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名人積極上進的事例
1、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及廣大科技工作者團結奮進,使“兩彈一星”成為上世紀中華民族最輝煌的偉業之一。
2、老一代中國女排隊員們團結拼搏,上世紀八十年代榮獲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賽“五連冠”。郎平、孫晉芳、張蓉芳、梁窢腸促段詎燈存犬擔華艷、楊錫蘭等已成為當時中國體育的標志性人物。
3、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廣大解放軍、武警官兵與醫療救護人員及無數志愿者團結一心,全力戰斗在搶險救災第一線,有的還獻出了寶貴生命。而抗震小英雄陳浩的事跡更令國人感動。
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在大災大難面前,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團結的民族、永遠不可戰勝的民族。 4.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
兩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后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統兵抵御。
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皇帝命令郭子儀率部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
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 ……”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們同心協力,眼下正需要你這樣人才,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同心,將帥協力,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功卓越顯著。 5.維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紀德國杰出化學家。
他們兩人的性格迥異,李比希激烈,爽朗,風風火,像一團烈火;維勒平和、沉穩 、文文靜靜,像一盆冷水。但兩個感情很好,親密無間。
他們密切配合,致力于科學研究。共同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作出了貢獻,同是有機化學的創始者。
李比希在自傳中寫道:“我的最好運氣,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來我和這位朋友真誠合作,毫無隔閡……手攜手地向前,這一位行動時,那一位已經準備好。”
由于兩人的真誠合作,因此,才創造出科學研究上的輝煌。
2.積極進取的事例兩個,名言7個
假設,什么事都不做,狀態為“0”,
假設努力進取并成功,狀態為“1”
假設努力進取但不成功,狀態為“0”
假設努力防守,并成功,狀態為“0”
假設努力防守,但不成功,狀態為“-1”
在這種假設條件下,如果你不積極進取的話,你只能停留在“0”的狀態。
如果你積極進取了,但沒成功,也只是停留在“0”的狀態
如果你積極進取,但成功了,那你就提升到了“1”的狀態
如果你只是積極防守,不管成不成功,你都是不能達到“+1”的狀態
綜上所述。。
3.【鼓勵人們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論據短一點的】
歐陽修四歲喪父,隨叔父在現湖北隨州長大,幼年家貧無資,母親鄭氏以荻畫地,教以識字.歐陽修自幼酷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終學有所成.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后人笑. 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并不早慧,他到3歲還不會說話,在整個學習期間也無"神童"的表現,甚至在教師眼里顯得平庸遲鈍,他主要是對教師的呆板教學方法感到不滿,而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勤奮自學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學時代就自學了包括微積分在內的基礎數學及某些理論物理知識,進入大學后,他經常缺課,獨自修讀了經典理論物理,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4.關于積極進取的作文 要有中心論點 分論點和論據
挫折粘是著絲的美麗,是冬日寒風中時尚女孩漂亮的圍巾;是農田里飄著混合泥土的稻花香;是辛苦了一整天的農民回到家的暖暖的笑。
痛苦是刻在心中的烙印,是竹林蕭蕭下的漁舟晚唱;是枯樹枝頭上的最后一片落葉,沉沉的砸在路過行人的肩頭。 遇到挫折是好可憐的事兒。
有些人卻偏偏喜歡夸大痛苦,無病呻吟,那后果就更慘了。把摔破一只雞蛋說成死了一只母雞,還拼命的裝可憐,好讓聽他訴說的人同情可憐他。
這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辦法,這是為了讓別人可憐你的愚蠢的行為。積極的人生,不會把痛苦放大,更不會因為挫折而放棄前進的腳步。
有一個老農,他種的莊稼全被洪水淹死了,洪水過后,他把莊稼補種了一遍,雖然時令已過,過路的人都勸道:“太晚了,已經不是播種的季節了。”但老農說:“晚是晚了些,它不結大的穗,能不結小的么?”后來,洪水又一次把莊稼淹死了,老農的心血再一次白費了。
水退之后,老農從別的地方移來新的植株,重新栽到土地上。后來,這些植株長出了干癟的籽實。
老農小心翼翼地收獲著這些與勞動付出極其不相稱的回報。但他沒有言悔,沒有把痛苦向任何人訴說,更何況放大!我看了這個故事,剎那間明白了:即使是無望的播種,也要努力去耕耘,這才是真正的積極人生。
遇到挫折就把自己痛苦夸大的人,是無能的,可恥的,即使你得到別人的同情可憐,你終究還能得到什么?夸大挫折,放大痛苦,是對自己的不忠和殘酷的折磨。“即使是折斷了翅膀,我也要飛翔”,聽過這句名言嗎?這才是挫折之后的言論和行動。
人活在世上,不論權勢、地位多高,或多或少總會遇到挫折和痛苦,只有勇敢面對它們才是化解挫折和痛苦的良藥;積極的人生,即便是無望的播種,也要努力去耕耘,面對著挫折要不屈不撓。要明白,我們活著就是為了能更好的活著。
積極的人生應該盡量的把自己推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去,那叫:哲學境界。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不妨泡一杯香茶,靜靜地坐下,去仔細的想想一些名人是如何應付挫折和失敗的,看看別人經歷過的痛苦和自己相比,誰與到的挫折更挫折!或痛苦的時候多讀讀書,讀一本好書,在你遇到挫折時,它會給你勇氣,給你巨大的力量,讓你明白生命的意義,只要你懂了這些,世界上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呢? 舉一個例子:譬如說,你的書掉下了地板,你撿起它,雖然你的手被灰塵染污了,書的封面也污了,但其內容卻還是新鮮干凈的。
這好比你遇到挫折一樣,早撿起掉下去的書,你便有了一個積極的人生。
5.積極進取的名人事例
伽利略、張海迪、李政道、維克多·格林尼亞、匡衡等。
1、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2、張海迪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出生,山東文登人,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 3、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 生于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恒、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4、維克多·格林尼亞 維克多·格林尼亞,全稱弗朗索瓦·奧古斯特·維克多·格林尼亞(法語:Franc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日),法國化學家,因發明了格氏試劑與他的同事保羅·薩巴捷一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5、匡衡 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 人,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曾以"鑿壁偷光"的苦讀事跡名世。
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于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
6.積極進取的名人事例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
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么解釋?”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
“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后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于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7.關于進取精神的論據和素材
理想與立志: 1.人生最富貴的東西是生命。
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渡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差恥。
(奧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清*蒲松齡) 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唐*王勃) 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6.鳥最要緊的是翅膀,人最要緊的是理想。
(諺語) 1.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為減輕工人挖土時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炸藥。整整四年,不惜犧牲,做了幾百次實驗。
正是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發明了炸藥。 2.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年輕時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
后來多次遇險,幾乎喪命,但他始終沒有畏懼,最終給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3.**上小學時回答校長為什么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明代李時珍,發現以前藥物書中有很多錯誤,立志要編寫一部藥物書籍。走了上萬里,用了三十多年,終于寫成了劃時代的醫藥巨著――《本草綱目》。
5.陳涉年輕時,曾經給人作雇工。他發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感嘆。
教育問題: 1.曾參殺豬教子。 2.在韓國已悄悄進行了11年的以社會上層人物為中心的“不給子女留遺產”的運動,已被公開。
這一運動突出向社會做奉獻,把財產奉獻給社會福利機構,有的會員甚至把自己數億元的土地捐獻給公共機關。 3.統計資料表明,各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差距不小:美國1.2小時,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
相當多的城市中小學生,上學由父母接送,不會劃火柴,不敢開煤氣,所謂的勞動只是擦桌子、掃地。 4.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兒子失業后,沒有向父親伸手,而是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5.狐貍母親:冷酷中的溫情。電影《狐貍的故事》中有一個情節:小狐貍長大了,可以外出謀生了,狐貍母親便開始發了瘋似的驅趕它們,不許一只留在身邊。
勤奮治學: 1.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天才出自勤奮。
(高爾基) 4.A=X+Y+Z A代表成功,X代艱苦的工作,Y代正確的方法,Z代少說廢話。(愛因斯坦) 1.司馬光是宋史學家,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歷時19年之久。
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貪睡。當他枕在這圓木上睡覺時,只要稍一輾轉,“警枕”就會翻滾,將他喚醒。
然后,立刻坐起,繼續奮筆疾書。 2.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3.詩人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4.西漢學者匡衡家貧而好學,夜晚無燈,鑿壁偷光,終成知識淵博的學者。
5.著名畫家齊白石年逾90,卻每天作畫5幅。他說:“不叫一日閑過。”
他把這句話寫出來,掛在墻上以自勉。 學習與思考: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1.清代大學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師講解《大學章句》時,就問朱熹是何時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牛頓對蘋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積累與知識: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唐代李賀,每次出去與親朋同游,總是帶著一個白錦袋,想出妙句,立即寫好放進袋里。晚間回家整理,幾乎天天如此。
2.蒲松齡于大樹下,準備好茶、煙,熱情地邀過路人講述自己的見聞。如此歷二十余年,終成《聊齋志異》。
; 恒心與毅力: 1.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諺語)2.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諺語) 3.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4.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戰國*荀子) 5.在科學上沒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1.梅蘭芳年輕時為了演好戲,每天一大早起床,盯著遠飛的信鴿練眼,從不間斷,終于矯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點,成為名揚中外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2.愚公移山。 3.唐玄奘25歲離開長安西游,經歷了近一年時間,終于到達天竺國。
在印度學習14年,44歲步行回到長安,帶回了657部經書。 4.世界名著:幾十年寫成一本。
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40年的時間。 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37年時間。
司馬遷寫《資治通鑒》花了19年時間。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時間。
品行謙虛: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接到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陳景潤的信,信中指出華羅庚文章中的錯誤,非常興奮。 愛我中華: 1.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1.屈原擔任楚國左徒,主張抵抗強秦,但楚王聽信讒言,將他罷職流放,有人勸他別國去,屈原說:“我生為楚國人,死為楚國鬼。”
2.魯迅為了國家的利益,棄醫從。
8.用事例說明什么是積極進取 詳細
● 用事例說明什么是積極進取,積極進取對個人成長有什么好處。
● 夸夸我們班中積極進取的同學,并說說你打算怎樣向他們學習。 1、劉江期末操行評定得了“良”。
爸爸看后對他說,你的學習成績很好,但平時比較散漫,下學期,你要注意改正這個毛病,爭取各方面都是“優”。劉江不高興地說“我已經做得不錯了,好多同學還不如我呢。”
請你對下面同學的表現談談自己的看法。 2、在全區書法比賽中,李奇的作品獲得了一等獎,并入選參加市少兒書法展覽。
在展覽中,他看到有些字寫得特別好,受到大家的贊揚,他暗暗下決心,再努力練,爭取下次趕上他們。請你對下面同學的表現談談自己的看法。
1.賀小軍每次開學時,都信心十足,給自己訂一個新學期努力目標,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放松了要求。 2.陳健很想在新學期努力做個好學生,可是,一想到過去自己是淘氣包,已經給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他又泄氣了。
他們都想積極進取,不斷進步,可又沒能做到,請你幫助他們。分析一下上學期自己有什么進步,還有哪些不足,制定一個這學期的努力目標,并想一想怎樣實現這個目標。
9.鼓勵人們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論據
歐陽修四歲喪父,隨叔父在現湖北隨州長大,幼年家貧無資,母親鄭氏以荻畫地,教以識字。歐陽修自幼酷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終學有所成。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后人笑.
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并不早慧,他到3歲還不會說話,在整個學習期間也無"神童"的表現,甚至在教師眼里顯得平庸遲鈍,他主要是對教師的呆板教學方法感到不滿,而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勤奮自學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學時代就自學了包括微積分在內的基礎數學及某些理論物理知識,進入大學后,他經常缺課,獨自修讀了經典理論物理,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10.名人樂觀的簡短例子
林肯身上有許多可愛之處。
他從來不遮掩自己,當有人笑話他的父親曾是個鞋匠,林肯笑笑說:“不錯,我父親是個鞋匠,但我希望我治國能像我父親做鞋那樣地嫻熟高超。”林肯善于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表達最深刻的道理。
他被人最常引用名言是:“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愚弄某些人,也可以有時愚弄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總是愚弄所有的人。” 林肯雖生活坎坷,飽經挫折,卻仍樂觀地等待明天。
縱觀林肯的一生,他歡樂的時刻要遠遠少于悲痛與煩惱的時分,但他還在堅持不懈地拼搏。這一點就連他的對手都對手都對他敬佩不已。
斯蒂芬,道格拉斯這個兩次擊敗過林肯的競選對手在評價老對手時說:“他是他黨內強有力的人物,才智超群,閱歷豐富;因為他那副滑稽可笑和說笑話不動聲色的模樣,他是西部最優秀的競選演說家。”南軍總司令羅伯特。
李將軍也曾言:“林肯是他一生中最敬佩的人,盡管他們的政見不同”。 林肯的可愛還在于他雖在政界混打了多年,卻不改其樸實無華的本色。
林肯不是一個完人,有著許多毛病,但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頑強的人,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人,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林肯入主白宮時,想的只是要推翻奴隸制,他沒想到這競會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在當時,他曾十分耽心這樣做會導致國家的分裂,但他不惜國家分裂也要推翻奴隸制,因為他堅信《獨立宣言》的開場白:人生來平等。盡管林肯的個人生活很不幸,但他卻使千千萬萬的老百姓獲得了幸福。
別人博客上的,不好全文復制,您可以去看看。其實樂觀,你可以說是一種面對逆境的態度,但具體的事例其實并不太好舉。
幽默感?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