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子相梁》譯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
惠施做了魏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
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魏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
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嗎?
夫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
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 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
于是鴟(chī)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
在這時,一只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現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國國相來‘嚇’我?”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故事兩則賞析
惠 子 相 梁
《莊子》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賞析:惠子相梁
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于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度。這則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現在:其一,故事發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做了大官,好朋友來看望自己,這是令人高興的事情,惠子對莊子來梁國起初的反應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別人的挑撥下,他馬上對莊子起了疑心,進而大動干戈,在城里進行大搜捕,非要把莊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氣氛驟然緊張。莊子對此的反應呢?他沒有躲,沒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莊子是不是要破口大罵呢?不是。他遠遠地從奇鳥“”講起,直到最后勾連一句,才讓惠子意識到原來“”的故事是在罵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鮮明對照。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的心思,以為莊子像他—樣,貪圖高官厚位,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關于莊子對爵祿的態度,《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莊子卻借烏龜的故事表示,他寧愿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個故事可從正面給本文的故事以補充。其三,比喻巧妙貼切,收到言簡義豐的效果。以比喻志向高潔之士,以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銳深刻。尤其是寫鴟衛護“腐鼠”的丑態,更是傳神。劉鳳苞說:“一赫(即“嚇”)字,且護且拒。如見其狀,如聞其聲,真傳神之極筆。結句徑以赫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絕高。孰為腐鼠?孰為?可想見其胸中寄托。惠子非真有此事,特莊子寓言以醒世耳。”(《南華雪心編》)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這個故事在《莊子》一書里顯得別具一格,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
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關于這一點,歷來爭論不休。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一)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占了上風。結尾處,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后,莊子似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哪里知道”或“怎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么(能)知道”。
(二)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則的,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
3.《惠子相梁》翻譯
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魏國來,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擔心,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雛,你知道它嗎?鹓雛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只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雛從它面前飛過,仰頭看著它,發出‘嚇’的怒斥聲。難道現在你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嚇我嗎?”
惠子:即惠施,戰國時宋國人,哲學家,莊子好友。 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于后代的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梁國做國相。梁,戰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的別稱。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國:國都。 往:前往。 鹓雛: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性高潔。 止:棲息。 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的子。 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這時。 鴟(chī):貓頭鷹。 嚇(hè):模仿鴟發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夫(fú):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 那鹓鶵。 三:虛指多次
4.惠子相梁翻譯
編輯本段惠子相梁
出處:《莊子·秋水》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1),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鳶雛(yuān chú )(2),子知之乎?夫鳶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3)不食,非醴(lǐ)泉(4)不飲。于是鴟(chī)得腐鼠,鳶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注釋:
(1)惠子:即惠施。相梁:在魏國做國相。梁,指魏國。
(2)鳶雛:鳳凰一類的鳥。
(3)連實:竹實。
(4)醴泉:甘美如醴(甜酒)的泉水。
譯文: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魏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魏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鳶雛,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只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鳶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
比喻意義
鳶雛比喻意∶莊子,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說明莊子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祿的人。惠子是個沒主見的人
名言寄寓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___李商隱
5.【求惠子相梁的譯文】
[作者] 佚名 [全文]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4譯文惠施在魏國做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魏國)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那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鷂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從它面前飛過,(鷂鷹)仰頭看著,發出‘喝’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國來嚇我嗎?”。
6.誰有惠子相梁的全文和解釋的
出處:《莊子·秋水》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 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于是鴟(chī)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譯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 .
惠施做了魏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
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 來,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
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嗎?
夫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
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 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
于是鴟(chī)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
在這時,一只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 的怒斥聲。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現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國國相來‘嚇’我?”
注釋:
惠子:即惠施。相梁:在魏國做國相。梁,指魏國。
或:有的人
國:國都
鹓雛:鳳凰一類的鳥。
止:棲息
連實:竹實。
醴泉:甘美如醴(甜酒)的泉水。
于是:在此時
鴟:貓頭鷹。
嚇:模仿鴟發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比喻意義:
鳶雛比喻意∶莊子,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說明莊子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祿的人。惠子是個醉心于功名利祿,見利忘義,沒主見的人。
鹓雛的故事里,鹓雛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雛,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名言寄寓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___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