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首簡短的名人現代詩
1、《遠和近》顧城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
2、《小巷》顧城
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
3、《生活》北島
網
4、卞之琳《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5、《一代人》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6、《感覺》顧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樓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過兩個孩子
一個鮮紅
一個淡綠
7、《重量 》韓瀚
她把帶血的頭顱,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讓所有的茍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8、《弧線 》 顧城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
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9、《遠方》三毛
遠方有多遠?
請你,請你告訴我,
到天涯海角,
算不算遠?
問一問你的心,
只要它答應,
沒有地方,
是到不了的那么遠。
2.名人的較簡短的現代詩 加賞析
斷章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詩的上節以寫實的筆法曲曲傳出了那隱抑未露的橋上人對風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樓上人對橋上人的無限厚意,構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那忘情于景的橋上人能否會以同樣的深情厚意,來回報那鐘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對著生活中這司空見慣的、往往是以無可奈何的遺憾惋惜和不盡的悵惘回憶而告終的一幕,詩人在下節詩里以別開生面的浪漫之筆給我們作了一個充溢奇幻色彩、蕩漾溫馨情調的美妙回答。
時間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橋上人和樓上人都帶著各自的滿足與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
可誰又能想到,在這一片靜謐之中,白日里人們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資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回報。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這不就是自然之景對橋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熱情回報嗎?從“你”的那扇被“明月裝飾了”的窗口上,我們可以想見到,此刻展現于橋上人眼際的會是一幅多么美麗迷人的月夜風光圖啊!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朦、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與白日艷陽照耀下的一切相比,顯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愜意。
面對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讓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無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強烈鐘愛呢?你愛自然,自然也會同樣地愛你--這就是詩的理趣所在吧。
3.名家的詩作,簡短一點,要三篇
【題目】題西林壁(蘇軾)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題目】觀祈雨(唐 李約)
【詩詞原文】 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濰縣署中畫竹(清 鄭燮)
【詩詞原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哲理】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進行思考,卻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認識和結論。從人的主觀因素來說,主要是由于人們的立場不同,世界觀不同,知識構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詩中描述的祈雨場面就非常鮮明的告訴我們,在階級社會中,由于人們分屬于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階級立場,因而,他們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徑庭。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首先必須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去看問題。
【題目】琴詩(宋 蘇軾)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后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4.名人的較簡短的現代詩加賞析,隨便是誰的
答:《再別康橋》
作者: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再別康橋》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6—1931),筆名南湖、云中鶴.浙江海寧人.1921年前后開始寫詩,被譽為新月詩派的臺柱.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學于美國克拉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1922年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發起人之一.1926年他與聞一多等主持《晨報》的《詩鐫》.在《詩鐫》上,徐志摩與他的新月派詩人一起,做著他們的新詩實驗.1927年春與胡適、梁實秋、聞一多等創辦《新月》月刊,并主持編務工作.《新月》的創刊,把新月詩派的創作推向高峰.1931年11月19日,從上海飛往北平的途中,因飛機在濟南開山一帶失事,年僅35歲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響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稱劍橋(也即“康橋”)為自己的“精神故鄉”.劍橋所體現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漸形成他心中夢寐以求的“康橋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國.軍閥統治下中國現實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漸漸破滅.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歷英國,《再別康橋》寫于從英國回來的1928年11月6日的輪船上.
《再別康橋》基本解讀
“康橋”是徐志摩精神的故鄉,與康橋匆匆作別,那種心情自然是依依難舍的.以悄然的惜別,抒寫無盡的眷戀之意,是這首詩的特點.夕陽下的康河,波光瀲滟;河畔的金柳,似蒙著輕紗的新娘,那璀璨的艷影,令詩人的心湖蕩漾;軟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搖,讓人心醉——詩人寧愿做一根水草,永遠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蔭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間的夢,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間.
盡管一切都被揉碎了,詩人依然撐著長篙在尋夢.在青草的深處,他寧愿滿載一船星輝,放歌而歸.但在現實中,詩人卻不愿驚醒他心中的夢,千萬縷惜別之情,只化作心底里纏綿的笙簫、夜空中沉默的夏蟲,在“悄悄”之中告別,在“悄悄”中離去,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別康橋》精華鑒賞
《再別康橋》的惆悵之情深藏于飄逸、灑脫的抒寫之中.“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云,無形無跡,自由而舒展.主人公心中的康橋也如夢似幻,美好而易碎.詩中用“金柳”、“青荇”、“星輝”、“笙簫”等意象來描寫康橋景觀之美和自己對康橋的眷戀.這些意象往往既是寫景同時又是抒情,景與情難分難解.“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種景象,也是“我”心中的眷戀著的情人形象,是“我”心中之舊情的流露——情與景已互為一體.在金柳之間,在青荇之上,“我”固執地尋找著“彩虹似的夢”,“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而事實上,“我”又不能縱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離去.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落詩人用與情人纏綿惜別的心情和筆調與“康橋”道別,寫出了一種包含淡淡的惆悵和酸楚的不舍之情.應該說,這首詩,是詩人在與自己心中的理想道別,那份深情和靜謐,似乎唯恐驚破心中之夢.它微妙地展露了詩人因“康橋”理想的破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
徐志摩的詩單純、輕盈、柔婉而又深含憂郁之情.他善于將氣氛、情感和景象融為一體,寫夢幻般的景象的同時也充溢著一種夢幻般的情調.而且情緒回環反復,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再別康橋)讀起來特別舒緩、悅耳,有一種和諧、優雅的音樂美.
5.名人的熱愛祖國的簡短詩歌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南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dì)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滿江紅·怒發沖冠 南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節選)
作者:王懷讓
在無數藍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著一雙寶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在無數白色的皮膚和黑色的皮膚之中,
我有著大地般黃色的皮膚,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
黃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黃河流水是我沸騰的血液,
長城是我揚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腳跟。
我是中國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開始耕耘,
我是指南針、印刷術的后裔,
我是圓周率、地動儀的子孫。
我是中國人——
我是莫高窟壁畫的傳人,
讓那翩翩欲飛的壁畫與我們同往。
我們就是飛天,
飛天就是我們,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前面兩首是宋詞,都很短。后面一首是我們班國慶朗誦的愛國詩歌(節選),作者雖然不是特別有名,但是這首詩歌朗朗上口,知道的人很多。如有需要可再追問。
以上內容望對你有所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4653961幫助!
6.名家的詩作,簡短一點,要三篇
【題目】題西林壁(蘇軾)【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題目】觀祈雨(唐 李約)【詩詞原文】 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濰縣署中畫竹(清 鄭燮)【詩詞原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哲理】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進行思考,卻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認識和結論。
從人的主觀因素來說,主要是由于人們的立場不同,世界觀不同,知識構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詩中描述的祈雨場面就非常鮮明的告訴我們,在階級社會中,由于人們分屬于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階級立場,因而,他們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徑庭。
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首先必須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題目】琴詩(宋 蘇軾)【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
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
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
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后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7.名家短小的現代詩推薦
卞之琳《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1、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2 海子:《春暖花開,面向大海》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 每一座山 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3、徐志摩: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蒿,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優美的 相逢是緣 萍水相逢,相識即是有緣, 今宵別后,重逢不知何處, 對酒當歌,往事依然清晰, 人生如夢,但愿長醉不醒, 過客匆匆,早晚拱手一別, 今又秋風,昨日黃花安在, 古道長亭,且將金樽斜滿, 歲月如星,吾情似水纏綿, 心已望月,何時龍吟九霄. 當鳥兒飛過窗前 作者:藍劍飄飄 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野 平坦,舒展 童年的歌 沿著小路在牛背上歡唱 炊煙在傍晚的青瓦上 跳蕩嬉戲 誰家的采桑姑娘 挽起紗袖 面對小河 梳洗那甜蜜的夢境 來來往往 成群的,白色的 鳥兒們 在朝圣青春的衣裾 老木屋里 一本靜默的掛歷 高舉雙手 仰望長空 祈禱令人驚喜的生命宣言 古老的窗臺上 小小的潔白的茉莉花 輕輕芬芳了每一扇 緊閉的窗欞 媽媽的餃子 作者:米夫 離家遠行的時候 送別的餃子包在了炕頭 媽媽用淚水和面爸爸用沉默搟皮 這餃子的味道平日里沒有 揉進一百種牽掛 包上一千個祝福 捏緊一萬遍叮嚀 咬一口這滾燙的餃子親情濃厚 他鄉想家的時候 媽媽的餃子就香飄心頭 大街上那些個紅紅火火的餃子館 都擠滿了南腔北調的鄉愁 點一盤家常餃子 喝一壺陳釀老酒 守一輪十五月亮 心窩窩里就有了些回家的感受 夏夜 作者:榮兒 是誰拿把彎刀, 把月兒削成眉梢, 吳剛收起桂花酒, 讓我飲這相思萬斗. 想對星兒訴離愁, 星兒扯塊白云遮了頭, 萬般羞, 又求風兒捎口信, 風兒拉著柳枝的袖, 不肯走. 哎!燕兒她窩中正呢喃, 燈兒她眼神太迷茫, 池兒也說心中太煩悶, 哦!可喜那蛾兒有雄心, 她說為我千里去摶情。 假如你是一朵雪花 作者:墨客風流 假如你是一朵雪花, 翩翩地從天堂飛撒。
我就有了向往的方向—— 飄蕩,飄蕩,飄蕩,—— 整個天空都是我的方向。 哪怕冷寞的山崖, 哪怕孤寂的天涯, 也不怕那凄清的雨巷—— 惆悵,惆悵,惆悵,—— 小可愛,你就是我的方向! 讓精靈點一盞桔紅色的燈, 閃爍著你那野鹿似的眼神, 還透了朱砂梅的清香—— 幽然,幽然,幽然,—— 呵,那時我就拋棄所有自由與夢想! 只須輕輕地棒住你的輕盈, 輕輕地,滲入手心,眉心,整個靈魂! 孕育一個春天的海灣—— 徜徉,徜徉,徜徉,—— 徜徉在你柔波似的心房一、第十首,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恒, 剎那, 剎那, 永恒 等你, 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 小情人 諾, 這只手應該采蓮, 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一柄桂漿, 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后的紅蓮, 翩翩, 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里, 有韻地, 你走來 看過好多關于這首詩的評論,印象最深的是一篇關于科學館和瑞士表那闋如何精彩的文字,說是古典與現代結合云云,不過,個人認為,這兩個意象的出現也許就是這首詩唯一的敗筆,西裝和瓜皮帽的搭配讓人看著怎么也不舒服。 二、第九首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邊渾圓的漩渦。 艷麗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貝齒的閃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風的輕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發, 散亂的挨著她耳朵。
輕軟如同花影, 癢癢的甜蜜 涌進了你的心窩。 那是笑——詩的笑,畫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據說徐志摩就是因為愛慕這位才女才開始寫詩的,不過,林徽音最后卻選擇了梁思成,后來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也是因為這個典故。我想,一個能寫出這樣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來記憶的。
三、第八首 ,廢名的《星》。 滿天的星, 顆顆說是永遠的春花。
東墻上海棠花影, 簇簇說是永遠的秋月。 清晨醒來是冬夜夢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潔真如明麗的網,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