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你所看的電影,寫一篇簡短的影評
《太陽浩劫》:耀眼的恐懼
SUNSHINE是最近看過的最喜歡的電影,是一部非傳統的科幻影片,也是我第一次看完一部科幻電影會徹夜難眠,甚至一整夜都被一種莫名的恐懼籠罩著。第二天爬起來搜影評,發現國內觀眾絕大多數認為這部片子非常垃圾,無論是從科幻還是倫理的角度來看都充滿硬傷。找了一兩篇英文影評,發現影評者點到了我所謂恐懼的實質,而且從宗教背景來理解導演要解釋的比我想到的要深遠的多。如果大家能看看這些深意,肯定不會再認為這部影片是垃圾了。
太陽即將燃盡,所有生命也將消亡,人們只有通過宇宙飛船將核料運至太陽引爆才可能重新使太陽恢復活力。這艘運載著人類最后希望的飛船經過了一年半的飛行,終于已經經過水星,即將到達核彈引爆點。8名宇航員身負著不同的任務,合作使這項使命得以成功。但是突然他們收到了來自七年前行使同一使命但卻消失的另一艘飛船的信號,他們決定改變航向先去尋找失蹤的飛船和船員,這一決定影響了每一個人的命運。
2.科幻電影的影評
《銀翼殺手》觀后感
看完《銀翼殺手》到MTIME網上去找影評看,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認為好看的人把這部電影捧上了天,認為不好的人,把這部片子貶得一無是處,攝于二十六年前的《銀翼殺手》,雖然已經被許多權威電影機構認定為科幻電影的經典之作,但是截然相反的兩種聲音連綿二十多年依舊爭執不休。
這部電影是拍過《角斗士》的雷德里·斯科特大導演繼1979年《異形》之后貢獻給科幻片的第二部里程碑式作品,拍完伊始剛在美國本土放映的時候,因為其陰暗壓抑的影像風格和緩慢凝重的節奏而掌聲寥寥。但是隨著時光流逝,這部電影因為他在科幻電影中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愛戴,在許多無聊的科幻電影排行榜上,它一直就沒有跌出三甲之外,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欣賞趣味,同一個審美客體在不同的審美主體中會有不同的藝術體驗這很正常,但是做為我個人來說,這部融合了偵探片刺激懸疑的充滿想像力的科幻電影簡直完美無暇。各個電影元素都有異乎尋常的成就,即使受科技進步制約的特效處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看來也幾乎沒有任何破綻。
而這部電影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在一個看似荒唐的故事框架下,導演對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探討,講述了科學、倫理、生命、本能、愛與恨、生與死的諸多問題,還涉及到了靈魂,即永恒,以及生命的最終歸宿和身份的自我認同,使那些已經習慣用眼睛和耳朵來欣賞大片的電影觀眾重新把心靈武裝起來,來靜靜體會來自機械文明制造的虛幻光影帶給我們的深切感受。
斯科特對畫面驚人敏感成就的影像風格還為以后的科幻電影提供了一種影像模式,由他創造出的烏煙瘴氣、永遠燈火闌珊的未來世界,被后現代理論稱為“奇觀社會”的“真正的沙漠”。 我們在許多科幻電影甚至魔幻電影中經常會看到這部電影的影像痕跡。
刻畫人物時,斯科特很少用遠鏡頭和中鏡頭,在銀幕的炫眼的光亮之下,大量的近鏡和特寫使演員無法掩藏起自己的內心,這對演員的演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扮演這部電影的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是20世紀八十年代中,美國好萊塢最偉大的演員之一,與我最喜歡的電影演員羅伯特.德尼羅和艾爾文.帕西諾齊名。在這部電影中,他扮演一個銀翼殺手奉命追殺六個違背人類意志冒險騎劫太空船回到地球的人造人,這些人造人與真人無異,雖然生性殘暴,卻對自己只擁有的四年生命充滿著渴望和留戀,他們返回地球只為了尋找長壽的方法,想擁有一個正常人的權力。哈里森.福特在追殺的過程中不斷陷入迷茫,人造人是人嗎?他們擁有與人類無異的思想感情并且比人類更加優秀,應該是人,如果他們不是?那么我們自己是什么?特別是當他碰上高貴美麗的女復制人,在她的幫助下僥幸脫身以后,哈里森.福特的迷茫加深了。哈里森.福特把這個進退兩難殺手的困惑和窘迫用眼神和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使這個角色具有了打動人的悲劇性力量。成為電影史上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之一。
這部電影在各個方面都是如此的出色,觀影以后讓我感到巨大的精神滿足,我本可以和那些悠閑的生命一起投身于物質文明制造的各種狂歡中,卻唯獨鐘情于面對屏幕坐在黑暗的一隅,為那一燒就著的透明膠片傾情一生,就是因為有那些偉大的藝術家不斷地用天才思想在電影的時空轉換中把我帶入藝術的天堂。
3.科幻電影觀后感 800字
ET觀后感:
愛是什么,愛就是穿越一切阻礙,讓人獲得幸福與歡樂的美好渠道。
我坐在窗前,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故事看完了,但余波還蕩漾在心頭。
這是一篇科幻影片,艾里奧特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小男孩,經常胡思亂想,以至幻想有外星人存在。
ET,一個被同伴不小心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被善良的而又充滿愛心的小艾里奧特發現,他不但救了ET,還天天照顧他,友誼與愛的橋把他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雖然語言無法很好地溝通,但他們的感情超越了一切,聯系在一起;雖然外形有如此大的差異,卻都有一顆善良和純潔的心,在他們之間建立了一種奇妙的心靈感應,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
又想起男孩和ET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他們是如此地快樂、幸福。是什么力量使他們連在一起,成為好朋友?我想,這是愛的力量,是艾里奧特用那顆善良的愛心呵護著無助的ET,理解著ET,關心著ET,而ET也用顆純潔的心,深深地愛著對方,是愛,是愛的力量,是朋友之間最真摯的愛,這種愛是無法代替,是發自內心的最珍貴的愛。
正是因為小男孩與ET的愛,使他們獲得快樂和幸福,可是那些人們卻是那么冷酷無情,讓一場喜劇化成悲劇。又起那一時刻,人們發現了ET,如臨天敵,警察軍隊,FBI――蜂擁而到,無情地抓起了ET,只有一個絕望的可憐男兒――艾里奧特。是人們的無知,碾碎了一個孩子的希望,也碾碎了ET的生命,而在這緊急關頭,艾里奧特與ET的心靈感應不見了,是愛,使ET在臨死關頭也關心男孩的安危,為了使男孩不愛牽連,把他們的心靈感應斷了,這是一個多么鮮明的對比呀!
讓世界多一點愛,用愛去愛護每一個生命,使宇宙溫暖,變成一個大家園。
這時耳邊響起了一陣歌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AI觀后感
看了新近的科幻電影“第九區”,情節的單調,濃烈的政治反諷色彩,讓人感覺不過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種族電影而已。不由得懷念起能讓我深深感動流淚的那些科幻經典,人工智能AI,我 機器人,人性的思考和濃烈的悲愴,重新看,仍然是無法抵擋的感動。
擁有了愛的能力,就仿佛擁有了宿命的折磨。大衛窮極一生為了他恒久不變的愛的信念追求人類母親的愛。大衛學會了愛,大衛的微笑中就有了惶惑。媽咪會死,媽咪有亨利和馬丁,媽咪愛真正的孩子,而大衛只有伙伴泰迪。如果說人性中偉大的靈魂之光是愛,那AI中的愛都是炙熱直接又有些自私的。大衛想獨占媽咪的愛,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幸福的,而正是這種單純直接自私的愛的夢想,才使他具有了人類的靈魂。這一夢想并不是多么高尚或偉大的,但這就是人性,我們必須去追求些什么,我們到底需要什么?
我們需要所珍惜的所有美好的東西,在瑣碎的生活中,總是想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上帝賜予我們情感和智慧,隨之而來的是憤怒,思念,愛和悲傷,我們什么都不想錯過,卻總陷入惶惑的苦惱中,我們總是在需要更多,就像大衛有了媽咪,我們還希望自己精神上永遠有堅定的信念和愛,有溫馨幸福的小家,有真摯的朋友,我們還需要什么?但其實我們永遠都會需要更多!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更悲痛的悲劇就是總留有一線希望,而使你久久憂傷。大衛擁有了美好的一天,而這美好卻使人潸然淚下。信念可以堅持,但是我們的需要其實永遠也不會真正滿足。在無數美好的一天中,我們總有著失去的悲哀。永遠的大衛,永遠的信念,其實你根本無法逃離。
4.就你所看的影片,寫一篇簡短的影評(100字左右)
[影評]赤壁影評: 其實我很喜歡 文/ 布衣蘇夢枕 昨天打定主意去看,有朋友知道后,給我留言說:希望你活著回來.在影院,和同去的朋友也戲言說: 我是抱著被雷死的準備前來的.從沒有見過哪部電影像這樣觸目驚心的,難道這電影周杰倫有客串不 成?(媽B的,我又冒犯周董了).豆瓣上,剛上映兩天的電影竟然就有兩百多條評論,首頁更是創紀錄的被《赤壁 》的評論淹沒,縱觀這些評論,多是調侃諷刺,經過這些標題黨的強制教育,我便也無法避免的多了幾十層厚的 防雷護服走進電影院,但卻沒有想到的是,完全不是這些人所說的那么糟糕,我活生生且樂哈哈的走出 影院,一邊還對朋友說:還不錯,我挺喜歡。
也許是有著先入為主的低要求,所以《赤壁》看的我是驚喜連連,不得不承認,這是我看過的最氣勢磅 礴的歷史片(僅國產片而言),甚至拍著大腿說它是史詩大電影(與好萊塢那部無關)也不為過,如《指環王 》一樣反復出現的俯拍拉伸鏡頭呈現出來的畫面令人激動澎湃,壯觀的場面設計實在是有好萊塢大片的,峰 巒壯闊,人馬飛馳,腥風血雨,旌旗遮日,千里江面上艦船如螞蟻潰堤似的急速前進,大戰前肅穆宏偉的氣 氛烘托的是相當到位。要說電影中最好看的,當然還屬那場八卦陣,拍出了真正大片的范兒,敢說是冷兵器 戰爭場面的經典之作,畫面陣勢龐大,在漫天黃沙之中,萬人井然有序,幾個來回的鳥瞰鏡頭更是震撼人心 ,關張趙甘輪流上陣,各有所長,樸刀大刀長矛還有拳頭,簡直是七種武器的三國版,看得人鮮血噴涌。
歷史片就像女人的**,場面越大越好,不大哪里顯得出八十萬軍力,不大你哪里又能感受得到齊分天 下的浩蕩,《赤壁》的場面夠大,但一個女人光有**不行,電影光有臉面也是不行的,還需要有飽滿的內 核,〈赤壁〉的劇情設置十分細致,錯亂有致,從孔融祭旗,趙云救子,出走東吳,智激孫權,孫劉聯盟, 大破曹軍,相比于《三國之見龍御甲》的粗陋難看,〈赤壁〉要顯得嚴謹許多,縱然因為交代細節過多,使 得電影有些許漫長拖沓的感覺,但這些必要的劇情設置對于人物心理性格的激發是很有必要的,《指環王》 不也有讓人看得昏昏欲睡的時候嘛。吳宇森有多年好萊塢大片的制作經驗,必然也知道引導觀眾投入到角色 感情當中去的。
他自己也說:“我并非想拍一部叫人沉重得抬不起頭來的《赤壁》。我是想拍一部既有新意 ,情感動人,又令人十分興奮的歷史片。
如能同時表達出氣壯山河的浪漫,則叫人更為興奮。”吳宇森擅長 拍男人情懷,無論是〈英雄本色〉還是〈風語者〉,都是深情濃郁,悲壯撼人,雖然劉孫之間的惺惺相惜有 些許往日周潤發與李修賢的風采,但〈赤壁〉里人物眾多,感情戲攤薄下來,與宏偉的戰爭場面相比,顯得 氣勢差了很多,達不到情深意透,令人無法深同其受的積壓感情,在血戰之際來個暢快的心潮澎湃。
另一方 面,〈赤壁〉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特別的用力,都想演好這個古代模樣,把演技都神乎其神的發展成了眼技 ,每一次的人物之間的對視,都透出意味深長的曖昧,有時還真讓人寒毛直豎,大嘆受不了。 也許是吳宇森太想拍出浪漫三國,對于人物之間感情的處理是太過于細膩,與古代人物含蓄隱忍的性格 不符,《赤壁》被許多人咬住不放的地方也在于此,說是篡改歷史,惡搞三國,與李仁港的《三國之見龍御 甲》同等而論,認為《赤壁》也和《功夫之王》一樣,是對中華文明無禮的顛覆,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是一 部從骨子里都透著不真誠的電影。
其實不然,只怪對我們對三國太熟悉,腦海里根深蒂固的形象太具體,我 們怎么可以讓關公不在馬上耍大刀,又怎能讓趙云長得像陜北農民一樣,再要算上諸葛亮替馬接生,孫尚香 的葵花點穴手,這樣的顛覆,就更加讓人急燥惱火,大罵四方了。 依我看來,這都是雞蛋里挑骨頭的小家子脾氣,對這些人來說,走進電影院,仿佛都是花了巨大的代價 去似的,受了點氣,就好象被導演**了一樣,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受侮辱了,于是一看完電影就把所有的憤 怒都發泄在嘴角之上,舌纏罵得過癮,全然不把電影當人看,試問,如果你不把電影當人看,又怎么好好的 理解一部電影,又怎么能接收到電影傳達給你的情愫呢,一部電影終究是眾多人的心血所注,誰也不會那么 無聊花幾個億隨便拍個片出來。
何況,費里尼也說:一部電影,表達真誠比真誠本身要困難的多。他們在真 誠的表達,換成影像傳達至你面前,就變成了不真誠的表述。
在我看來,〈赤壁〉盡管在對白和人物表演上 有著不小的垢病,但依然還有壯觀的場面設計,細致的劇情設置,激動人心的視覺特效,怎么說,這都是一 部有著好萊塢血統的真正大片。對待〈赤壁〉,寬容一些,與其咬住不放(會咬斷的,于它于你都不好了) ,不如把嘴巴松松開,如錢鐘書說的那樣“為沉悶的人生透上一口氣吧”。
5.流浪地球影評50字
版權歸作者所有,2113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5261。
作者:所有團的團長(來自豆4102瓣)
來源:/review/9938491/
在看1653片之前,我在朋友圈被轟炸過大概三四輪,電影圈的人都毫不吝惜贊美之詞,“中國科幻電影之光”之類的贊美詞已經是最謙虛的表達了,像極了《我不是藥神》上映前圈內的那種大規模集體感慨。
不得不說,觀影前我被吊起了極高的好奇心與期望值,以為我會看到一部國產的《星際穿越》,或者是又一部《我不是藥神》。結果看完之后,我大概理解了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在朋友圈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贊美之詞,但是只在豆瓣上打了四顆星。
《流浪地球》的確值得贊美,但沒必要過譽。對于一部國產片來說,其特效是目前中國電影的頂峰了,比起一些好萊塢影片也不遑多讓——電影圈的人自然知道這有多么的難,從特效制作的難度和精度來看,再加上誕生過程中“吳京零片酬出演”、“制片人賣車做片子”等催淚故事,這個片子值得大家的爆吹。
但是特效之外呢?不得不說在人物塑造、故事推進、節奏與情緒調控、劇本的科學設置等方面,都徘徊于及格線甚至夠不上及格的水平,更不要提一些生硬制造的“笑點”、“淚點”帶給人的尷尬。
在觀影的前一個小時里,我有點打瞌睡。電影的前半段鋪陳了不少東西,但卻幾乎沒什么感染人的點。可以看出來導演嘗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帶一些笑點和淚點,但是不僅故事沒講好,這些點也都有點尷尬。
科學的嚴密性上我沒什么資格說,我不是學霸,也不是科學家,但是總覺得按照電影中科學已經發展到如此程度最后卻要靠一兩個人靈機一動來拯救全世界拯救地球沒有辦法說服我,更不要提炸木星這么一個龐大而危險的工程卻三言兩語的簡單推算過程,以及吳京的伏特加炸高等機器人這些bug了。
電影前半段松松垮垮,在后半斷又試圖放出很多感人的信息點,想要感動人,可是這些信息點卻又太過于密集以至于有點感性過度到刻意煽情。
比如說吳京為什么要帶著全人類可能僅存的希望去冒0.0001%的險?他最后的演講明顯沒辦法說服我。
小女主的演講就純粹是為煽情而煽情了。這兩段演講本來應該是全片最燃情釋放高潮的點,兩人演講卻透出一絲絲尷尬,更別提最后突然來了一群人推火箭了,這個時候已經感覺自己看的不是科幻電影了。看到這些片段,總覺得我們的編劇還任重而道遠。
一部好的科幻片,一定有理性也有感性,但是感性一定不會帶跑偏理性,一定會有足夠牛逼的理論去支撐各種行為動機。而一部好的電影,也一定有足夠的人物塑造、情感以及前后的邏輯推進。有點遺憾,這些《流浪地球》里都沒有。
看完影片之后,我和一位參與該片的友人討論電影,我說這部電影給了我《星際穿越》的期待,最后發現故事講得還不如《戰狼2》。友人說,這是國產片,能做成這樣已經是極大的突破了,拿《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去比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我奉勸電影人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國產的突破值得贊揚,但不應該是電影的遮羞布。既然是相對開放的市場,那就是要拿出來去和世界上的優秀電影來對比的。去年《紅海行動》之所以值得贊揚,是因為戰爭場面和故事推進絲毫不輸現在的好萊塢;《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片子,在劇本上也并不比那些頂級的故事片差。中國的科幻電影總算起了個頭,但是也僅僅是開始,離優秀的作品還差得很遠。
我希望中國的電影觀眾會因為浩瀚宇宙的無窮感慨流淚,而不是刻意煽情。
6.一部科幻電影的賞析
多次穿越時空的科幻片鑒賞記
“比起放棄了過去的現在,想要改變現在對未來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些科幻的氣氛下,帶著淡淡的憂傷,《求婚大作戰》終止在那回眸的一笑。我只想說,“你盡力了!”無論是健還是編劇…
婚禮上的禮是那么的美麗,可健卻讓她落下了兩行淚。
食言,求婚并非經典,日劇中有太多的感悟能夠超越求婚。以神神鬼鬼的開頭可謂是讓我一頭霧水,也罷,正是如此的開局才使人無法棄之。
年輕時,誰沒有后悔過。曾經沒開口說的話,曾經沒動手做的事,曾經的我們,什么都不明白……
“我們在一起都那么久了,可健三你還是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明白”禮含著淚說,“你真的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明白”
最終,禮還是拿到了健的那枚留在DKNY的戒指,深深刻著的只是會讓人淚流的字母。
婚禮的時間轉瞬即逝,可健卻一直在拖著時間,不想讓禮就這樣結婚,不想讓這一切發生,就像妖精說的那樣,在婚禮從未見過如此后悔的。
我們一集一集的等待,雖說知道日劇有11集完結的慣例,雖說我們知道這一集健根本不能挽回,但還是揪著心,捏把汗。
現在的你我,又何嘗不想回到過去呢。呆呆的對著這同一片夜空,你是否也在仰望著呢?
不是回到過去就真的能改變的,更何況是人。錯過很痛苦,是真的痛苦。
只是后知后覺的終于明白,比起勇敢嘗試后的失敗,望而卻步換來的后悔,不知要痛苦多少倍……
電視劇總是這樣,我們不怕看煽情的,哭過又怎樣;不怕看驚悚的,嚇到又怎樣;但如果仿佛見到了自己,就會深陷無法自拔。
想要引起共鳴是不容易,但又其實,每個人的年輕的時候怎么都那么相似呢。
主題曲婉美的音符總撥動人心弦,擁抱著整個劇集,不讓它逃離散落在苦中那份微笑的氣氛,讓人輕松中不失感慨的成功。
沒有一切華麗的因素,每集必有的哈利路亞嗆司卻成為口頭禪。
說出你的心愿,否則不讓你如愿;去尋找吧,否則不會發現;去敲門吧,否則不會為你而開。一句句傻乎乎的話確實多少人沒有做到的。
如果連妖精都感動的哭了,誰還能指指點點說健做的不夠呢?
每張都是內心的笑容的臉的相片,一點一點扎進深處,不是痛,是幸福。
只是現在的我還沒能完全明白禮的話,就像禮其實一直都不明白健一樣,就像編劇不讓我們明白最后該怎樣一樣,
又何必這么倔強呢,茍且的活著,少點煩惱,多點用心。
一直在身邊要懂得珍惜,真的失去了要懂得去搶,有人歡笑就一定有人愁,除非你愿意成為好人多田。
最后再叫一聲“健三”,給人浮想的瑕疵,才深深烙印腦海……
7.最新科幻影片
1 全球十部最經典的科幻片, 1《銀翼殺手》 主角是洛杉磯警察達克德,任務是尋找并殺死混雜在地球人中的非法復制人。
這些復制人體力及智能遠超過人類。達克德在追殺過程中,意外愛上一名女復制人。
倫敦國王學院干細胞生物學家明杰說,這是他看過最棒的科幻電影,“在當時來說,它和整個故事都超越時代,提出了千古不變的問題,包括什么是人類?我們是誰?” 2《2001太空漫游》 講述人類對命運及宇宙的探求,首先由史前人猿時期說起,之后,跨越時空來到太空殖民地。導演庫柏力克試圖藉此片,凸顯人類的無知,并前瞻性地預言人類科技的渺小。
此片曾榮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視覺效果獎”。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曼寧稱贊此片:“仿真技術卓越,當今計算機繪圖也無法出其右。”
3《星球大戰及帝國大反擊》 影片故事圍繞在奴隸帝國及一小批叛軍的太空戰事上。《星球大戰》中,馬克漢彌爾與他結盟的朋友共同維護宇宙和平;《帝國大反擊》故事延續《星球大戰》,并加入新的結盟者,繼續一場正、邪對抗的太空大戰。
科學家們選出這兩部電影,可能是對《星球大戰》最初三部曲系列存有懷舊之情,并非全為了片中的科學情節。這兩片上映后,掀起一股《星球大戰》玩具及游戲的流行風,成為日后多部太空電影及科幻小說的模板。
4《異形》 一艘負責開采星球礦石的宇宙飛船載著七名隊員,在返回地球途中接到一顆不知名星球的求救訊號,隊員們前往調查。不料,外星怪物寄生在一隊員體內,后來還破體而出吞下隊員,最后剩下一名女隊員與怪物進行殊死戰。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航天暨極地醫學中心負責人方凱文認為,此片描述了長途太空旅程的過程,使“我們首次知道未來人類在太空工作及生活時,可能會在宇宙飛船上吃薄餅、吸煙和玩紙牌來打發時間”。 5《飛向太空》 索拉力星球上似乎全是海洋,三名航天員在太空站進行研究,卻突然與地球失去聯絡。
一名心理學家前往調查,這時站上一名航天員自殺,另兩人情緒不穩,心理學家更在太空站上看見死去的妻子,后來他發現原來星球的海洋類似大腦物質,可影響記憶。加州大學物理教授班福德表示,片中的太空旅行是人類對宇宙及潛意識的深入研究,“這可能是唯一提及人類知覺帶來科學限制的電影……但它并非只是說明這個問題,它還是一部迷人的悲劇,這加強了其重要性”。
6《魔鬼終結者》 在2029年主宰地球的計算機,為進一步滅絕人類及遏止人類反抗,派出機器人回到二十世紀,殺死人類領袖的母親,但計劃失敗。續集中,計算機派出更厲害的液體金屬機器人再度執行暗殺行動,但“終結者機器人”保護了未來人類領袖及其母親。
英國牛津大學量子物理學家德意志認為,雖然此片在講述時間旅行上有些前后矛盾,卻仍是同類型電影中的佳作。 7《地球末日記》 講述一個像人的高智能外星人乘飛碟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隨他一起來的是一個具有恐怖力量的機器人。
外星人警告人類廢除核武器,并希望人類加入他們的和平星球聯盟,卻沒想到被地球人視為敵人,并發動攻擊。負責火星探測器“小獵犬二號”的英國科學家皮林杰十分喜歡這部電影。
他說,“當年播放這部電影時,戲院經理為增添噱頭,會暫停播放電影,向觀眾宣布宇宙飛船已經降落的消息。” 8《地球爭霸戰》 火星人因火星氣候突變無法生存,組織了一批無堅不摧的外星軍團,計劃大舉入侵地球。
人類的所有武器都對付不了火星人的死光炮,城市陸續淪陷,全世界人類都在逃命。就在此刻,火星人因感染地球細菌逐漸死去。
美國加州天文學家休斯塔克說:“電影手段十分吸引人,因為它創造了一批我們完全不認識,背景也與我們大相徑庭的生物。” 右圖:《第三類接觸》 9《黑客帝國》 主角是二十二世紀計算機高手,經常被夢境困擾,后來他發現自己的生活被來自邪惡網絡世界的無形力量操縱,最后發現人類原來生活在一個“虛擬現實世界”中而不自知。
主角決定拯救人類,挺身對抗邪惡網絡世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細胞生物學家麥克說,片中人類能輕易地在大樓之間跳來跳去,看來有點超現實,但“也保有一貫的娛樂價值,也就是壞人與好人在未來世界里還是斗來斗去。”
10《第三類接觸》 主角目睹來自外層空間的飛碟到達地球,從而展開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主角到最后仍一償夙愿,登上外星人的母艦,肩負起地球使者與外星人進行友善的接觸。英國倫敦大學科學家方凱文表示,即使真有外星人,他們也不太可能駕駛電影中那種外形像倒圣誕樹的宇宙飛船,但對他而言,《第三類接觸》還是電影史上,有關外星人造訪地球的經典名片。
還有 1) 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一個電影神話。 2) 異次元駭客(第十三層):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畫類科幻電影的代表。 4) 終結者(1、2):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電影真不多見。 6) 黑客帝國系列:引發了對現實和未來網絡發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種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風格另類的科幻片,結尾出人意表。 超時空接觸:比較嚴肅地探討外星文明問題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