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西安的感悟
說說我跟著抖音來西安,首先交通很發達高鐵,飛機通往全國各處,下高鐵零換乘地鐵非常方便。坐地鐵進入市內,城墻內基本都是復古建筑很震撼,保存完好的高大雄厚城墻一眼望不到頭,仿佛能想象到古代城池就是這宏偉的工程所保護著實給人一種心靈的沖擊。這是其他城市很難體會到的沖擊感。
再說說在西安的一些細節體驗,驚訝的發現西安的司機都很有禮貌,斑馬線前只要有行人經過司機都會停在斑馬線前等著行人經過,而不是和行人搶著過!而且行人大多也會加快腳步通過,從而少司機等待時間。雖然是生活中的小細節但在這里真心感受都人們的互相尊敬,互相便利,這又是給心靈一點小小的觸動。
最后說說旅游無非就是吃喝玩樂,去了西安的回民街全部也是古代建筑,各種小吃讓人眼花繚亂,直流口水,西安的小吃之多也是全國排前面的著實吃貨的天堂,玩就不用說了大雁塔、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兵馬俑、小雁塔、鐘樓鼓樓、城墻、大唐芙蓉園、華清池等數不勝數。可惜沒時間講這些一一游玩一邊。
總之,游玩給我的感觸就是這是一個幾千年前與幾千年后的完美碰撞,在這里能感受到幾千年前的濃厚文化氣息,同時也能體會到現代社會的高度繁榮。只能說這里人好、物豐、景美!讓人流連忘返,值得一去! 自己一字一字打出來的,望你采納,幫助到你。
2.西安之行有感
[西安之行有感]2011年10月在古都西安參加了“班主任專業化發展”培訓,有感發之,西安之行有感。 西安之行,滿心感動。非常感謝教育局領導、障城中學領導給我提供機會,參加“班主任專業化成長”培訓;非常感謝帶隊領導和一同前往的同仁們,對我的一路關注一路呵護。我將所有的感謝都化作了深沉的感動,并在感動中感悟著教育的魅力,思考著成長的方向。 西安之行,感悟頗深。專家的引領,名校的啟發,名師的探究以及成果的展示都給了我心靈的觸動。任小艾教授,名小艾實大“愛”,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教育的執著追求,讓我領略了女教育家的真正魅力。王海燕教授,正如一只搏擊長空的海燕,引領著更多的人,在教育的藍天上,追尋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路徑。班華教授,雖過耳順之年,可他謙遜的品格儒雅的氣質,專注的精神專業的知識,無不牽引著教育路上的追夢人不懈努力。唐山市第一中學的“森林式教育”,不僅僅是我們河北的驕傲,更重要的是這種教育方式將會引領更多人更多學校的發展。 一直以為,只有優美的環境才可以熏陶人,只有良好的硬件設施才可以發展人。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總校方炳林校長的《讓班主任在讀書中實現專業成長》,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人可能會居于荒涼之地,但心靈絕不可處于荒漠之境。閱讀可以啟迪教育的思想轉變教育的行為,閱讀可以加速教師的成長成就美麗的人生。 西安之行,引我思索。我們究竟能做些什么?心動不如行動。下面我就引導教師閱讀、年級文化建設、班會課實施以及班級自主發展談自己的點滴想法和做法。 首先在年級開展讀書活動,引導教師在讀書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同時以自身的學識能力和人格魅力牽引著更多的靈魂積極向上。 一方面大量閱讀專業書籍報刊,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學校力爭做到三固定。第一固定資金豐富班主任發展類書籍方便教師閱讀,每個年級部配備了相應的書籍或書架。第二固定學習時間,每周一節閱讀課,年級自主開展,學校領導給予鼓勵和督促。第三定期開展交流活動,每月有活動主題,指導教師讀書有計劃有思考有提高。 在具體實施中,學校和年級重在營造氛圍。我校也曾多次掀起讀教育名家熱,通過讀書、看光盤、聽報告等多種形式,學習魏書生、朱永新、任小艾等教育家的理論,觀后感《西安之行有感》。隨后又開展了讀書交流活動,觀后感展評活動,每一次活動總會涌現出一批新型人才。有的茅塞頓開,學以致用;有的揮筆抒懷,行云流水;有的感悟深刻,創新發展。更為可喜的是,現在我校已有校園文集35本,其中13本屬于教師個人專集。例如:王校長的《小扣柴扉》、馬慶元老師的《駑馬十駕》,樊永霞老師的《凡人凡語》,梁建軍老師的《碧天一葉》,還有我的《潤物有聲》和《淡墨疏影》等。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引導教師寫教育日志,拿自己的教育心得和心靈感悟和大家一起溝通交流。目前學校已建立班主任教育博客圈,但堅持寫博的人還不多,相信隨著讀寫活動的深入,教育博客會成為重要的交流平臺。 其次,要勇于探索,勤于實踐,在實踐中歷練自己,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藝術。 在年級管理中,重視文化引領,精神導航。以王校長提出的“創建溫馨大家庭教育桃花源”為中心,各年級首先建立了精神家園—無人看管閱覽區,為學生打造了一片心靈凈地。班級內部也建立了圖書角,以借書捐書漂流等方式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年級文化也各具內涵。例如,高一年級各班級和宿舍分別以“梅蘭竹菊松荷”這一組靜物命名,重在為學生營造高潔清雅、寧靜致遠、卓爾善群、正直奮進的氛圍,引導學生追求超凡脫俗的境界。事實證明,所有的教育都是有效的。因為我們的學生在布置課堂文化、樓道文化、宿舍文化時,都在有意識地表現預定的班級精神。。 在班主任建設中,力求完善班會課的系列化和精細化。首先各年級都制定了自己的發展目標,如高一感恩、高二規劃、高三勵志。各年級各班級在具體實施中,通過征文活動、演講比賽,制作展牌,編排小話劇等多種方式豐富主題。每一次活動都需要教師聯手師生合作,凝聚團隊力量發揮團隊作用。我們始終相信:沒有最優秀的個人,只有最優秀的團隊。 在班級自主發展中,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學習魏書生老師的民主管理法,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我們善于搭建舞臺,指導學生發展優勢,在不斷地體驗成功和快樂中成長。我們始終要堅信: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西安之行,激我奮進。我追求“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闊大,追求“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邁,追求“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執著,追求“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責任。我知道離目標還很遠很遠,但將始終保持一種矜持和執著,堅守一份純粹和超然,“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西安之行有感〕隨文贈言:【人生舞臺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愿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3.急求去西安旅游完的感想
踏著炎炎夏日
我來了,
又一次來到你的面前。
你還是保持著同樣
千年不變的姿態,
只是
只有我能感知,
你心里的那幾許落寞。
為了曾經的那份感動,
你固守在厚厚的黃土下,
春去秋來,年復一年,
守候著那千年的輪回。
踏著炎炎夏日
我來了,
又一次來到你的面前,
凝視著你的臉,
慢慢的,慢慢的,
有一種淡淡的酸楚,
漸漸地在我的心房里蔓延,
無邊無際。
再看你的臉時,
已籠上了一層薄霧。
那淡淡的笑容牽起的嘴角,
隱隱有一絲凄涼。
踏著炎炎夏日
我來了
因為有一個聲音
在我耳邊久久的回蕩著
那么的熟悉
又是那么的陌生
那是穿越千年時空的呼喚
我找尋著
來到了你的面前。
當我終于站在你的身邊,
你卻渾然不覺。
是我輪回中變了模樣,
還是你的心
也一如軀體
硬化?
秦川的天空,
仍掛著秦時的明月。
埋在地下的千年亡魂,
現又在何處漂泊?
如你不肯停留
我又如何追得上你的靈魂?
如你心仍有我
下一個輪回里我重來找你!
即使是親眼所見,你也絕對會震驚的不敢相信;即使是身臨其境,你也絕對會有這樣的贊嘆。當我走進秦始皇兵馬俑的一號俑坑時,我唯一想說的就是,這是一幅不可復制的圖畫! 在中國歷史幾百上千位皇帝中,秦始皇并不是最被人們敬仰的。甚至于,他建得兵馬俑勞民傷財,魚肉百姓。可是,作為他陵墓陪葬的兵馬俑卻被人們所敬仰稱頌,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么一個人們回去瞻仰這樣一個暴君的陵墓? 這是因為兵馬俑體現了中國古代那無以比擬的軍事優勢,他體現了古代中國強盛的經濟文化技術優勢,這是一個民族優越感的體現。任何來兵馬俑的人,都不會想贏政是怎樣一個皇帝,而會想贏政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這就是兵馬俑給人的東西,它能將一個暴君改遍成一個霸王,能將短暫的秦朝抗衡于四百多年的大漢。 但就藝術層面來說,兵馬俑個個都是藝術品。神態各異,威武雄壯,雖然禁止不動,卻給人奔騰的氣勢。站在兵馬俑的前面,會有一種壓迫與恐懼感。因為你仿佛會聽到那秦軍進兵的號角和鏗鏘的腳步。我甚至覺得,兵馬俑就是一個秦軍部隊在進軍途中,突然遇到了神奇的力量,瞬間全變為石頭靜止不動,常埋地下,直到重見天日。如果不是這樣,為什么兵馬俑的氣勢會那么像真的部隊? 我不能近距離的觀看兵馬俑,但是我能觸摸到兵馬俑坑里的土。那是兩千年前的土嗎?那是被秦軍鐵騎踏過的土嗎?我摩挲著這酥軟的沙土,當土粒沙沙的落在地上時,我看到這土有種艱辛的苦澀。也許他沒有經過斗轉星移,可是卻有跋涉時間的滄桑。那個時候,我也累了。 其實,中國的勞動人民本來就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可是,對于秦,一個剛剛由奴隸制轉向封建制的統一王朝來說,這一切似乎有點不可思議。 兵馬俑很累,他本來是在地下,默默地守護著它的主人和民族。可是卻不得不面對那么多一雙雙贊嘆的眼神。可這些眼神對于兵馬俑來說,有什么用呢?他雖然震驚了世界,卻諷刺了秦王的初衷。秦王本來是想讓這些都陪伴他一人,可是現在卻不得不面對著多的分享。我敢肯定,秦始皇在天之靈決不愿看到這一景象,秦國的人民也不愿讓別人如此的見識他們的偉大。 當我步出兵馬俑館的時候,會有一種解脫的感覺。不虛此行?不是。如愿以償?也不是。我想應該是心服口服。服得五體投地,服得肝膽俱碎。當兵馬俑走過漢唐,走過明清,走過它的前世,走過它的今生時。他也慢慢的在變得越來越稀有。因為只有永恒的才是經典的,只有經典的才是永恒的。
4.西安之行有感
[西安之行有感]2011年10月在古都西安參加了“班主任專業化發展”培訓,有感發之,西安之行有感。 西安之行,滿心感動。非常感謝教育局領導、障城中學領導給我提供機會,參加“班主任專業化成長”培訓;非常感謝帶隊領導和一同前往的同仁們,對我的一路關注一路呵護。我將所有的感謝都化作了深沉的感動,并在感動中感悟著教育的魅力,思考著成長的方向。 西安之行,感悟頗深。專家的引領,名校的啟發,名師的探究以及成果的展示都給了我心靈的觸動。任小艾教授,名小艾實大“愛”,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教育的執著追求,讓我領略了女教育家的真正魅力。王海燕教授,正如一只搏擊長空的海燕,引領著更多的人,在教育的藍天上,追尋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路徑。班華教授,雖過耳順之年,可他謙遜的品格儒雅的氣質,專注的精神專業的知識,無不牽引著教育路上的追夢人不懈努力。唐山市第一中學的“森林式教育”,不僅僅是我們河北的驕傲,更重要的是這種教育方式將會引領更多人更多學校的發展。 一直以為,只有優美的環境才可以熏陶人,只有良好的硬件設施才可以發展人。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總校方炳林校長的《讓班主任在讀書中實現專業成長》,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人可能會居于荒涼之地,但心靈絕不可處于荒漠之境。閱讀可以啟迪教育的思想轉變教育的行為,閱讀可以加速教師的成長成就美麗的人生。 西安之行,引我思索。我們究竟能做些什么?心動不如行動。下面我就引導教師閱讀、年級文化建設、班會課實施以及班級自主發展談自己的點滴想法和做法。 首先在年級開展讀書活動,引導教師在讀書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同時以自身的學識能力和人格魅力牽引著更多的靈魂積極向上。 一方面大量閱讀專業書籍報刊,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學校力爭做到三固定。第一固定資金豐富班主任發展類書籍方便教師閱讀,每個年級部配備了相應的書籍或書架。第二固定學習時間,每周一節閱讀課,年級自主開展,學校領導給予鼓勵和督促。第三定期開展交流活動,每月有活動主題,指導教師讀書有計劃有思考有提高。 在具體實施中,學校和年級重在營造氛圍。我校也曾多次掀起讀教育名家熱,通過讀書、看光盤、聽報告等多種形式,學習魏書生、朱永新、任小艾等教育家的理論,觀后感《西安之行有感》。隨后又開展了讀書交流活動,觀后感展評活動,每一次活動總會涌現出一批新型人才。有的茅塞頓開,學以致用;有的揮筆抒懷,行云流水;有的感悟深刻,創新發展。更為可喜的是,現在我校已有校園文集35本,其中13本屬于教師個人專集。例如:王校長的《小扣柴扉》、馬慶元老師的《駑馬十駕》,樊永霞老師的《凡人凡語》,梁建軍老師的《碧天一葉》,還有我的《潤物有聲》和《淡墨疏影》等。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引導教師寫教育日志,拿自己的教育心得和心靈感悟和大家一起溝通交流。目前學校已建立班主任教育博客圈,但堅持寫博的人還不多,相信隨著讀寫活動的深入,教育博客會成為重要的交流平臺。 其次,要勇于探索,勤于實踐,在實踐中歷練自己,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藝術。 在年級管理中,重視文化引領,精神導航。以王校長提出的“創建溫馨大家庭教育桃花源”為中心,各年級首先建立了精神家園—無人看管閱覽區,為學生打造了一片心靈凈地。班級內部也建立了圖書角,以借書捐書漂流等方式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年級文化也各具內涵。例如,高一年級各班級和宿舍分別以“梅蘭竹菊松荷”這一組靜物命名,重在為學生營造高潔清雅、寧靜致遠、卓爾善群、正直奮進的氛圍,引導學生追求超凡脫俗的境界。事實證明,所有的教育都是有效的。因為我們的學生在布置課堂文化、樓道文化、宿舍文化時,都在有意識地表現預定的班級精神。。 在班主任建設中,力求完善班會課的系列化和精細化。首先各年級都制定了自己的發展目標,如高一感恩、高二規劃、高三勵志。各年級各班級在具體實施中,通過征文活動、演講比賽,制作展牌,編排小話劇等多種方式豐富主題。每一次活動都需要教師聯手師生合作,凝聚團隊力量發揮團隊作用。我們始終相信:沒有最優秀的個人,只有最優秀的團隊。 在班級自主發展中,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學習魏書生老師的民主管理法,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我們善于搭建舞臺,指導學生發展優勢,在不斷地體驗成功和快樂中成長。我們始終要堅信: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西安之行,激我奮進。我追求“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闊大,追求“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邁,追求“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執著,追求“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責任。我知道離目標還很遠很遠,但將始終保持一種矜持和執著,堅守一份純粹和超然,“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西安之行有感〕隨文贈言:【人生舞臺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愿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5.西安之旅
三天去不得遠的地方啊。
華山就算了。 第一天:東線。
秦陵-兵馬俑-華清池等等。 第二天:市區。
鐘鼓樓-大小雁塔(音樂噴泉)-大唐芙蓉園。 第三天:愿意爬山嗎?驪山,翠華山,太白山,華山。
我建議你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東門對面的長安大學招待所。這樣你去哪都方便,而且博物館每天都有免費票。
你排隊領取也方便啊!!! 大雁塔,芙蓉園什么的都在那的旁邊。 衣物:半袖。
帶著外套。一早一晚冷點的時候穿著。
來到這人多的地方一定要防賊,貴重物品隨時看好別丟了。還有就是到了這下火車就去買反正票啊!!! 詳情參見:。
6.
Last month I just came back from Xi'an, where I went for a trip. Xi'an is a beautiful city with lots of 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 I saw the famous terra-cotta warriors, which is amazing. I also went to the ancient Drum Tower. Despite the weather is windy, I tried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snacks in Xi'an. The food was so delicious and I liked it a lot. The trip was so fun that I enjoyed it very much. It was my first time in Xi'an, and I think I will go back again in the future.。
7.大家進來暢談下去西安旅游的感受
我是廣東人,在西安上學4年,03年畢業的,我能深深的體會到東南沿海和大西北生活節奏、價值觀念的差距.其實各有千秋,習慣了就好。
在西安,隨處可以看到一堆人或蹲或做在路邊打牌,有一次喊車夫拉東西,他打牌打的正起勁,生意都不做,反正家里還有個饃,吃完了抱著老婆睡覺,屋子漏雨補好了一樣住人;而在廣州、深圳等地,你看到的會是匆匆忙忙的行人,仿佛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刻都不能停留,人們為了賺錢不停的奔波,今天在想著明天失業怎么辦,房子的暗揭還有多少期。
個人認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也就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念,因此服務態度差點不足為奇。而西部大開發,首先要改變的還是觀念問題!
順便吐下口水,老孫家羊肉泡饃真TMD難吃!(聽說過沒?吃羊肉泡饃要先把饃掰到湯里,一個饃掰一個早上,可以看出他們多有閑功夫吧?)
8.西安一游作文500字
今年暑假,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前往西安旅游。
很早以前我就從書上看到過關于古都西安的介紹,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有13個歷史王朝在此定都,存在著大量的歷史古跡。它見證了古代大唐的繁盛,目睹了近代導致國共攜手抗日的西安事變,是現代絲綢之路的中心起點,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
出發的前一夜我十分激動,整晚都沒合眼,對這次旅行我充滿了期盼。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收拾好行李前往西安。
經過十幾小時的漫長駕駛,終于來到了古都西安,我們安排好住宿便忙忙前往著名的回民街。回民街果然名不虛傳,大街上人流涌動,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羊肉味,兩旁到處都是回民小吃:羊肉夾饃、羊肉泡饃、羊肉······讓人目不暇接;老白家、老馬家、老海家······一塊塊金字招牌下站著熱情的帶著小白帽的回民伙計,不斷地大聲吆喝,每家店鋪中都坐滿了食客。
我們去了鼎鼎大名的賈三灌湯包。三層的飯店中沒有一張空座,座位間站滿了等待用餐的客人。
我們好不容易在三樓找了一處空位坐下,伙計很快為我們送上了所點的美味,灌湯包是如此的多汁,小小的一口讓汁水如水槍發射般噴射出去;烤羊排外焦里嫩,沒有一絲的騷味······西安的美味給我留下了濃重的第一印象! 次日,我們前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參觀。兵馬俑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自七十年代發掘至今已開發了三個坑而供游人參觀。人們常說地下文物看陜西,就是出于此。
一號坑是目 前發掘出最大、最完整的兵俑陣,里面兵馬俑神態各異,造型逼真:威武的將軍俑、自然的持戈俑、嚴肅的駕車俑、規范的射手俑都栩栩如生。龐大的軍陣一應俱全,數千兵俑好像隨時準備一躍而出奮勇作戰。
讓我不禁嘆服中國古代人民的創造力。 三號坑處于邊發掘邊開放的狀態,我有幸看到了考古人員復原兵馬俑的現場操作,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
短短的三天西安之行很快過去了,雖然時間不長,但西安已用它的美食和歷史古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又一次用旅游來了解了古都西安。
我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吧。
9.旅游感言
西安旅游最大的收獲就是去了趟心馳已久的兵馬俑,兵馬俑游記和大家分享我的旅游心得。
剛下火車就大吃一驚。導游介紹西安的第一句話竟是:“沒有到過西安就不算到過中國!”不禁啞然,我竟做了十三年的不是中國人的中國人。
再看周圍,稍感安慰,同一團中有數位五十多歲的團友,他們竟做了半個多世紀的“假”中國人。話雖有些不妥,但西安之于中國的重要性盡在其中。
西安人很喜歡叫這座城市為“古都”,抑或直接呼其古名——長安。更有甚者要求國家更改城市名稱,叫“長安”或“西京”。
我想,這就是西安特有的文化內涵,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沉淀。盡管有高樓大廈、有高速公路、有商業中心,但西安保留著全國最完整的古城墻,為了保護地下文物,他們甚至放棄建設地鐵。
這種對文化傳承的堅持在過于重視經濟建設的今天尤為寶貴。 西安旅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繼而,我發現了她的堅持。
到中國就一定要來西安。來西安又怎能不去看兵馬俑? 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館展出了數座由陜西空運來的兵馬俑。
那時也沒覺得如何,不過是幾個泥人罷了。然而,當真正站在兵馬俑博物館的一號坑前時,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構筑起的氣勢絲毫不遜于千軍萬馬。
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周圍有不少外國游客,大多數人對中華文化少有涉獵,但他們同樣在那里嘖嘖稱奇。
他們所感到的,不是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藝,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氣勢。人們說音樂是無國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動世上幾乎所有的人,兵馬俑有何嘗不是如此? 西安游記在兵馬俑博物館內參觀了一圈,已覺雙腳無力,心想秦始皇也夠猛的,光陪葬的軍隊就怎么多。
然而,當看到幾十平方米的秦陵復原模型角上一小塊標著“兵馬俑遺跡”的模型時,我真有些驚呆了。我已經找不出詞語來形容秦始皇以及這座偌大的陵墓,剩下的只有可惜與憤怒——為這座陵園的蕩然無存而可惜,為項羽當年的暴行而憤怒。
如今僅存的只有秦始皇的墓地,一座兀然孤立的土丘。據說由于科學技術不發達而沒有進行發掘。
因此我們只看到了根據《史記》記載復原的墓內情形。豪華、奢侈等詞已不能描繪其中的裝飾,我也只能再次發出一陣陣驚嘆。
看過模型,卻已再無氣力爬上那座土丘(昨日華山之行已消耗了太多的體力)。于是有了此次西安之行的第二大遺憾——沒有將秦始皇踩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