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尼斯的簡短資料
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
人口34.3萬(有統計顯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為17.4萬,而2009年10月份剛剛公布的常住人口總數還不到6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主建于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
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
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
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后,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
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
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花邊、刺繡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
馳名的旅游中心,年有3百萬游客。古老的圣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鐘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物。
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
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于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
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綴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2.威尼斯的簡單資料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
這個面積只有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歐洲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于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
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紀開始發展,14世紀前后,這里已經發展成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為威尼斯全盛時期,成為意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
16世紀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于拿破侖的統治,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共和國從此滅亡。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
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區和意大利才實現統一,從此成為意大利的一個地區。
3.搜集關于威尼斯或者小艇的資料
嗯.您所說的 是一本書么.?美國的 馬克·吐溫 又名《威尼斯的小艇》還是小艇.?第一條威尼斯小艇——貢多拉如同畫舫,到后來,為了避免一些人炫耀自己的金錢,都把貢多拉統一改成黑色,呈月牙形。
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節日的時候,才能把普通的貢多拉改成花船。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叉,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車。
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一個獨具特色的名字——“公朵拉”。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它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據說,7世紀時,第一任總督將這種船命名為“公朵拉”(1094年文獻首次提到)。
今天這種小舟一般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對稱型,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一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
貢多拉船夫現在只穿著一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戴著一項草帽。過去船夫們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
劃船的時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擱在彎曲的槳架上長長的單槳劃。1562年,威尼斯元老院頒布禁令:不準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
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結果,瀉湖一眼望去清一色黑色貢多拉與碧綠的湖水搭配得煞是好看。
從前的貢多拉的中間船艙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船篷,用來給旅客遮陽擋雨,有的船篷上面開有小窗和小拉門。后來這種船篷也消失了。
今天,貢多拉依然來往于威尼斯的河道上,但其數目僅是18世紀的二十分之一。讓人高興的是,象圣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制造并修理這種小船,使這種古老的威尼斯傳統得以流傳小米.親筆。
4.威尼斯的簡短資料
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有統計顯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為17.4萬,而2009年10月份剛剛公布的常住人口總數還不到6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主建于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后,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花邊、刺繡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游中心,年有3百萬游客。古老的圣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鐘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于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綴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5.各位,誰有威尼斯簡潔的資料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它既是旅游勝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環海,位于威納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實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公里長的長堤,是1846年建造的鐵路橋,1932年又與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橋,與大陸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全城有教堂、鐘樓、修道院、宮殿、博物館等藝術及歷史名勝450多處。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是繼佛羅倫薩和羅馬之后的第三個中心。威尼斯畫派作為后起之秀,在歐洲藝術中享有盛名,影響很大。代表人物如:喬爾喬涅、提香、丁托列托等。威尼斯在歌劇藝術發展上也做出過重要貢獻,威爾第創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劇就是在這里首演并獲得成功的。1932年,威尼斯又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貿易中心,港口每年進出貨船達萬艘以上。其經濟以旅游和服裝為基礎,料器和花邊是它的傳統行業。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作為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面積只有6. 9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0萬人左右,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鐘樓,64座修道院,40多座宮殿,每年來此觀光旅游的游客達上千萬之多。
威尼斯古城興建于452年,當時,沿岸居民因逃避它族迫害,被迫遷網威尼斯湖中定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紀末,它已發展成當時地中海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
威尼斯有一條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與177條支流相通,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條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象從水中鉆出的似的。在這座水上城市里,汽車、摩托車、甚至自行車都是被禁止的,在路邊叉著“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貢都拉則充當了自行車的地位。
當然,威尼斯也有它的憂慮,它正面臨這洪水的侵襲、地面下沉和環境污染等威脅,近年來曾發生圣馬可廣場被洪水所淹的現象。
呵呵,簡潔簡潔……
6.威尼斯小艇的資料,簡短一些,但不要太簡短了
嗯.
您所說的 是一本書么.?
美國的 馬克·吐溫 又名《威尼斯的小艇》
還是小艇.?
第一條威尼斯小艇——貢多拉如同畫舫,到后來,為了避免一些人炫耀自己的金錢,都把貢多拉統一改成黑色,呈月牙形。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節日的時候,才能把普通的貢多拉改成花船。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叉,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車。
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一個獨具特色的名字——“公朵拉”。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據說,7世紀時,第一任總督將這種船命名為“公朵拉”(1094年文獻首次提到)。
今天這種小舟一般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對稱型,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一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貢多拉船夫現在只穿著一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戴著一項草帽。過去船夫們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劃船的時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擱在彎曲的槳架上長長的單槳劃。
1562年,威尼斯元老院頒布禁令:不準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結果,瀉湖一眼望去清一色黑色貢多拉與碧綠的湖水搭配得煞是好看。從前的貢多拉的中間船艙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船篷,用來給旅客遮陽擋雨,有的船篷上面開有小窗和小拉門。后來這種船篷也消失了。今天,貢多拉依然來往于威尼斯的河道上,但其數目僅是18世紀的二十分之一。讓人高興的是,象圣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制造并修理這種小船,使這種古老的威尼斯傳統得以流傳
小米.親筆
7.威尼斯的簡單介紹
[編輯本段]【簡介】 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
人口34.3萬。主建于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
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聯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
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
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后,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
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
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花邊、刺繡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
馳名的旅游中心,年有3百萬游客。古老的圣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鐘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物。
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
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于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
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綴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威尼斯圣馬可廣場漲水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后就蓋房子,這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
當年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
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后見了氧才朽。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
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
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
平日里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只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威尼斯有毀于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圣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筑延續到今天,她獨特的氣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威尼斯及其瀉湖 英文全稱:Venice and its Lagoon 英文簡稱:Venice 編號:546-004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始建于5世紀、由118個小島構成的威尼斯,10世紀成為當時最主要的航運樞紐。總體上來說,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
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的威尼斯(英文:venice 、意大利文:venezia) 四周環海,位于意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濱的威納托省(Veneto)。從地圖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里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
[編輯本段]【威尼斯的歷史和地理】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這個面積只有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
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于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
威尼斯10世紀開始發展,14世紀前后,這里已經發展成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為威尼斯全盛時期,成為意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16世紀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于拿破侖的統治,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共和國從此滅亡。
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區和意大利才實現統一,從此。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威尼斯的資料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