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挑戰權威的故事,,最好簡短點
1伽利略挑戰亞里士多德,關于重物下降的“比薩斜塔實驗
加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用2個不同重量的鐵球經過實驗得出了一個結論:物體做自由落體時,不因重量而呈現不同的速度
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從高處下降的速度與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較輕的先落地。這個結論到伽利略時差不多近2000年了,還未有人公開懷疑過。物體下落的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是否有關系:伽利略經過再三的觀察、研究、實驗后,發現如果將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同時從同一高度放下,兩者將會同時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膽地向天經地義的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進行了挑戰。
伽利略提出了嶄新的觀點:輕重不同的物體,如果受空氣的阻力相同,從同一高處下落 .
2.
布魯諾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一個誠實正直的學者,為了捍衛自己的學說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說所吸引,開始對自然科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對宗教神學發生了懷疑。他寫了一些批判《圣經》的論文,并從日常行為上表現出對基督教圣徒的厭惡。
經過八年的監禁,布魯諾被處以火刑,后來,隨著科學的發展,布魯諾的學說被證明是正確的。1889年6月9日,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人們為紀念這位誠實勇敢的偉大思想家,為他樹立一尊銅像,永遠紀念他的功績。
3
為科學而瘋的康托爾
由于研究無窮時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邏輯的但又荒謬的結果(稱為“悖論”),許多大數學家唯恐陷進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態度。在1874—1876年期間,不到30歲的年輕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向神秘的無窮宣戰。他靠著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證明了一條直線上的點能夠和一個平面上的點一一對應,也能和空間中的點一一對應。這樣看起來,1厘米長的線段內的點與太平洋面上的點,以及整個地球內部的點都“一樣多”,后來幾年,康托爾對這類“無窮集合”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通過嚴格證明得出了許多驚人的結論。康托爾的創造性工作與傳統的數學觀念發生了尖銳沖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攻擊甚至謾罵。有人說,康托爾的集合論是一種“疾病”,康托爾的概念是“霧中之霧”,甚至說康托爾是“瘋子”。來自數學權威們的巨大精神壓力終于摧垮了康托爾,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癥,被送進精神病醫院。
真金不怕火煉,康托爾的思想終于大放光彩。1897年舉行的第一次國際數學家會議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認,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稱贊康托爾的工作“可能是這個時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這時康托爾仍然神志恍惚,不能從人們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悅。1918年1月6日,康托爾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現在,他所創立的集合論已被公認為數學的重要基礎理論
2.關于敢于挑戰權威的小故事,簡短一些(要寫個題目在上面奧)
1.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從高處下降的速度與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較輕的先落地。這個結論到伽利略時差不多近2000年了,還未有人公開懷疑過。物體下落的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是否有關系:伽利略經過再三的觀察、研究、實驗后,發現如果將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同時從同一高度放下,兩者將會同時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膽地向天經地義的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進行了挑戰。伽利略提出了嶄新的觀點:輕重不同的物體,如果受空氣的阻力相同,從同一高處下落,同時落地 .
1.科學的殉道士---布魯諾
布魯諾敢于挑戰權威,寧愿接受火刑也要與教會抗爭到底,堅決否認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一統治人們思想的荒謬觀點 。
3.小澤征爾的故事
在一次歐洲舉辦的指揮家大賽上,要求每一個指揮家都指揮同一支曲子。輪到了日本青年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他指揮到一半的時候,忽然感覺到樂譜中出了錯,使得曲子的這一段聽上去不和諧。于是,他停了下來,指出了這個錯誤。可是每個評委都肯定地堅持說樂譜沒有問題。小澤征爾重新指揮。又到了那個不和諧的地方,他又停了下來。這一次他肯定地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們全站起來,鼓掌向他祝賀大賽奪魁。原來,樂譜確全是,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其實,當時并不是只小澤征爾一個人發現了樂譜上的錯誤,可是他們都順滑而過、不了了之。只有小澤征爾一個人以充分的自信、嚴謹的藝術態度,勇敢地指出了錯誤,所以也只有他一個人獲得了金獎。
3.挑戰權威的故事簡單地寫出來(20字)
1953年,袁隆平畢業.為了讓人民不再挨餓挑戰權威 發現水稻的雄性不孕, 全國性的大饑荒,袁隆平和他的學生們面臨著饑餓的威脅.當時,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無性雜交可以改良品種,創造新品種”的傳統論斷壟斷著科學界.袁隆平繼續做了許多試驗,依然沒有任何頭緒.他開始懷疑“無性雜交”的一貫正確性,決定改變方向,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研究水稻雜交.而在當時,作為自花授粉的水稻被認為根本沒有雜交優勢.“別人都講我是‘鬼五十七’(長沙方言,意為不務正業),我也不理.”從此,他義無反顧地選定了雜交水稻這道科研課題. 1960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早稻田中,袁隆平像往常一樣下課后挽起褲腿到稻田查看.突然,他發現了一株植株高大、顆粒飽滿的水稻“鶴立雞群”.他如獲至寶,馬上用布條加以標記,反復觀察,并采集花藥進行鏡檢. 第二年,他把收獲的種子種下去,結果長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當時我非常失望地坐在田埂上……突然靈感來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會出現性狀分離,所以這一定是個天然雜交種!” 袁隆平馬上想到,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個品種的花粉,就能得到有雜交優勢的種子了!但單憑人力不可能大量生產這樣的種子,如果專門培育一種雄花退化的水稻,將其和其他的品種混種在一起,用竹竿一趕花粉就落在雌花上了,就能大量生產雜交稻種了! 想到這里,袁隆平欣喜若狂,也更加充滿信心.接下來幾年的夏天,水稻揚花吐穗的時候,他都拿著放大鏡,頂著烈日在田間苦苦尋覓.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的洞庭早秈稻田中找到一株奇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這是國內首次發現.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種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農校附近稻田的南特號、早粳4號、勝利秈等品種中,逐穗檢查14000多個稻穗,連同上年發現的不育株,共計找到6株.經過連續兩年春播與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發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國科學院主編的《科學通報》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這是他關于雜交水稻的第一篇論文,直擊禁區. 今天回想起那一切,袁隆平深有感觸地說:“在研究雜交水稻的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要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熱諷,害怕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那永遠也創不了新,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后面.科技創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懷、智者的頭腦,更需要勇者的膽識、志者的堅韌.我們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堅持,相信自己能夠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創新,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10年歷經艱辛坎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 伽利略挑戰亞里士多德,關于重物下降的“比薩斜塔實驗”; 哥白尼挑戰托勒密,提出日心說; 愛因斯坦挑戰牛頓的經典力學,提出相對論.。
4.敢于挑戰權威的事例
一:比薩斜塔實
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為了堅持真理,伽利略向當時的權威亞里斯多德挑戰,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從同一高度落下,同時著地.
二:為科學而瘋的康托爾
由于研究無窮時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邏輯的但又荒謬的結果(稱為“悖論”),許多大數學家唯恐陷進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態度。在1874—1876年期間,不到30歲的年輕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向神秘的無窮宣戰。他靠著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證明了一條直線上的點能夠和一個平面上的點一一對應,也能和空間中的點一一對應。這樣看起來,1厘米長的線段內的點與太平洋面上的點,以及整個地球內部的點都“一樣多”,后來幾年,康托爾對這類“無窮集合”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通過嚴格證明得出了許多驚人的結論。康托爾的創造性工作與傳統的數學觀念發生了尖銳沖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攻擊甚至謾罵。有人說,康托爾的集合論是一種“疾病”,康托爾的概念是“霧中之霧”,甚至說康托爾是“瘋子”。來自數學權威們的巨大精神壓力終于摧垮了康托爾,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癥,被送進精神病醫院。
真金不怕火煉,康托爾的思想終于大放光彩。1897年舉行的第一次國際數學家會議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認,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稱贊康托爾的工作“可能是這個時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這時康托爾仍然神志恍惚,不能從人們的崇敬1918年1月6日,康托爾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敢于挑戰權威的事例5篇敢于挑戰權威的事例5篇現在,他所創立的集合論已被公認為數學的重要基礎理論。
三:布魯諾
科學的殉道士---喬爾丹諾·布魯諾(公元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諾拉鎮。大概他幼年喪失父母,或者是家境貧寒,靠神甫們收養長大。這個窮孩子自幼好學,15歲那年當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全憑頑強自學,終于成為當代知識淵博的學者。
這位勤奮好學、大膽而勇敢的青年人,一接觸到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熱情。從此,他便摒棄宗教思想,只承認科學真理,并為之奮斗終身。
四:聚效牛頓
曾在其《光學》的論著中提出光是由微粒組成的,在之后的近百年時間,人們對光學的認識幾乎停滯不前,直到托馬斯·楊的誕生,他成為開啟光學真理的一把鑰匙,為后來的研究者指明了方向。
敢于挑戰權威的事例5篇小學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節日作文及各類中小學生作文
楊沒有向權威低頭,而是為此撰寫了一篇論文,不過論文無處發表,只好印成小冊子,據說發行后“只印出了一本”。楊在論文中勇敢地反擊:“盡管我仰慕牛頓的大名,但是我并不因此而認為他是萬無一失的。我遺憾地看到,他也會弄錯,而他的權威有時甚至可能阻礙科學的進步。”
五:愛因斯坦
25歲的愛因斯坦敢于沖破權威圣圈,大膽突進,贊賞普朗克假設并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后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
5.挑戰權威的故事簡單地寫出來(20字)
1953年,袁隆平畢業.為了讓人民不再挨餓挑戰權威 發現水稻的雄性不孕, 全國性的大饑荒,袁隆平和他的學生們面臨著饑餓的威脅.當時,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無性雜交可以改良品種,創造新品種”的傳統論斷壟斷著科學界.袁隆平繼續做了許多試驗,依然沒有任何頭緒.他開始懷疑“無性雜交”的一貫正確性,決定改變方向,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研究水稻雜交.而在當時,作為自花授粉的水稻被認為根本沒有雜交優勢.“別人都講我是‘鬼五十七’(長沙方言,意為不務正業),我也不理.”從此,他義無反顧地選定了雜交水稻這道科研課題.
1960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早稻田中,袁隆平像往常一樣下課后挽起褲腿到稻田查看.突然,他發現了一株植株高大、顆粒飽滿的水稻“鶴立雞群”.他如獲至寶,馬上用布條加以標記,反復觀察,并采集花藥進行鏡檢.
第二年,他把收獲的種子種下去,結果長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當時我非常失望地坐在田埂上……突然靈感來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會出現性狀分離,所以這一定是個天然雜交種!”
袁隆平馬上想到,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個品種的花粉,就能得到有雜交優勢的種子了!但單憑人力不可能大量生產這樣的種子,如果專門培育一種雄花退化的水稻,將其和其他的品種混種在一起,用竹竿一趕花粉就落在雌花上了,就能大量生產雜交稻種了!
想到這里,袁隆平欣喜若狂,也更加充滿信心.接下來幾年的夏天,水稻揚花吐穗的時候,他都拿著放大鏡,頂著烈日在田間苦苦尋覓.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的洞庭早秈稻田中找到一株奇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這是國內首次發現.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種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農校附近稻田的南特號、早粳4號、勝利秈等品種中,逐穗檢查14000多個稻穗,連同上年發現的不育株,共計找到6株.經過連續兩年春播與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發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國科學院主編的《科學通報》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這是他關于雜交水稻的第一篇論文,直擊禁區.
今天回想起那一切,袁隆平深有感觸地說:“在研究雜交水稻的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要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熱諷,害怕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那永遠也創不了新,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后面.科技創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懷、智者的頭腦,更需要勇者的膽識、志者的堅韌.我們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堅持,相信自己能夠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創新,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10年歷經艱辛坎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
伽利略挑戰亞里士多德,關于重物下降的“比薩斜塔實驗”;
哥白尼挑戰托勒密,提出日心說;
愛因斯坦挑戰牛頓的經典力學,提出相對論.
6.挑戰權威的故事
如小澤征爾! 小澤征爾參加指揮家大賽的事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
一次他去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在進行前三名決賽時,他被安排在最后一個參賽,評判委員會交給他一張樂譜。小澤征爾以世界一流指揮家的風度,全神貫注地揮動著他的指揮棒,指揮一支世界一流的樂隊,演奏具有國際水平的樂章。
正演奏中,小澤征爾突然發現樂曲中出現不和諧的地方。 開始,他以為是演奏家們演奏錯了,就指揮樂隊停下來重奏一次,但仍覺得不自然。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判委員會權威人士都鄭重聲明樂譜沒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難堪。
在這莊嚴的音樂廳內,面對幾百名國際音樂大師和權威,他不免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動搖,但是,他考慮再三,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于是,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他的喊聲一落音,評判臺上那些高傲的評委們立即站立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
前面的選手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也放棄了自己的意見。 如聶利 聶利是一個12歲的小學生。
一次,他在學校學習了關于蜜蜂用翅膀發聲的知識。回家后,他發現家門口有一只停著不動的蜜蜂,仍在發著“嗡嗡”的聲音,他便將蜜蜂捉了下來,將它的翅膀折斷,而蜜蜂仍在發著“嗡嗡”的聲音。
他便認識到教科書上的知識是錯誤的,蜜蜂不是用翅膀發聲的。經過實驗,他知道了所謂權威并不是絕對正確的,他便將這一觀點告訴了許多人,終于,權威人士證實了他的發現。
7.敢于挑戰權威的故事名人的
布魯諾
科學的殉道士---喬爾丹諾·布魯諾(公元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諾拉鎮。大概他幼年喪失父母,或者是家境貧寒,靠神甫們收養長大。這個窮孩子自幼好學,15歲那年當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全憑頑強自學,終于成為當代知識淵博的學者。
這位勤奮好學、大膽而勇敢的青年人,一接觸到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熱情。從此,他便摒棄宗教思想,只承認科學真理,并為之奮斗終身。
布魯諾信奉哥白尼學說,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被指控為異教徒并革除了他的教籍。公元1576年,年僅28歲的布魯諾不得不逃出修道院,并且出國長期漂流在瑞士、法國、英國和德國等國家,他四海為家,在日內瓦、圖盧茲、巴黎、倫敦、維登堡和其他許多城市都居住過。盡管如此,布魯諾仍然始終不渝地宣傳科學真理。他到處作報告、寫文章,還時常地出席一些大學的辯論會,用他的筆和舌毫無畏懼地積極頌揚哥白尼學說,無情地抨擊官方經院哲學的陳腐教條。
布魯諾的專業不是天文學也不是數學,但他卻以超人的預見大大豐富和發展了哥白尼學說。他在《論無限、宇宙及世界》這本書當中,提出了宇宙無限的思想,他認為宇宙是統一的、物質的、無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陽系以后還有無以數計的天體世界。人類所看到的只是無限宇宙中極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過是無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塵埃。
布魯諾進而指出,千千萬萬顆恒星都是如同太陽那樣巨大而熾熱的星辰,這些星辰都以巨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疾馳不息。它們的周圍也有許多像我們地球這樣的行星,行星周圍又有許多衛星。生命不僅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也可能存在于那些人們看不到的遙遠的行星上……。
布魯諾以勇敢的一擊,將束縛人們思想達幾千年之久的“球 殼”搗得粉碎。布魯諾的卓越思想使與他同時代的人感到茫然,為之驚愕!一般人認為布魯諾的思想簡直是“駭人聽聞”。甚至連那個時代被尊為“天空立法者”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也無法接受,開普勒在閱讀布魯諾的著作時感到一陣陣頭目眩暈!
布魯諾在天主教會的眼里,是極端有害的“異端”和十惡不赦的敵人。他們施展狡詐的陰謀詭計,以收買布魯諾的朋友,將布魯諾誘騙回國,并于公元1592年5月23日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宗教判所的監獄里,接連不斷地審訊和折磨竟達8年之久!
由于布魯諾是一位聲望很高的學者,所以天主教企圖迫使他當眾悔悟,聲名狼藉,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切的恐嚇威脅利誘都絲毫沒有動搖布魯諾相信真理的信念。
天主教會的人們絕望了,他們兇相畢露,建議當局將布魯諾活活燒死。布魯諾似乎早已料到,當他聽完宣判后,面不改色地對這伙兇殘的劊子手輕蔑地說:“你們宣讀判決時的恐懼心理,比我走向火堆還要大得多。”公元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在羅馬的百花廣場上英勇就義了。
由于布魯諾不遺余力的大力宣傳,哥白尼學說傳遍了整個歐洲。天主教會深深知道這種科學對他們是莫大的威脅,于是公元1619年羅馬天主教會議決定將《天體運動論》列為禁書,不準宣傳哥白尼的學說。
布魯諾不畏火刑,堅定不屈地同教會、神學作斗爭,為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的科學精神永存!1889年,人們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豎起他的銅像,永遠紀念這位為科學獻身的勇士。
8.關于名人向權威挑戰的事例
為科學而瘋的康托爾
由于研究無窮時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邏輯的但又荒謬的結果(稱為“悖論”),許多大數學家唯恐陷進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態度。在1874—1876年期間,不到30歲的年輕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向神秘的無窮宣戰。他靠著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證明了一條直線上的點能夠和一個平面上的點一一對應,也能和空間中的點一一對應。這樣看起來,1厘米長的線段內的點與太平洋面上的點,以及整個地球內部的點都“一樣多”,后來幾年,康托爾對這類“無窮集合”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通過嚴格證明得出了許多驚人的結論。康托爾的創造性工作與傳統的數學觀念發生了尖銳沖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攻擊甚至謾罵。有人說,康托爾的集合論是一種“疾病”,康托爾的概念是“霧中之霧”,甚至說康托爾是“瘋子”。來自數學權威們的巨大精神壓力終于摧垮了康托爾,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癥,被送進精神病醫院。
真金不怕火煉,康托爾的思想終于大放光彩。1897年舉行的第一次國際數學家會議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認,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稱贊康托爾的工作“可能是這個時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這時康托爾仍然神志恍惚,不能從人們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悅。1918年1月6日,康托爾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現在,他所創立的集合論已被公認為數學的重要基礎理論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的挑戰權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