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合史實,談談學習羅馬史的感悟
一部羅馬史是羅馬對外征服的歷史,基本有如下認識:
爭霸就是簡單的你死我活,有輸贏,有赤裸裸的殘酷,有尊敬,唯獨沒有憐憫和饒恕。
強者會做錯事,會意識到自己的不義,會在日后或歷史中承認自己的錯誤,但即使如此,也會一錯到底,也會將弱小者置于萬劫不復之地,留給弱者和失敗者的不過是西庇阿的概嘆和阿庇安的春秋筆法而已。
強者的確有自己的價值觀支持的邏輯和行為,然而在自己的利益面前,權衡之下仍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結論:良心公義一直存在,不要妖魔化強者,但要捍衛自己,還是只有自強一途而已。
2.關于希臘史 羅馬史
古羅馬 古羅馬通常指從公元前10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于1世紀前后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于476年。
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 變為封建制國家,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上古時期 根據傳說,當特羅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維納斯女神的兒子亞尼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羅馬。
根據現代的研究,意大利半島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到了新石器時代,利古里亞人從非洲經過西班牙,法國來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銅時代,一些講印歐語的部落從多瑙河和喀爾巴千山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進入拉提烏姆平原,約于公元前800年移至后來羅馬城所在地 ,居于帕拉提烏姆等山丘。
與此同時或稍后,薩賓人居于鄰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來到這里。
前8世紀-前6世紀,希臘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紀,以帕拉提烏姆為中心開始部落聯合過程,由單一的拉丁人部落聯合包括薩賓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個部落組成羅馬人公社。
公元前7世紀末~前6世紀末,羅馬人公社處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統治之下。此時,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市國家的過渡。
前5世紀末,高盧人從阿爾卑斯山以北進入波河平原。這些部族經過長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
羅馬王政時代 公元前8世紀 - 前6世紀史稱王政時代。先后有7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庫里亞會議(羅馬稱胞族為庫里亞,每10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后為百人隊會議取代)。
后來又出現了貴族與平民之分。 第一王羅慕洛在前753年建立羅馬城。
前4王是羅馬人公社的軍事首領,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6世紀中葉的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改革,標志著羅馬國家的產生。
王政時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無道,被憤怒的羅馬人趕走,傳說于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 在共和時代的早期,平民與貴族的斗爭進行了2個世紀。
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
前451年,頒布了十二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志著羅馬法的誕生。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后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
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馬其頓并控制了整個希臘。
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
公元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史稱內戰時代,先后爆發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形成了破產農民與大地主的斗爭,無權者與當權者的斗爭,騎士派與元老派的斗爭。
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當選為執政官并開始實行軍事改革。
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涌入軍隊。 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意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占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了羅馬歷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
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政治。前48年, 尤利烏斯·愷撒先后打敗另外兩人,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于一身。
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 凱撒死后,羅馬內戰又起。
前43年,安東尼、李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后三頭政治。隨后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于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政治。
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代。
羅馬帝國 奧古斯都創建的政治制度,史稱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制。他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改革,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并且對外擴張,使帝國北疆達到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 奧古斯都死后,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制。
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3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
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道幼發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達萊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
192年,安東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被殺,羅馬出現了近百年的混亂時期。史學家將193年塞維魯王朝建立,到235年這段時期稱為后期。
3.《羅馬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阿庇安的《羅馬史》共24卷,全部用希臘文寫成。
該書至今保留完整的只有10卷, 其余各卷,有的僅存片斷,有的則蕩然無存。《羅馬史》的中心內容是敘述羅馬人跟其他民 族以及他們內部所進行的戰爭,其時間范圍上起公元前8世紀羅馬建城,下至公元2世紀圖拉真統治時期,其地理范圍包括地中海周圍各國和地區。
內戰史是本書的精華,清晰地揭示了羅馬共和國時期國內政治斗爭的經濟背景以及國內斗爭,怎樣由制定法律、取消債務、分配土地、選舉行政長官的爭執發展到黨派斗爭乃至武裝沖突,直至最后演變為奪取最高權力的內戰的全過程。其中詳細地敘述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德魯蘇發案、同盟戰爭、馬略與蘇拉的內戰、蘇拉的獨裁、前三頭同盟的形成及彼此的傾軋、后三頭同盟的解體等重大歷史事件。
阿庇安詳盡地記載了斯巴達克起義,他筆下的斯巴達克是一位有膽有識、能征善戰、視死如歸的奴隸統帥,他領導的起義軍是一支英勇頑強、紀律嚴明、寧死不屈的英雄隊伍。下面對各卷內容作簡要地介紹:第一卷:關于諸國王,敘述王政時代七王統治時期所發生的事件;第二卷:關于意大利,記述公元前5 -4世紀羅馬人同鄰近部落的戰事;第三卷:薩姆尼安人的歷史,敘述羅馬人征服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薩莫奈戰爭和皮洛士戰爭;第四卷:高盧史,敘述羅馬人與髙盧人的戰事及對其的征服;第五卷:關于西西里和其他島嶼,敘述羅馬奪取西西里和克里特等島嶼;第六卷:在西班牙的戰爭,敘述羅馬人與迦太基人爭奪西班牙的戰事和羅馬人鎮壓西班牙人民反抗斗爭的戰事。
第七卷:漢尼拔戰爭。 敘述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漢尼拔率大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進軍意大利至16年后他被召回迦太基期間羅馬人與漢尼拔的戰事;第八卷:布匿戰爭和努米底亞事務;第九卷:馬其頓事務,敘述了羅馬與馬其頓之間的爭斗和羅馬對馬其頓的征服;第十卷:伊利里亞戰爭,敘述了從公元前230年起羅馬人發動侵略,直到公元前33年最后完成對整個伊利里亞地區的征服;第十一卷:敘利亞戰爭,敘述了羅馬對敘利亞的侵略和吞并,同時追述了敘利亞王國建立和衰亡的歷史,第十二卷:米特拉達梯戰爭,敘述羅馬侵略和征服小亞細亞內地本都等國的故事;第十三卷至四十七卷:內戰史;第十八卷至第二十一卷:埃及史,敘述羅馬征服埃及的戰事;第二十二卷至第二十四卷,敘述帝國時代圖拉真皇帝政府達西亞和阿拉伯諸戰役。
4.關于古羅馬的歷史故事 簡短點說
羅馬皇帝奧古斯特(公元前63一公元14年)下令把他的一個性情惡
劣的年輕侍從趕出宮廷。年輕人苦苦哀求皇帝寬恕,并發誓悔過自新。可
奧古斯特主意已定,仍勸他回家。
“我怎么回家去呢?我怎么向我父親交待呢?”年輕人說。
“跟你父親說,你不喜歡我就得了。”皇帝給他出主意說。
未占到便宜
M?T?西塞羅(公元前106一前43年)是古羅馬杰出的政治家和演
說家,他學識淵博,有膽有識,曾對凱撒的暴政和安東尼的野心進行尖銳
的批評。后被安東尼派人暗殺。
凱撒大帝當政時,古羅馬的元老院對大政方針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
此凱撤總是設法將親信安插進去,這使一些老資格的元老很不滿意。
一天,一位新進元老院的元老來劇場看表演,找來找去,找到了西塞
羅身邊。西塞羅想冷落這位新貴,便說:“要是我已經覺得大擁擠了,我
倒是很愿意請您坐在我旁邊。”
這位新元老很難堪,但他也不示弱,想到西塞羅在政治上一向反復無
常,便反唇相譏:“既然你從來就是一人占兩個位子,怎么還會覺得太擁
擠?”
5.有關羅馬的著名人物(簡短答案)
愷撒(公元前101-公元前44年)羅馬共和國末期杰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出身貴族,年輕時熱衷政治,表現出很強的野心。擔任過執政官、高盧(現法國)行省總督。在軍閥爭斗中,他率軍回意大利奪權,改變了共和制度,利用鐵腕獨裁手段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公元前44年3 月死于元老院刺客手中。他的主要著作《高盧戰記》和《內戰記》,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戰爭回憶錄,文筆清晰簡樸,行文巧妙,是初學拉丁文者的必讀之書。
西塞羅(MarcusTulliusCicero,公元前106—前43年)是羅馬最杰出的演說家、教育家,古典共和思想最優秀的代表,羅馬文學黃金時代的天才作家。他的典雅的拉丁文體促進了拉丁文學的發展,從而影響了羅馬以及后來歐洲的教育。
西塞羅出身于富裕的騎士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先后在著名的修辭學家、法學家和斯多噶派哲學家所辦的學校接受教育。受完教育后,他起初從事律師工作,不久后步人政界,并且步步高升,公元前64年當選為執政官,登上了國家的領導崗位。在羅馬共和末期,因他死守共和制而被羅馬“后三頭同盟”的官員捕殺。
《論雄辯家》(DeOratore)是西塞羅論述教育的主要著作,發表于公元前55年。在此書中,他談論一個演說家所必需的學問和應該具有的品格。
《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主編
維吉爾
羅馬最偉大的詩人維吉爾并非羅馬生人,他早年住在曼圖亞附近安第斯一個小村的農莊里,父親是個富足的農民,使維吉爾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的維吉爾先后被送進克雷莫納和米蘭的學校學習。他17歲時赴羅馬,向當時最優秀的老師學習修辭學和哲學。
凱撒與龐培之間的內戰結束后,他家的農田被沒收.然而卻因此結識了一些有權勢的朋友,實可謂因禍得福。這些朋友又把他介紹給屋大維的朋友們.不久,屋大維成為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奧古斯都杰出的內政部長梅塞納斯與他結下經久不渝的友誼,并成為他的主要保護者。由于梅塞納斯的慷慨幫助,使他從經濟的窘迫中擺脫出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去。
維吉爾對希臘詩人進行了研究,模仿忒奧克里托斯寫出《牧歌》,這些田園詩再現了美麗的意大利風光。他接受梅塞納斯的建議,創作了一部較嚴肅的詩篇《農事詩》,詩中描繪出農事技巧和農村生活的魅力,這一詩作確立了他在那個時代的詩壇魁首的地位。
《農事詩》問世后的翌年,他開始創作宏偉的史詩《埃涅阿斯紀》,詩中的主人公是特洛伊傳說中的意大利國家的締造者埃涅阿斯。他致力于這部史詩的寫作達10年有余,但不幸在赴希臘的訪問中染上致命的熱病.臨終時他說,《埃涅阿斯紀》還要經過三年時間的加工修改才能成為一部完美的作品,因此他懇請將詩稿毀綽,但奧古斯都為人類保留下這部堪稱舉世佳作之一的史詩手稿。
這部史詩在維吉爾去世后出版,它對拉丁文學的詩歌和散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基督教徒都認為他是受神啟示的圣人。因此,他的影響從中世紀一直延續至今。但丁在《神曲》中尊他為大師,并把他作為自己的帶路人。喬叟、斯賓塞、彌爾頓和丁尼生都受到他較深的影響,迷信的中世紀人懷著對宗教的虔誠來瞻仰維吉爾在那不勒斯的墓地。
6.誰能用簡短的10話概括羅馬帝國的歷史
1.愛神維納斯之子,特洛伊逃亡者埃涅阿斯的后代羅慕路斯建立羅馬.2.大約前6世紀,塔奎尼烏斯被推翻,王政時代結束.共和時代開始.3.前450年,十二銅表法通過.羅馬法律和政治體系大致形成,在隨后的二百年中,通過對伊特拉斯坎人,山南高盧人,拉丁人,希臘人和沙姆尼特人的殘酷戰爭,羅馬統一意大利.4.前282年起,羅馬經過100年艱苦戰爭,戰敗伊庇魯斯王皮洛士,迦太基和塞琉古,地中海成為羅馬內湖.5.前80年,獲得對本都王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戰爭勝利的蘇拉消滅馬略和秦納民主派的殘余勢力,就任無任期獨裁官,羅馬共和制度被破壞,蘇拉獨裁時代開始.6.前60年,在鎮壓斯巴達克起義,最后戰敗本都,征服西班牙的戰爭中立下戰功的愷撒,龐培和克拉蘇結盟,前三雄時代開始.克拉蘇在可龐培先后在對帕提亞和愷撒的戰爭中喪生,愷撒的權力和威望空前膨脹,羅馬已處于帝制前夜.7.前44年,愷撒遇刺,后三雄時代開始.前30年,屋大維戰敗安東尼和埃及聯軍,內戰結束,埃及并入羅馬版圖.三年后,屋大維接受奧古斯都頭銜,經過多次征服戰爭,帝國疆域基本成型,帝國時代開始.8.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布米蘭敕令,基督教禁令解除,并逐漸獲得國教地位.395年,羅馬分裂為東西帝國.9.476年,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被日耳曼雇傭軍將領鄂多亞克廢黜,在經過與匈奴人和日耳曼諸族的長期戰爭之后,西羅馬帝國滅亡.10.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強敵環伺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仍維持了一千年.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蘇丹攻陷君士坦丁堡,曾經對抗過薩珊波斯,阿拉伯人,羅斯人,馬扎爾人,突厥人的東羅馬帝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