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美術課教案《點點星空》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觀察星星、月亮的形狀和色彩的變化,感受色彩強烈對比的美。
2、學習選擇鮮艷的色彩表現星空的燦爛,感受色彩涂抹帶來的快樂。 3、嘗試與同伴共同使用繪畫材料,共享操作空間。
活動準備: 1.圖片"星空" 2.畫紙每組一張,蠟筆每組一盒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欣賞圖片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觀察過晚上的天空嗎?晚上的天空上有什么呢?" 1、師:"有個叫梵高的老爺爺喜歡看晚上的天空,還很喜歡畫晚上的天空,我們一起來看看梵高老爺爺的畫吧!""美嗎?你覺得它美在哪兒?你看到了什么?" 2、師:"那畫上什么最亮呢? 二、引導幼兒從顏色、線條上欣賞作品 1、從顏色上觀察作品 師:"這幅畫上有哪些顏色呢?什么顏色用的最多?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9663931你看到這些顏色有什么感覺? 小結:梵高老爺爺用了深藍色、藍色、黃色等,色彩很美,對比也很強烈,給人很不安、害怕的感覺。 2、從線條上觀察作品師:"這幅畫里有哪些線條呢?哪兒用了波浪線呢?還有一圈一圈的像什么?" 三、引導幼兒整體感受作品 師:"你看了這幅畫,有什么感覺?"小結: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旋渦圍住了,大樹像火苗一樣向上旋轉著上升,表達了自己緊張、憂郁、難過的感情。
四、合作完成作品,創作星空。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梵高老爺爺畫的星空,接下來我也請小朋友們來畫畫你想象中的星空" 小組合作的方法 師:"老師今天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一張畫紙,這么多小朋友怎么在一張紙上畫畫呢?人多怎么辦呢? 師:"對了,找空的地方畫,一組的小朋友一起來完成這幅畫,看看哪一組的星空最美。
" 五、作品展示、交流分享 師帶領幼兒展示每組小朋友的作品并請個別幼兒說說畫中有什么。
2.幼兒園大班美術課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小魚捉迷藏》
目標:
1.在不規則的線條畫里擦出小魚形象,并添畫魚的眼睛、嘴巴、鰭及花紋等。
2.學習合理搭配顏色,樂于表現美。
準備:
1.畫紙、黑色水彩筆、油畫棒每人一套。
2.范畫,錄音機,輕音樂磁帶。
過程:
1.產生興趣。
(1)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畫線:有一條奇妙的線,它最愛在紙上快樂地跳舞。你瞧,它在這兒轉了一個圈,又在那兒轉了一個圈,在每一塊空地上部留下了它的痕跡。
(2)幼兒徒手練習"畫"會跳舞的線。
2.師幼一起觀察會跳舞的線留下的痕跡,找找小魚藏在哪里。
3.從這些會跳舞的線里找到小魚后,教師添畫小魚的眼睛,嘴巴、鰭,花紋等。
4.討論:怎樣讓這些小魚變得更漂亮?(涂上漂亮的顏色。)
5.出示茫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了解繪畫過程:先用黑色水彩筆在紙上畫出會跳舞的線,再把藏在線里面的小魚找出來,然后給小魚添畫上眼睛、嘴巴、鰭和花紋,并給它穿上漂亮的衣裳,最后還可以添畫水草,小石頭等。
6.播放輕音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啟發能力強的幼兒注意色彩搭配和畫面安排。
7.展示、欣賞、交流作品,關注能力稍弱幼兒并給予鼓勵。
延伸活動:
在美工區投入相應的材料和作品,引發幼兒繼續創作。
3.幼兒園繪畫教案怎么寫
(原文載自Art one 創意美術課 僅供參考)
§ 創意啟發:和小朋友認識大嘴魚。
§ 知識點:點與線結合的繪畫,表現動物。
§ 藝術形式:平面造型藝術
§ 材料認知:油畫棒的繪畫工具。
藝 術 材 料 準 備
材料準備:A4素描紙(或普通白紙)、油畫棒
教 師 課 前 準 備
1、教學視頻除了可以作為上課的教學內容,也可以作為老師提前備課的課程教案,所以教師需要提前觀看一遍教學視頻,了解課程內容及創作方法!
2、老師按照課程預告準備好課程材料!
3、老師按照教學視頻內容,把小朋友的畫紙提前折疊好!
課 堂 教 學 流 程
1、課程主題:
先與小朋友進行互動,告訴孩子們,今天課程的主題和課程的名字,然后打開影片,開始課程學習!
2、課程教學視頻第一次暫停互動
教學視頻播放到專業老師畫好輪廓線時,進行第一次暫停,這時小朋友可以看到老師創作的第一步,孩子們開始跟著專業老師開始創作!教師觀察并適當引導孩子的創作,不要刻意要求,給孩子自由創作的空間!當小朋友的繪畫進度和視頻里的專業老師同步時,繼續播放教學視頻。
3、課程教學視頻第二次暫停互動:
教學視頻播放到專業老師給魚上色完成時,進行第二次暫停,小朋友跟著專業老師的引導方向持續創作!教師觀察并適當引導孩子的創作,不要刻意要求,給孩子自由創作的空間!當小朋友的繪畫進度和視頻里的專業老師同步時,繼續播放教學視頻。
4、課程教學視頻第三次暫停互動:
教學視頻播放到專業老師把魚張開嘴的狀態上色完成時,進行第三次暫停,小朋友跟著專業老師的引導方向持續創作!教師觀察并適當引導孩子的創作,不要刻意要求,給孩子自由創作的空間!當小朋友的繪畫進度和視頻里的專業老師同步時,繼續播放教學視頻。
5、課程教學視頻第四次暫停互動:
教學視頻播放到專業老師把作品全部完成時,進行第四次暫停,小朋友跟著專業老師的引導方向持續創作!教師觀察并適當引導孩子的創作,不要刻意要求,給孩子自由創作的空間!當小朋友的繪畫進度和視頻里的專業老師同步時,繼續播放教學視頻。
6、課程結束,老師總結,小朋友分享作品:
所有孩子完成作品創作后,老師進行總結表揚鼓勵小朋友創作的都很好,然后邀請3個小朋友上臺將自己的創作作品和大家進行分享!
注意事項:
1、孩子創作時,老師的引導互動,要鼓勵并且尊重孩子的自由創作和發揮,不可以要求孩子按照視頻里專業老師的樣式完成!
2、視頻里專業老師的科學示范只是代表主題的表達方式,對孩子是創意啟發的引導和表達方式的引導,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和老師畫的一模一樣!
3、對于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表達的與眾不同,老師要及時的進行表揚,并給大家展示,鼓勵小朋友畫出屬于自己的創作!
4.小班美術教案《天空》
活動目標:
1、在了解天空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發揮想象,按意愿畫出天空的形象。
2、大膽想象,大膽構圖、著色,提高幼兒的表現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發揮想象,大膽構圖、著色。
難點:按意愿畫出天空的形象。
活動準備:
1、有關天空、宇宙的一些圖片等、幼兒美術用書。
2、事先與家人觀察過天空的變化。
活動過程:
1、集體討論引出課題。
----天空是什么樣子的?
----宇宙是什么樣的?
2、教師引導幼兒構圖。
----總結幼兒的討論結果,并引導幼兒考慮:把天空畫下來該怎么畫?畫些什么?
----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簡單引導幼兒如何構圖。
----天空是個大房子,里面有很多東西,請小朋友把它畫下來。
3、放輕音樂,請幼兒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4、幼兒練習。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構圖、著色。
4、展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
在討論中幫助幼兒疏理已有經驗。
引導幼兒構圖、為幼兒自由作畫作準備。
重點指導一些缺乏作畫技巧的幼兒。通過欣賞、交流讓幼兒感受分享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5.想一想,畫一畫中班繪畫教案
活動目標
1. 學習繪畫小朋友手拉手的動態,表現與好朋友的親密關系。
2. 能適當添畫背景,表現活動的場景。
活動準備
中班幼兒用書9月分冊第5頁 油畫棒 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 、觀察好朋友
教師:"你和好朋友牽過手嗎?你們是怎么牽手的?"(請幼兒上來做示范)
二、教師出示圖片。
1.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手拉手站立的兩個幼兒與一個站立有什么不一樣。
2. 重點觀察手臂的姿勢及兩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動態。
三、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教師請小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每位幼兒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選一個座位坐在一起。
教師提問:"和好朋友在一起,你們高興嗎?"
四、引導幼兒畫一畫"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啟發幼兒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時動作是什么樣子的?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在哪里玩?做什么事情呢?然后添畫相應背景。
五、說說我的好朋友(幼兒用書第5頁)。
啟發幼兒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將它們記錄在圖畫背面。
6.少兒美術培訓班課程教案怎么寫
大班美術活動:五彩臉譜
目的要求:
1、在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臉譜藝術的美,激發創作興趣。
2、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大表現臉譜特征。
活動準備:
課件、水粉顏料若干,衣服若干件、各種水粉顏料,
重點與難點:
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大表現臉譜特征。
設計思路: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為了讓幼兒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欣賞作品來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在這次活動中,我以中國傳統藝術——臉譜作為欣賞對象,旨在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工藝藝術。以臉譜精致、絢麗、獨特的裝飾風格來吸引孩子,引起創作興趣,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觀察討論
導入:瞧!這是什么?(臉)可是這張臉太白了,我們來幫他化化裝怎么樣?那我們用什么顏色來畫他的臉呢你來說(紅色、綠色、藍色)鼻子呢、眼睛、嘴巴。裝化好了,如果老師請你們根據臉的顏色給他取個名字的話,你們會給他取什么名字呢?
討論:
小朋友取的名字真好聽,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些,你們看! 師逐一出示紅臉、這是什么臉啊!這個顏色的臉表示這個人很英勇,藍臉、綠臉、黃臉(幼兒隨畫面一起說出臉譜的名字,教師邊放課件邊介紹每種顏色代表著人物的性格特征)。
2、剛才那些紅臉、藍臉、綠臉、黃臉我們都把它統稱為臉譜。臉譜在我們的京劇中用的是最多的,我們來找一找臉譜與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左右對稱,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樣(顏色不一樣,臉分成幾個塊面,五官有了變化)。(引導幼兒討論顏色如何變,五官有些什么變化,)
3、教師示范,幼兒參與。
(二)聯想創作
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漂亮的臉譜,把它畫在我們的衣服上好嗎?
提示:
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畫一張什么顏色的臉。
2、化妝的時候要仔仔細細,千萬不要把臉畫得兩邊兩樣。
3、臉譜上還有許多彎彎的線,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訴大家。
4、你的五官變了沒有,變成了什么?(相互欣賞幼兒作品,促進生生互動)
5、顏色要有深有淺,找一找誰是大藝術家。
(三)引導講評,展示
教師隨機抽取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你畫的是什么臉,
(四)、結束
(播放音樂)教師引導幼兒把自己的作品系在身體的各個地方走模特秀
7.中班美術《大蘑菇》公開課教案
活動目標:1.用橢圓形表現蘑菇傘,并用多種顏色裝飾。
2.知道畫面的排列要有大有小,使得畫面豐富、布局合理。活動準備:小兔頭像、蘑菇圖片,范畫、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一、故事導入,引出課題1.教師出示示范畫,講述故事:小白兔和小伙伴們在草地上玩,忽然下起了雨,他們跑呀跑,發現前面有很多漂亮的雨傘,仔細一瞧,原來是蘑菇。小白兔跑到蘑菇傘下面來避雨了。
2.小動物為什么到蘑菇下面避雨呢?3.請幼兒觀察蘑菇,看蘑菇是什么樣子的?(有大大的、半圓形的頂,還有長長匠柄,能像雨傘一樣擋雨點。)二、各種各樣的蘑菇。
1.教師示范畫蘑菇:畫個扁扁的橢圓形,下面長長的兩條線就是蘑菇的柄。2.觀察示范畫中大蘑菇、小蘑菇、矮矮胖胖的、高高瘦瘦的蘑菇,每個蘑菇的花紋都不一樣。
3.教師請幼兒說說,總結畫蘑菇的方法,創編成兒歌的形式(PPT出示):圓圓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傘,一個個,地上長,小白兔,真喜歡。4.幼兒跟讀兒歌。
5.教師邊念兒歌示范畫兩個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畫橢圓形或半圓形的蘑菇頂,在蘑菇頂中間底下畫上蘑菇柄,然后在蘑菇頂上畫上不同顏色的小圓點或者斜紋作裝飾,最后給蘑菇涂上漂亮的顏色(教師示范時,強調涂色規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色彩均勻)。三、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各種蘑菇傘的形狀,并用色彩和花紋裝飾蘑菇。2、提醒幼兒不能將蘑菇的柄畫得太粗。
3、指導幼兒涂色,可以用多種顏色表現蘑菇花紋。四、展示幼兒作品。
擴展資料:《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第2版)》從學前教育課程設置出發,結合藝術學科的特點和學前兒童的成長和認知特點,從學習幼兒藝術習得的發展規律,到通過欣賞達到對幼兒藝術的初步認識;再從幼兒藝術教育的大主題到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具體任務、內容、特點、組織指導;最后通過專家的最新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提高理論修養,開闊眼界,并由一線教師的成功經驗幫助學習者體驗幼兒教師的自我實踐操作。另外,本教材為了更好地配合理論學習,安排展示了許多國內外學者、專家在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真實、生動、有趣的案例,供學習者分析、思考與借鑒。
參考鏈接: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百度百科。
8.美術課程
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美術教育以美術學科為基礎的教育門類。其目的主要是延續和發展美術的知識與技巧,以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術素質和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美術課程的價值1.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意識。2.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3.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4.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5.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課堂教學教師提高和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主要陣地,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已成為美術課程改革的主流。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主要標準教學目標多元、教學內容豐厚、教材處理變式、教學問題優化、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流程清晰、教學姿態平等、教學評價恰當、教學方法多樣、媒體運用恰當。《美術課程標準》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
9.中班美術活動鑒賞教案《蒙娜麗莎》
教材分析: 美術課程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培養最具成效的課程之一。
"想象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而在幼兒園繪畫領域的人物畫繪畫活動中,常常出現幼兒不理解人物內心情感變化,無法產生共鳴,從而導致很難靈活地運用畫筆來創作,唯有機械地臨摹出人物面部表情。
針對這一點,我展開了圍繞以人物有趣的表情變化為主線,符合中班年齡特點,貼近幼兒實際發展水平的富有心理撫慰功效的主題式繪畫活動。本節課為系列課程的第一課時,設計生動有趣、富有挑戰與創意的游戲情節和操作環節等,旨在啟發幼兒通過初步觀察喜怒哀樂的表情下,人的眉眼鼻嘴不同的變化;給予幼兒發揮個性的自由,表現獨特個性的空間,在初步感知、了解人臉部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從而發展其想象力與創造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多感官參與,幫助幼兒理解喜怒哀樂時,眉、眼、鼻嘴的特征變化,初步掌握人物面部表情變化規律。(教學重點)2.學習運用線條、色彩和形狀,初步繪畫出人物生動而豐富的表情。
(教學難點)3.鼓勵幼兒細致觀察,激發其對人物畫的繪畫興趣。 教學準備: 1.幼兒用具準備:繪畫紙、彩筆、五官操作教具、小鏡子。
2.教師教具準備:音樂、展臺。 教學過程: 1. 師生共同演唱歌曲《表情歌》,在游戲情景中體驗高興、害怕、生氣等情緒。
2. 出示表情拼圖,請幼兒根據需求,自由選擇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臉型和五官造型來進行拼擺。 3. 交流小結:你拼擺出的"臉兒"是什么樣的表情,照著小鏡子學一下。
4. 提問:這樣的表情說明他心里怎么樣,到底發生什么事情了?幼兒回答:皺眉的表情說明他不開心,他一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哈哈大笑的表情說明他非常開心……5. 教師小結:我們的心里藏著一間小房子,當你不開心時,小房子里就會黑黑的,塞滿了東西,感覺悶悶的堵堵的。如果這樣下去時間一長,人就會生病。
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像出去走一走、聽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好朋友在一起等,讓小房子打開窗,投進陽光,真正讓自己快樂起來。 6. 提供繪畫材料,請幼兒自由繪畫有趣的臉。
(教師提出繪畫要求:幼兒邊照鏡子邊做出各種表情,啟發其認真觀察眉、眼、鼻、嘴的特征變化,并主動嘗試繪畫創作。)7. 幼兒間講述自己的美術作品,游戲:學一學(模仿好朋友畫紙上的面部表情)。
8. 自然下課。 活動延伸: 1. 親子繪畫活動:微笑的媽媽,打呼嚕的老爸2. 幼兒園季節課程:小樹葉的表情3. 結合日常生活,啟發幼兒善于觀察,會簡單的自我排解煩惱和幫助好朋友疏通不良情緒。
4. 在區角游戲區投放操作材料,提供繼續深入、持久地探究人物面部表情變化的規律。 5. 名畫欣賞:達芬奇《蒙娜麗莎》,畢加索《夢》,蒙克《吶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