務,他投擲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務。
最終他用身體擋住了敵人的地堡槍眼,使得后續部隊能夠攻下597.9高地,所在部隊黨委追任他為中國**正式黨員。8、巾幗英雄趙一曼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被中國**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
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
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后,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直至死亡未曾說出輕薄9、小宣傳員——石寶芹石寶芹,1932年11月生,江蘇響水縣陳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再次占領陳家港后,嚴密封鎖,大鎮區內生活資料嚴重匱乏。
石寶芹為謀生計,經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頭甲一帶去換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饑度日,在頻繁的往來中.她們與南河區民主政府逐漸取得了聯系。農歷臘月末的一天拂曉前,在新民街巷內挨戶地把傳單塞進門。
天亮后,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發現了**的傳單,立即進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當天晚上,石寶芹等四人落入敵手。
在牢中,敵人威逼利誘,但她們眾口一詞;“不曉得”,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們堅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個姑娘被國民黨軍隊押往南潮河閘堤內,反動軍官對她們說:“還有最后機會,誰交待了誰就可以回家。”
而四個姑娘齊聲說說“你們要殺就動手吧,沒有什么可講的。”最后國民黨軍隊殘忍地將她們四人全部殺害。
石寶芹英勇就義年僅16歲。擴展資料: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和人民軍隊本質的一種表現,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群眾戰勝一切敵人、克服一切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
革命英雄主義是為了國家和廣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艱難困苦,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的領導下,憑著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打敗了國內外的強大敵人,戰勝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贏得了最終勝利。
通過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使公民牢固樹立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勇于獻身的高尚品德、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爭先創優的進取精神、。
4.短小的革命故事
**的扁擔
1928年,**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革命故事兩則
5.關于革命英雄的故事,要簡短60字左右
小宣傳員——石寶芹
石寶芹,1932年11月生,江蘇響水縣陳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再次占領陳家港后,嚴密封鎖,大鎮區內生活資料嚴重匱乏。石寶芹為謀生計,經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頭甲一帶去換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饑度日,在頻繁的往來中.她們與南河區民主政府逐漸取得了聯系。1947年秋,開始將南河區民主政府的油印宣傳品帶進被敵人侵占的陳家港,宣傳土地改革,全國解放戰爭形式等提高群眾覺悟。
農歷臘月末的一天拂曉前,在新民街巷內挨戶地把傳單塞進門。天亮后,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發現了**的傳單,立即進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當天晚上,石寶芹等四人落入敵手。在牢中,敵人威逼利誘,但她們眾口一詞;“不曉得”,“不知道什么傳單、小報”。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們堅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個姑娘被國民黨軍隊押往南潮河閘堤內,反動軍官對她們說:“還有最后機會,誰交待了誰就可以回家。”而四個姑娘齊聲說說“你們要殺就動手吧,沒有什么可講的。”最后國民黨軍隊殘忍地將她們四人全部殺害。石寶芹英勇就義年僅16歲。
6.革命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小偵察員張嘎 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
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鐘亮也被敵人抓走。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
他配合偵察員羅金保執行任務,表現得勇敢、機智。但嘎子畢竟還是一個活潑、淘氣的孩子,他與小朋友胖墩摔跤輸了還不講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煙囪。
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一支手槍,竟偷偷把槍藏進了老鴉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
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里面放火,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鐘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鴉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上繳。
隊長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
7.簡短的革命前輩的故事
簡短的革命前輩的故事如下:
1、**
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被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2、劉胡蘭
解放戰爭時期,年輕的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審訊中,敵人千方百計誘使其供出同黨,并相許給她一塊土地。她回答:“不知道”,“給我個金人也不要”!接著又以死相逼,她昂首挺胸、義正辭嚴地說:“怕死不當**。”敵連長惱羞成怒,命令機槍對準群眾:“把這些人全掃光。”
她斬釘截鐵地喊道:“不許殘害群眾!”從容不迫走近鍘刀,英勇就義,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3、**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小時候讀過幾天書,后因家貧而輟學。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先后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獎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因部隊受阻于敵軍的橋型暗堡,**毅然抱起炸藥包,沖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藥包,危急時刻,**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托炸藥包,英勇犧牲,此時,未滿19歲。
聶榮臻題詞"舍己為國,人之楷模"。1957年5月29日,**委員長為**烈士紀念碑寫了"舍身為國,永垂不朽"的光輝題詞。
4、**的扁擔
1928年,**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
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5、**
**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用生命換取了整場戰斗的勝利。時年26歲。
1953年8月30日被追認為中國**黨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于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8.革命故事資料(簡短)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壩的楊大娘是紅軍家屬。大兒子參加紅軍以后,家里少了一個勞動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個傍晚,楊大娘澆完菜園,回家準備挑水做飯。她剛拿起扁擔,卻發現水缸里的水滿滿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滿,昨天水缸滿,今天水缸又滿了。這是怎么回事?她問小兒子:“小發仔,下午你挑水了嗎?”
11歲的小發仔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說:“我沒挑。”
楊大娘越想越覺得奇怪,就跑到田頭問代耕隊長:“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滿滿的。是你派人給我家挑水了吧?”
“沒有啊,”代耕隊長也感到奇怪,將信將疑地問,“真有這樣的事?”
正說著,上屋的二嬸也提著菜藍子走過來搭話:“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會滿,滿得都快要溢出來 了,不知道是誰在做好事。”
代耕隊長把斗笠往頭上一扣,笑笑說:“**主張調查研究,你們該去調查調查呀!”
楊大娘和二嬸覺得這話有理,倆人商量了一陣,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楊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滿滿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雙鞋底,坐在門口,和二嬸你一針我一線地納起鞋底來。她倆鞋線扯得嗦嗦響,納好鞋底又上鞋幫,四只耳朵聽動靜,兩雙眼睛觀八方,邊做針線活,邊搞起“調查”來。但是等了半天,也沒有半點兒動靜,她倆心里納悶極了。
太陽離西山只有兩竿高的時候,楊大娘忽然聽見屋里的后門響了,接著又聽到水桶鐵鉤碰撞的聲音。她倆驚喜地互相丟了個眼色,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這回捉到了!”說著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楊大娘剛進門,差點跟一個挑著水桶的人撞個滿懷。她抬頭一看,見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紅軍制服,正沖著她和二嬸笑。望著他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覺得很面熟,但是又記不起在什么地方見過。二嬸一下就認出來了:“呀,這不是**嗎!”
二嬸拉著**坐下,楊大娘趕忙端上一碗茶,說:“**,你來沙洲壩不久,可處處愛護體貼老百姓,叫我們怎么感謝你呀!”
**喝著茶,和兩位紅軍家屬聊起家常來,問她們:生活有沒有困難?代耕隊耕的田滿意不滿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寧小學的功課好不好?一直談到天擦黑,**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滿不可。楊大娘拗不過,只好答應了。
**為楊大娘和二嬸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