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缺憾與完美”的小故事
聯想到了曾經讀過的一則哲理故事:
一個缺了一角的圓,想找回缺損的部分。于是,它努力的向前滾動。由于它的缺損,所以前進的很慢,總是走一步停一停的。也正是由于它的慢慢滾動,才使它得以從容的找尋,冷靜的思考,順便在停下的當兒,欣賞沿途的風景,倒也自在快樂。終于,有一天,它找到了缺失的那一角,它把自己補成了一個完整的正圓。它想:現在,我可以停下來歇歇腳,喘口氣了。可是,它卻身不由己,在一種莫名的強大力量的牽引下,以超出原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速度向前滾動,從此沒有片刻停留。它象上緊發條的陀螺,不停的轉呀,轉呀,視線里一片混沌、模糊……
是啊,人何嘗不是如此呢?青澀的時候,我們渴望成熟;貧窮的時候,我們渴望富有;無知的時候,我們渴望淵博;卑微的時候,我們渴望尊貴……我們曾經有那么多的向往與欲求,但當我們實至名歸,當我們“功成名就”,我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使自己停留下來——停下來靜靜的思考,停下來慢慢的品味,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停下來梳理倦飛的羽翼,停下來享受一杯清茶,停下來欣賞一樹花開……因為追求完美,我們迷失了自己。
忽然想起一句話:人生是一場沒有歸程的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
2.以 完美與缺憾 為話題的作文
美麗的事物往往有缺憾,諸如維納斯的斷臂、圓明園的殘垣,他們并不完美,然而這些令人嘆息的缺陷卻并未減少他們本身的美麗,相反,它給了人美麗的想象空間,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相信有一種美麗叫殘缺。
美艷無雙的西施有病心之痛,才智絕頂的諸葛亮也會霸業難成,勇冠歐洲的拿破侖也會上演滑鐵盧之敗。沒有一件事物可以絕對完美,上帝在安排完美的時候,一定不會忘記殘缺,然而殘缺又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完美。西施因為心痛多了一點我見猶憐的動人;諸葛亮因為大業難成多了一曲千秋悲歌;拿破侖因為滑鐵盧的慘敗多了一份歷史的傳奇。藝術上,悲劇總比喜劇更讓人難忘。羅密歐與朱麗葉若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便不足以流傳千古;西楚霸王若不是烏江自刎,便不足以顯出英雄的豪邁悲壯;《紅樓夢》中的賈氏家族若不是分崩離析的結局,便不足以達到批判的力度。。。。。。也許這一切正應了一句話:沒有缺憾,就失去了永恒,失去了美麗。
殘缺是美麗的,卻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抱殘守缺,因為它的美麗要在彌補它的同時得到體現。人類之所以會進步,從本質上源于一種不滿——對現狀殘缺的不滿。因為對完美的追求,他們選擇了彌補殘缺,堅持探尋,那是生命不懈前進的動力。當圓周率的值被一次次精確,高速的列車時速被一次次提高,百米賽跑的記錄被一次次改寫,人們在不斷地尋求美的極限,力的極限,彌補著人生于世間后因無知無能而留下的缺憾,從中我們見識到了一種偉大的力量,也許這便是殘缺的另一種美,它鼓勵著人們消滅自己,升華自己的價值,鑄就新的美麗,尋找新的起點。周而復始,美麗的殘缺驅動著我們,詮釋著完美的含義。
因為殘缺,人類總是有留待開發的潛能;因為完美,人類總是有不斷前行的方向;因為永無止境的完美,世界才變得進步而充滿光明;因為美麗的殘缺依然存在,人類的精神將永遠完滿而充實
3.以“缺憾和完美”為題的作文
自古以來,人類不斷追求完美,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他們將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到神話。但到了至今,我們人類仍非完美。仍逃脫不了生老病死,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一頭小獅子為了克服自己的弱點,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性,結果變的體力空乏、奄奄一息,后來它聽媽媽話后,放棄原來的計劃,盡力將自己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終于成為一代獅王。從這里,不禁讓我們感到深思:為什么追求完美,反而事與愿違呢?答案是:過分追求完美,使自己優點得不到發揮,缺點得不到進步,且這樣也失去原本的自我。這豈不賠了夫人又折兵。
完美是直角坐標系中的一元二次的雙曲線,只能無限靠近,卻永遠不能到達。優點是蚌中一顆璀璨的珍珠,一旦被世人發現,便瞬時鮮艷奪目。如同精衛難以填平東海一樣,人生中永遠存在缺憾:你有深谷的幽邃,就難以有高山的雄壯;你有城市的活力,就難以有鄉村的閑適;你有大海的浩瀚,就難以有小溪的幽雅。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許你沒有獵豹的短跑速度,但你有羚羊的長跑耐力;也許你沒有你沒有黃白的珍貴,但你有銅鐵的實用;也許你沒有陽光的燦爛;但你月光的柔和。憑優點才有希望看到事業的曙光,過分追求完美不一定會成功。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雅士,英雄偉人將自己的優點盡力發揮,從而在歷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西楚霸王項羽不屑于兵法,卻有蓋世神力;諸葛孔明不擅于刀槍,卻可以以謀略抵抗吳魏;愛因斯坦稱其不擅長于政理及交際,而距當以色列總統,然他在科學上有巨大成就;馬克?;吐溫不精于經商,卻不顧勸阻,堅持經商,從而陪光家產,還欠了一屁股的債,后折回來重新開始寫作,最終成為一名文學巨匠。想象一下,如果這樣人類的精英,都不揚長避短,而都像小獅子去“吃草”,這樣的話,世上會有什么驚天駭地的豐功偉績、流芳百世的佳作值得我們去欣賞呢?
的確,古人筆下的完美神話終究難以到達,盡管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在漸漸靠近,但優點的火炬依然如舊,為我們點燃前方漆黑的道路。“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既然如此,那我們在人生中何必在乎完美呢?我們無不追求完美,也喜愛傲人的優點,倘若在二者中選之,我愿放棄前者,選擇后者。
4.以“缺憾和完美”為題的作文
對于完美的東西,從來都覺得十分遙遠且高不可攀。
我們崇尚完美推崇完美,我們也在盡一生之能來追求完美,但是我們離完美還有多遠?完美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而我,有時候覺得唯心會更具有一種完美的境界。
記得讀大學時,哲學老師說:唯心論者說服不了唯物論者,而唯物論者也說服不了唯心論者。當時覺得這些唯物論學者們也太無能了,這么簡單的問題,為什么卻束手無策?
于是,我花了很長時間去假設各種虛擬的場境,然后,一個義正嚴辭的唯物論者的我與另一是猥褻不堪的唯心論者的我,同時坐在了談判席上,我堅信唯物論者的我一定能夠用唯物的觀點來推翻唯心的東西。
結果,我不能。
漸漸的,那個猥褻不堪的我的形象高大起來,在后來的所有虛擬場景中,唯心的我與唯物的我有了在談判席上平等對話的權力。
辯論到最后,卻發現,唯物原來更現實,更真實,同時也會更殘酷。生活中具有缺憾的一面和最殘酷的一面會真實而經常的發生著,而美好的一面卻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與體會,這不免會讓人墜入消沉而不能自拔。
此時,唯心卻會體現出它所具有的特質,它可以讓我們暫時的脫離現實,脫離真實,去感受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引領我們走入一種精神的境界,甚至是一種完美的境界——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常常只是需要一種完美的境界。
我們喜歡童話,我們很多人是讀著白雪公主、睡美人的故事長大的,我們津津樂道于王子與公主的盛大隆重的婚禮。然而故事到此嘎然而止,于是我們唯心的認為,王子與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多么完美的結局!可是唯物的來看呢?他們或者因性格不和而相互傷害?或者因角色轉換不適而爭吵口角?或者因為沒有孩子而走私感情?……
我們也曾感動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忠誠不渝視死如歸的愛情,正是由于這個愛情的悲劇所產生的缺憾,而讓故事趨于完美。
梁山伯與祝英臺,也是我們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故事,正是因為其震憾心靈的情和愛所帶來的缺憾,完美于那兩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我們常常樂道的大話西游,不也在于其缺憾美嗎?該發生故事之時沒發生,而到發生故事之時,一切都太晚,因此完美于那一段經典的對白:“……如果一定需要一個期限的話,我愿意是一萬年。”
而我們也一直生活在缺憾之中。我們希望有一個美好無瑕的童年時代,可我們只看到父輩們辛勞的背影;我們希望有一個充滿夢想的少年時代,我們卻只是一部學習的機器;我們希望有一個充分發揮才能的青年時代,可我們卻漸漸流入平庸;……
也許正是這些遺憾和缺陷才串成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或者完美本就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境界。那又何必太在意這些遺憾和缺陷呢?我們用唯物的觀點來面對并接受生活中所有缺憾,而用唯心的心靈來感受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
于是,在唯物與唯心的辯證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思考生活,懂得了怎樣去享受美好,明白了經歷的真正內涵,找到了人生的真諦:健健康康的心靈,簡簡單單的生活,平平淡淡的愛情,快快樂樂的工作……
5.缺憾與完美 作文
生活中并非處處都是完美,總會有大大小小的缺憾摻雜其中,就如衣服上不慎撕開了的口子。縫補后總有補丁一般。可是,你可曾想過:補丁原是一種遺憾,卻也可以通過巧手匠心,讓它呈現出一種完美。
五六歲的光景,我曾為小白裙的美而心動——央著父母買來。誰知玩耍時,“啪”的摔了一跤,新買的裙子蹭破了一大塊,眼看是不能再穿了。回家后,我難過得哭了起來。這時,外婆手拿針線,來到我的跟前,笑微微地說:“外婆幫你把漂亮找回來。”當一針一線在我眼前如跳舞般交織,裙子上也漸漸有了輪廓——那是一只活靈活現的小貓。我忘記了哭泣,睜大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這一切。當我抱著新裙子歡天喜地地旋轉時,外婆將我抱起,拍拍我的腦袋說:“只要用心,沒什么是可遺憾的。你看,要不是這個補丁,你會有花裙子嗎?”
是啊,補丁原是一種遺憾,卻可以通過外婆的巧手匠心,讓它呈現出一種完美。人生也如此,不可能十全十美,缺憾就像補丁一樣無法避免。那么我們能做和該做的就是努力在補丁上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去年,我信心滿滿地參加了一場英語朗誦比賽。也許是因為準備不夠充分,也許是因為臨場有些緊張,也許是因為對手過于強大。總之,第一名的獎杯與我擦肩而過。我不甘,我憤怒,我遺憾。我靜靜地坐在后臺,想著我為這個比賽付出過的努力,一種酸澀的液體浸出眼角。我赫然看見我的失敗就像是我完美成長之路上,多出的一塊形狀突兀、顏色不稱的補丁。這時,老師在我身旁坐下,說:“這次比賽出現問題是好事。把它彌補掉不就沒有缺憾了嗎?”
對啊,我要相信,一定能在失敗中開出最美的花朵。我細細咀嚼著,咀嚼這句話的含義。終于明了,這次的失敗是一次缺憾,可是,我也可以通過我的努力使這次失敗轉化成成功。
之后的每一天,我都細心縫補著。發音還不夠標準,便天天拿著字典,追著外教“咬文嚼字”,心態還不平穩,便積極舉手增加在課堂演講的頻率。我彌補著我的一個個漏洞,宛如將一棵幼苗栽種在最適合的地方,只待有一日,它能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英語朗誦比賽再次拉開了帷幕,心中一片坦然。獲獎與否已經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了,關鍵在于我收獲了幾分。因為,曾經的補丁早已被我縫補點綴得鮮艷繽紛,蛻變成了我成長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隅。
世間的事物之所以美,皆是因為,它們越過了自身的缺憾。就如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卻不知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現今咀嚼缺憾,缺憾美于何處?美于破敗后的彌補,美于失敗后的奮發。
6.有關人生缺憾的實例
人生缺憾,美和完美
看到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的印度,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位婀娜多姿、嬌美柔媚的太太。兩人情如金石,恩恩愛愛,是人人稱羨的神仙美眷。
這位太太身材高挑、眉眼俊秀,又十分的溫柔賢淑,美中不足的是長了個酒糟鼻子,好像失職的藝術家對于一件原本足以稱傲于世的藝術品,少雕刻了幾刀,顯得非常突兀怪異。
這位先生總為太太的鼻子覺得遺憾,便一心想著彌補這個缺憾。他是一個商人,一日,他路過販賣奴隸的市場,發現了一個身材單薄、瘦小清癯的女子,正以一雙水汪汪的淚眼,怯生生地環顧著決定她一生命運的人們。這位丈夫仔細端詳著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間,他的雙眼一亮,太好了!這女子臉上長著一個端端正正的鼻子,于是不計重金買下她!
這位丈夫以高價買下了長著端正鼻子的女孩子,興高彩烈地帶著女孩子日夜兼程趕回家里,想給心愛的妻子一個驚喜。
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頓好之后,他用刀子割下了女孩子漂亮的鼻子,然后,拿著血淋淋而濕熱的鼻子,大聲疾呼:“太太!快出來呀!看我給你買回了最寶貴的禮物!”
“什么貴重的禮物,讓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太狐疑不解地應聲走出來。
“喏!你看!我為你買了個端正美麗的鼻子,你帶上看看。”
說話間,丈夫抽出懷中鋒利的匕首,“噌”的一下將太太的酒糟鼻子割了下來。霎時,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趕忙用雙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貼在傷口處,但是無論丈夫如何努力,那個漂亮的鼻子始終無法粘上妻子的鼻梁。
有些事,可以通過努力改變,有些事,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改變。對于不能改變的,不管喜歡與否,只能接受它們,因為那是不可抗拒的!
“人生確實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
其實,缺撼也是一種完美。因為,沒有缺憾我們就無法去衡量完美。
7.缺憾與完美的作文
缺憾與完美
人總喜歡追求完美,有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可世間萬物卻不盡如人意。例如以前人們總以為地球是一個佷圓的球體,而后來我們又發現其實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此時,我們才發現其實缺陷也是一種美。
很久以來,完美與缺陷這兩個詞就已經用來形容好與不好。當別人稱贊你的演出是完美的演出,你會很高興。因為你為這個“完美”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但如果別人說你的表演有缺陷,你會感到十分難過,因為你會感到付出的努力全都白費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完美”是很難做到的,而缺陷卻常常出現,所以人們慢慢接受有小小的缺陷存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而夢想中人們不斷想要得到許多完美的東西,例如一份完美的工作,一輛完美的汽車,一所完美的房子,但現實中如果人們得到的東西基本滿足他的要求時,他也會感到知足。
人們喜歡看圓圓的月亮,可是一年之中月亮圓的時間也只有那幾天,“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們也不會一年就只那幾天去賞月。看著圓圓的月亮人們固然欣喜,而看著彎彎的月亮,則有說不出的另一種味道,它也是一種美。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也是因為它的斜而出名,可能它也有直立的時候,但人們已經習慣這種缺陷美。老師也許是個神圣的人,他的知識應該很淵博,但偶爾一點小出錯,也是有的,讓我們看到它可愛的一面。父母不需要是個十全十美的人才能教育你,有時的一些粗心大意,心直口快也會讓你看到他的魅力。
人無完美,月無常圓,我們要學會欣賞缺陷,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不要忽略了缺陷也是一種美。
8.缺憾與完美的作文
缺憾與完美 人總喜歡追求完美,有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可世間萬物卻不盡如人意。
例如以前人們總以為地球是一個佷圓的球體,而后來我們又發現其實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此時,我們才發現其實缺陷也是一種美。
很久以來,完美與缺陷這兩個詞就已經用來形容好與不好。當別人稱贊你的演出是完美的演出,你會很高興。
因為你為這個“完美”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但如果別人說你的表演有缺陷,你會感到十分難過,因為你會感到付出的努力全都白費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完美”是很難做到的,而缺陷卻常常出現,所以人們慢慢接受有小小的缺陷存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而夢想中人們不斷想要得到許多完美的東西,例如一份完美的工作,一輛完美的汽車,一所完美的房子,但現實中如果人們得到的東西基本滿足他的要求時,他也會感到知足。 人們喜歡看圓圓的月亮,可是一年之中月亮圓的時間也只有那幾天,“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們也不會一年就只那幾天去賞月。
看著圓圓的月亮人們固然欣喜,而看著彎彎的月亮,則有說不出的另一種味道,它也是一種美。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也是因為它的斜而出名,可能它也有直立的時候,但人們已經習慣這種缺陷美。
老師也許是個神圣的人,他的知識應該很淵博,但偶爾一點小出錯,也是有的,讓我們看到它可愛的一面。父母不需要是個十全十美的人才能教育你,有時的一些粗心大意,心直口快也會讓你看到他的魅力。
人無完美,月無常圓,我們要學會欣賞缺陷,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不要忽略了缺陷也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