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單描述一個名人懷才不遇 人才被埋沒的事例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盛唐國力強盛,多數士人渴望建功立業。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
他希望能像姜尚輔佐明君,像諸葛亮興復漢室。《梁甫吟》《永王東巡歌》《行路難》都反映了他的這類思想。李白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對于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愿阿諛奉迎,也不屑于與俗沉浮。
不料,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來歌頌。
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云,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卷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愿望。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綱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
擴展資料
李白的《行路難》最能體現他的懷才不遇。
1、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意思是蜀道的難攀,比上了清天還難。他用夸張的筆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著力刻畫蜀道的高危難行。冠絕中國詩壇的千古奇才有著極高的政治抱負,但李白在政治上卻失意重重,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倒也映襯得恰如其分。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意思是放下酒杯和筷子,不想吃飯,想拔劍但是心里卻很茫然。當李白提出他的政治理想和追求的時候,卻遭到了唐玄宗無情的反駁。最終不歡而散,李白被放逐出京城。這句詩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寓意著李白仕途的終結。
3、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意思是遙想當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李白借助典故表現自己的懷才不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白
2.古今中外埋沒人才的事例
一個不應該被埋沒的人才-陳登 陳元龍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里地位一般,只是在曹操收呂布的時候作為內應順便提了一下,給人的感覺此人不過是個耍陰謀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
不要說跟孔明、仲達這樣的當代豪杰比較,就是跟郭嘉、程昱這樣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可是歷史是否真的如此呢?非也。
有一次一個叫許汜的人從廣陵過來,跟劉表談起了陳登,當時劉備寄住在劉表那里。也在旁邊聽他們講話,這位許先生上來就抱怨:“陳登這個家伙太沒有禮貌了,我這樣的名士到了哪兒吃不開啊。
偏偏到了他那兒不收待見,就說住宿吧,他自己睡舒服的大床,讓我打地鋪。這個家伙不禮賢下士,我看成不了什么事兒。”
劉表表示同意,劉備冷笑著說了話:“我太了解元龍了,他這個人腦子想的都是天下大事,最討厭跟無聊文人咬文嚼字。你這個人只知道風花雪月,一派小資情調,言談舉止沒有一點真知灼見。
元龍對你那樣還算客氣呢,要是我的話,我自己睡百尺高樓,在地上挖個坑給你睡,還給你打地鋪呢。”又回頭鄭重的對劉表說,“象陳元龍的文武膽識,只能去跟古代的圣賢相比,當代的人物我看很少有能超過他的。”
劉備這么推許的一個人物,曹操卻沒當回事兒,滅了呂布后,曹操僅僅讓陳登當了廣陵太守。曹操討伐袁紹的時候,幾乎把各個州郡的精兵都抽走了,南方的防御相當空虛。
這個時候,江南的孫策開始蠢蠢欲動,越過長江,圖謀進攻廣陵。陳登手里的兵特別少,手下都很慌亂,陳登卻鎮定自若的說:“孫策雖然勇猛且兵多,但是他并不了解這里的虛實,我看我們還是有機會擊敗他的。”
于是命令士兵把旌旗都從城墻上拔下來,城里的百姓不許隨便走動,看起來好象是被孫策嚇的逃跑掉一樣。在通往廣陵的大路兩側險要的地方,命令士兵多設立火堆和戰鼓。
孫策的大軍來了,看到廣陵這個樣子,并沒有貿然攻城,在城南駐扎下來,刺探虛實。晚上,陳登命令各個地方一起火鼓大作,自己的城上也突然把旗子全插上去,擂鼓吶喊。
孫策嚇壞了,趕緊逃掉,陳登命令士兵一起出城追殺,把后面的輜重全部虜獲。這一戰讓曹操對陳登刮目相看,正準備重用的時候,陳登害病死了。
曹操悔恨良久,陳登剛投降過來的時候就對曹操陳述過討伐江南的戰略,曹操沒當回事兒。等到孫權在江東的勢力逐漸穩固后,曹操巡視合肥,往著遠處的長江,嘆息良久。
對手下說:“我真的好恨自己沒有早點用陳登的謀略。” 一代天驕英年早逝,讓人扼腕嘆息。
3.當今社會埋沒人才的故事
人才埋沒的根源是多種多樣的、錯綜復雜的,既有外在的社會因素,又有成才者的內在因素,主要從這兩個方面來探討。
1.社會因素 (1)腐朽勢力的扼殺、壓制 人才史表明,當成才主體的成果、特別是新成果觸犯、威脅著反動階級和反動勢力的利益時,他們就會極力甚至是瘋狂地加以摧殘、壓制、扼殺。正如列寧所說:難怪有人早就說過,如果數學上的定理一旦觸犯了人們的利益(更確切地說,觸犯了階級斗爭中的階級利益),這些定理也會遭到強烈的反對。
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由于這一理論動搖了長期被統治階級所用的“地心說”,直接觸犯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書一問世,便立刻遭到了社會的激烈反對和攻擊。這種埋沒在政治腐化時期表現尤為突出,它往往會造成人才的長期或永久埋沒。
(2)傳統文化的負效應 傳統文化的負效應首先表現為傳統觀念對人才的束縛和埋沒。有的新成果常常與已有理論、觀念不一致,甚至形成尖銳矛盾,這時固執已有理論的傳統觀念便抵制、反對、排斥它,使創造這些成果的人才難以獲得社會的承認。
1951年美國遺傳學家巴巴拉、麥克林托克發表了關于“轉座因子”的新理論,由于這一理論與原來的染色體遺傳新理論完全不同,在報告的當場就有人說她是“怪人,百分之百的瘋子”,因而被埋沒了30年。傳統觀念還會束縛和壓抑成才主體的行動,影響其創造力的發揮。
其次,表現為舊的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對人才的埋沒。舊的倫理道德如“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中庸之道”等等不知摧殘、埋沒了多少人才,而且影響至今。
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千千萬萬的女性人才無法脫穎而出,無法受到應有的教育、培養與重視,因而造成眾多女性人才積極性被壓抑。“中庸之道”、“天地不變,道也不變”、“行高于眾、眾必誹之”等等,這些舊的倫理道德積淀于今,它依然嚴重地壓抑和損傷了成才者的主體意識,不思進步、不思進取、不思創新、無疑,這對于成才是極不利的。
舊的風俗習慣往往與舊的倫理道德結合在一起對成才者施加影響,阻礙成才。 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對人才的負效應,除了上面所說之外,還可以列舉許多,在此不一一論述。
(3)管理的非科學化 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對人才的影響很大,如果決策不科學、計劃不合理、組織不周密、指揮出錯、控制失衡,這不僅會造成人、財、物的浪費,而且會造成人才的埋沒。一個單位沒有優良的組織環境,體制不合理,分工不明、責任不清等等也會造成人才不能盡其才,才不能盡其用,甚至發生“內耗”,嚴重挫傷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
因此,由管理所造成的環境條件對人才的成長至關重要。管理的科學化必然造成社會承認人才的有利環境,使成才者能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其才能,取得的科學成果也能迅速得到承認、推廣、應用,反之,就會造成人才埋沒。
在科學領域的管理必須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允許有正常的學術爭論,不能把學術爭論無限“上綱上線”,甚至“殘酷迫害,無情打擊”。如果這樣,只能造成大批人才被扼殺、埋沒。
我國1957年的反右和**,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在科學領域內的管理,還必須堅持全面的整體觀念,既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又要注重應用科學;既重視自然科學,也要重視社會科學;不能只片面強調某一方面,否則,也會造成人才埋沒。
總之,管理的非科學化,違背科學發展規律,限制學術自由等容易造成人才埋沒。 (4)社會承認主體失衡 人才埋沒許多情況是由社會承認主體的失衡所致,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學術權威壓制。
學術權威既可能引導人們向科學深度和廣度探索,又可能思想僵化而阻礙科學發展;既可能起著發現、扶植人才的“催化”作用,也有可能壓抑、打擊人才而起“壓抑”作用;既有權威性、正確性,也有其不合理性,甚至是謬誤。對于許多學術權威來說,他們能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和橫溢的才華,精心培養科學新秀,扶植新生力量,把科學研究引向深入,從而創造更多的成果。
但也有一些學術權威,自以為是,把自己的學術地位絕對化、神秘化,害怕別人威脅其固有的權威地位,因而對別人的成果采取懷疑、冷漠和壓制態度。特別是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潛人才的成果更是采取貶低、攻擊、阻撓、抑制的形式來對待,從而成為地道的“學閥權威”。
學閥權威的存在,是人才埋沒的重要社會原因。在科學史上,學術權威對人才的否定并不乏其例,1884年瑞典化學家阿倫紐斯提出了化學發展中帶有革命性的電離學說。
可是這一新理論首先遭到了他母校馬普薩拉大學克列維教授的嘲諷。當他在博士學位答辨會上宣讀他的論文時,教授們個個怒不可遏,以為他的想法“純粹是空想”。
更有甚者是他的論文發表后,遭來的是更大規模和更猛烈的攻擊,其中包括以發現元素周期律而享有盛名的門捷列夫等一大批英、法、俄等國家的一流科學家的攻擊,所以,使這一學說長期得不到人們的確認和應用。 第二、嫉妒。
它是一種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
4.埋沒人才的例子
杜絕能干的不給干,而這輩子學不會的挑大梁!
前者被羈絆沒崗位,后者卻獨霸資源和權力,就是在危害國家安全!
最大的障礙是能干的不準干,不能干的干大事,權利,儀器,資源都到了庸才手中。不是待遇問題,而是根本沒有崗位,不能進實驗室,不能使用空閑的普通儀器。
人都有兩面性。
Q @#¥ 辦 %……&直 * 屬 單位 可以有國家出資配計算機和網絡使用權給許多合同工,豐富其業余生活,也可以配辦公室給合同工。
同時取得發明專利授權、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多次發表科學論文的人幾十年都沒有工作場地、被禁止使用計算機和儀器。
這要看對誰,對象不同嘛。因人而異,看具體情況。
是嗎?
書都沒有讀得通,每月工資過萬元,上課盡咋呼
能當場回答學生問題,立馬解決問題的下崗,每月領取社會救濟
Q辦主任,你說呢?
你知道哪些黑話、暗語?
一個高級職稱的打手奉領導的命令,開高級小轎車作案,對受害者說“你可以打110報警!”,“你信不信我可以當場打死你?”。他是電子專業的,卻根本不能設計單級電路,買不足100元的萬用表也要商家開大金額要回扣,提升職稱的論文是從教材上抄襲的,而且是要其他教師為他輸入計算機和打印。
十七大的召開對和諧校園的意義
在軍工行業,口號是忽視質量就是犯罪。
在教育行業,沒有設計、制造教學設備、工業裝備能力,只能轉移書本上的公式的教師壟斷課堂,就是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基礎!這種檔次的人擁有高級小汽車,毆打在國際會議上多次發表論文的人,還說明:你可以打110報警,Q辦主任,你同意嗎?
這是下達的剛性任務,考核硬指標:
如何理解"和諧社會"?
對于開著高級小轎車毆打科技創新者的黑社會骨干,依法開除出教師隊伍!
責令Q辦主任執行
5.順境埋沒人才的事例
1,溫室花朵活不久
2,雕鷹以飛翔能力著稱,但這能力卻來自鷹媽媽對孩子的殘酷“篩選”——雛鷹羽毛長齊了就會被鷹媽媽折斷翅膀并趕到懸崖邊上推下去,大多數雛鷹會摔死,只有少數會頑強撲翅飛起來并重回藍天。一位獵人從雕鷹媽媽手里“救”下了雛鷹,帶回家,雛鷹長大了,笨重的雙翅卻只能讓它飛到屋頂便掉下來。原來,雛鷹被媽媽這段雙翅后,如果能強忍劇痛撲翅,就會加強血液循環讓雙翅快速恢復,而且相當于對雙翅結構的重組優化。因此,人要像雕鷹一樣在人生路上展翅翱翔,就必須學會在逆境中成長。
3,社會上不少成績一向優良的好學生,在生活中因為人際關系產生的小問題就喪失理智,或尋死或傷人。順境讓孩子失去了學會堅強、學會包容理解的機會啊
4,水往低處流,人卻要往高處走。沒水壓水不會噴涌,順境讓人失去創造的動力。
。
希望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