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助人為樂的事例
一是南京彭宇案,以及后來又發生的幾起類似案件重慶的萬鑫案、南京彭宇案、鄭州李凱強案,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道德風氣起到了一種負面作用。
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區跌倒,無人上前攙扶,20多分鐘后死亡。保安說不是冷漠,怕承擔責任。
跟帖中許多人都提及受彭宇案影響很大,怕好心沒好報!該案正讓全社會付出慘痛代價,每個人都可能是受害者!二是當前社會風氣確實存在著正氣不彰的歪風。“好人沒好報”、“壞人橫行”,投機者得利、助人者“流血又流淚”。
大學生救人英勇獻身,卻遭到無良撈尸者“挾尸要價”……一個個極不健康的現實標本,讓人與人之間充滿隔閡和漠視。三是“濟危扶困”和見義勇為成為稀缺品,相對應的表象是道德的淪落,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公民契約理性力量薄弱導致的社會信任紐帶斷裂。
2.助人為樂的事跡
說到助人為樂其實平常聽到老師講課文的時候,還有聽電視上,或者其他人說的時候,都只是聽一聽,無法真正的體會到助人為樂帶給自己本身的快樂。其實助人為樂,是一件非常平常不過的事情,助人為樂將會給我們自己帶來非常多的快樂。我直到自己親身去助人為樂了一會,就體會到其中那帶給我的快樂的感覺。
這天我和往常一樣坐著公交車去上學,車上的人很多,幾乎可以說是人擠人,但是我是比較幸運的,我有個座位可以做。坐在那里我看著非常擁擠的人們,覺得自己好慶幸。就在我才坐了不到兩站的時候,公交車上突然上來一位抱著小孩的阿姨。說實話,我其實真的舍不得我的座位,因為離開它就意味著我要和擁擠的人們進行肉搏了。但是想起老師的教誨,想起父母的告誡,想到自己應該做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我立馬站了起來,想阿姨說“阿姨,您坐這里。”阿姨正為在擁擠的人群中不好抱孩子犯愁呢,看到我讓座高興的向我連連道謝。她手中的嬰兒仿佛也對我表示感謝似的,一直沖我笑個不停。
一次普普通通的讓座,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快樂,讓我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其實助人為樂并不難,只有我們每個人都互相關心他人,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美好。
3.助人為樂的小故事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強烈榮辱感的民族。
在我們的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社會和諧不起來,經濟發展不起來,民族精神振作不起來,國家也強盛不起來。
**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應當成為每個公民應有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例如,熱愛祖國,我們就要從熱愛家庭、班級、學校、家鄉和環境做起;服務人民,我們要從服務父母、老師、同學和長輩做起;崇高科學,要從刻苦努力學習、發奮成才做起;辛勤勞動,要從主動做家務事,積極打掃班級、學校清潔衛生做起;團結互助,要從學會合作,學會相處、關心同學、樂于助人做起;誠實守信,要從不撒謊不騙人、不弄虛作假、說話算數做起;遵紀守法,要從守校紀班規做起;艱苦奮斗,要從勤儉節約、不同他人攀比、珍惜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每一滴水、每一張紙做起。
“八榮八恥”的根本是什么呢?我常常想,當一個人以“八榮八恥”來檢查,就明白自己更多一些;當一個終身以“八榮八恥”為鏡的時候,他就能與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們比肩齊高。 從恥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項羽,從恥為亡國奴的文天祥,到拒絕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無數錚錚傲骨的人物,在中華歷史上演繹了大數可歌可泣的事跡。
**,他一生服務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美國說他抵三個師,在新中國誕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國。
李四光,當外國專家定論中國沒有石油時,他自信地說:“科學證明中國有儲量豐富的石油。”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
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誠實守信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雷鋒,一雙襪子補了又補,卻寄錢救濟戰友的家人。 …… 這一批批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閃爍著一個個平凡而光輝的名字,每一個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
他們公而忘私,助人為樂,敬老 尚賢,無么奉獻,張揚著道德的大旗,聳立著一座座人格的豐碑。古人云:“民無德不立,政無德不威。”
有德,是修養,是文明,是基石;無德,是無信,是卑鄙,是自滅。這些鮮明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八榮八恥”的根本就是如何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祖國人民有貢獻的人。
學習了這“八榮八恥”,我深切地感受到奮進的中國,不僅要向世界展示物質文明的豐碩成果,而且要向世界展示我們嶄新的精神面貌。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應當從我做起,從心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在思想上積極追求上進,明辨是非;在學習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儉節約,節約水電,不攀比;在工作崗位上熱心為同學服務,大膽創新;在行動上堅決反對有損民族形象的丑惡行為,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遵守社會公德和校紀校規。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自覺把“八榮八恥”作為心靈的準則和行動的指南,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共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新風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4.助人為樂的事例40字
一次體育課上,同學們練習跑步,速度時而快時而慢,使部分同學之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一不小心,張策同學由于跑得太快就摔倒在地,搶了個大跟頭。隊伍就這樣被沖散了,有的同學繼續向前跑,有的同學駐足張望,不知所措,張策同學跪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眉頭緊鎖,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王旭東見此情景急忙跑過去,雙手握住張策的胳膊,把他輕輕扶起來“張策,你沒事吧。要不要緊,我扶你去醫務室看看吧”,王旭東關切地詢問著。
“謝謝你!”張策感激地說。
“不用客氣,我們都是同學要互相幫助才行!”王旭東攙著張策慢慢地向醫務室走去。
5.有哪些助人為樂的名人,要事例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天下聞名,但是他輕易不肯給人寫字。 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見了一位貧苦的老婆婆,提著一籃竹扇在集市旁叫賣,卻沒有什么 人去買。他看到后心里很感同情,于是就幫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題上字。人們知道后紛紛 圍攏來搶著購買,一籃子竹扇很快被搶購一空。等著買米下鍋的老婆婆非常高興,十分感謝 樂于助人的大書法家。
南朝梁天監年間,有位五經博士叫嚴植之,學識淵博,品格高尚 。有一天,他在江邊偶然看見一個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爛,面目浮腫,詢問之后得知此人姓 黃,是荊州人,因家貧外出幫工。近來身患重病,被急于趕路的船主拋在岸上。嚴植之于是 將此人接回家中,為他治病。一年之后,姓黃的病人康復了,為了感謝嚴植之,他雙膝跪地 ,懇切地表示,愿留在嚴植之府中終身充當奴仆,以報答救命大恩。嚴植之謝絕了,并取出 錢和干糧,讓他回自己的家鄉。
北朝魏齊時,有位叫李士謙的人,家庭非常富有,但人崇尚節儉 ,為人慷慨,常周濟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許多人家都斷了糧,李士謙就拿出一萬石糧食給 鄉里的缺糧戶。到了秋天又遇年成不好,莊稼欠收。借了糧的人都要求延期償還。李士謙說 :“我借糧給你們是為了幫大家度荒,不是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糧就不用還了。” 于是他請來一些欠糧的人吃飯,在吃飯時當著大家的面燒毀了全部借據。第二年糧食豐收了 ,許多人挑糧來還,李士謙堅決不收,還糧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謙樂善好施30年,在 隋文帝開皇八年去世。他所在的趙州一帶有1萬多人為他送葬,哭聲動地。
隋朝人辛公義曾任岷州(今甘肅岷縣)刺史。當地的老百姓有一 種陋習,凡是家里有人生了病,大家都害怕染上,誰都不肯照料病人往往得不到照顧和治療 而病情加重,很快死去。辛公義到任后了解到這相情況,就下令將病人抬到衙門里來,自己 和數百位病人住在一起,親自安排給他們看病服藥的事情。經過細心照料,這些病人都恢復 了健康。辛公義的行為不僅得到了人們的贊頌,也徹底改變了當地的陋習。
6.關愛他人的小故事 (50字內)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的,我們的世界需要愛;愛,編織了我們這個繽紛多彩的大千世界。
關愛他人,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有一則感人肺腑的故事:古代有兩位農夫兄弟,共同耕種一塊土地,糧食豐收后各自分取一半兒。
當時,做哥哥的已成婚有子,可弟弟還沒有成家,一天晚上,弟弟在想:哥哥結婚有了孩子,家庭負擔重,他應該多接濟哥哥一些糧食,于是他起身把自己的一些糧食挪到他哥哥的倉庫里,在同一個晚上哥哥卻在想:我已經有家,現在有媳婦關心我,將來有孩子照顧我,而弟弟還是單身,他應該為今后多存一些糧食,為此他起床把許多糧食挪到了弟弟的倉庫里。在第二天早上他們發現,自己的糧食都沒有減少。
于是到了第二天晚上他們也同樣這樣做了;第三天晚上也是一樣;就在第四天晚上他們卻碰了面,這時他們才發現,他們彼此在對方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關愛之情是多么的深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助人為樂個人簡短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