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生肖》簡介,越簡短越好
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歷法上有十二只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我們的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應用在歷法上。
十二生肖始于紀元前六世紀,初期跟地支一組的數字互相應用,到后來才變成的紀年的年號。但是,在十二生肖中,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獨占鰲頭,領袖群倫呢?這里有一個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召集眾生肖開排名大會,豬鼠牛馬羊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家一齊趕著赴會,牛大哥憨厚,早早啟程 結果一馬當先占了首位,本來冠軍非它莫屬,可是機靈的老鼠在關鍵時刻,看準時機,悄悄躍上牛背,站在牛頭上,結果排名時牛大哥就只有讓位于鼠老弟了,屈居第二。
中國生肖源于古人以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紀年,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2.十二生肖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們說:“我們要選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一年一種動物。”
天下的動物有多少呀?怎么個選法呢?這樣吧,定好一個日子,這一天,動物們來報名,就選先到的十二種動物為十二生肖。 貓和老鼠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它們都想去報名。
貓說:“咱們得一早起來去報名,可是我愛睡懶覺,怎么辦呢?”老鼠說:“別著急,別著急,你盡管睡你的大覺,我一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去。”貓聽了很高興,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了。”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貓的事給忘了。就自己去報名了。
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貓因為睡懶覺,起床太遲了,等它趕到時,十二種動物已被選定了。
貓沒有被選上,就生老鼠的氣,怪老鼠沒有叫它,從這以后,貓見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還是這樣。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嗎? 它們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怎么讓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這里也有個故事。
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
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剛剛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還遠著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么辦?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說:“牛哥哥,牛哥哥,我來給你唱個歌。”
牛說:“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說:“我在唱哩,你怎么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
牛說:“行羅,行羅!”老鼠就沿著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著它走,可舒服了。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 牛哥哥,牛哥哥,過小河,爬山坡,駕,駕,快點兒羅! 牛一聽,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跑到報名的地方一看,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吧話說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躥,躥到牛前面去了。
結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面了。
3.十二生肖資料簡短一些
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源于自然界的11種動物和一個民族圖騰"龍",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組成,用于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在中華文化圈內被廣泛使用。有諸多描寫十二生肖的文學作品。
我們國家的十二生肖兩兩相對,六道輪回,體現了我們祖先對我們中國人全部的期望及要求。
第一組: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勞。兩者一定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勞,就變成了小聰明,光是勤勞,不動腦筋,就變成了愚蠢。所以兩者一定要結合,這是我們祖先對中國人的第一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第二組: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兩者一定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所謂的大膽心細。如果勇猛離開了謹慎,就變成了魯莽,而一味的謹慎就變成了膽怯。這一組也很重要,所以放在第二位。
第三組是龍和蛇。龍代表剛猛,蛇代表柔韌。所謂剛者易折,太剛了容易折斷;過柔易弱,太柔了就容易失去主見,所以剛柔并濟是我們歷代的祖訓。
第四組是馬和羊。馬代表一往無前,向目標奮進,羊代表團結和睦。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更需要團結和睦的內部環境,只有集體的和諧,我們才能騰出手追求各自的理想。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的利益,不注意團結、和睦,必然會落單。所以,個人的奮進與集體的和睦必須緊緊結合在一起。
第五組是猴子和雞。猴子代表靈活,雞定時打鳴,代表恒定。靈活和恒定一定要緊緊結合起來。如果你光靈活,沒有恒定,再好的政策最后也得不到收獲。但如果說你光是恒定,一潭死水、一塊鐵板,那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了。只有它們之間非常圓融的結合,一方面具有穩定性,保持整體的和諧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不斷變通地前進。
最后是狗和豬。狗是代表忠誠,豬是代表隨和。一個人如果太忠誠,不懂得隨和,就會排斥他人。而反過來,一個人太隨和,沒有忠誠,這個人就失去原則。所以無論是對一個民族國家的忠誠、對團隊的忠誠,還是對自己理想的忠誠,一定要與隨和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容易真正保持內心深處的忠誠。這就是我們中國人一直堅持的外圓內方,君子和而不同。
中國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生肖,有的人屬豬,有的人屬狗,這意義何在?實際上,我們的祖先期望我們要圓融,不能偏頗,要求我們懂得到對應面切入。比如屬豬的人能夠在他的隨和本性中,也去追求忠誠;而屬狗的人則在忠誠的本性中,去做到隨和。
4.十二生肖的所有簡介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種源于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用于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生肖起源 用12生肖紀年,在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開始了。《北史·宇文護傳》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
表明當時民間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來歷如何呢?我國古籍中記載,我國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紀年法”,即用10個天干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個地支符號(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來紀年。
在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游牧民族則以動物來紀年。《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
另外,《宋史·吐蕃傳》中也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以后,在中原同少數民族的交往中,兩種紀年法相互觸合形成現在12生肖。
正像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指出的那樣,“蓋北俗初無所謂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這種關于12生肖來歷的解釋,已經被許多人認可。
另外,關于12生肖來歷的說法還有:洪巽的《陽谷漫錄》中說,12地支中位居奇數者,以動物的指或蹄也為奇數相配,如子位居首位,與它相配的鼠為5指,地支中居偶數位的,則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如牛與丑相配,為4爪。葉世杰在《草木子 》中,把12生肖的來歷解釋為:術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齒、牛無牙、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胃、豬無 筋、人則無不足”。
其它的說法還有種種。諸如:黃帝要選拔12種動物在天上按時值班……通過競賽而選中了鼠 、牛、虎等12種動物;12生肖來源于原始社會一些氏族的圖騰崇拜,按某次集會時各部落的強弱劃分;12生肖可能是從天竺引 進的;或28個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個時辰。
每個星宿都以一種動物命名。從每個時辰值班的動物中挑選某種常見的作某一年的代稱等等,不一而足。
盡管人們不能確定12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 神話傳說 十二生肖的由來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當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有選上,從此與鼠結下冤家。
大象也來參賽,被老鼠鉆進鼻子,給趕跑了,其余的動物,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卻竄到牛背上,豬也跟著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豬排最后。虎和龍不服,被封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
兔子又不服,和龍賽跑,結果排在了龍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氣之下咬了兔子,為此被罰在了倒數第二。
蛇、馬、羊、猴、雞也經過一番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的順序。 選擇排列 漢族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的選擇并不復雜,它與漢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測的。
在十二種生肖動物,大致可將其分為三類:一類是已被馴化的“六畜”,即牛、羊、馬、豬、狗、雞,它們是人類為了經濟或其它目的而馴養的,占十二種動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國的農業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六畜興旺”代表著家族人丁興旺、吉祥美好。
春節時人們一般都會提“六畜興旺”,因此這六畜成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類是野生動物中為人們所熟知的,與人的日常、社會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動物,它們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為人們所敬畏的介入人類生活的,如虎、蛇;也有為人們所厭惡、忌諱,卻依賴人類生存的鼠類;更有人們所喜愛的,如兔、猴。
第三類是中國人傳統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集許多動物的特性于一體的“人造物”,是人們想象中的“靈物”。龍代表富貴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動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龍的位置。
十二生肖緣何無貓? 陳帥佛認為自古以來,人們對十二生肖緣何無貓眾說紛紜,包括以上故事以及“貓捉老鼠”的故事在內,不一而足,但皆不足深信。 為什么貓不能上榜?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中國古時無貓。
貓原產于埃及,貓何時傳入中國已不可考。民間傳說則是系唐三藏從印度帶回。
現在一說到為什么十二屬相沒有貓,就用民間故事來解釋。其實在貓傳入中國以前,中國就有了十二生肖。
所以十二生肖沒有貓,一點也不奇怪。依照動物學的分類,老虎屬于哺乳動物、食肉類、貓科。
虎和貓,其實是“本家”之親。有了老虎代表,貓在十二生肖“大會”里,已不愁沒有“發言權”,亦勉堪**了。
從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動物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義,人們所選擇的動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帶有一定意義。 那么這十二種動物又是按照什么順序排。
5.12生肖內容簡介
生肖傳奇之十二生肖闖江湖》共52集,每集12分鐘。
全劇以玉帝委命灶王爺到凡間尋找大地守護神開篇,精彩演繹了十二生肖克服千難萬險,經受重重考驗,通過泰山選圣,晉升為十二圣獸的傳奇。 玉帝任命灶王爺前往凡間尋找十二位大地守護神,這讓身居仙班末位的灶王爺誠惶誠恐。
他奉旨而行,卻因為與老鼠小賊多來米的誤打誤撞,將選圣一事昭告天下。于是,故事的主角——十二生肖悉數登場,他們懷著各自的向往和理想,奔赴選圣賽場:泰山。
風塵仆仆的十二生肖,歷經風光迥異的地方,領略風俗各異的民情,從一路的奇聞趣事與艱難險阻中不斷學習與領悟,成長為品德高尚的典范。 在泰山的選圣比武大會上,他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工打敗了對手,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認可,最終成為當之無愧的“十二圣獸”。
6.十二生肖的簡介(一定要簡介)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它們依次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華人常以農歷新年作新一年的生肖,及作其出生年的象征動物為生肖,循環一次為一輪。
生肖以干支紀年為基礎,以“立春”為起始點,即陽歷的2月4日或5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屬于陽歷而非陰歷。
不過生肖以立春作為轉換節點仍有爭議,因為地支首先是用于紀月,且“干支配對生肖紀時紀日紀月”出現的時間也比“干支紀年”和“二十四節氣”的出現要早,而生肖屬相作為紀年的圖騰本意是便于民眾記憶使用,而非達成精確計算的科學性目的。
生肖的記錄大多是以陰歷正月初一為轉換點。古代歷法由官方制定并頒布,具有不容置疑的權威,歷代官頒歷書,均有記載干支紀年和生肖,且都是從正月初一轉換干支和生肖。不過從命理學嚴格定義,應從立春算起。
擴展資料:
十二生肖的傳說。話說上古時代,人類知識有限,連年、月的計算與區分都不知道。于是,玉皇上帝應人類的請求,想出以十二種動物來做各年的名字,讓一般平民百姓方便記憶。
但選什么動物不好確定,最后經過左思右想,玉帝決定在自己生日當天辦個動物渡河比賽,取前十二名的動物作為十二生肖,以為紀年。
消息傳開后,所有動物無不鉚足勁,躍躍欲試,想在十二個生肖里取得一席之地。其中,感情很好的小老鼠和小貓咪也想赴會,卻苦于體形小又不會游泳。于是便商請平日早起又脾氣溫和的水牛幫忙載它們一程。
玉帝生日當天一大早,小老鼠去叫醒睡眼惺忪的小貓咪。可是小貓咪醒不來,水牛就叫老鼠不要理會他,趕快啟程。就在他們快到達終點時,水牛心里想著“得第一”的念頭,但是老鼠跳到牛前面,搶得第一。
水牛只得到第二名。老虎全身濕答答的趕來,得到第三。兔子透過別的動物幫忙渡河,再飛快的蹦到玉帝面前,取得第四。因為職責所在,降了場雨才趕來赴會的巨龍,錯過第一,只排到第五。
接著是馬,但其實蛇隱藏在馬下面。蛇一出現,馬就受驚。因此蛇搶得第六位。接著羊、猴和雞坐在木筏上,到了岸邊。三個決定將第八名讓給了羊。接著是猴和雞。然而,狗很會游泳,但在水里嬉戲太久,只搶得第十一名。最后一名的豬則偶然間勝出。
正當玉皇大帝鄭重宣布:“十二生肖經由比賽結果,排名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時,落水的小貓咪狼狽的趕到:“我呢?我呢?我得第幾名?”
玉皇大帝告訴它來晚了,比賽已經結束。這時,小貓咪氣到極點,以為小老鼠故意不叫它,因此伸出了利爪,往小老鼠抓去。
原本是好朋友的小老鼠,雖然在十二生肖中拔得了頭籌,從此卻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生怕貓咪隨時找它報仇。所以每當遇上了貓咪,只有死命地竄逃,甚至躲在墻洞里或天花板上,不敢隨意到處自由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十二生肖
7.十二生肖的所有簡介
十二生肖是怎樣由來的?
用12生肖紀年,在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開始了。《北史?宇文據法》中,記載了宇文據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表明當時民間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來歷如何呢?我國古籍中記載,我國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用10個天干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個地支符號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來紀年。在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游牧民族則以動物來紀年。《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傳》中也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以后,在中原同少數民族的交往中,兩種紀年法相 互融合形成現在12生肖。正像清代趙翼在《陔余坐考》中指出的那樣,“蓋北俗初開所謂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這種關于12生肖來歷的解釋,已經被許多人認可。
傳說在古時,玉皇大帝為了人類的記憶力太差,往往記不住自己的年齡,常導致很大的煩惱,祂見到這般情景,于心不忍,想出一個簡易的辦法,以十二生肖作為年歲的代表,只要記住十二生肖的循環更替,就可以輕易的推算年齡,萬無一失了;于是傳令天地間的飛禽走獸按時前往天庭,以報到的先后依序選出十二種生肖。百獸之中,龍、虎、兔、馬諸獸都自以為身手不凡,不是遲遲動身,就是上路時走走停停,只有老牛自知步伐緩慢,日夜趕路,不敢稍作停留;老鼠狡滑,悄悄跳上老牛角上休息,當老牛第一個趕到天庭的時候,投機取巧的老鼠立刻由牛角一躍而下拔得頭籌,受封為十二生肖的首領;然而老鼠這種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行為,弄到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下場。
有關十二生肖的傳說,雖然荒誕無稽,費人猜疑,卻具有諷世警人的教育意義,在這蕓蕓眾生之中,人與動物的關系十分密切,自古至今從未改變,人類對動物不僅是利用,同時也具有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把人類比擬動物,來描述人類的心態,著名的伊索寓言就是最成功的例證。
雖然各國選擇不同的動物來表達人的出生年支,但其含義卻大同小異,而我們聰明的老祖宗,卻把中國的十二生肖表現在十二地支中,影響所及,日本、韓國、緬甸、星、馬等地都一直相沿使用,可見中華文化之廣博精深。
子寅辰午申戍皆屬陽,故以相屬之奇數為名;鼠虎龍狗,俱五趾,馬則單蹄。
丑卯巳未酉亥都屬陰,故取相屬之偶數為名;牛兔羊豬雞均四爪,蛇無足。
子 鼠
丑 牛
寅 虎
卯 兔
辰 龍
巳 蛇
午 馬
未 羊
申 猴
酉 雞
戍 狗
亥 豬
由此看來,所選擇的動物,都是各民族身邊所飼養或其有特別敬畏意義。
8.十二生肖給個介紹
十二生肖的由來
十二生肖最早見于世界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簡,證明了在春秋戰國時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關,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殷商時期發明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與記載數目的文字,后來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稱為天干,并使之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計年、月、日、時。
相傳以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代表十二個月令,是漢朝東方朔的想法。有明確記載的是東漢王充所寫《論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種動物的名稱。用十二生肖來計年,也起于東漢。至于為什么要選定十二種動物作標志,最早可能與圖騰有關。古代各部落都選一種特別懼怕或特別喜愛的動物,以其圖案作為本部落標志。
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首先出現于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
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
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
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
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云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午后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
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
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于是稱作“亥豬”。
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后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于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
9.12生肖簡介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云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早在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
最早記載與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并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
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征。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古往今來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征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
除中國外,世界多國在春節期間發行生肖郵票,以此來表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 .起源編輯古文獻記載未解決十二生肖的文化源頭,古今學者對此眾說紛紜。[4] 星宿說十二生肖【吳泰】古人將黃道與赤道附近的恒星分為“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也分別代表一種動物。古代將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屬生肖,生肖與二十八星宿存在對應關系。
[5] 明代大學士王鏊認為,二十八種動物配屬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統之”,成“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5] 清代李長卿在《松霞館贅言》認為,二十八宿配動物“即前十二屬加一倍者也“,“亢金龍,辰官也,角木蛟附焉。
蛟,龍類也”,體現十二生肖為基礎湊齊二十八種星宿動物。[5] 但該說難免有附會,二八星宿配動物的記載要晚于十二生肖。
歲星說十二生肖【方雄楚】木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從木星位置可確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輯佚書》認為每十二年,“三歲穰,三歲毀,三歲康,三歲旱”,另說是“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幾十二歲一饑”。
[4] 植物興衰和動物生活環境存在周期,食草動物(鼠、牛、馬、羊)和肉食雜食動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條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當年生長旺盛的動物,從而形成生肖動物,以此推定動物興衰與木星年有關,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統一。[6] 圖騰說十二生肖陶瓷原始社會的先民常用某種動物、無生物或自然現象的圖形作為本氏族的保護神和標志,即圖騰。
《山海經》諸如人和野獸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遠古各地的圖騰神。[7] 夏族的圖騰是熊或魚,商族的圖騰是玄鳥,周族的圖騰則有龍、鳥、龜、犬、虎諸說。
[8] 十二生肖除龍為虛幻之物,其余皆是日常可見。其中可分兩類,即“六畜”(馬牛羊雞狗豬)和“六獸”(鼠虎兔龍蛇猴),前者是人們為了經濟目的而馴養,后者則一定程度騷擾人類生活,先民對其心生畏懼的動物。
[9] 因此這些動物被作為本氏族的名號標記來崇拜。民族學者劉堯漢從彝族的圖騰遺跡,反推“十二獸歷”的來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獸歷法將人與紀歷十二獸同列,“是原始人人獸不分的思想意識在現實的遺留”。
至今彝族仍用十二獸歷紀日并用于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10] 《史記·五帝本紀》記述黃帝“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圖騰,絕非真有降龍伏虎本領。
十二生肖來源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學說。外來說十二生肖漢白玉雕塑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認定生肖的外來性質。
郭沫若在《釋干支》中,認為生肖源于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漢代西域諸國仿十二宮而造十二生肖。[11] 古希臘、古埃及、巴比倫等古國也有類似的十二生肖,僅動物不同,由此中國的生肖也許并非首創。
但秦簡的出土推翻此說,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動物崇拜,反加強圖騰說的合理性。[12] 取數編輯十二生肖鑲金工藝品生肖取數十二,暗合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歸納性認識。
中國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榮的周期,以之為“一歲”。月亮的盈虧周期也與“歲”相關——十二次月圓正好一歲。
用木星作為年的周期,“歲星”繞行一圈剛好十二年。《周禮·春官·馮相氏》云:“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除計年計月,十二也用做計量時辰。
十二也經常用于其他方面。《左傳·哀公七年》中載,“周之王也,制札上物,不過十二。
以為天之大數也。” 《國語·晉語四》記,“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
《后漢書·茍爽傳》云:“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
[13] “十二天象”又是古代對天氣的統稱,即暗、陰、雨、雪、冰、霧、露、霜、風、沙、雷、電;”十二經脈”是中醫對人體經絡的認知;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飲食有“十二食”;穿衣有“十二衣”……[13] 排序編輯生肖動物秉性各異,古今學者一直對其選取和排列提出眾多觀點,但每種觀點又難以自圓其說。民間故事說十二生肖的吉祥物形象軒。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12生肖分別簡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