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蠻龍的介紹
蠻龍(知屬名:Torvosaurus)意為「野蠻的蜥蜴」,是種大型肉食性恐龍。它們生存晚侏羅紀啟莫里階/提通階的北美洲與葡萄牙,約為1億4500萬年前。
蠻龍是肉食性恐龍,可能以大型草食性恐龍為食,例如劍龍類或蜥腳類恐龍。
蠻龍以強壯的后肢行走。它們擁有強壯的短前肢,前臂的長度是上臂的一半。它們還擁有巨大的拇指尖爪道,以及大型、銳利的牙齒。
蠻龍身長9到11公尺,高度為2.5公尺,體重約為2公噸,這讓它們成為除了依潘龍(Epanterias)以外,該時代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而依潘龍可能只是只大型異特龍。
蠻龍是莫里內遜組所發現的最大型掠食者,但可能不是頂級掠食者,該地的頂級掠食者是類似大小、更為常見的異特龍。而身長8公尺的角鼻龍也與它們一同競爭獵物,但角鼻龍可能是種以小群體生活的生物,而且數量沒有蠻容龍普及。
2.蠻龍的恐龍檔案
恐龍名稱:蠻龍
拉丁文名:torvosaurus
種:潭氏蠻龍、君王蠻龍、格式蠻龍、坦桑尼亞蠻龍、南非蠻龍、中國蠻龍(暫時名稱)
綽號:蠻王龍,野蠻龍,侏羅紀的暴龍
恐龍體長:11-14.2米
體重:4000-12200KG北美最大標本:12.56米8.5噸
葡萄牙最大標本:14.2米 12.2噸
亞洲最大標本:(暫時未被科學界描述)
身高:臀高最高4.4米,頭高最高接近5米
最大實體標本:13.5米,身高4米, 10噸
恐龍食物:肉食
生存年代:侏羅紀晚期,15300萬年前
生存時期:晚侏羅紀啟莫里階到早白堊紀凡藍今階
生存地點:美國、葡萄牙、南非、坦桑尼亞、中國
咬合力:最大15噸,陸地動物僅次于霸王龍
牙齒長度;齒冠長度最長155MM(MNHUK R6758)
奔跑速度;30千米/時
爪子長度:實體最大個體35CM
前肢拍擊力達2噸+ 辨認要訣:類似暴龍的牙齒分布,牙齒粗壯并尖利且很長
很大,中間的上頜骨牙齒相當的長,頭部大,身體粗壯厚實,前肢發達強壯,爪子很大,腿長而強壯。和霸王龍的長相很相似(都是大腦袋長牙軀干壯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03030腿長個子高,但蠻龍和霸王龍的血緣很遠)
恐龍種類:蜥臀目·獸腳類·堅尾龍類.斑龍超科.斑龍科.斑龍亞科.蠻龍屬 來歷:1972 年,詹姆斯·詹森(James A. Jensen)與 Kenneth Stadtman 在科羅拉多州的干梅薩采石場發現蠻龍的化石,屬于莫里遜組。同一年,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與詹姆斯·詹森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譚氏蠻龍(T. tanneri)。而葡萄牙的標本則是由奧克塔維奧·馬特烏斯(Octávio Mateus)與馬吉爾·泰雷斯·安頓涅斯(Miguel Telles Antunes)所研究。
正模標本是由上臂的肱骨,與下臂的橈骨與尺骨所構成。其他發現的化石包含上頜骨、前上頜骨、不完整的齒骨、淚骨、尾椎、恥骨、坐骨、以及手部骨頭。
蠻龍與較早期的斑龍有親緣關系,但蠻龍似乎較為先進。蠻龍的分類仍然未確定,但蠻龍所處的斑龍科是基礎堅尾龍類的一個斷尾演化支;角鼻龍下目也是一個斷尾演化支,但這演化支持續存活到白堊紀末。
3.李四光的簡短資料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于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贊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后,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后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臺后,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后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后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國準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只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后,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意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由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4.普羅米修斯的簡短資料
普羅米修斯(古希臘語:Προμηθε??),在希臘神話中,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名字的意思是“先見之明”(forethought)。
是地母蓋亞與天父烏拉諾斯的女兒忒彌斯與伊阿佩托斯的兒子。普羅米修斯教會了人類很多知識。
宙斯禁止人類用火,他就幫人類從奧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觸怒宙斯。宙斯將他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每天派一只鷹去吃他的肝,又讓他的肝每天重新長上。
幾千年后,赫剌克勒斯為尋找金蘋果來到懸崖邊,把惡鷹射死,并讓半人馬喀戎來代替普羅米修斯。但他必須永遠戴一只鐵環,環上鑲上一塊高加索山上的石子。
5.文天祥的簡短資料
文天祥(1236~1283),號文山,吉安(今江西縣名)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考取進士第一名。歷任湖南提刑,知贛州。德佑元年(1275)正月,聞元軍東下,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開赴臨安(今杭州,當時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景炎二年(1277),進兵江西,收復州縣多處。后兵敗被俘,妻子兒女皆被執,將士犧牲甚眾,天祥只身逃脫,乃退廣東繼續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襲擊,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杰,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元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經歷種種嚴酷考驗,始終不屈。于1283年從容就義,年僅47歲。
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其中詩作達百余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擅長書法,行草流暢勁秀,頗具韻度。但傳世墨跡極少,有《自書木雞集序》、《謝昌元座右自警辭》、《遺像家書》等。
6.老山界簡潔的資料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長征,11月從廣西全州渡過湘江,翻過位于廣西全州與湖南東安、新寧“兩省三縣市”邊境的越城嶺,向貴州方向前進。
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陸定一同志寫下著名的革命回憶錄《老山界》一文,使“老山界”這個地名傳遍了神州大地。越城嶺,俗名老山界,為五嶺之一,東安舜皇山處其中段。
陸文中所描述的紅軍過老山界的幾個具體地點,如“雷公巖”、“塘坊邊”、“雷霹嶺”等正好在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內。陸定一稱老山界(舜皇山)為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擬依托舜皇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及地理地緣優勢,將老山界景區打造成為“重走老山界紅軍路”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經典紅色旅游區,修建陸公亭,紅軍長征紀念館、紅軍長征線路及沿岸景點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