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鶴立雞群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互相攻殺,史稱為“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
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儀青,連忙阻止侍衛,并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于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
敵方的飛箭,象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鮮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事后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
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后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行很突出。
成語解釋: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擴展資料:
【近義詞】出類拔萃,出人頭地,超群絕倫
1、出類拔萃,讀音 chū lèi bá cuì,是一個成語。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申為聚集。意思是超出同類之上。
出處:楊朔《迎春詞》:而在那海一樣的人民當中,到處都有出類拔萃的勞動英雄,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當中開出的鮮艷花朵。
2、出人頭地是一個成語,讀音是chū rén tóu dì,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
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3、超群絕倫是一個成語,讀音是chāo qún jué lún,指的是超出眾人,同輩中無人可比。
出處:《花月痕》第四回:“自經略到晉,克復平陽,會剿陳汝,他二人便超群絕倫,為經略賞識。
【反義詞】相形見絀、濫竽充數
1、相形見絀,拼音是xiāng xíng jiàn chù,漢語成語,意思是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難說心中不鼓動么?”
2、濫竽充數,漢語詞語,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跡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出處:葉圣陶《倪煥之》:“這當然不能讓任何人濫竽充數。”
2.鶴立雞群成語故事
【成語】: 鶴立雞群【拼音】: hè lì jī qún【解釋】: 象鶴站在雞群中一樣。
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成語故事】: 晉朝時,有一個人叫稽紹,是晉惠帝的侍從官。
一次,河間王聯合成都王侵犯京城。稽紹隨惠帝前去征討,結果打了敗仗,許多將領、官員和侍衛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只有稽紹保護著惠帝,始終不離左右。
許多人看到稽紹奮勇殺敵的情景都很受感動,有人對司徒王戎說:稽紹真像一只野鶴站立在雞群中一樣,儀表出眾,氣度不凡。這個成語形容人的才能或儀表非常突出。
3.鶴立雞群的解釋,出處和故事
鶴立雞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 釋 比喻儀表或才能卓然出眾。
出 處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用 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魯迅《朝花夕拾·無常》:“他不但活潑而詼諧,單是那渾身雪白這一點,在紅紅綠綠中就有'~'之概。
PS:
你們這些小毛孩也太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