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煙的歷史
一、煙草文化的起源與傳播 煙草是一種發展較晚的作物。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除美洲印第安人之外,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知道吸煙是怎么回事。今天,吸煙的風氣遍及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煙草同我們的生活發生著種種密切的聯系。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率探險隊在圣薩爾瓦多島登陸,歐洲人第一次跳上美洲大地,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在哥倫布早期的航海日記中,只是簡單地提到煙草,但以后在其他探險隊員的報告中異乎尋常地報道了煙草。
這些報道說他們看見“許多男人和婦女手上拿著‘燃燒的炭’(Glowing-coals),以此使自己得到某種香氣”。后來才弄清這種燃燒著的“炭”就是卷著的煙葉。
人們將這種煙葉的一頭燃燒,一頭含在嘴里吸煙,然后從嘴或鼻子里呼出煙霧。美洲土著居民有很長的吸煙歷史。
據考古分析,在3500年以前美洲居民就已經有吸煙的習慣。瑪雅人曾繁榮一時,那里的古老文化遺跡給歷史學家留下了許多謎。
在墨西哥南部的奇阿帕斯州(Chiapas)仍保留有瑪雅神職人員身著禮服吸著管狀煙斗的石刻浮雕,這是被公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吸煙圖。相傳,吸煙同宗教有關。
煙草有醉人的香氣,具有消除疲乏和提神的作用,甚至能治療疾病。人們認為煙草得到了“神”的幫助,是一種“神草”。
那時,吸煙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由司祭的神職人員執行。 隨著通往美洲航道的開通,歐美大陸之間的往來日益頻繁,煙葉和煙草種子被帶進了歐洲,并且不斷傳播到其他地方。
后來,人們發現煙草有麻醉作用和其他藥用功能,傳播日漸廣泛。有一位名叫尼古特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一說是駐葡萄牙大使),對美洲的植物很感興趣,其中有些植物與歐洲的差異很大。
他曾聽人說煙草可以解乏提神,可以止痛和治療疾病,尤其是對治頭痛病更有療效。約在1560年,尼古特從別人送的禮物中得到煙草種子,精心地栽培在自己的花園。
果然,煙草生長茂盛,收獲其葉試吸,感覺很好。人們為了紀念尼古特,把煙草堿稱為尼古丁。
由于世界各國煙草都是直接或間接來自美洲,對其稱呼都采用譯音文,如德文“Tabak”、英文“tobacco”、法文“tabac”等等。 二、煙草傳入中國與中國煙草業發展簡況 煙草傳入中國的路線,一般認為有三條。
其一,自呂宋(今菲律賓)入臺灣,入福建。以下是關于煙草的記載:方以智《物理小識》(明末):淡芭菰煙草,萬歷末攜至漳泉(今福建漳州、泉州)者,馬氏造之曰淡肉果。
張介賓《景岳全書》(明末):此物(煙草)自古未聞也,近自我明萬歷時始出于閔、廣之間,自后吳、楚皆種植之矣。《臺灣府志》(清):淡芭菰冬種春收,曬而切之,以筒燒吸,能醉人,原產灣地,明季漳人取種回,今名為煙,達天下矣。
清人陸耀所著《煙譜》,是煙草方面有影響的早期著作之一,書曰:煙草處處有之,其初來自呂宋國,名淡芭菰,明季入中土。 其二,自日本入朝鮮,入遼東。
日本煙草大約是在16世紀末由葡萄牙人帶來的。1615年日本政府曾頒發禁煙令。
又琉球煙亦源于日本。據徐保光《中山傳信錄》記載,康熙十年琉球進貢,于常貢外加進煙,十三年加進絲煙等物。
17世紀20年代,朝鮮吸煙者已經不少,并由政府以禮物贈建州官員或由商人輸入沈陽等地。劉廷璣《田園雜志》云:“關外人相傳(煙草)本于高麗國。”
錢寶汾有詠高麗煙詞云:“白岳崗濃,綠江沙凈,無端孕出有情枝葉(按:白岳,即長白山;綠江,即鴨綠江)”。 其三,自南洋入澳門,入廣東。
楊士聰《玉堂薈記》云:“煙酒古不經風,遼左有事,調用廣兵,乃漸有之,自天啟中始也。” 煙草傳入中國的途徑雖然各說不一,但自呂宋傳入乃為比較流行的說法。
這不僅因為呂宋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葡萄牙人的早期占領,有可能使這一地區比亞洲其他地區較早地接受美洲煙草,而且從比較充實和具體的文獻記載看來,漳、泉很可能是中國最早引種煙草的地方。 烤煙,原產于美國,舊稱董煙,也稱美煙或弗吉尼亞煙草。
中國烤煙于20世紀初引種,最初是伴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掠奪進入中國的。 19世紀70年代后期出現的卷煙機,使英國和美國在卷煙工業技術和產品方面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從而加強了對外的原料掠奪和商品輸出。
19世紀80年代以后,帝國主義一方面竭力將洋卷煙輸入中國,另一方面積極籌劃對華輸出資本,就地設立卷煙廠,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占領當地市場,攫取更大的利潤。上海是國外投資設立卷煙廠最早也是最集中的地方。
外國資本在華設立卷煙廠,其資金雄厚,并且享有種種特權,競爭上處于有利的地位,故能長期地利用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占奪消費市場,逐年獲得高額利潤,這對中國民族卷煙工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 在洋卷煙的沖擊和影響下,民族工商界有識之士紛紛倡議開辦中國自己的卷煙工業企業,借以挽回利權。
當時環境對民族工業十分有利,從而使初生的民族卷煙工業有了一次發展。據有關材料記載,1898年有廣東商人在湖北宜昌投資14 000元設茂大卷煙制造所,這可能是中國近代民族卷煙工業的第一家企業,然立足未穩,于1900年停業。
其后,天津和上海出現。
2.香煙的歷史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
1492年哥倫布的兩個船員杰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并吸其冒出的煙,杰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州第一吸煙者。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茲臺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一畝用于商業的煙草。
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并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
1881年,一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工制作的。
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第一次發表文章,提醒人們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66年,美國香煙包裝上開始印有新標志:當心!吸煙有害健康。
香煙業給美國人提供了230萬人次就業機會,這批人又給醫療、消防、洗衣、制藥等行業帶來更多的謀職機遇。
考古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帕羅城發現,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寬大的煙葉和煙斗并列在一起,并有吸剩的煙灰。這些遺物,經儀器分析,含有煙堿,推斷為煙草的葉子。
考古學家也曾在墨西哥馬德雷山中一個海拔4000英尺的山洞里,發現一支空心草桿中塞有煙斗,經放射性測量, 證明是700年以前的產物。果真如此,不僅比哥倫布的發現要早200多年,而且真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卷煙的始祖了。不過,這一歷史奇跡還有待于考古學家的進一步考證。
具體香煙的歷史和來歷你看以下資料:
?fr=qrl3
3.香煙的歷史,香煙的由來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于美洲。
考古發現,人類尚處于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采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里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于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
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一些考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煙的習慣。
隨著美洲史的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加上當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煙草源于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具有了說服力。
煙草起源于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目前發現有66個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種,即普通煙草(*m.L.)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Nrustica L.)。
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最早。1492年10月,哥倫布率領探險隊到達美洲,看到當地人在吸煙。
1536年5月,有個叫嘉蒂的探險家經過長時間的探險,重新回到美洲見證關于印第安人使用煙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倫布記載更加詳細的記述:“他們把煙草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而后在他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只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高興的時候,便把煙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的嘴和鼻孔里冒出為止,就像煙囪里噴出來的煙一樣。他們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
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它放進我們嘴里,那種熱辣的味兒,如同胡椒一樣。” 關于最早記載印第安人是人類最早的吸食煙草的文字,當數西班牙人 — 潘氏所著的《個人經歷談》。
潘氏敘述了他在1497年跟隨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島的經歷,其中描述了他發現印第安人吸食煙草的情景。 此外,還有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里,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
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狀如丫的管子,將有丫的兩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裝著燃燒的野草,他們用這種辦法吸煙,直到失去知覺,伸著四肢躺在地上像個酒醉微睡的人一樣……我很難想象他們從這種習慣里究竟獲得了什么快樂,除非在吸煙之前就已經是喝了酒。” 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后傳遍歐洲。
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并開始做煙草貿易。 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
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臺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后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云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
20世紀50年代引進香料煙,20世紀60年代引進白肋煙,分別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試種成功。黃花煙約在200年前由俄羅斯傳入我國北部地區種植。
“香煙煙草之輸入日本,大概在十六世紀末葉,初為葡萄牙人,后為自菲律賓來之西班牙人所帶人。一五四二年(日本天文十年),曾發生以為是中國海盜而加以逮捕之葡萄牙人數名,彼輩因暴風迷失方向,漂至日本島西南端上陸。
葡萄牙人可為馬可波羅以來,再度發現日本。因此,自印度而來的葡萄牙人,與日本盛行貿易,葡萄牙人無論為商賈或傳教,皆受日本歡迎,就中以事實上脫離中央政府而獨立的九州勢力最盛之薩摩諸侯,尤盡禮儀之隆。
當時葡萄牙商人與船夫帶來煙葉,教九州居民吸食方法,日本書籍載之,今日尤有存者。所以一五九五年(文祿四年),吸煙之風擴至九州,乃是意中之事。
唯當時日本人并未自己栽培煙草。薩摩藩主島津侯,初托葡萄牙人以煙草種子,并于一五九五年進貢給天皇,天皇非常寶貴之,種于御苑之中。
后來逐漸普及,最初限于沿海港灣,尤其是長崎之南船場之處。至一五八九年,日本名臣豐田秀吉死,其子秀賴繼之,吸煙之風益盛。
遂有德川家康頒布禁煙令于全國,但當時首都(即今日之京都)吸食風氣,既極繁盛,雖是觸法犯禁,一向無人顧及,故一六0七年(慶長十二年)與一六0九年(慶長十四年)更發嚴禁令,栽種煙草者,予以處罰。一六一二年(慶長十七年)家康復有告:買賣煙草者,沒以全部財產,及捕得以馬馱煙草者,一并賞以馬匹之禁令。
然無論如何禁止,吸煙之風越來越盛,遂至將軍之侍從(住于今日之東京)亦染此習。結果家康又發布嚴厲法令,若出征軍人吸煙,沒收全部財產。
一六一六年(元和二年)并發。
4.世界香煙的歷史
引言 香煙牌子,顧名思義,就是因推銷香煙而放置在煙盒內的一種小型畫片,其實 質是香煙宣傳廣告。
香煙牌子畫面內容豐富多采,包羅萬象,洋洋大觀,其內容按類別來劃分有: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工程、交通、農業、機械、教育、科學、歷史、理化、動物、花卉、音樂、名畫、文娛、體育、戲 劇、電影、古今名人、古今服裝、各國民族、名勝古跡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 香煙牌子的產生: 本世紀初,它由英、美、德、日諸國傳入我國后,人們稱它為“卷煙畫片”, 或稱“紙煙畫片”、“香煙畫片”。
上海及江浙皖等地人稱其為“香煙牌子”。在北方,人們認為它是泊來品,故喚之為“洋畫”、“洋片”或“洋畫兒”。
有的地方叫法很怪,稱它為“野人頭”、“洋鬼子”。廣東、香港地區叫法更怪,稱它為“香煙公仔紙”。
最早的香煙牌子: 香煙牌子問世雖只有一百余年,但其發展源流卻無詳細的文字記載,一般都于 長者口中得知。香煙最早出現時,都為軟包裝,并無硬盒裝置,后煙廠發現對吸煙者的攜帶與保存不便,于是襯以厚紙一張,使煙殼挺硬,以便吸煙者放于 袋中,保持香煙之完整,該紙就是香煙牌子的雛型。
以后,煙廠在該紙的一面印上人物、風景、動植物等(另一面仍為空白),至此,形成了最初的香煙牌 子。 世界上最早的香煙牌子是1894年英國韋爾斯出品的“世界陸軍”(圖一),又名“步馬軍”,共100片。
外商來華經營香煙牌子,美國花旗公司為最早,其印 制的白來姆司牌西方美女香煙牌子,紙牌甚厚,是紙質香煙牌子中最厚者。香煙牌子中紙質厚者都可為早期產品,一般而言,越厚越早。
1886年,美國大美煙公司委托上海晉隆洋行經銷該公司香煙,牌號系“品海”, 又名“釘頭牌”、“老牌”,售價每包28文,每包煙中附有一張說明書(香煙 牌子),一面印中文,另一面為英文,上書“如有人將吸剩品海香煙空盒數至 五十個寄往公司或親自送到上海晉隆洋行者,以此畫圖一本回贈,也堪玩目也” (圖二)。此畫冊即品海小書,包括底畫計12頁,文圖對照,并加贊語,左右 角印畫片各一,色彩絢麗,內容為該公司制煙全過程。
此舉開創了香煙贈品之先例。 國產香煙牌子: 國產最早的香煙牌子,要數1904年前北京的大象煙草公司、營 口的復口煙草公司、上海的三星紙煙有限公司。
1904年上海三星紙煙有限公司為抵制外國香煙,在上海開辦了中國第一家煙草公司,其印制的單色32片一套 的“清末美女牌九”沒有一個外文,這可謂是國產香煙牌子的鼻祖(圖三)。不久,北方出現北洋煙草公司,南方開辦了廣東南洋煙草公司,接著大大小小 煙公司像雨后春筍一樣出現,單上海就約有四百多家。
當時國內以土產手工卷煙充當洋煙的冒牌貨在農村比比皆是,因而很多煙民只相信附有香煙牌子的香 煙才是正宗煙廠的產品,故香煙牌子隨著煙公司發展和煙民們的青睞而大量涌現。 香煙牌子的停止: 抗戰勝利后,貨幣天天貶值,今天出售香煙收回的貨幣,到明天已無法購買回 原料,加之印制香煙牌子成本又甚高,故煙商難以維持,各煙廠為降低成本,紛紛停止了香煙牌子印制。
國產最后一套香煙牌子是上海裕華煙草公司出品的 80張一套的“抗戰八年勝利畫史”(圖四)。至于英、美、德、日等諸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因印刷工具都用以供印戰爭宣傳品之用,故香煙牌子的 印刷早已停止。
最近的香煙牌子: 1994年杭州卷煙廠出品的香煙中附有畫片,正面印有“故宮 藏畫”、“明清扇面”、“龍鳳玉器”、“古陶瓷瓶”、“風景油畫”、“戲曲臉譜”等圖案,并有“精美禮卡收藏珍品,杭州卷煙廠敬贈”字樣,每一套為100張,故稱“百圖卡”,此畫片可稱得上目前國內最新一代香煙牌子(圖五)。 結論: 煙廠的香煙牌子雖然停止了生產,但有些非香煙行業的廠商、出版社、圖書公 司為招來生意而印制的小畫片卻比比皆是,如冠生園食品公司的“鳥類”小畫片、安住大藥房的“動物”小畫片、中國香糖公司的“大頭娃娃”小畫片、新 華圖書出版社的“三國志”小畫片等,其形狀大小和畫面內容與香煙牌子并無異樣,難以區別,初玩者,不善此道,往往誤認。
其與香煙牌子的區別在于, 后者的背面都有煙公司或煙廠名,而前者無煙公司或煙廠名。至于市上出售的不具印刷單位名稱的小畫片,更不屬香煙牌子了。
近幾年中,市場上出現以復印品冒充真品香煙牌子,初集者,易于受騙應于鑒別。 在香煙牌子小小方寸之中,從社會、歷史、文化、科學各方面展示了當時風貌,很多香煙牌子還附有故事內容、技巧說明、畫面注釋,這是郵票、火花所不及的,故香煙牌子集大成后,可稱得上一部微型百科全書。
所以,香煙牌子不僅 具有較高研究、參考、欣賞和收藏價值,還具有傳播知識、陶冶性情等功能。今天香煙牌子欣賞起來,它的研究價值不減當年,它的傳播科學、增加知識、陶冶情操的作用依然存在。
5.中國香煙的歷史
據歷史文獻記載, 16世紀時煙草相繼由菲律賓、越南、朝鮮傳入中國,很快為人們所接受。
也有資料說大約17世紀初,荷蘭人通過臺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了吸煙者。也有人聲稱煙草最早于“明萬歷年間”即16世紀末,從菲律賓傳入我國臺灣,再到福建、廣東。
但是,1980年,廣西博物館文物隊在廣西合浦縣“上窯明窯遺址”發現三件明代瓷煙販和一件壓槌,壓槌上刻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四月二十日造”。這些實物對中國煙草起源于“明萬歷年間”的說法提出了疑問。
因此,有的學者經過考證,認為煙草在1549以前已經傳入我國的廣東(合浦在明朝、清朝、民國時屬廣東),因此“廣東”是中國最早有煙草的地方。不管考證結果如何,明朝中后期煙草開始進入中國是可以肯定的。
而煙草在中國落地生根后,中國明代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識》一書中,又發現了“煙草”一詞,這是中國出現“煙草”詞條的最早記錄。當然,隨著煙草的傳入,種植逐漸廣泛,這令中國的統治者們感到恐慌,因為經常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煙草成為走私鴉片的幌子,政府認為這會危及帝國的統治。
明代最后一個皇帝崇幀認為這是不良之習,就下令禁煙。但是讓人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讓煙草之路在中國受到極度抑制,但卻導致了清代百姓吸食純鴉片的百姓逐漸增多,終致近代的鴉片之害。
6.香煙有多少年的歷史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文明社會抽煙的歷史,始于1492年哥倫布的第一次美洲之行。1492年10月12日晨,哥倫布到達巴哈馬的圣薩爾瓦多島。
7.香煙的歷史,最初是用來做什么的
煙草是一種發展較晚的作物。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除美洲印第安人之外,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知道吸煙是怎么回事。今天,吸煙的風氣遍及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煙草同我們的生活發生著種種密切的聯系。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率探險隊在圣薩爾瓦多島登陸,歐洲人第一次跳上美洲大地,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在哥倫布早期的航海日記中,只是簡單地提到煙草,但以后在其他探險隊員的報告中異乎尋常地報道了煙草。
這些報道說他們看見“許多男人和婦女手上拿著‘燃燒的炭’(Glowing-coals),以此使自己得到某種香氣”。后來才弄清這種燃燒著的“炭”就是卷著的煙葉。
人們將這種煙葉的一頭燃燒,一頭含在嘴里吸煙,然后從嘴或鼻子里呼出煙霧。美洲土著居民有很長的吸煙歷史。
據考古分析,在3500年以前美洲居民就已經有吸煙的習慣。瑪雅人曾繁榮一時,那里的古老文化遺跡給歷史學家留下了許多謎。
在墨西哥南部的奇阿帕斯州(Chiapas)仍保留有瑪雅神職人員身著禮服吸著管狀煙斗的石刻浮雕,這是被公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吸煙圖。相傳,吸煙同宗教有關。
煙草有醉人的香氣,具有消除疲乏和提神的作用,甚至能治療疾病。人們認為煙草得到了“神”的幫助,是一種“神草”。
那時,吸煙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由司祭的神職人員執行。 隨著通往美洲航道的開通,歐美大陸之間的往來日益頻繁,煙葉和煙草種子被帶進了歐洲,并且不斷傳播到其他地方。
后來,人們發現煙草有麻醉作用和其他藥用功能,傳播日漸廣泛。有一位名叫尼古特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一說是駐葡萄牙大使),對美洲的植物很感興趣,其中有些植物與歐洲的差異很大。
他曾聽人說煙草可以解乏提神,可以止痛和治療疾病,尤其是對治頭痛病更有療效。約在1560年,尼古特從別人送的禮物中得到煙草種子,精心地栽培在自己的花園。
果然,煙草生長茂盛,收獲其葉試吸,感覺很好。人們為了紀念尼古特,把煙草堿稱為尼古丁。
由于世界各國煙草都是直接或間接來自美洲,對其稱呼都采用譯音文,如德文“Tabak”、英文“tobacco”、法文“tabac”等等。 烤煙,原產于美國,舊稱董煙,也稱美煙或弗吉尼亞煙草。
中國烤煙于20世紀初引種,最初是伴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掠奪進入中國的。 19世紀70年代后期出現的卷煙機,使英國和美國在卷煙工業技術和產品方面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從而加強了對外的原料掠奪和商品輸出。
19世紀80年代以后,帝國主義一方面竭力將洋卷煙輸入中國,另一方面積極籌劃對華輸出資本,就地設立卷煙廠,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占領當地市場,攫取更大的利潤。上海是國外投資設立卷煙廠最早也是最集中的地方。
外國資本在華設立卷煙廠,其資金雄厚,并且享有種種特權,競爭上處于有利的地位,故能長期地利用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占奪消費市場,逐年獲得高額利潤,這對中國民族卷煙工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 在洋卷煙的沖擊和影響下,民族工商界有識之士紛紛倡議開辦中國自己的卷煙工業企業,借以挽回利權。
當時環境對民族工業十分有利,從而使初生的民族卷煙工業有了一次發展。據有關材料記載,1898年有廣東商人在湖北宜昌投資14 000元設茂大卷煙制造所,這可能是中國近代民族卷煙工業的第一家企業,然立足未穩,于1900年停業。
其后,天津和上海出現了一些早期的卷煙工業企業,這兩個地方實際成為當時南北卷煙工業的中心。其他地方如煙臺、北京、漢口、哈爾濱、保定等地,也都出現過一些早期有影響的煙草公司和卷煙廠。
當然,最有影響的還是北洋煙草公司和南洋煙草公司的產生。這兩家公司的產生,象征著中國民族卷煙工業從萌芽進入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民族卷煙工業是在與外來資本的對抗中產生的,也在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斗爭中成長。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中國卷煙業迎來了又一個春天,出現民族卷煙工業的第二次發展。
慘案的爆發,掀起了大規模群眾性的抵制外貨高潮,國貨運動盛極一時。于是,上海華商各煙廠日夜加班趕制,市面仍供不應求,民族資本也相繼自建煙廠。
抗戰期間,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等地的卷煙工業受到戰火的摧殘,不久就被日偽所劫奪。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在上海等地接收了日偽煙草業,一些民族私人資本卷煙廠也相繼復工,有的還擴充了生產,中國卷煙工業出現過一時短暫的繁榮。
我國煙草行業的發展壯大,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國煙草行業同其他行業一樣,得到了很快振興。到目前,煙草行業已成為我國十分重要的稅利來源之一。
煙草初入我國,名稱眾多,“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淡巴姑,曰淡肉果,曰擔不歸,曰醺,曰金絲醺,曰芬草,曰煙酒,總名曰煙”。煙草在廣東又被稱為仁草、八角草,在杭州又稱“坦坦”,還有的地方稱為相思草。
在以上的名稱之中,大致可以分為幾類:一類是按剛傳入的本名塔巴果“TOBACCO”的各種譯音異寫,一望便知。二類是傳入后稱贊它的人以其色其香,以其解悶提神、交際應酬的功用而加上的新名。
如芬草、仁草、金絲草、金絲煙、金絲醺、還。
8."香煙"的來歷
香煙
①香點燃后所生的煙:香煙迷漫。
②燒香祭祀祖宗,因稱傳宗接代為繼承香煙,也稱繼承香火。
③指卷煙:抽香煙有害健康。
菸草是土生於南美洲的一種植物,其葉子可用來口嚼或做成卷菸來吸。最早享用菸草的是美洲的印地安紅人。當歐洲探險家抵達新大陸時,菸草的使用在美洲已經相當普遍。到了十六世紀,菸草被傳入歐洲,然后再流傳到世界各地。
二十世紀以前,菸草大部分以咀嚼、嗅聞(snuff)、煙斗以及雪茄的方式被使用。十九世紀末期、由於制造香菸的機器被發明,紙菸成為菸草使用的主要型式。
在國人眾多的嗜好品中,崇洋媚外之風越刮猛,唯獨香煙這個為國家創造最大稅利的奢侈品最使國人揚眉吐氣,盡管洋煙在80年代的中國各地也神氣了一段時間,但我們的國產煙最終還是打敗了這些侵略者。
高檔香煙吸引人之處在于其優美醇和的香氣。同樣是煙草,同樣只是吸吸它的煙氣而已,人們竟愿意用百倍的價錢買來享受,這同香水的情形一模一樣——香氣在這里起了決定性作用。
雖然“戒煙”口號震天響,煙民仍有增無減,看來,要消除香煙的危害還得另辟蹊徑。目前醫學界認為最好是研制出無害的“保健煙”取代對人體健康有損的香煙,這個計劃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分段進行。首先將焦油含量降一半,再降低尼古丁含量,再降低焦油含量……直至降至對人體完全不造成損害為止。
降低焦油和尼古丁含量,講講容易,做起來難。你把焦油和尼古丁去掉一些,煙民們就接受不了,說是“沒勁”。唯一的辦法是加香,騙騙“癮君子”的嘴巴和鼻子,讓他們慢慢忘掉熟悉的氣息而逐漸喜歡上對人體無害的香味化合物。“加香”當然是加天然煙草或酷似天然煙草的香味成份。
日本最早找到一個替代物,這就是目前風靡世界的據說能“治百病”的草本植物——蘆薈,蘆薈葉子烤干以后適量加入煙草中,可以大幅度降低焦油和尼古丁,而“吃味”與煙草最接近。當然經過調香師再配一種專門的“蘆薈保健煙香精”加進去以后“煙民”就更歡迎了。日本科技界稱蘆薈保健煙的問世是“本世界煙草工業的一大革命。
加香技術對鼻煙的制造就顯得更重要了,因為鼻煙只嗅聞其香氣,沒有點燃抽吸,所以加入的香料也與卷煙不同。當然,那個時候只有天然香料,用化學方法制造的合成香料還沒有出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