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主任日志200之字
我心目中的老師
老師,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前進,老師,是含辛茹苦的園丁,辛勤地培育我們,老師,是一支小小的蠟燭,照亮了我們,燃燒了自己。老師是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下面我就講講我心目中的老師。
我心目中的老師有一雙溫暖的手,在我們剛步入學堂時呵護我們,保護我們。我們摔倒了,老師用他那雙手將我們扶起,鼓勵我們在摔倒后堅強地爬起來,在困難中鼓起勇氣前行,于是,我學會了堅強,不放棄。
我心目中的老師,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是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當我們犯了錯,不安地等待老師的批評時,老師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不是嚴厲,也不是兇巴巴的,而是寬容與慈祥,于是,我學會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我心目中的老師,有一張神奇的嘴,它說出的話,文質彬彬,很有素養。但是,我最喜歡聽老師說:“很好!”當我們完成一件事,做完了作業,紀律,成變好了等等,老師都會說:“很好!”簡簡單單兩個字,卻給了我們自信,給了我們希望,于是,我又學會了鼓勵別人。
我心目中的老師。。
總之,我心目中的的老師很偉大,他教會了我許許多多。老師把知識傳授給了我們,像父母一樣給予我們關愛,但更多的,是從老師身上學到的做人的道理。老師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永遠都是高大的!
2.教師該怎么寫教育隨筆
教師該怎么寫教育隨筆呢?
一、什么是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借事說理: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
夾敘夾議: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么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托。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么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于教學一線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余,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后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淀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在寫教育隨筆時,我們可以結合案例,作這兩方面的思考:
1,由點及面作發散性思考.李鎮西老師由學校強迫女兒剪去秀發,想到學校的專制,進而聯想到教育上的種種不民主現象,并就這種現象進行剖析.
2,由表及里進行深層挖掘.比如說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碰到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學生為什么會頂撞教師導致這一現象的病源在哪我們又如何去療救對這類情況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處理的結果如何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你得到什么啟發如果我們真正思考了,并付諸于行動了,肯定會有收獲的.
四,教育隨筆怎樣寫
很簡單,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盤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淀.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隨筆.
3.贊美老師的短篇散文
思 念 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老師,我懷念中學時代,懷念母校,懷念您…… 如果時光能倒流,讓我重新回到學生時代――親愛的老師,多么想再聆聽您那語重心長的教誨…… 別后,漫長的歲月,您的聲音,常在我耳畔響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現;您的教誨,常駐在我的心田…… 人生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我走著,走著,不斷地走著。
當我疲憊懈怠時,記憶中就會浮起您堅定的面容,堅毅的聲音,堅韌的精神。老師呵,您教會了我生活,我怎能將您忘懷! 每當收獲的時刻,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念辛勤播種的耕耘者――老師。
老師,離別雖然久長,而您那形象仿佛是一個燦爛發亮的光點,一直在我的心中閃爍。 今天,我在遙遠的地方,把您給予我的昨天,折疊成記憶的小船,任其飄蕩在思念的心湖里。
服飾依舊,容光依舊。您那熟悉的板書、熟悉的聲音,將我們的思緒牽向往昔的學生時代。
哦,老師…… 懷念您,親愛的老師!在我心中珍藏著您明眸的凝視,它們像兩眼清泉,永遠奔流在我的心谷…… 飲其流者懷其源, 學其成時念吾師。
4.隨筆怎么寫
隨意而不隨便 ——隨筆寫作漫談 作者:上海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 語文特級教師 過傳忠 《中文自修》雜志提倡中學生寫隨筆,還辟了“生活隨筆”專欄,這是辦了件好事。
專欄也陸續發表了一些好文章,值得慶賀和提倡。 對于寫隨筆,同學中有兩種看法:一是不當回事,“不就是隨便寫寫嗎?”順手涂幾筆,交差了事。
一是太當回事,既然隨筆是散文的一種,散文要求形散神聚,從選材、構思到表達,都得刻意求工,中學生活貧乏,底子又薄,怎么寫得好?還未下筆就憂心忡忡,自然寫不出好作品。 據我看,兩種態度都有所偏頗。
隨筆者,隨手筆錄,隨意而寫。記事抒情,夾敘夾議,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完全不需要“絞腦子”。
只要認真對待,一定能寫好。但隨意不等于隨便,不把心思放在上面,不認真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磨礪文筆,也是寫不好的。
隨意而不隨便,這就是我對隨筆寫作的看法。 為此,我想結合今年《中文自修》“生活隨筆”專欄刊登的幾篇習作談三點意見。
一是要率真,純真。既然是隨意而寫,最好不要虛構,不要涂飾。
寫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認識見解,雖不一定完整深刻,卻因為來自生活,發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譬如徐喆雯的《求醫》,寫了她掛急診的經歷。
看病誰沒有經歷過,有什么好寫?然而作者并不這么想,或許是這段經歷已深深刻在她的記憶中,因此,雖是隨手寫來,卻把她患病的痛苦、父母的關切和醫務人員的冷漠對比著寫,通過一系列細節,真實可信地寫得絲絲入扣,感動著讀者同她一起呼喚“醫德”的降臨。你可以說她寫得太淺,你也可以說她就事論事,未揭示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但我覺得,能寫得真實可信,令人感動,對于一篇中學生的習作,也就可以了。
有了這樣的敘事基礎,今后的提高是并不難的。反之,為了討好老師、家長或編輯,事情還寫不清楚就動腦筋虛構、造作,以至于抄襲、拼湊,把成人的“瞞”和“騙”那一套先學過來,那才是可悲又可怕的。
我們要從隨筆的“真”開始,來抵制和扭轉作文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 二是要引人向善。
隨筆要寫得真實,是否意味著什么都能寫,寫什么都是“如實反映”呢?也不是。生活是豐富的,也是復雜的。
我們每天親歷、親見、親聞的事情,有好的,有壞的;有有意義、給人啟迪、催人上進的,也有沒意思、卑微瑣碎甚至丑惡奸邪的。要寫,要反映,我們的目光應對著什么?我們的興趣應當在哪里?我們當然要關注主流,理直氣壯地歌頌正面的美好的事物。
就是要反映負面的消極的事情,也應當抱有正確的觀點和態度,分清是非和善惡。是是非非、祛惡揚善,該是我們必須養成的習慣。
就拿詹穎玨寫的《心底的旋律》來說,面對一批孤兒院里的小朋友,人們大多是同情、憐憫的,當然也會有少數人輕視甚至厭惡他們。而我們的作者呢,則是“嘗試著去接近他們,給他們講故事,陪他們做游戲”,由于她“用人世間最真誠的愛叩開了孩子們緊閉的心”,她也“真正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這篇習作的價值或許就在于此吧!十分可貴。我們應當同這位小作者一樣,與人為善、引人向善,不游戲人生,不圓滑逃避,也不偏頗固執,這樣,隨筆是能寫好的。
三要給人以美。隨筆是散文的一種,畢竟也屬于文學作品,不應當與美絕緣。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我們寫隨筆,若是能從一般的人們不以為意的生活中發現、挖掘出令人愉悅的美感,并以優美的文筆把它反映出來,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鍛煉。
在這一點上,清川的《老屋子·新主人》是會給我們啟示的。他寫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那“很窄很深的弄堂”,那“吱吱嘎嘎的樓梯”,那“沒有浴室”“有的只是木制馬桶”的“設備”……但我讀了卻和作者一樣,“永遠不會嫌馬桶臭、弄堂窄、老房子的破落”,因為他還寫了住在這里的人,寫了那對爺爺奶奶對他關懷無微不至的,寫了那幾乎整個弄堂的鄰里都與他和睦相處……正是這些人間的真情摯愛,使他“感到一種幸福,單純的幸福,無所奢求的幸福。”
寫得多美啊,可以稱得上意味雋永了。這要比那些隨便發泄、無病呻吟的作品有價值得多,也絕非那些矯揉造作、晦澀難懂,故作高深的作品所能比擬的。
總之,只要我們真心朝著真善美的目標努力,日積月累,終有一天能寫出好的隨筆作品的。
5.小班教育隨筆200篇簡短
思路:可以多從課堂、巡視、教育、生活等多個方面開始寫隨筆。很多小事,寫清楚也一樣能打動人,教育也需要注重細節。
正文:只要有時間,就會抽身到教室,教師辦公室轉一圈,看看老師們的工作狀態,學生的聽講狀態。教師例會上也會及時反饋。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者,即使手頭的事再多再忙,也應該去看看老師們的上課狀態和學生的聽講狀態。為的是更加具體的去關注老師的教學準備、課堂狀態、學生的聽講狀態。只有全過程去關注教學,才能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會讓我們的常規管理更規范,更有效。
我給自己制了檢查表,內容很簡單,每天兩次去看老師們的課前準備以及學生的聽講情況。我拿著《常規檢查手冊》靜靜地站在窗口,盡量不讓學生發現我而影想他們的聽課,將情況如實的記錄下來。檢查、記錄是有效的。
經過幾次巡堂,我已經看到了以前不太認真的老師們悄悄地起了變化。他們會在課前將教具細心認真的準備到位。課間的十分鐘也不會休息,而是跑到下一個上課的教室,拿起直尺、三角板開始在黑板上作圖了,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100個格子。我想,老師的這種認真教學的態度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更有力的教育。
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需要關注。每個人都有一種求好上進的心理,讓我們去關注他們。讓關注成為一種力量!
6.寫一篇老師的作文簡單一點的
我的老師從小到大我的老師有很多,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現在的班主任,他雖然只教了我一個學期,但是我對他的印象卻很好。
第一次見到他就覺得他很特別,他喜歡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報道時其他老師都用幾句話來介紹自己,而他卻把自己的簡介寫在黑板上,這讓我頓時對他有了一種莫名的好感。也是在報道中我知道了他的名字——張小新,從名字看來應該是一個很可愛的老師,原來他竟是一個將近50歲的老教師,這讓我有些懷疑我能否與他相處得很好,不過這只是第一印象,在后來的學習生活中我對他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大家都知道老師是辛苦的園丁,尤其是班主任。
有些老師把這個工作看成是負擔,而張老師不一樣,他把班主任工作當作一種享受,當作一種樂趣,每天工作都很認真。在學習方面,他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不該錯的題絕不讓我們錯,他寧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也要去幫助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解決問題,就算沒人問他,他也會主動地找一些學生一對一的補課。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班的成績果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文不僅在學習方面,他在紀律方面對我們要求也很嚴格。
我們班的早讀,紀律一直不是很好,早讀經常有很多同學在聊天,即使有班委也沒有什么用處,所以我們班經常因而被扣分,為了讓我們充分利用早讀的時間來學習,他經常在同學們沒來之前就到班里等著我們,和我們一起上早讀,時間久了,同學們終于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早讀時就變得格外安靜。張老師在學習和紀律方面對我們要求很嚴格,然而生活中張老師更像我們的朋友。
下課的時候他經常和我們一起聊天,臉上常掛著孩子般的微笑,一點也看不出他是一位50多歲的老人,反而渾身充滿了活力。在剛剛結束的春游中,他也不像有些老師一樣找個地方休息,而是和我們一起進行拓展訓練。
不管是高難度的還是較危險的,他都和我們一起。拓展訓練中最令人害怕的就是“翻山越嶺”,這個訓練是在網子上進行的,利用網格爬過用網做成的障礙,難度很大,這些障礙有高有低,站在上面感覺腿都有些發軟。
在這種情況下,他不但不害怕,還踴躍報名參加,并要求我們幫他錄像,雖然他已經快50多歲了,可絲毫沒有看到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他永遠是那樣的年輕、那么的容光煥發。他不顧年邁,主動給同學們做示范,有了他的鼓勵,我們更勇敢了,班里所有的同學都順利地通過了這項游戲。
他高興得給我們鼓掌,為我們加油。作文這就是我們的班主任張老師——一個嚴肅認真而又不失童真的老教師。
7.如何當好班主任心得體會3篇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欣雅網絡科技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主任工作心得大家都知道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單位,其班主任工作開展得如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較好地完成學校規定的各項任務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可凡是擔任過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教師能切身體會到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繁重而又易吃力不討好。當你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時,更能感受到低年級班主任工作的瑣碎、零亂班主任都希望自己能勝任這項工作,并能盡量減輕自己的負擔。
那如何開展低年級班主任工作呢?一、樹立讓孩子喜歡又佩服的教師形象,讓孩子樂于接受你。科學家研究證明,孩子生來就具有對美的事物的傾向性,所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對孩子具有吸引力。
因此,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儀表、言談舉止,穿著要美觀整潔大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講臟話、粗話,不管是坐、立、行保持良好的體態。
讓學生覺得你健康、充滿活力。與他們有共同的特點,希望和你交朋友。
二、教師要善于親近孩子,了解孩子,研究孩子,促進幫助孩子。教師從平等尊重的立場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努力和他們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賴關系,讓他們吐露心中的積怨與秘密,解除心理負擔。
班主任可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孩子感受老師對他的關注和愛,讓孩子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可親,像大姐姐一樣可愛。了解研究學生最好的途徑是觀察、談話。
談話的內容可以從孩子熟悉、感興趣的事物談起,如:你最喜歡什么?休息日怎么過?最近爸爸媽媽的情況喜歡和誰玩?等談話的語氣溫柔,。
8.我剛上高一 老師說要寫隨筆 問問隨筆怎么寫啊
隨筆 “隨筆”“隨筆”,有文就錄,有感就發,有事就記,有理就說,率性而為,不必拘泥! 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 閱讀這類文章,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位妙語佳句,還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辭藻,嚴密的結構。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進行綜合議論。
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 寫隨筆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的意圖:或者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者是一點小感悟,或者是一個新觀點……總之,如同鄰家大嬸般親切與平易近人。
生活隨筆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觀點、新發現……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寬廣,時時處處事事都可以寫成文章。 “五四”新文學時代,現代隨筆的創作繁榮一時,但“隨筆”的命名與內涵尚未及統一,隨筆這一文體便被左翼文學排斥至文學邊緣。
這給當代隨筆的文體研究帶來了一定困難。從現代隨筆的濫觴、朱自清的“散文觀”、周作人和魯迅的“隨筆觀”等角度入手,在現代散文眾多的命名中尋找隨筆的源頭,以期為當代隨筆的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
隨筆內容方面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1、人的生命形態主要由許許多多細小的瑣事組成,驚險奇特,英烈悲壯,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態。平平凡凡,尋尋常常,隨處皆是,是生活的常態。
只有那些注目尋常瑣事,并在其中能感發出無盡趣味來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澀,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旦弄筆寫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覺,墜入境界,放任自由。對瑣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發現不了詩意的人,其人必定干枯無趣,其心必定頑劣粗糙,自然極難與筆墨有緣。
2、于今世界紅塵滾滾,物欲洶洶,人心越來越浮躁,時尚越來越火爆,而寫作恰恰需要細膩的心靈,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處。所以,身處現代,你選擇寫作,其實寫作也在選擇你。
只有當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時候,你才能從平常的生活中感發出具有共鳴效應的整體情感,生發出啟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與寫作結下一份良緣。應該說,綺語清詞,嘉言華章是天地間早就有了的,它在隨筆式的自由寫作中最易被呈現出來,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體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總說永恒,期盼永恒,其實哪會有什么真正的永恒。人易朽,文字也易朽。
如前所述,寫作和其它種類的藝術一樣,只是人的一種生命享受與精神自救。寫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覺悟與抱負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寫作的好手。
用一顆善良之心,真誠之心去貼近平常的生活,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觸摸時代的脈搏,尋覓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實地將其訴諸筆端,這才是我們生活隨筆寫作的正途。 隨筆的分類 常見的現代隨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繪景性隨筆、狀物性隨筆等等。
1、記敘性隨筆 記敘性隨筆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斷或作者的偶然經歷,基本內容是敘事寫人。隨筆的主旨是寫情見性,它的抒寫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有時直截了當說出,有時是隱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寫的往往是人人類似經歷的平凡小事,但經過你仔細體味后,會使你察覺世俗風情、感悟人生道理。
2、議論性隨筆 這類隨筆又叫“隨感”或“雜感”。所謂“隨”,有隨手記下而非刻意為文之義;所謂“雜”,是指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大至社會問題、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風花雪月,鳥蟲寵物,校園風情,學習心得,書籍品評,親人友人,無可不寫。
但隨筆的重點還是個“感‘字,作者要有感而發,哪怕是一點思考、一點感受、一點閃光的意念都可帶到文章中去,不擺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種隨意漫談的風格。 3、說明性隨筆 黎先耀寫人和自然關系的隨筆《天之驕子》,著筆于形態各異的自然景觀,表達自己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著力加強人們的生態意識。
因此,說明性隨筆不同于純粹的說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帶有鑒賞的性質,有時則借物抒懷,另有寄托。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斷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態準確形象地描繪出來。
練習這類隨筆,要以精細而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筆調輕靈,不刻意為文。正如王國維所說的那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怎樣寫教育隨筆 一,什么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