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的民間傳說
核桃與無花果-民間傳說
一天,阿凡提打算給國王送去一些核桃。知道國王不喜歡吃無花果的一位朋友給阿
凡提當參謀說:“國王陛下不喜歡吃核桃,你應該給國王送無花果。”阿凡提就聽了這
位朋友的話。
當阿凡提手提一籃熟透了的無花果去見國王時,國王大怒,下令叫手下人用無花果
打阿凡提。
當每一個軟綿綿的無花果打在阿凡提臉上時,阿凡提便說一句:“托真主的福!”
國王見了奇怪地問他:“阿凡提,你挨了打還說托真主的福,這是什么意思?”
“尊敬的國王陛下,我原打算給您送來一籃子核桃,后來我聽從了一位聰明朋友的
指教,給您送來了這一籃無花果,如果我真的給閣下送來核桃的話,我這個腦袋還不被
一籃子核桃打爛了?”阿凡提回答說。
2.搜集民間故事、傳說
1精衛填海
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一天,女娃去東海看太陽升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終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女娃死了,化作了一只小鳥,“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便叫此鳥為“精衛”。精衛非常痛恨東海,于是日復一日地不斷地往東海中扔石子,想把東海填平。
2百鳥朝鳳
很久以前,鳳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鳥。但它有的優點就是:很勤勞。把吃多下來的食物都藏進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都餓得頭昏眼花。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給大家。旱災過后,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并一致推舉它為鳥王。以后,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3、炎帝擊石生火
人類使用最早的火全都是天然火.有個人便想人類總不能一直依靠天然火吧,所以決定自己要創造一種取火的方法,在一次狩獵中,他一失手未將石制的標槍命中獵物,不過他發現標槍與地上的石頭相擊時產生了火花,于是他就撿了很多那里的石頭來試驗,結果成功的取得了火.也因為他發現了取火的方法,所以各個部落都一致擁他為王,這個人就是以火德為王的炎帝.之后他又創造了耕種方法并且教會了人類耕種,所以他又被稱為神農.
4、后羿與嫦娥
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那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百姓都民不聊生。于是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后羿把多余的九個太陽射下去后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使天帝終于疏遠了后羿,最后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
5、盤古開天辟地
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此時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盤古。他拿起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就這樣有了天地。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尺,天空就隨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丈,天空就隨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盤古生前完成開天辟地的偉大業績,死后永遠留給后人無窮無盡的寶藏,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英雄
3.簡短的民間故事
白素貞是修煉千年的蛇妖,一心修煉只為做快活神仙。千年的修行,使她比人間的女子更美,只是沒有眼淚。觀音菩薩指點,只要集齊人間八滴晶瑩的眼淚,她就可以成為真正的神仙。
前往寶芝堂學徒的書生許仙,遇到大胡子刀客八兩。兩人誤入“半步多”,與急于成仙的白素貞、小青姐妹和捉妖和尚法海不期而遇。
在“半步多”,人妖仙混雜,處處是陷阱。白蛇和許仙在相互的舍命相助中,產生了感情。只是身為蛇妖的白素貞,還不能理解它。而法海分不清誰人誰妖,執 意妄為,遭受天雷之譴,盲了雙眼。
白素貞歷經艱辛送許仙回人間,法海變作白素貞的模樣,騙許仙回頭,使他被無情槌擊中,忘了“半步多”的一切,忘了心中所愛白素貞。
白素貞來到人間,開始悉心收集人間的眼淚。
許仙在西湖斷橋遇到一場急雨,與白素貞再度重逢,留下借傘還傘的情緣,兩人產生感情。
白素貞陸續收齊七滴眼淚。每滴眼淚背后都有一個人間致情摯愛的故事。它們風吹不散,水流不融,分別應在“生老病死恨離別”之上。
法海利用自己天生生有天眼的小徒弟十天,設計逼迫白素貞現形,嚇死了許仙。法海又將許仙囚于金山寺中……
白素貞盜來救命仙草,不見許仙。她跪上金山寺,哀求不成,水漫金山。法海將許仙掠到心境臺,讓他在心鏡中看到白素貞的蛇身。許仙坦然處之,要定了素貞。法海被心魔所困,忘情絕義,想成佛,卻成了魔。
白素貞產子,成魔的法海故伎重演。白素貞不認為愛許仙是錯,自愿走進雷峰塔。訣別前,流下她第一滴也是最后一滴眼淚。她愛許仙一生,這滴眼淚應在“愛”上。白素貞被鎮于雷峰塔下,除非雷峰塔倒,否則永世不得出塔!
許仙上山進寺,自愿剃度,只為法海一句雷峰塔百步之內,非出家人不得擅入。
法海踉蹌地站起身,退了三步,一回頭,須發皆白。許仙每日掃塔,和娘子一個塔里一個塔外。白素貞用法術打開油傘為許仙遮陽。
4.搜集一些著名的民間傳說故事
西湖民間傳說故事
華佗發明麻沸散的故事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故事:《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
孟姜女的故事
農民智斗魔鬼的故事
相思樹的傳說
熬年的傳說
冰糖葫蘆的傳奇故事
李冰治水
“鎮水神獸”的故事
史上比杜十娘還剛烈的妓女
民間故事:獵人海力布
項羽與虞姬的凄美愛情故事
哪吒鬧海的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故宮靈異事件,故宮鬧鬼
民間故事:一幅壯錦
田螺姑娘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十大美女
湘西趕尸的故事
西湖民間傳說故事:石香爐
黃河民間故事
除夕守歲的傳說故事
三兄弟分牛
神醫扁鵲的故事
吃年夜飯要關門的傳說
藥王孫思邈的故事
春節倒貼福字的傳說故事
趙氏孤兒:感天動地的歷史真相
兩個懶漢的故事
阿詩瑪的故事
華佗學藝的故事
花木蘭的故事
“三潭印月”的來歷
5.求民間故事簡短版100個字
你好,我這倒是有一個:
“荷包牡丹”的傳說
古時,離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繡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繡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年芳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繡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繡的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鐘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己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繡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6.民間故事 簡短
還春節呢,就講點有關春節的 1."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
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
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
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
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
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饑。
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 "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
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
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
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
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3.門畫——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
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
7.民間傳說小故事,要有內容的簡短一點【50字左右】
"神魚" 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瀘西域西的玄天閣上住著廠位法術超群的老道士,世稱"唐神仙"。唐神仙少時飽讀經書,聰慧過人,但科舉場中歷盡坎坷,終無進身之門徑。唐神仙看透了社會的腐敗黑暗,憤世嫉俗,選申阿廬古洞這個世外桃源遁隱樓身、修行悟道。善良的妻子長年堅持給他送飯,并苦苦哀求他回家居住。妻子炙熱的感情融化不了丈夫冰凍的心,枯木再難萌發新芽。有一天,唐神仙對妻子說:"你的情我領了,但洞外的世道令人難以忍受。今天我們以這僅剩的魚骨為卜,若此魚生還,我得繼續在洞中修道,若不能生還,就遵從賢妻之命出洞回家。" 言畢,將魚骨投人水中,霎時,魚骨變成了搖頭晃尾的透明魚。當地百姓視為"神魚"。
8.民間故事短點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之一,是我國人民最早關于星的故事。 牛郎織女
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云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白蛇傳
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于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并沒有產子祭塔。后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孟姜女哭長城
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筑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墻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9.中國民間傳說短一點的
古代民間傳說。禹是傳說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業績是治水。古籍記載,相傳帝堯之時,發生洪水,帝命鯀去治理。鯀治水失敗,被殺于羽郊,其子禹繼承父業,經13年終于平復水患。后舜禪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傳說中還有他逐共工,殺相繇,以及應龍助其治水等情節。禹的傳說,原含有較多的神話因素,在長期流傳中,有關他的神話傳說被“歷史化”,出現了更多政治性活動的情節,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開會議事、賞功罰罪、求賢任能等,并為他制造了顯赫的家譜世系。這就使禹這個傳說人物逐漸脫離了本來面目,成為符合儒家觀念的帝王典范。然而,在人民中間,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異色彩的治水英雄。
有關禹治水的傳說,常與地方景物相附合。如傳說他從泰山擔了99擔石頭筑堰擋水,這些石頭后來變成山東的九節長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晉陽湖的傳說。這類傳說著重表現他不畏艱險、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以此教育后世。
10.民間傳說
劉三姐傳說
相傳桂西宜山地區下枧河中枧村,有一排行第三的劉姓女子,因名劉三姐,三姐系黃鶯投胎,喜唱山歌。遠近青年與之對歌,無能勝者。青年李示田,勤勞樸實,要求向三姐學歌。財主莫懷仁,見三姐貌美善歌,欲納為妾,雇人與三姐對歌,為三姐所敗。此時,李示田已學得一口好歌,常與三姐對唱。莫懷仁懷恨在心。最后使三姐墜入河中。三姐漂至柳州,與李示田對歌,連唱3天3夜,飄然逸去。后又在桂林七星巖對歌,連唱7天7夜,變為一對黃鶯飛去。
白蛇傳說
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在杭州西湖遇雨,許仙以傘相借,二人相識并定下姻緣。金山寺法海和尚見了許仙,說他面有妖氣,叫他在端午節讓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顯形,嚇死許仙。白娘子與小青盜仙草救活許仙,
但法海又使夫妻分離。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始與許仙斷橋相遇,和好團圓。法海再度破壞,將白娘子鎮于雷峰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