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在經歷挫折后成功的例子
1、周潤發
周潤發以前是個酒店的伙計,專門負責給顧客擦汽車,有一天他忍不住打開了一輛勞斯萊斯的車門,正想偷偷享受一下,卻被值班領事發現了。
領事嘲笑他一輩子也買不了一輛勞斯萊斯,他深受打擊,并發誓一定要讓這個領事刮目相看,他吃苦耐勞,堅強奮斗,最后成為了著名的演員。
2、貝多芬
貝多芬小時候就展現出了出色的音樂天賦,可是在貝多芬成長的關鍵階段,他的耳朵卻聽不到了,他沒有被困難打倒,用嘴巴感知音樂,最后成為著名音樂家。
3、霍金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
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導致肌肉委瑣的盧伽雷病。由于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是后來他沒有被打倒,堅持研究,成了著名物理學家。
擴展資料:
戰勝挫折名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出自宋·陳元靚《事林廣記》第九卷:“世上無難事,人心自不堅。”,意思是:世界上沒有難得事情,只要人的心夠堅定,就能戰勝困難和挫折。
發音: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英語:It's dogged as does it.
同義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造句:老師常用: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來鼓勵我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2.名人經歷磨難后取得成功的例子
經歷磨難而成功的事例 羅曼?羅蘭(1866—1944)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
他痛感19世紀與20 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彌漫著腐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他為此 寫作了《名人傳》 ,敘述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他們的 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盡管他 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里的偉人。他們在肉 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杰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的豐功偉績,而《名人傳》卻使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 人一樣有他們的痛苦、掙扎和矛盾。羅曼?羅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困、憂 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卻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寫作《名人傳》 ,要把偉大 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從古希臘神話開始, 英雄都是戰功顯赫的神祇和將軍, 而羅曼?羅蘭卻認為英雄的偉大不 在于他的體魄,而在于他的心靈和品格。他認為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 人生;惟有與苦難的搏斗,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
因此偉人們的生涯往往就是長期地受 難,他們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貝多芬、米開朗琪 羅這樣的天才竟終身未婚, 未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 而托爾斯泰夫妻之間持續數十年的互不 理解,則是他的悲劇的最直接的根源。
他們在社會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對待。貝多芬面對 的是懷著敵意的城市維也納,他的音樂受到歡呼,他的困難卻幾乎無人問津。
米開朗琪羅除 了被迫為教皇服務之外,他每從事一項工程,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出于嫉妒和怨恨,對他 進行惡毒的污蔑和攻擊。托爾斯泰面對的則是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于被教會宣布為“邪 教徒和叛教者”而開除了教籍。
一個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會排斥的人, 要么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 要么不屈不撓地抗 爭,這三位偉人正是屬于后者: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 ;米開朗琪羅 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于留下了傳世的杰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 由此可見, 他們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后才成為偉人的。
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心志,苦其筋骨……” ,說的也正是這 個道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名人傳》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而且在提高人們對于歷史和 偉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名人經歷挫折成功的故事
1、華羅庚中學畢業后,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
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干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
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雙腿后著兵法的孫臏。
“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拄著拐杖一顛一顛地干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
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以后,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
在名家云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他25歲時,已是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了。
2、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侖派駐占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
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里,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
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占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
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憑偶爾出生得來的。
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也許實際情形比資料所載的更為暴烈,但貝多芬的朋友們設法把事情掩蓋過去。
魏格勒資料庫中的《魏格勒和布魯林家族的朋友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沒有奧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場,恐怕免不了發生毆斗,貝多芬已經舉起一張椅子準備向里奇諾夫斯基親王迎頭痛擊,因為貝多芬躲在房間里拴上門,親王卻把門撞開。幸虧奧普斯多夫擋在他們兩人之間。”
吵架的起因是貝多芬拒絕里奇諾夫斯基為他召晚宴的幾個法國軍官演奏。 但貝多芬愛他們;他說過一些話,顯示他心里對他們的感激,但這種感激并不受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3、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游,考察歷史古跡,搜集到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跡.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給后代的人們。 后來他父親去世了,他接著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接受腐刑,司馬遷家里沒錢.他萬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
4、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
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
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
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愿: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這位前非洲總統說過這樣的一段寓意深刻的話:“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總能再度升起。”
5、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于是被抓到吳國。
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
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后,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
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于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后自殺。后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經歷磨難最終成功的名人故事篇2 現代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于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
4.關于名人挫折的故事
人民的好總理
1910年春天,2歲的**進銀岡書院讀書,一次,校長在課問大家為什么讀書時,**慷慨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這一誓言,此后貫徹在他的一生中,他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 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有關名人歷經挫折的事例
南朝的祖沖之,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一遍又一遍,歷經無數次失敗,終于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
魯迅曾彷徨過,哥德、貝多芬還曾想自殺過,但他們都頑強地戰勝了自己的消沉和軟弱,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都堅定地走向了真理,也更加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一句名言說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趙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早就成為后人逆境奮起的典范。
孔子在失意的痛苦中寫成了《春秋》,屈原在流放的痛苦中寫成了《離騷》,曹雪芹在家破的痛苦中寫成了《紅樓夢》…… 學生舉例:戰勝挫折,造就人才 貝多芬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磨難。然而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種種的磨難和挫折磨礪了他的意志,激發了他的進取精神。
談遷、帕格尼尼、林肯、。例如,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曾三次考舉人,三次失敗,后來立志學醫,終于寫成了流傳千古的《本草綱目》。
漢代杰出的史學家兼文學家司馬遷本來是做官的,初任郎中,后繼父職任太史令,終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辯解而得罪了漢武帝,不僅被關入監獄,而且受了宮刑。在這樣的挫折和打擊下,他轉而發憤著書,終于寫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歷史和文學巨著。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日本曾有一名藥物專家,為了發明一種專治梅毒的藥物,雖然連續經歷過605次挫折和失敗,但他并沒有氣餒,而是不斷總結經驗,直到第606次才試制成功,因此人們就把這種藥物稱為"606"。青少年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這種不怕失敗,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頑強戰斗精神。
梅花的清香需要嚴冬臘月寒冷的考驗才發散出來的。人也是這樣,凡在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都是經過困難和挫折磨練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問題:古今中外,凡有所作為的人士,都要經歷挫折的磨練,但是否所有經歷挫折的人,都會成功? 歷史上,劉備也遇到失去二弟的挫折,但他是怎么對待的? “白帝托孤”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6.關于挫折的名人故事(要短的)
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中國奧委會官網特約記者,中國體育界的“陽光女孩”,“奧運之星保障基金”的發起人 ,還被稱為“申奧大使”。
桑蘭在國家女子體操隊時曾多次獲得國內國際比賽金牌,然而在1998年7月22日,她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練習中不慎受傷,此后,堅強的她在輪椅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生奇跡。
張海迪 5 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后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 15 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的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給村里小學的孩子們教書,并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7.名人挫折的簡短小故事
開普勒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
后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于他的同伴。
后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于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
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者”。 羅斯福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
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
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
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后,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并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后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后,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么。
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
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經歷挫折的名人簡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