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泰山的傳說,短點2行
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蕓蕓眾生何以獨尊東岳泰山呢?這還要從開天辟地的盤古說起。
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
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艷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后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終于溢然長逝。
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岳,左臂變成了南岳,右臂變成了北岳,兩腳變成了西岳,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 因為盤古開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2.泰山的傳說,短點,急
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蕓蕓眾生何以獨尊東岳泰山呢?這還要從開天辟地的盤古說起。
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艷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后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終于溢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岳,左臂變成了南岳,右臂變成了北岳,兩腳變成了西岳,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
因為盤古開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3.有關泰山的神話、傳說5篇
1.東岳大帝是道教因襲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稱東岳,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其后,人們將其擬人化,給它取姓氏名諱,定婚配子女。
2.開天辟地的盤古倒地后他的頭變成了東岳。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3.,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征。后來,人們使用"泰山""鴻毛"這兩種輕重反差極大的物體來比喻輕重懸殊的兩種事情。
4. 碧霞元君的來歷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論內客還是外賓,沒有不拜見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據說,碧霞元君能為眾生賜福,消病去災,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繚繞不絕,每年春天,都有許多人從外地紛至沓來.
5.泰山石敢當除妖避邪
4.關于泰山的傳說
相傳泰山神主管生與死的神權歷史,可上溯至先秦時期。據顧炎武《考古錄》云,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傳說。春秋戰國出現陰陽學、五行學之后,泰山就成為陰陽交替、萬物發育的地方了。
東漢時,由于道教的產生,社會上隨之出現了“泰山治鬼說”,泰山神便掌管了天下生殺大權,古帝王降禪之壇,一變而為閻王殿。唐代學者顏師古注《漢書》中“上親禪高里”之句說:“此'高'字應為高下之高,二死人之里;高里山在泰山前麓,是鬼魄之地。”晉代干寶《搜神記》、張華《博物志》均言泰山掌管生死,書中還有不少托夢做陰間泰山官職而應驗的故事。晉陸機的《泰山吟》頌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以遠,層云郁冥冥。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5.泰山的傳說故事50字
五十個字根本就不夠,我為你奉上解答:
盤古開天東岳為首
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蕓蕓眾生何以獨尊東岳泰山呢?這還要從開天辟地的盤古說起。
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艷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后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終于溢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岳,左臂變成了南岳,右臂變成了北岳,兩腳變成了西岳,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
因為盤古開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6.關于泰山的神話傳說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攔住山,背靠五松亭,在這里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云蒸霞蔚,迷離耳目衣袂之間,松濤陣陣,傳千谷萬壑不絕。
在這里還可以下望云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濺花瀉珠,風響水鳴,萬籟俱寂,風景之秀麗之清幽以言表。據說,秦始皇做皇帝時,發現東南有天子氣,唯恐別人奪了他的皇帝寶座,就帶了大隊人馬,從京都咸陽出發,浩浩蕩蕩來到泰山封禪,一是想借此報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風,以便懾服天下。
忽然,天氣驟變,烏云從山頭滾下,頓時天昏地暗,風雨雷電一齊襲來。始皇措手不及,見前面有一棵松樹,高達數丈,枝葉繁茂,樹冠如棚,風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樹下避雨,隨行人員早亂了套,鉆洞的鉆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會兒,風飄云散,雨過天晴,始皇因在樹下,未遭風雨侵襲,為賞松樹遮雨之功,始皇當即封它為“五大夫”。圣旨剛下,就聽到樹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統,你不以社稷為重,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筑驪山墓,大增賦稅,亂派徭役,無德無仁無禮,妄受帝命,憑什么亂封左右” 始皇聞聽此言,又想起剛才忽遇大雨,感到實在晦氣,據說,在萬歷三十年,由于泰山蛟龍騰起,山洪瀑發,秦松被水沖走,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時補載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還有一棵裊裊亭亭的松樹,一枝長長的樹干斜向下伸展著,好像殷殷熱情的泰山在企盼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許多年輕的情侶,更是將她作為忠貞不渝的愛情象征,在樹下留影,因為她向上凝聚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
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他們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一夜之間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的游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后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麗,決心出到外面學習技藝。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兩年,三年,卻遲遲不聞歸期,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年輕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著,執蓍地期待著,企盼著丈夫的歸來。有一天, 她的丈夫終于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于是在樹下筑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著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為妝扮泰山,建設泰山,為來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許多的好事。
3、飛來石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相傳,宋真宗帶領千人萬馬來泰山封禪,行至云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白云壓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飛瀉,猶如銀河倒懸,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霽之清秀,置身澗底,捕捉玉珠瓊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萬古青山,好不消遙自在。
文武大臣們跑這跑那,忙得不亦樂乎。正巧,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游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
于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真宗這時正賞樂觀景,忽聽有聲如雷貫耳,回頭一看,見一塊大石壓頂而來,嚇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喲,我的媽,趕快救駕”此刻哪里還有人應聲,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萬歲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來接駕的。”
真宗聞言,果見大石聳立,像在對自己施禮,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說“奴才,一塊碎石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我乃真龍天子,是元君派來接迎的,我怎能會橫遭此禍?”話雖這樣說,此時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趕快起駕上山了。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4、望夫山 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東岳廟會,有一對新婚夫婦來泰山進香,企盼婚后能豐衣足食,來年生個大胖小子。兩個人沉醉在新婚的歡樂之中,一路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來到了對松山附近的盤道。
正當他們興沖沖地攀登十八盤的時候,想據為已有。只見他使了個眼色,隨從的差役便心領神會,上前來調戲她。
新郎官見有人調戲自己的妻子,便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保護自己的妻子。身單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差役們的對手。
幾個差役一起動手,一陣拳打腳踢,就連推帶擁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溝下摔死了。那差役回頭對新娘子喜皮笑臉地說“我們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著就連拉帶扯地把她一塊帶上了山頂。
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里像抹了蜜一樣甜。他興致勃勃地來到山頂,對差役們說:“這泰山是歷代皇帝老兒祭天祭地的地方,我與娘子在這里拜天地,結為夫妻是再好不過了。”
說著就要與那娘子成親。那娘子此時已悲痛至極,欲哭無淚。
只見她不卑不亢地說“要成親也可以,只是剛才慌亂之中,我連句話都末來得及。
7.有關泰山的神話傳說
泰山神話傳說:有眼不識泰山
有 眼 不 識 泰 山
現在,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有眼不認泰山",用這句成語來比喻因只看表面現象而沒有認清對方的社會地位或是低估了對方的能力。這句話的由來,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呢!
傳說在很早以前,泰山前麓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勞動,營造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他們結婚的第二年就生了個大胖小子,誰知孩子不到一歲,一場傷寒奪走了他幼小的生命;又過了一年,他們又生了個可愛的女兒,還沒滿月也夭折了。連失兩個孩子,夫妻兩個心里沉甸甸的,整天好像做了什么虧心事。如今妻子又有了身孕,這本來是個好事,可夫妻兩個卻愁眉不展的,為這個未出世的孩子的命運擔憂。
后來,丈夫碰到了一外算命先生,看了他的面相后告訴他說:"立子不住,是因為那兩個孩子的名字與他們的生辰八字相克。以后再生孩子,你當天晚上出了大門往北去,碰到什么吉祥的東西就取個什么名字,這樣潑潑辣辣地叫,不但能保住性命,而且準能成器。"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年進了臘月沒幾天,隨著一聲啼哭,妻子又生下了個白白胖胖的兒子。按照算命先生的囑咐,當天晚上,丈夫出了大門往北,沿著登山的盤路一直走過斗母宮,除了寒冬臘月如刀的北風和山上那冷冰冰的石頭,什么吉祥的東西都沒有碰到,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到家里。妻子問丈夫所見,太夫哭兮兮地回道:"除了遠處黑乎乎的泰山和近處冰冷冷的石頭,什么也沒見到,這孩子恐怕又有沒指望了。"說話之間,眼中早噙滿了淚水 。
妻子聽丈夫如此說,不但沒有難過,反而笑著對丈夫說:"看你這個榆木腦袋,泰山是名揚四海的大山,這個名字不但響亮,而且硬氣,不論是窮苦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 來進香,就連皇上都來朝拜,我看是最吉祥不過了,咱們就給他取名泰山吧!"丈夫聽妻子所言在理,就答應了。
卻說有了泰山這個響亮的名字,那孩子不但長得胖大水靈,而連個頭疼腦熱都沒有,十分招人喜歡 。
說話"泰山"長到了十歲,成了個小機靈鬼,整天帶著一幫小兄弟不是用黃泥弄個狗呀貓呀的泥塑,就是用秫秸扎個鳥呀獸的,雖無人教他,卻做得活靈活現,非常逼真。這一年,木匠的祖師爺魯班來到泰城做活,正巧投宿在"泰山"家中,一住就是半年。窮人的孩子無錢念書,學種手藝也就可以謀生了。魯班臨走的時候,"泰山"的父母提出讓孩子跟他學習木匠,魯班覺得孩子尚小,但又不好回絕,只好收下了"泰山"這個徒弟。
從此,"泰山"跟著魯班師父走南闖北,走東家轉西家,給人家做家具,做門窗。"泰山"對那些錛呀刨的似乎無心學習,而對魯班的木雕倒是很感興趣,每當魯班在那此太師椅、拔步床上描龍繪鳳、刻花刻鳥的時候,他總是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看,過后自己再找塊木頭學著師傅的樣子刻。由于"泰山"的年齡小,還是個孩子,魯班師傅也不逼著他學,任他做,任他玩。就這樣,"泰山"跟了師傅將近一年,師傅見他在木工方面確實不入門,怕他學不成手藝,反被錛呀鋸的傷了身體,不好向他父母交待,就對"泰山"說:"木工是個力氣活,你年齡還小,先回家去,等長大了想學的時候,再來找我。"隨后,就派人把他送回了泰安。
"泰山"回到家里以后,又開始了天天打柴挖藥的活計。有一天,他發現那些挖回來的樹根奇形怪狀,有的像喜鵲登梅,有的象猴子探月,有的象二龍戲珠,有的象麒麟送寶,他憑著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從魯班師傅那里學來的雕刻手藝,反復琢磨,精雕細刻,把那些平常只能當爛柴燒的木頭,制成了一件件工藝品,然后拿到岱宗坊附近,向來游泰山的人出售。
幾年以后,魯班為了造登城云梯,帶著他的徒弟到泰山來選木材。當他來到岱宗坊附近,見有人擺著許多用樹根雕成的工藝品,栩栩如生,不禁嘆為觀之,連聲叫絕。就在魯班細細品味那些工藝品的時候,只聽擺攤的人說道:"師傅,你不認識我了嗎?我是'泰山'呀,你什么時候到的泰安,怎么不到我家坐坐?"
這時,魯班才發現,那擺攤的小伙子不是別人,原來就是前幾年跟隨自己學藝的"泰山",不想幾年前的一個玩童,竟有這手絕活,頓生后悔和惋惜之情,不禁 脫口說道:"你刻的這些東西太好了,當初不該把你送回家,我真是有眼不認泰山。"
話畢,"泰山"收拾好東西,拉著師傅回了家。據說,后來"泰山"在魯班和的指點下,創造了許多根雕珍品,從那以后,也就有了根雕這門藝術。
8.有關泰山的傳說、神話5篇
1.東岳大帝是道教因襲民俗崇奉的泰山神。
泰山古稱東岳,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其后,人們將其擬人化,給它取姓氏名諱,定婚配子女。
2.開天辟地的盤古倒地后他的頭變成了東岳。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3.,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征。
后來,人們使用"泰山""鴻毛"這兩種輕重反差極大的物體來比喻輕重懸殊的兩種事情。4. 碧霞元君的來歷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論內客還是外賓,沒有不拜見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據說,碧霞元君能為眾生賜福,消病去災,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繚繞不絕,每年春天,都有許多人從外地紛至沓來.5.泰山石敢當除妖避邪。
9.關于泰山的神話傳說
1、泰山飛來石有一年,宋真宗來泰山封禪,行至云步橋上,只見重巒疊嶂,白云悠悠,溪水潺潺,一道亮晶晶的瀑布猶如銀河倒掛山壁。
只見三五孩童一會兒置身澗底,捕捉玉珠瓊花。一會兒飛身崖上,坐觀高山流水之清韻,當真快活。
真宗行至此處,看到這樣一個美不勝收的景色,便讓停下軟轎,喝令兵丁在崖上石坪鑿石立柱,設帳鋪床,休息下來。上有松濤陣陣,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萬古青山,真宗皇帝坐在龍床之上,閉目拈須,搖頭晃腦,愜意得很。
正巧,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游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
于是作起法來,隔空卷起一塊巨石擲向真宗皇帝。皇帝這時正賞樂觀景,左擁右抱,忽聞耳邊炸雷裂帛之聲,驚回頭,只見一塊黑乎乎的大石頭壓頂而來,嚇得魂飛魄散,驚慌大喊“各位愛卿,趕快救駕”。
此刻哪里還有人應聲,文武大臣都早已逃之夭夭。封禪使王欽若嚇得渾身亂顫,鉆在床下,偷眼望去,看到巨石突然停在樹下不動了。
頓時來了精神,鉆出去奔向真宗皇帝。邊跑邊喊:“萬歲莫怕,石頭是元君派來接駕的。”
真宗皇帝聞言抬頭,果見大石矗立一旁,像在對自己施禮。心中稍定,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
一本正經地說:“虧你們還是朕的股肱之臣,國之棟梁,一塊小小的石頭看把你們嚇成了什么樣子!我乃真龍天子,這石頭是碧霞元君派來接我的,豈會加害于我?”強作鎮定的真宗皇帝悄悄抹了把頭上沁出的冷汗,趕快起駕上山了。封禪使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俗稱“飛來石”。
2、泰山望人松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
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花匠為了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拿出許多奇花異草的種子相贈,說是撒在山間,來年泰山將會漫山花香,分外妖嬈。
他們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一夜之間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的游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后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麗,決心出到外面學習技藝。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兩年,三年,卻遲遲不聞歸期。從春到夏,從秋到冬。
年輕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著,執蓍地期待著,漫天的大雪掩沒了她的身體,來年春天,冰雪消融了,年輕的妻子卻不見了。在她站過的地方長出一棵亭亭玉立的松樹。
像那少婦首望遠方,企盼著丈夫的歸來。有一天,她的丈夫終于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
于是在樹下筑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著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為妝扮泰山,建設泰山,為來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許多的好事。3、泰山石敢當泰山腳下有一個人,姓石名敢當。
此人非常勇敢,武功高強,好打抱不平,在泰山周圍名氣很大。泰安南邊五六十里地,有個大汶口鎮。
鎮里有戶張姓人家,張家的女兒年方二八。長得自然是脫俗漂亮。
可近來每到太陽壓山的時候,就從東南方向刮來一股妖氣,刮開她的門,上她屋里去。這樣天長日久呢,女孩就面黃肌瘦,很虛弱。
找了許多先生看,也治不好。人們說,這是妖氣纏身,光吃藥是治不好的。
張家老人聽說泰山上有個石敢當很勇敢,就備上毛驢去請他。石敢當一聽,他就去了。
他交待下人:"準備十二個童男,十二個童女。男的一人一個鼓,女的一人一面鑼。
再就是準備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搓成很粗的燈捻,準備一口鍋,一把椅子,只管把東西準備齊了。"這樣天色一黑,他就用燈芯子把香油點著了。
他用鍋把盆子扣住,坐在旁邊,用腳挑著鍋沿,這樣雖然點著燈,遠處也看不見燈光。一會兒,從東南方向來了一陣妖風,看著風就過來了。
石敢當用腳一踢,踢翻了鍋,燈光一亮。十二個童男童女就一齊敲鑼打鼓,妖怪一進屋,看見燈光一亮,就閃出屋,朝南方跑了,上了福建。
然而福建有的農戶又被妖風纏住了身體。怎么辦呢?人家就打聽。
后來,聽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治妖,就把他請去了。他又用這個辦法,妖怪一看又跑了,就上了東北。
東北又有個姑娘得了這個病,又來請石敢當。他想:"我拿他一回兒,他就跑得很遠。
山南海北這么大地方,我也跑不過來。這樣吧,泰山石頭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氣,你就把它放在誰家的墻上。
那妖就跑了。"以后就傳開了。
說妖怪怕泰山石敢當,只要你找塊石頭或磚頭,在上面刻上"泰山石敢當",妖怪就不敢來了,所以現在蓋房子、壘墻的時候,總是先刻好了"泰山石敢當"幾個字壘在墻上,就可以避邪。4、盤古開天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
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
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最簡短關于泰山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