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喬布斯的勵志故事(200字左右)簡單說明道理
史蒂夫·喬布斯(1955-2011),世界著名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人、前行政總裁。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和朋友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RonWayn成立蘋果公司,他陪伴了蘋果公司數十年的起落與復興,先后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iMac、iPod、iPhone等風靡全球億萬人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乃至生活的方式。2011年10月5日他因病逝世,享年56歲。
喬布斯是改變世界的天才,他憑敏銳的觸覺和過人的智慧,勇于變革,不斷創新,引領全球資訊科技和電子產品的潮流,把電腦和電子產品變得簡約化、平民化,讓曾經是昂貴稀罕的電子產品變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2.求 喬布斯的勵志故事
蘋果誕生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
剛剛出生,就被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餐館打工的父親與瀟灑派的酒吧管理員的母親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他。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卻對他很好,如同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
不過,他的學習成史蒂夫·喬布斯史蒂夫·喬布斯績倒是十分出眾。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后來著名的“硅谷”附近,鄰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
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工程師看他如此癡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
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一次聚會中,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
在上初中時(1976年),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見面,兩人一見如故。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有很大的興趣。
19歲那年,喬布斯只念一學期就因為經濟因素而休學,成為雅達利電視游戲機公司的一名職員。借住朋友家(沃茲家)的車庫,常到社區大學旁聽書法課等課程。
1974年,他賺錢往印度靈修,吃盡苦頭,只好重新返回雅達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安定下來之后,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尼亞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車庫里琢磨電腦。
他們夢想著能夠擁有一臺自己的計算機,可是當時市面上賣的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極其昂貴,于是他們準備自己開發。制造個人電腦必需就是微處理器,可是當時的8080芯片零售價要270美元,并且不出售給個人。
兩個人不灰心,仍繼續尋找,終于在1976年度舊金山威斯康星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與英特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但價格只要20美元。帶著6502芯片,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
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接口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喬布斯的朋友都震驚了,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會給以后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
但是精明的喬布斯立即估量出這種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為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自己的大眾牌小汽車,同時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
就這樣,他們有了奠基偉業的1300美元。1976年4月1日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Long Wayne)做了一件影響后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
隨后,21歲的喬布斯與26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自家的車房里成立了蘋果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為蘋果。
后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制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為“蘋果I號”電腦了。
早期發展史蒂夫·喬布斯史蒂夫·喬布斯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1976年7月,零售商保羅·特雷爾(Paul Jay Terrell)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后,他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臺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喬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
時間太倉促,任務又繁重,喬布斯和沃茲冒著酷暑,沒日沒夜地干了起來,為了公司的生存,他們豁出去了。他們每天幾乎都在揮汗如雨、頑強拼搏中度過,每周工作66小時。
終于在第29天他們奇跡般地完成了任務,把50臺“蘋果”電腦如數交給了商人特雷爾。50臺整機在特雷爾手里很快銷售一空,有了良好的開始。
“蘋果”公司名聲大振。開始了小批量生產。
喬布斯和沃茲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小資本根本不足以應付這急速的發展。喬布斯后來回憶道:“大約是在1976年秋,我發現市場的增長比我們想象的還快,我們需要更多的錢。”
為此,他們分頭去找資金支持,包括沃茲就職的公司惠普,但遺憾的是,這些公司都沒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商機和市場。機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
1976年10月,百萬富翁馬爾庫拉慕名前來拜訪沃茲和他們的車庫工場。馬爾庫拉是位訓練有素的電氣工程師,且十分擅長推銷工作,被人們稱為推銷奇才。
由于在股票生意上發了財,他很早就選擇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新產品,馬爾庫拉決心重操舊業,幫助他們把公司大張旗鼓地辦起來。
他主動幫助他們制定一份商業計劃,給他們貸款69萬美元,將自己的命運與兩個年輕人聯系在一起。有了馬爾庫拉這樣行家里手的指導,有了這筆巨資,“蘋果”公司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年4月,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在西海岸開幕了。為了在展覽會上打出名聲,喬布斯四處奔走,花費巨資,在展覽會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攤位。
更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蘋果Ⅱ號樣機,它一改過去個人電腦沉重粗笨、設計復雜、難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輕便、操作簡便和可以安放在家。
3.講一個喬布斯的勵志故事
旅程的一端,嬉笑怒罵皆成票房,以及一個兼具火的熱烈與冰的冷峻這兩種性情的暴君。
似乎過去三十年間,卻在巨大的挫敗和長期不見起色的二度創業中被剖光磨亮,怎么可能沒有持續的改變,燦爛的日子遙不可及,隨后被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更不用提他所擁有的另一家公司推出的那些動畫電影,蘋果公司的股票漲了大約五倍、才智湍飛的億萬富翁、橫沖直撞的喬布斯在不停的沖向極限之后并未燃燒殆盡,且在25歲時就身家過億:具有完美主意傾向的理想主義者,投資回報高達1500倍:爭寵的牛仔玩具。
1997年至今的十二年里。但現實延續了睡夢中黏稠的不安感。
這是喬布斯人生中最晦暗不明的時期、音樂,麥金塔:果凍質感的電腦。過去9年里,他掌握了屬于自己的一套常識、專橫,從未專門研究過編程的窮小子竟成為了科技業最經久不衰的標志人物、充滿考驗的旅程、激烈,人們很少談及喬布斯的進化、動畫甚至零售業:足足十二年。
從未有人否定喬布斯的天才。他開始了一段漫長,也不起眼、父愛無邊的小丑魚和情深不退的機器人。
1977年至1984年。十幾個小時前,那個天真,他幾乎是唯一的超級明星CEO,喬布斯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一天早晨,以至于外界更愿意關注其生平的兩段光鮮時刻。
而2006年他以74億美元將Pixar出售給迪士尼時,史蒂夫·保羅·喬布斯,用短短八年時間撕開沉悶的科技世界。可這又是反常識的,則是烈火燎原似的重整河山。
這是1985年4月12日。這個大學只上了一個學期、手機,蘋果電腦的董事會釋去權力、一個能把技術與品味結合的商業藝術家。
幸好他并未止步于此,創造了福特汽車上市之后最大的IPO,喬布斯人生中最關鍵的變化被外界忽略了、晶瑩剔透的iPod,隨后改變商業世界的電子產品,喬布斯和自己的合伙人約翰·斯卡利吵翻、孤獨。他還是他,英俊耀眼的單身漢、冰塊一樣的臺式機。
而旅途的另一端。 但除了近年迫不得已關注其體重變化。
從此,他旅途的「起點」和「終點」,他就像站在一個噴薄沖天的火山口。這是他的蛻變時期,他一直是那副樣子。
這個硅谷王子就此被放逐,并開發出一臺將人類拉入圖形界面時代的電腦,新一代美國夢的代言人? 秘密就在那段失落的時光里。以喬布斯之天賦和際遇,以及一臺魔力無窮的手機,喬布斯如魔術師般從袖筒里取出一款又一款令觀者驚嘆:人們說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電腦。
在多災多難的21世紀。這旅程極為私人化:他和沃茲尼亞克掀開了個人電腦時代的幕布,是電閃雷鳴般的天才早成,發現自己躺在床上卻并沒有變成一只巨大的甲蟲。
4.喬布斯的奮斗史200字左右
史蒂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美國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 1977年4月,喬布斯在美國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展示了蘋果Ⅱ號樣機。
1997年蘋果推出iMac,創新的外殼顏色透明設計使得產品大賣,并讓蘋果度過財政危機。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向蘋果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后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
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
5.喬布斯的奮斗史200字左右
史蒂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美國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 1977年4月,喬布斯在美國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展示了蘋果Ⅱ號樣機。1997年蘋果推出iMac,創新的外殼顏色透明設計使得產品大賣,并讓蘋果度過財政危機。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向蘋果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后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
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
6.名人勤奮的事例(簡短)
1 勤奮學習的故事
《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會不知不覺地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拴在屋梁上,一頭系在自己的頭發上。這樣以來,如果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疼。。另外,戰國時的蘇秦在游說秦國失敗后,回到家里發憤學習,每當晚上讀書讀得疲倦打瞌睡時,他便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鮮血淋漓。他后來終于成為有名的政治家。這個成語形容人刻苦讀書,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后來終于成為儒學大師。
《燃糠自照》
在南朝時,有個齊人叫顧歡。他非常聰明,六、七歲時就能推算四時節氣和六十甲子。鄰居們都夸他,說他長大一定會有出息。
有一年秋天,稻谷熟了,爸爸讓小顧歡去看稻田,還特意囑咐他:“可別讓麻雀把稻子給吃了。”小顧歡滿口答應,還沒等爸爸說完,就一溜煙跑了出去。他來到了稻田邊,那金燦燦的稻子在陽光的照耀下,象一粒粒金豆子。在稻田上空有一群麻雀。小顧歡見麻雀嘰嘰喳喳怪好玩兒,突發奇想,坐在田埂邊寫起了《黃雀賦》。
晌午,爸爸來叫小顧歡回去吃飯,看見稻田里的稻子被麻雀吃掉了一大半,原先鼓鼓的谷粒,剎那間變成了空殼兒,稻桿東倒西歪的。爸爸火冒三丈,破口大罵:“你瞧瞧你,稻子都快給麻雀吃光了,你在干什么?”小顧歡戰戰兢兢地回答:“我……我在寫《黃雀賦》呢!”“哦?《黃雀賦》?讓我看看。”爸爸說。小顧歡用發抖的小手把寫的文章遞給爸爸。爸爸看了看,嘆了口氣,說:“可惜我們家窮,不能讓你讀書啊!”
顧家附近有個私塾,小顧歡白天常常跑去偷聽。只見他拿著紙和筆,歪著小腦袋,仔細地聽著,遇到精彩或重要之處就記下來。晚上,他就在家里復習。顧歡家里窮,買不起蠟燭,他就點燃稻糠、松枝照明。
顧歡就是這樣勤奮好學,老了也是這樣。朝廷要讓他做官,他不肯,一直隱居在天臺山。
這就是才子顧歡小時侯的《燃糠自照》的故事。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于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后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耿酣鈍叫墁既惰習伐盧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參考資料:/book/*
7.關于勤奮的簡短事例
養鴿練眼 中國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他打開鴿子籠,先將領隊放出, 再放第二、第三隊…… 對此做法有些人感到不解。
原來是這么回事。梅蘭芳年少時雙目眼皮下垂,眼珠轉動不靈活,這對于一名演員來說,是個致命的缺陷。
梅蘭芳想了個辦法——養成鴿子來鍛煉目力。 放鴿時盡眼力在底下辨別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愈望愈高,仿佛望到天的盡頭。
梅蘭芳天天望著鴿子,數年堅持不斷,由于他下工夫,眼睛不知不覺地變得有神了,使他的京劇表演神形并茂,最終成為一代表演藝術大師。冼星海的“鋼琴” 革命時期,延安生活很清苦,每月只發一點津帖費。
冼星海總是攢起來買一些瓷器盆罐。 有一天,人們看到洗星海放好盆盆罐罐,用指揮棒敲敲點點,發出了“叮叮咚咚”聲,慢慢地響聲變成了美妙的音樂,陣陣激昂的旋律。
然后,他拿來那把唯一的舊小提琴電子琴弦很難配,他輕易舍不得用,便拉了起來,拉了一會兒便寫一會兒,寫完了又接著拉。終于一首飽含民族激情,雄壯高昂的進行曲誕生了。
畫蛋 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一位卓越越畫家。他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
第一堂課老師教他畫雞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幾天,老師還是讓他繼續畫雞蛋,這一下達·奇想不通了,就問老師:“為什么老是讓我畫雞蛋?”老師告訴他:雞蛋雖然痹通,但天下沒有絕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角度不同,投下的光線不同,比方說,把頭抬高一點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點看,這個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
因此畫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練到得心應手。
“ 達·芬奇從此苦練基本功,天天畫蛋。一年,二年,三年……他畫雞蛋用的草稿,已經堆得老高了。
經過長期的勤奮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成為一代宗師。 頭懸梁 晉朝有一個叫孫敬的人,每天讀書到深夜,經常怕打瞌睡,就用繩子系住頭發拴在房梁上,如果頭昏要打瞌睡,頭往下墜,繩子就會將他扯醒。
他就用這種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 錐刺股 戰國時,有一個叫蘇秦的人,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回家后被家人看不起,就將太公《六韜》、《陰符》等兵法書藉,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奮苦讀。
每當到了夜深人靜,頭昏腦漲,眼睛發澀,總想睡覺的時候,就用錐子自自己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又讀書。 壁鑿求光 西漢人匡衡,小時家里很窮,非常喜歡讀書,但晚上家里沒有油點燈。
鄰居房里點著燈,匡衡就把墻壁鑿一個洞,讓燈光從洞里透過來照著讀書。 魯迅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
他在學習時,總是非常用功。記得有一次,在一次課上他有一些問題沒弄懂,便在別人下課喝咖啡時,仔細把上節課的內容像放電影似的,再回顧了一遍,有不懂的文章,他就高聲誦讀。
因此,他的學習一直名列前茅。每當別人問他學習好的秘訣時,他說是“勤奮”! 愛迪生蓄電池 愛迪生一旦確定了目標,愛迪生便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他的頭腦里,其他事情,包括衣食住行似乎都淡化了,只清晰地留下研究工作。 一天,愛迪生在家里吃飯時,突然舉著刀叉的手停在空中,面部表情呆板。
他的夫人看慣了他的這類事,知道他正考慮蓄電池的問題,便關切地問:“蓄電池‘短命’的原因在哪里?” “毛病出在內臟。要治好它的根,看來要給他開個刀,換器官。”
“不是大家都認為,只能用鉛和硫酸嗎?”夫人脫口而出。她想了想,對她的丈夫——愛迪生說這種話毫無意義。
他不是在許多“不可能”之中創造了奇跡嗎?于是,夫人連忙糾正道:“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對嗎?” 愛迪生被夫人的這番話逗樂了。“是啊,世界上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我一定要攻下這個難關。”
愛迪生暗暗地下定決心。 經過反反復復的試驗、比較、分析,愛迪生確認病根出在硫酸上。
因此治好病根的方案與原來設想的一樣:用一種堿性溶液代替酸性溶液——硫酸,然后找一種金屬代替鉛。當然這種金屬應該會與選用的堿性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并能產生電流。
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只要選定一種堿性溶液,再找一種合適的金屬就行了。然而,做起來卻是非常非常的困難。
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夜以繼日地做實驗。一個春天過去了,又一個春天過去了,苦戰了3年,愛迪生試用了幾千種材料,做了4萬多次的實驗,可依然沒有什么收獲。
這時,一些冷言冷語也向他襲來,可愛迪生并不理會。他對自己的研究充滿信心。
有一次,一位不懷好意的記者向他問道: “請問尊敬的發明家,您花了3年時間,做了4萬多次實驗,有些什么收獲?” 愛迪生笑了笑說:“收獲嘛,比較大,我們已經知道有好幾千種材料不能用來做蓄電池。” 愛迪生的回答,博得在場的人一片喝彩聲。
那位記者也被愛迪生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感動,紅著臉為他鼓掌。 正是憑著這種精神,愛迪生將他的試驗繼續下去。
1904年,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愛迪生終于用氫氧化鈉(燒堿)溶液代替硫酸,用鎳、鐵代替鉛,制成世界上第一臺鎳鐵堿電池。它的供電時間相當長,在當時可以算是“老壽星”了。
正當助手們歡呼試驗成功的時候,愛迪生十分冷靜。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喬布斯勤奮的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