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機器人的知識
寫字機器人 在當時的自動玩偶中,最杰出的要數瑞士的鐘表匠杰克·道羅斯和他的兒子利·路易·道羅斯。
1773年,他們連續推出了自動書寫玩偶、自動演奏玩偶等,他們創造的自動玩偶是利用齒輪和發條原理而制成的。它們有的拿著畫筆和顏色繪畫,有的拿著鵝毛蘸墨水寫字,結構巧妙,服裝華麗,在歐洲風靡一時。
由于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這些玩偶其實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現在保留下來的最早的機器人是瑞士努薩蒂爾歷史博物館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二百年前,兩只手的十個手指可以按動風琴的琴鍵而彈奏音樂,現在還定期演奏供參觀者欣賞,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19世紀中葉自動玩偶分為2個流派,即科學幻想派和機械制作派,并各自在文學藝術和近代技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831年歌德發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魯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動玩偶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婭》;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問世;1886年《未來的夏娃》問世。
在機械實物制造方面,1893年摩爾制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驅動雙腿沿圓周走動。 進入20世紀后,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得到了更多人的關心與支持,一些適用化的機器人相繼問世,1927年美國西屋公司工程師溫茲利制造了第一個機器人“電報箱”,并在紐約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
它是一個電動機器人,裝有無線電發報機,可以回答一些問題,但該機器人不能走動。1959年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可編程、圓坐標)在美國誕生,開創了機器人發展的新紀元。
現代機器人 現代機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紀中期,其技術背景是計算機和自動化的發展,以及原子能的開發利用。 機器人汽車焊接生產線 自1946年第一臺數字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計算機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價格的方向發展。
大批量生產的迫切需求推動了自動化技術的進展,其結果之一便是1952年數控機床的誕生。與數控機床相關的控制、機械零件的研究又為機器人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原子能實驗室的惡劣環境要求某些操作機械代替人處理放射性物質。在這一需求背景下,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阿爾貢研究所于1947年開發了遙控機械手,1948年又開發了機械式的主從機械手。
鉚接機器人 1954年美國戴沃爾最早提出了工業機器人的概念,并申請了專利。該專利的要點是借助伺服技術控制機器人的關節,利用人手對機器人進行動作示教,機器人能實現動作的記錄和再現。
這就是所謂的示教再現機器人。現有的機器人差不多都采用這種控制方式。
作為機器人產品最早的實用機型(示教再現)是1962年美國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這些工業機器人的控制方式與數控機床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征迥異,主要由類似人的手和臂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個具有視覺傳感器的、能識別與定位簡單積木的機器人系統。 機器狗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會(現改名為仿生機構研究會),同年召開了日本首屆機器人學術會。
1970年在美國召開了第一屆國際工業機器人學術會議。1970年以后,機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廣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制造了第一臺由小型計算機控制的工業機器人,它是液壓驅動的,能提升的有效負載達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業機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稱該年為“機器人元年”。
隨后,工業機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發展,日本也因此而贏得了“機器人王國的美稱”。 /z/* 詳情請見后面的。
2.機器人的知識
20世紀的偉大發明 隨著2001年新年鐘聲的敲響,人們邁著堅實的步伐跨進了21世紀。
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20世紀,人類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量子理論、相對論的創立,原子能的應用,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到信息技術的騰飛,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繪就,世界科技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海洋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機器人技術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自60年代初問世以來,經歷40年的發展已取得長足的進步。工業機器人在經歷了誕生——成長——成熟期后,已成為制造業中不可少的核心裝備,世界上有約75萬臺工業機器人正與工人朋友并肩戰斗在各條戰線上。
特種機器人作為機器人家族的后起之秀,由于其用途廣泛而大有后來居上之勢,仿人形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醫療機器人、軍用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等各種用途的特種機器人紛紛面世,而且正以飛快的速度向實用化邁進。 人們常常會問為什么要發展機器人?我們說機器人的出現并高速發展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是為了提高社會的生產水平和人類的生活質量,讓機器人替人們干那些人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工作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比如噴漆、重物搬運等;有些工作要求質量很高,人難以長時間勝任,比如汽車焊接、精密裝配等;有些工作人無法身臨其境,比如火山探險、深海探密、空間探索等;有些工作不適合人去干,比如一些惡劣的環境、一些枯燥單調的重復性勞作等;這些都是機器人大顯身手的地方。服務機器人還可以為您治病保健、保潔保安;水下機器人可以幫助打撈沉船、鋪設電纜;工程機器人可以上山入地、開洞筑路;農業機器人可以耕耘播種、施肥除蟲;軍用機器人可以沖鋒陷陣、排雷排彈…… 現在社會上對機器人有很多迷惑,有人認為機器人無所不能。
這些朋友是從電影、電視、小說中認識機器人的,他們眼中的機器人是神通廣大的萬能機器,當他們看到現實的機器人時,他們會認為現在的機器人太普通,不能稱之為機器人。有人認為機器人是人,形狀必須像人,不像人怎么能叫機器人,然而現實中絕大多數的機器人樣子不像人,這使很多機器人愛好者大失所望。
還有人認為機器人上崗,工人就會下崗,無形中把機器人當成了競爭對手,他們沒有想到機器人會為人做許多有益的事情,會推動產業的發展,給人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機器人的定義 在科技界,科學家會給每一個科技術語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機器人問世已有幾十年,機器人的定義仍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原因之一是機器人還在發展,新的機型,新的功能不斷涌現。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機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為一個難以回答的哲學問題。
就像機器人一詞最早誕生于科幻小說之中一樣,人們對機器人充滿了幻想。也許正是由于機器人定義的模糊,才給了人們充分的想象和創造空間。
機器人指揮 其實并不是人們不想給機器人一個完整的定義,自機器人誕生之日起人們就不斷地嘗試著說明到底什么是機器人。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機器人所涵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機器人的定義也不斷充實和創新。
1886年法國作家利爾亞當在他的小說《未來夏娃》中將外表像人的機器起名為“安德羅丁”(android),它由4部分組成: 1,生命系統(平衡、步行、發聲、身體擺動、感覺、表情、調節運動等); 2,造型解質(關節能自由運動的金屬覆蓋體,一種盔甲); 3,人造肌肉(在上述盔甲上有肉體、靜脈、性別等身體的各種形態); 4,人造皮膚(含有膚色、機理、輪廓、頭發、視覺、牙齒、手爪等)。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卡佩克發表了科幻劇本《羅薩姆的萬能機器人》。
在劇本中,卡佩克把捷克語“Robota”寫成了“Robot”,“Robota”是奴隸的意思。該劇預告了機器人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悲劇性影響,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被當成了機器人一詞的起源。
在該劇中,機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沒有感覺和感情,以呆板的方式從事繁重的勞動。后來,羅薩姆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機器人具有了感情,導致機器人的應用部門迅速增加。
在工廠和家務勞動中,機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員。機器人發覺人類十分自私和不公正,終于造反了,機器人的體能和智能都非常優異,因此消滅了人類。
但是機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它們自己,認為它們自己很快就會滅絕,所以它們開始尋找人類的幸存者,但沒有結果。最后,一對感知能力優于其它機器人的男女機器人相愛了。
這時機器人進化為人類,世界又起死回生了。 卡佩克提出的是機器人的安全、感知和自我繁殖問題。
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可能引發人類不希望出現的問題。雖然科幻世界只是一種想象,但人類社會將可能面臨這種現實。
為了防止機器人傷害人類,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于1940年提出了“機器人三原則”: 1,機器人不應傷害人類; 2,機器人應遵守人類的命令,與第一條違背的命令除外; 3,機。
3.關于機器人的知識
你用的什么軟件?中鳴的機器人快車還是廣茂達?
機器人快車是這樣編的!
void main()
{
SetMotor(_MOTOR_0_,0,100);
SetMotor(_MOTOR_1_,0,100);
SetTenS(10);
SetMotor(_MOTOR_0_,1,100);
SetMotor(_MOTOR_1_,1,100);
SetTenS(24);
SetMotor(_MOTOR_0_,2,100);
SetMotor(_MOTOR_1_,0,100);
SetTenS(8);
SetMotor(_MOTOR_0_,1,100);
SetMotor(_MOTOR_1_,1,100);
}
(女生搞機器人的可不多)
(加油哦)
4.機器人基礎知識
原發布者:WL課件庫
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1模塊二1機器人的基礎知識機器人的基本屬于與圖形符號234機器人的主要技術參數機器人的舉例分析機器人的工作原理與應用技術單元提要本模塊主要介紹機器人的基礎知識,包括機器人的基本術語與各類圖形符號,機器人的主要技術參數等,并介紹了幾種實際產品的技術規格和機構簡圖。學習要求學習完本模塊的內容后,學生應熟練掌握機器人的基本術語和各類圖形符號的含義;能夠讀懂并解釋機器人技術規格書的內容,能夠熟練繪制出機器人機構簡圖和各種機械結構的運動簡圖;掌握運動學和動力學的基本問題,理解機器人的位置與變量的關系,了解運動學、靜力學和動力學的一般表示方法,能用上述所學解釋機器人的位置、姿態和運動的關系。學習單元一機器人的基本術語與圖形符號一、機器人的基本術語1.關節關節(joint)即運動副,是允許機器人手臂各零件之間發生相對運動的機構,是兩構件直接接觸并能產生相對運動的活動連接,如圖2-1所示。A、B兩部件可以做互動連接。圖1-13不同坐標結構的機器人一、機器人的基本術語高副(higherpair)機構簡稱高副,指的是運動機構的兩構件通過點或線的接觸而構成的運動副。例如,齒輪副和凸輪副就屬于高副機構。平面高副機構擁有兩個自由度,即相對接觸面切線方向的移動和相對接觸點的轉動。相對而言,通過面的接觸而構成的運動副稱為低副機構。一、機器人的基本術語一
5.有那些關于機器人的資料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各種類型的軍用機器人已經大量涌現,一些技術發達的國家相繼研制了智能程度高、動作靈活、應用廣泛的軍用機器人。
目前軍用機器人主要是作為作戰武器和保障武器使用。在惡劣的環境下,機器人的承受能力大大超過載人系統,并且能完成許多載人系統無法完成的工作,如運輸機器人可以在核化條件下工作,也可以在炮火下及時進行戰場救護。
在地面上,機器人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排除爆炸物、掃除地雷;在波黑戰場上,無人機大顯身手;在海洋中,機器人幫助人清除水雷、探索海底秘密;在宇宙空間,機器人成了火星考察的明星。現在世界上正在研制或已投入使用的軍用機器入主要有以下幾種。
本次軍事機器人介紹周將每周介紹一種軍用機器人。歡迎觀注。
2004年10月26日 第一天 地面機器人 地面軍用機器人主要分為智能機器人和遙控機器人。按其功能可分為:排雷(彈)機器人、偵察機器人、保安機器人,甚至還研制有地面微型軍用機器人。
全自主機器人美國于1984年開始研制第一臺地面自主車輛,可以在人不干預的情況下自己在道路上行駛。992年美國研制出時速75公里的自主車。
目前仍有許多技術難題未解決。但地面自主車的研制大大推動了遙控機器人的發展。
排雷(彈)機器人使用排雷機器人不僅可以加快掃雷破障的速度,而且還大大降低了人員的傷亡。如美國研制的"交通警察"戰場機器人,它安裝了多種傳感器,可用于探測建筑物、掩體、隧道等處的地雷;"蜜蜂"式控雷器則具有較快的飛行速度,可以迅速而準確地發現地雷的位置,并通過自身攜帶的炸藥對地雷進行引爆。
在1982年爆發的馬島戰爭中,英國海軍就曾用法國研制的的機器人,清除阿根廷布設的水雷。而英國陸軍的排彈機器人在拆除恐怖分子放的各種類型的炸彈工作中屢建奇功,備受歡迎。
排爆機器人英國研制的"手推車"排除爆炸物機器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排除爆炸物機器人。目前,最新研制的 SuperM(超級手推車)的攝像機可以在距地面65毫米處工作,因此它可以用來檢查可疑車輛的底部。
SuperM機器人采用橡膠履帶,最大速度為55米/分,它有一整套的無線電控制系統及各種設備,其中包括一部彩色電視攝像機、一支獵槍和兩個爆炸物排除裝置;該車由兩組耐用的12伏電池驅動,并裝有一個電動制動系統,使其在通過陡坡時能準確地動作。 偵察機器人高技術條件下的戰場環境更加復雜,使用機器人不僅可以進入難以涉足的惡劣環境中偵察,而且一旦機器人不幸被"俘",則可以通過預先設置的程序自動引爆"以身殉職"。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GSR偵察機器人是由M114裝甲人員輸送車改裝的,上面裝有15臺微處理器、衛星導航接收機、聲學臨近傳感器、激光測距機、磁羅盤和一臺高分辨率的攝像機等。攝像機裝在一個由計算機控制的平臺上。
如果沒有外部導航,該車可以自主地跟蹤其它車輛越過障礙物。 保安機器人保安機器人可用于軍事基地等重要設施的保衛工作。
具有代表性的保安機器人是由美國研制的"徘徊者",它是一輛重1.8噸的6輪全地形車,它可以按照預編程序的路線,沿著這些設施的外部邊界進行巡邏。當發現入侵者時,操作者通過聲音傳輸系統使機器人與入侵者對話,若入侵者不合作,懷有敵意,操作者就可命令機器人攻擊入侵者。
當該地區受到大規模進攻時,操作者就可調動多臺機器人進行阻擊,以便為保安人員爭取時間。 地面微型機器人專家們對微型機器人備加青睞,認為它們體積小,生存能力強,具有廣泛的用途。
現已研制出一種只有昆蟲大小的名叫"扁虱"的機器人,它可附在敵人裝備的部件上,混入敵人防線,偵察敵人的目標,也可向敵人的通信系統中注入一個功率脈沖進行干擾,或鉆到敵人的裝備中去,破壞發動機等關鍵部位。現在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微型軍用機器人的研究,隨著發展,軍用微型機器人有可能改變21世紀的戰場。
步兵支攝機器人"突擊隊員"遙控車是由格魯曼航空公司與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共同研制的。它是一個重約160千克的菱形車輛,由電動機驅動。
能以16 公里/時的速度在崎嘔地形上行駛。該車采用光纖通信,可將車載電視攝像機的圖像傳送給操作員,同時將操作員的指令傳送給它,裝上機槍時,其總高度也只略高于1米。
它能完成步兵通常所能完成的各種任務,包括反坦克任務。車上可以配備反坦克導彈發射器、機槍、催淚性毒氣彈等。
2000年11月2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我國首臺類人型機器人研制成功。11月30日,全國各大報都在顯著位置發表了這一消息。
許多人問:何為仿人型機器人?仿人型機器人的問世標志了什么?世界及中國仿人型機器人發展到什么水平? 從前面幾篇可以看出,大多數的機器人并不像人,有的甚至沒有一點人的模樣,這一點使很多機器人愛好者大失所望,很多人問為什么科學家不研制像人一樣的機器人呢?其實,科學家和愛好者的心情是一樣的,一直致力于研制出有人類外觀特征、可模擬人類行走與其基本操作功能的機器人。 由于仿人型機器人集機、電、材料、計算機、傳感器、控制技術等多門學科于一體,是一個國家高科技實。
6.介紹下機器人知識
請參考: 寫字機器人 在當時的自動玩偶中,最杰出的要數瑞士的鐘表匠杰克·道羅斯和他的兒子利·路易·道羅斯。
1773年,他們連續推出了自動書寫玩偶、自動演奏玩偶等,他們創造的自動玩偶是利用齒輪和發條原理而制成的。它們有的拿著畫筆和顏色繪畫,有的拿著鵝毛蘸墨水寫字,結構巧妙,服裝華麗,在歐洲風靡一時。
由于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這些玩偶其實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現在保留下來的最早的機器人是瑞士努薩蒂爾歷史博物館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二百年前,兩只手的十個手指可以按動風琴的琴鍵而彈奏音樂,現在還定期演奏供參觀者欣賞,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19世紀中葉自動玩偶分為2個流派,即科學幻想派和機械制作派,并各自在文學藝術和近代技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831年歌德發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魯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動玩偶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婭》;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問世;1886年《未來的夏娃》問世。
在機械實物制造方面,1893年摩爾制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驅動雙腿沿圓周走動。 進入20世紀后,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得到了更多人的關心與支持,一些適用化的機器人相繼問世,1927年美國西屋公司工程師溫茲利制造了第一個機器人“電報箱”,并在紐約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
它是一個電動機器人,裝有無線電發報機,可以回答一些問題,但該機器人不能走動。1959年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可編程、圓坐標)在美國誕生,開創了機器人發展的新紀元。
現代機器人 現代機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紀中期,其技術背景是計算機和自動化的發展,以及原子能的開發利用。 機器人汽車焊接生產線 自1946年第一臺數字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計算機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價格的方向發展。
大批量生產的迫切需求推動了自動化技術的進展,其結果之一便是1952年數控機床的誕生。與數控機床相關的控制、機械零件的研究又為機器人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原子能實驗室的惡劣環境要求某些操作機械代替人處理放射性物質。在這一需求背景下,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阿爾貢研究所于1947年開發了遙控機械手,1948年又開發了機械式的主從機械手。
鉚接機器人 1954年美國戴沃爾最早提出了工業機器人的概念,并申請了專利。該專利的要點是借助伺服技術控制機器人的關節,利用人手對機器人進行動作示教,機器人能實現動作的記錄和再現。
這就是所謂的示教再現機器人。現有的機器人差不多都采用這種控制方式。
作為機器人產品最早的實用機型(示教再現)是1962年美國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這些工業機器人的控制方式與數控機床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征迥異,主要由類似人的手和臂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個具有視覺傳感器的、能識別與定位簡單積木的機器人系統。 機器狗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會(現改名為仿生機構研究會),同年召開了日本首屆機器人學術會。
1970年在美國召開了第一屆國際工業機器人學術會議。1970年以后,機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廣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制造了第一臺由小型計算機控制的工業機器人,它是液壓驅動的,能提升的有效負載達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業機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稱該年為“機器人元年”。
隨后,工業機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發展,日本也因此而贏得了“機器人王國的美稱”。
7.關于機器人的資料
機器人一般由執行機構、驅動裝置、檢測裝置和控制系統和復雜機械等組成。
執行機構即機器人本體,其臂部一般采用空間開鏈連桿機構,其中的運動副(轉動副或移動副)常稱為關節,關節個數通常即為機器人的自由度數。根據關節配置型式和運動坐標形式的不同,機器人執行機構可分為直角坐標式、圓柱坐標式、極坐標式和關節坐標式等類型。
出于擬人化的考慮,常將機器人本體的有關部位分別稱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夾持器或末端執行器)和行走部(對于移動機器人)等。 驅動裝置是驅使執行機構運動的機構,按照控制系統發出的指令信號,借助于動力元件使機器人進行動作。
它輸入的是電信號,輸出的是線、角位移量。機器人使用的驅動裝置主要是電力驅動裝置,如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等,此外也有采用液壓、氣動等驅動裝置。
檢測裝置的作用是實時檢測機器人的運動及工作情況,根據需要反饋給控制系統,與設定信息進行比較后,對執行機構進行調整,以保證機器人的動作符合預定的要求。作為檢測裝置的傳感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內部信息傳感器,用于檢測機器人各部分的內部狀況,如各關節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并將所測得的信息作為反饋信號送至控制器,形成閉環控制。
另一類是外部信息傳感器,用于獲取有關機器人的作業對象及外界環境等方面的信息,以使機器人的動作能適應外界情況的變化,使之達到更高層次的自動化,甚至使機器人具有某種“感覺”,向智能化發展,例如視覺、聲覺等外部傳感器給出工作對象、工作環境的有關信息,利用這些信息構成一個大的反饋回路,從而將大大提高機器人的工作精度。 控制系統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集中式控制,即機器人的全部控制由一臺微型計算機完成。另一種是分散(級)式控制,即采用多臺微機來分擔機器人的控制,如當采用上、下兩級微機共同完成機器人的控制時,主機常用于負責系統的管理、通訊、運動學和動力學計算,并向下級微機發送指令信息;作為下級從機,各關節分別對應一個CPU,進行插補運算和伺服控制處理,實現給定的運動,并向主機反饋信息。
根據作業任務要求的不同,機器人的控制方式又可分為點位控制、連續軌跡控制和力(力矩)控制。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各種類型的軍用機器人已經大量涌現,一些技術發達的國家相繼研制了智能程度高、動作靈活、應用廣泛的軍用機器人。
目前軍用機器人主要是作為作戰武器和保障武器使用。在惡劣的環境下,機器人的承受能力大大超過載人系統,并且能完成許多載人系統無法完成的工作,如運輸機器人可以在核化條件下工作,也可以在炮火下及時進行戰場救護。
在地面上,機器人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排除爆炸物、掃除地雷;在波黑戰場上,無人機大顯身手;在海洋中,機器人幫助人清除水雷、探索海底秘密;在宇宙空間,機器人成了火星考察的明星。現在世界上正在研制或已投入使用的軍用機器入主要有以下幾種。
本次軍事機器人介紹周將每周介紹一種軍用機器人。歡迎觀注。
2004年10月26日 第一天 地面機器人 地面軍用機器人主要分為智能機器人和遙控機器人。按其功能可分為:排雷(彈)機器人、偵察機器人、保安機器人,甚至還研制有地面微型軍用機器人。
全自主機器人美國于1984年開始研制第一臺地面自主車輛,可以在人不干預的情況下自己在道路上行駛。992年美國研制出時速75公里的自主車。
目前仍有許多技術難題未解決。但地面自主車的研制大大推動了遙控機器人的發展。
排雷(彈)機器人使用排雷機器人不僅可以加快掃雷破障的速度,而且還大大降低了人員的傷亡。如美國研制的"交通警察"戰場機器人,它安裝了多種傳感器,可用于探測建筑物、掩體、隧道等處的地雷;"蜜蜂"式控雷器則具有較快的飛行速度,可以迅速而準確地發現地雷的位置,并通過自身攜帶的炸藥對地雷進行引爆。
在1982年爆發的馬島戰爭中,英國海軍就曾用法國研制的的機器人,清除阿根廷布設的水雷。而英國陸軍的排彈機器人在拆除恐怖分子放的各種類型的炸彈工作中屢建奇功,備受歡迎。
排爆機器人英國研制的"手推車"排除爆炸物機器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排除爆炸物機器人。目前,最新研制的 SuperM(超級手推車)的攝像機可以在距地面65毫米處工作,因此它可以用來檢查可疑車輛的底部。
SuperM機器人采用橡膠履帶,最大速度為55米/分,它有一整套的無線電控制系統及各種設備,其中包括一部彩色電視攝像機、一支獵槍和兩個爆炸物排除裝置;該車由兩組耐用的12伏電池驅動,并裝有一個電動制動系統,使其在通過陡坡時能準確地動作。 偵察機器人高技術條件下的戰場環境更加復雜,使用機器人不僅可以進入難以涉足的惡劣環境中偵察,而且一旦機器人不幸被"俘",則可以通過預先設置的程序自動引爆"以身殉職"。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GSR偵察機器人是由M114裝甲人員輸送車改裝的,上面裝有15臺微處理器、衛星導航接收機、聲學臨近傳感器、激光測距機、磁羅盤和一臺高分辨率的攝像機等。攝像機裝在一個由計算機控制的平臺上。
如果沒有外部導航,該車可以自主地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機器人的簡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