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水 事例 3個以上
望采納!!!
1、自2009年11月,西南五省(云南、貴州、廣西、四川、重慶市)迎來60年不遇的旱災,昔日壯美秀麗的山川已然成為黃土高原般的土地。水—一個我平時不怎么在乎的字眼,現在成了他們每天為之奮斗的急需的東西。我似乎明白:水是多么重要!
就在昨天晚上,我無意中看到電視上的愛心捐助活動,便再沒換臺了。
大災無情,人間有愛,是晚會的真實寫照。30部熱線,30位名人,一個多小時,熱線依舊火爆,明星一如既往熱情。轉眼臺上屏幕,一段段短片都是不屈的生命最真實的記錄,“一元錢,一瓶水”的短信活動持續著,中國人的美好祝福在字幕中滾動播放,是愛撐起了另一片藍天。
比我略小幾歲的孩子是最令我感動的,50斤的水背在身上對他們來說是什么滋味,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若是我背那50斤,我會累趴下。50斤的水,50斤的責任,50斤的愛。在那所陌生學校,同學們準備回家,他們的包里是一瓶瓶的水,難道飲水問題解決了嗎?不,問題依舊存在,那水呢?一天一瓶,是學校定的,他們天天可以領到一瓶簡簡單單的礦泉水,但他們沒忘記在家里生他們養他們的父母。“就喝一點點”是從孩子們稚嫩的口中說出的最真實話語。望著桌上那瓶未開啟的水,我遲遲沒有反應……
21支打井隊、1500萬的水、1200萬的人民幣、5300噸價值1300萬的水,企業家陳光標用一次次行動告訴世界:一個企業家身上應該流道德的血液,不該只流利益的血液!這句話令我對他肅然起敬,一位流道德血液的企業家—陳光標!
不是沒個人都能像他一樣,但多少可以盡點綿薄之力,一百、十塊、一元、一瓶水、甚至一滴水,都是我們能做的。
讓我們用行動撐起一片天,讓他們可以在藍天下幸福生活,讓絲絲暖意都到他們心中!
2、5月以來,炎炎烈日和肆虐的干熱風使河北省經受著日益干旱的嚴重威脅。根據最新統計,截至5月底,河北全省的受旱面積達到3752萬畝。水庫、洼淀可用水量僅為12億立方米。446座水庫干涸,灤河斷流,白洋淀水位降至干淀水位以下,16萬眼機井出水不足或抽不出水。據河北省農業氣象中心介紹,今年1至5月份,河北省平均降水量47毫米,比常年同期減少32%。河北北部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的絕大部分地區一直沒有有效降水,屬特大干旱。目前全省南部、北部未經澆灌的耕地干土層已達10厘米。
干旱使河北全省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城鄉供水緊張,全省11個地級市普遍陷入缺水困境。其中興隆縣的人畜飲水已成為相當突出的問題,全縣10萬人以及6000多頭牲畜飲水困難。這個縣地處石灰巖地帶,雨水下滲快,縣境內10條河流已斷流,可利用水源相繼枯竭,靠水窖截留雨水生活的群眾也已無水可存。如今,全縣20個鄉鎮19個處于嚴重缺水狀態。每天約有5.7萬人要往返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背水、馱水維持生活。
3、山東省近期相繼傳出令人心焦的干旱消息:整個5月,全省平均降水僅5毫米,是1916年有降水資料以來降水量最少的月份。其中,濟南、東營、泰安、濱州、菏澤、聊城等市滴雨未下。更嚴重的是,這次的旱情是在山東省連續3年干旱,又有近3個月重旱的基礎上發生的。
山東煙臺、威海等重點缺水城市已到了“渴”不容緩的地步。在這兩個城市,大中型水庫已基本停止農業供水,集中力量保城市和農村的生活用水。據記者了解,這兩個城市今年以來,因干旱缺水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達到40多億元和50多億元。威海市居民的生活用水指標已壓縮到每人每月1立方米,市區部分區域每天只供水8小時,不少家庭都專門買了儲水用的大塑料桶。汽車場、公共浴池等場所已全面禁止使用自來水。在實行了一系列的強制節水措施后,煙臺市區平均日用水量已由原來的27萬立方米下降到10萬立方米左右。但目前,煙臺市的地表水已挖掘殆盡,蓄水總量僅剩1.6億立方米左右。
2.作文缺水的小故事
缺水
在新疆,水是非常珍貴的資源,不知是因為新疆地處西北,還是氣候問題,那里一年四季降雨量很少,所以那里的樹木非常的矮小,而那里的人們依靠雪山上融化的雪水來維持生活。
新疆最缺水的地方無疑是吐魯番,那里非常炎熱,一天日曬時間長達17小時左右,每年水的蒸發量是降水量的7倍!所幸我們沒有到那里游玩,聽說在那里,如果把一杯水放到屋子里,沒過多久就全蒸發了,不過導游跟我們說:吐魯番的葡萄干最好吃了,它們都是放在屋子里自然烘干的。我卻嘆息:葡萄干都能放到屋子里烘干,我真為那里的缺水感到悲哀。
我在新疆也經歷了一次“缺水”。我在一天的游玩后,出了一身臭汗,正想到賓館的房間痛痛快快洗個冷水澡,媽媽先洗,我隨后,可一開水龍頭,嘿,沒有水了!又到洗手池看看,也沒有水。我只好無奈地在床上等待,5分鐘之后,沒水,10分鐘之后,也沒水……直到過了半小時,我才洗上了冷水澡,那水太金貴了。
新疆在節約水,而我們江南水鄉卻在浪費污染水,希望我們能警醒,不要讓水鄉成了戈壁灘!
3.嚴重缺水的事例 不要數據 急
2004云南在昆明市北市區春之城小區,物業管理中心的武主任介紹,現在小區澆花用的是中水,并盡量減少澆水的次數,公共區域保潔次數也少了。
他說:“現在大家沒喝完的水不再一倒了之,都用一個桶積攢著,澆花、沖廁所,開始有意識地節約用水了。” 如今,云南市民們對“水”的認識在變化,一股節水之風悄然興起:水,不再是龍頭里取之不盡的“自來水”,而是要點滴珍惜的寶貴資源。
干旱的滋味,昆明市民并不陌生。2004年昆明遭遇干旱,城區不得不采取限水措施。
從那時起,市民普遍有了一定的節水意識。 昆明位于長江、珠江、紅河流域的分水嶺地帶,無大江、大河過境,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與嚴重缺水的以色列差不多,是全國14個極度缺水城市之一。
節水,對昆明來說尤為迫切。 因為缺水,昆明市在1982年就成立了節水辦,2004年更是提出了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據副市長王道興介紹,從1982年起,昆明就對城市企事業、公共用水單位等非居民用水嚴格實行計劃定額管理,截至2009年底,累計節水4.8億立方米。這個數字,相當于滇池水量的1/3。
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此次旱災中,許多市民還是有疑問,旱災不是突發的,而要經歷一個不短的過程,節水部門早干什么去了?為何不能未雨綢繆?對此,龔詢木覺得委屈。這種委屈,恰恰說明了城市節水問題平時不被關注。
龔詢木反問道:“假如旱災過去,我們還節水嗎?”他說,節水可分為自發節水、效益節水和責任節水三個層次,不少人責任節水的觀念不強。比如,有的人在家里節約用水,到了公共場所卻大手大腳,這表明水在這些人頭腦里僅是個錢的概念,而不是人類生存繁衍所必需的資源。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研究員鄭曉云研究水資源文化已有10余年,他認為,建設一個節水型城市固然好,但節水的關鍵還是人們對水的了解有多少,能否形成節水文化。他擔心旱情一過,不缺水了,大家節水的熱情冷下去。
他說:“節水型城市不是靠各種指標建成的,最根本的還是要有良好的節水意識和氛圍。” 多交錢就可以多用水、浪費水嗎? 管理水資源手段不足 采訪中,昆明市石林縣水務局局長余春向記者談起在澳大利亞悉尼一次印象深刻的見聞:不少人冒雨出來擦洗自家車輛。
一打聽才知道,澳大利亞人十分珍惜水資源,很少去洗車場,下雨擦車是為了省水。余春感嘆:“在我們國家,下雨時的‘洗車指數’是零啊!” “這個例子反映出我們對水資源管理的手段還不足。”
余春解釋說,現在靠調高水價去增強節約用水意識作用有限,何況水價關乎民生,必須慎之又慎。除了經濟手段,對水資源的管理,更多的是直接采用行政手段,如分片供水,而法律的調節作用發揮不夠。
余春曾看過一份材料,在美國的一些州,干旱發生時沒有政府的許可,城市居民不得洗車和澆灌花園。他說:“這實質是法律調控的力量。”
余春認為,法律手段調節水資源,可以給城市居民以穩定的預期,也會避免各地“各自為戰”調節水資源引起的地域差異。 此次大旱,曲靖市關閉了桑拿、洗車等高耗水行業,昆明市則規定這些行業的用水指標下調20%。
對此,龔詢木解釋,根據政策,一個城市是否采取限制用水措施,是城市水源能否保障決定的。目前,為昆明供水的兩座水庫總蓄水量達3億多立方米,按現在昆明日均用水85萬立方米計算,在5月底雨季到來之前,水務部門足以調度,所以沒必要關閉高耗水行業。
況且,高耗水行業屬于特種用水,水價是居民用水的四五倍。 這種解釋,并沒有消除輿論的質疑。
有市民對記者說,在農村嚴重缺水的背景下,不能說城市不缺水就不需要調控了,這種說法聽起來就不舒服。何況,如果連續干旱怎么辦?再者說,桑拿行業水費高就不控制,無異于鼓勵多交錢就可以浪費水。
為呼應輿論的關切,4月1日昆明市發布通告稱: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洗浴業、游泳場館、水上娛樂業等企業(單位),下調20%的計劃用水指標。 龔詢木告訴記者,對各大企事業單位,昆明市執行的是階梯水價,調控的力度還是很大。
“這些單位的負責人如今都怕見到我,怕的是提高水價”,龔詢木半開玩笑地說。 龔詢木介紹,節水的技術空間很大。
他舉例說,采用水量平衡測量的技術,可以發現水管的“跑冒滴漏”,但有些單位不愿意做,即使做了也未必肯花錢改造水管,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再比如,淘汰高耗水的器具,還必須借助有關監管部門從源頭上引導、鼓勵。
“從‘責任節水’的角度講,政府還是要有強制性的措施。”。
4.關于缺水學校的事例
1.“如果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那就是我們的眼淚。”每當看到這句為人們及時敲響警鐘的經典語句,我便想起兩年前一件令我醒悟的小事。
兩年前的一天,我和同學在踢毽子,累了,我就朝學校洗手間跑去。擰開水龍頭,我將臟乎乎的手伸了過去,那清澈的水流在我的臟手上,我的手很快就干凈了。我不禁來了興趣,用手堵住了水龍頭,水就像噴泉一樣向外射起來,很快就流了滿地,我這才心滿意足地走了出去。
當我再踏進洗手間時,看見墻上貼了一張紙條,上面歪歪扭扭的寫著“節約用水”。我毫不猶豫地將它撕了下來,又在水龍頭前玩了個夠。
可是很奇怪,當我再次看到美麗的“噴泉”時,那張節約用水的紙條又出現在我眼前。我像個小偵探似的躲在門后。
一個小姑娘進來了,看起來她像個一年級的學生,她很吃力地把寫有“節約用水”的紙條貼在墻上,然后洗完小手走了出去。
我震撼了,一個低年級的小姑娘都知道為節約用水盡自己的力量,而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頭腦里還絲毫沒有節水的意識。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知道了有限的水資源是經不起浪費的,中國在世界上屬于嚴重缺水國家,許多大城市已經限制用水,而我們甘肅的定西地區更是以干旱貧窮而聞名于世的地方。
我們張掖地處黑河流域,背靠祁連雪山,表面上看起來暫時不缺水,但是每年肆虐的沙塵暴,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不便,又說明了什么呢?我們的生態環境需要水。我們只有從小樹立節水意識,并向周圍的人們宣傳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從小做起,從我做起,才能真正為保護水資源,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做出一點努力,不然的話,我們的子孫后代吃什么喝什么呢?
節約用水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從每件具體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只要人人都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5.關于水的故事簡潔、3個
高山流水:出處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 1.傳說先秦的琴師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
俞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俞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
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
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
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兩人分別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里相會。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會,但卻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順著上次鐘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家。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親。
老人告訴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時擔心伯牙會這在里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伯牙。
聽到這個消息后悲痛欲絕。他隨老人來到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畢,就在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并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后有稱頌其事,在此筑館紀念,稱為琴臺,現琴臺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跡勝地。
2.史載有一年,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
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
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孔子 聽了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
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著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
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后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
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
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碎了。
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能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后人,人們在。
6.水污染案例,缺水故事各一則,字數不限
水污染 水和空氣一樣,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
人離不開水,動植物也離不開水,科學家早已證實,早期的原始生命緣于水。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水是生命之源。
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構成了一個水的世界,科學家稱它們為水圈。水圈和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在海洋出現之前,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樣,沒有任何生命。
海洋的暖濕氣流是形成云雨的主要因素。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氣涌向天空,隨著氣流飄向大陸,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過江河重新回到兩極和大海,另一部分則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
而在南北兩極和大陸高寒地帶,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現的。由于氣溫過低,大量的積雪又難以變成堅冰,于是便形成了冰川。
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和昆侖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區的主要水源地,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線。每年夏季,當太陽的光輝照射到冰峰的時候,融化的冰雪順著溝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場,成了當地人畜飲用和農牧灌溉的主要水源。
豐富的水資源給萬物帶來生機,使生態保持平衡。從太空觀察,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積為水所覆蓋,然而,人們很難想象,傳統觀念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已開始成為稀有資源,水資源保護已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據科學家估計,地球儲水總量13.7億立方公里,而淡水卻只占其中的2.5%。淡水的68.7%又封存于兩極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積雪之中,這么一來,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于地下蓄水層、河流、湖泊、土壤、沼澤、植物和大氣層中,這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
根據聯合國關于一個國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為缺水國家的標準來看,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僅占世界的8%,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眾所周知的貧水國家。 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最為嚴重的后果,便是一些國家的人民身體健康狀況惡化。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現在發展中國家有10億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萬人死于因飲用臟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世界許多地區,都隱伏著國與國之間為爭奪水資源而發生沖突的危機。
水資源危機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問題,在聯合國列出的最有可能面臨缺水問題的城市名單中包括我國的北京和上海,另外還有開羅、孟買、雅加達、墨西哥等特大城市。 我國是個多山多河的國家,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條。
但我國人口眾多,相對而言,水資源比較貧乏。就全世界而言,工業的高度發展,不僅對淡水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對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現赤潮,江河魚蝦絕跡,有的甚至成為臭河、死河。
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整個地球的水大約有14*1017立方米,其中97%以上是人類不能飲用的海水,余下的3%雖為淡水,但淡水中的77.2%又存在于冰川雪山之中,22.4%的水為土壤中的水和地下水,其余0.4%為地表水。
實際上,地球上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淡水資源僅占地球總儲水量的0.77%。 ■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7*1012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量很少,僅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每年缺水量約為300*108立方米,受旱農田有2—3億畝,8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很困難。城市供水不足,全國517個城市有300多個缺水,每年缺水量為58*108立方米。
水環境容量是指在不影響水的正常用途的情況下,水體所能容納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調節凈化并保持生態平衡的能力。水環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專業性水域排放標準的依據之一,環境管理部門還利用它確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許排入多少污染物。
地球上約有1.36*108立方公里的水,水主要分布于海洋、冰川、地面、地下及大氣之中。人類使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淡水,而淡水質量僅占地球總水質量的0.63%。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用水量迅速增加,淡水資源日趨緊張。同時,由于污染,使可用水量減少,這就更激化了水源短缺的矛盾。
我國的水資源形勢也相當嚴峻。我國的淡水資源儲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眾多,因此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 人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隨著飲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種元素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的各個部分。
當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種人體生命過程所必需的元素時,都會影響人體健康。例如,有些地區水中缺碘,長期飲用這種水,就會導致“大脖子病”,就是醫學上所稱的“地方性甲狀腺腫”。
當水中含有有害物質時,對人體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質可以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糧食、蔬菜、魚肉等),帶入人體,還可以通過飲水進入人體。
據調查,飲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癥的發病率,要比飲用清潔水的高出61.5%左右。當污水中含有汞、鎘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時,水生植物就把汞、鎘等元素吸。
7.【缺水地方的故事和告訴我們要節約用水】
故事 在那些嚴重缺水的邊遠山區,經常可見一隊隊馱水的牲口和一群群背水而歸的婦女. 有些地方的勞動力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取水的路上.“半夜起來去翻山,翻過一山又一山,雞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陽快落山”.新的民謠就這樣吟唱著缺水的艱辛和無奈. 聽當地人說,以前洗臉和現在不一樣,當媽的把一口水噴到孩子們臉上,大家各自擦一把就算洗過臉了.如今不興這樣了,改用毛巾沾點水擦一下.他們認為這樣講衛生.定西縣御風鄉大岔村的史永梅為記者再現了當年的洗臉情景. 甘肅省秦安縣四戶鄉劉莊村雙目失明的周四喜,他只記得小時候母親為他擦過一次澡,打那以后沒再洗過澡.縣送水服務隊來到這個村,周老漢叫雙腿殘疾的妻子領著,挑著水桶去村口迎接.聽到嘩啦啦的流水聲,老人不住地流淚.他對記者說:“政府好啊,給我們村送了水,唉!我只是看不見政府啊”. 這里的院落一般有三間屋子,屋頂一律是單面斜頂,為的是使瓦面上的雨水能全部落到院里,然后,順著斜坡地面流到院角那眼水窖里.這單面斜頂,這傾斜的院場,就象一雙雙干枯的手掌.世世代代,年復一年地向老天爺伸著,乞求蒼天開恩降雨. 藍天下,延綿的沙丘一望無際.寧夏回族自治區池縣高沙窩鄉魏壓子村的村民,趕著毛驢,到幾公里以外的沙窩子里取水,因為風大,吹得沙子滿天跑,往往去取水還有路,回來就找不著路了,行走極為困難.干旱把男人們幾乎都趕到外地打工去了,婦女們支撐著全部的生活——照顧老人,管教孩子,耕作田地,家庭養殖,外出找水.可以說,她們是缺水造成的全部惡果的最直接、最艱辛的承受者.她們還必須精確地使用每一滴水,否則便“巧婦難為無‘水’之炊了”.難怪人們說,幫助一個貧困母親,就是幫助一個貧困家庭. 許多地方實在找不著水,只好在干涸的河床上挖坑,也管不了那水是苦是咸,全村幾百口人就在這樣的坑中一點一點地舀水.許多地方打回來的是黃泥水. 由于缺水,西北旱區農家的習俗跟外面的世界大不一樣.比如家中來了客人,主人一般是用饃招待,除非認為你是一位尊貴的客人,才有幸被敬上一小杯水,客人多了,也就沒這個待遇了.農家有女初長成,嫁到何處最放心?用陜西的一些方言說:“一看女婿僚不僚(僚就是好,出色的意思),二看有沒有大水窖.”以對方家庭是否有水窖作為擇偶的主要標準之一,這在中國其他地方沒有. 一直以來,我家都有節水妙法:那就把水籠頭擰開一點點,讓水一滴一滴漏下來,水表當然不轉,那么水費不用那么多錢.不過,這種家家都用的節水方法,其實不節水,而是在浪費水.前一段時間,深圳晚報上還說,這樣滴法,一個水籠頭一個月就要浪費1.5噸水.從那以后,我家才真正人人參與節水行動. 一個星期后,爸爸、媽媽和我都在家庭民主生活會上,交流了自己的節水妙法. 媽媽首先發言:“我在廚房里放了一個大水桶,洗菜、洗米、拖地的水就貯存在大水桶里,用來澆花,每天能節水三四桶.”大家鼓掌! 爸爸不甘落后地說:“每天晚上,我用洗衣機脫出來的水洗汽車,每天就能節水五六桶.”大家熱烈鼓掌! 爸爸、媽媽都用深情的目光望著我.我迫不及待地說:“我有一天上午參加了節水行動.”爸爸生氣地說:“節水是長期的事,能么只做一天就算了呢?”媽媽安慰我說:“玲玲還小,志在參與嘛.”我反駁他們說:“我在抽水馬桶的水箱里,放了一排紅磚,水箱的容水量減少了一半.以后大家多用馬桶,我節水的多少就靠大家啦!”家里哄堂大笑,掌聲經久不息! 1節約水資源,保護全世界 每年的節水日是3月22日,至3月28日,它的意義在于告訴人們節水的重要性. 地球的儲水量是很豐富的,共有14.5億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卻占了97.2%,陸地淡水僅占2.8%,面與人類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淺層地下水等淡水,又僅占淡水儲量的0.34%.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數量極有限的淡水,正越來越多地受到污染.據科學界估計,全世界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缺乏飲用水,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目前已有70%,即17億人喝不上清潔水,世界已有將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脅.我國人均淡水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屬于缺水國家.,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飲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萬人正在飲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0多億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更達400多億元. 可怕的數據表明:水資源短缺成了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危機.因此,保護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資源,是世界各國政府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那么,怎樣才能保護和更有效地合理利用水資源呢?從環境角度來說,最完善的措施是攔水和調水.改變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但這只是一個方面,而對于人類來說,更重要的是注重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工業方面提倡節水產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強廢水處理;在農業方面應采用先進的灌溉方式(噴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礎,它不僅關系到人類生活的質量,還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能力.所以增強水的危機意識,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資源,才是當務之急. 為此,我們國家制定了相應的節水措施, 我國國家建設部決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
8.缺水地方的故事和告訴我們要節約用水
故事 在那些嚴重缺水的邊遠山區,經常可見一隊隊馱水的牲口和一群群背水而歸的婦女。
有些地方的勞動力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取水的路上。“半夜起來去翻山,翻過一山又一山,雞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陽快落山”。
新的民謠就這樣吟唱著缺水的艱辛和無奈。 聽當地人說,以前洗臉和現在不一樣,當媽的把一口水噴到孩子們臉上,大家各自擦一把就算洗過臉了。
如今不興這樣了,改用毛巾沾點水擦一下。他們認為這樣講衛生。
定西縣御風鄉大岔村的史永梅為記者再現了當年的洗臉情景。 甘肅省秦安縣四戶鄉劉莊村雙目失明的周四喜,他只記得小時候母親為他擦過一次澡,打那以后沒再洗過澡。
縣送水服務隊來到這個村,周老漢叫雙腿殘疾的妻子領著,挑著水桶去村口迎接。聽到嘩啦啦的流水聲,老人不住地流淚。
他對記者說:“政府好啊,給我們村送了水,唉!我只是看不見政府啊”。 這里的院落一般有三間屋子,屋頂一律是單面斜頂,為的是使瓦面上的雨水能全部落到院里,然后,順著斜坡地面流到院角那眼水窖里。
這單面斜頂,這傾斜的院場,就象一雙雙干枯的手掌。世世代代,年復一年地向老天爺伸著,乞求蒼天開恩降雨。
藍天下,延綿的沙丘一望無際。寧夏回族自治區池縣高沙窩鄉魏壓子村的村民,趕著毛驢,到幾公里以外的沙窩子里取水,因為風大,吹得沙子滿天跑,往往去取水還有路,回來就找不著路了,行走極為困難。
干旱把男人們幾乎都趕到外地打工去了,婦女們支撐著全部的生活——照顧老人,管教孩子,耕作田地,家庭養殖,外出找水。可以說,她們是缺水造成的全部惡果的最直接、最艱辛的承受者。
她們還必須精確地使用每一滴水,否則便“巧婦難為無‘水’之炊了”。難怪人們說,幫助一個貧困母親,就是幫助一個貧困家庭。
許多地方實在找不著水,只好在干涸的河床上挖坑,也管不了那水是苦是咸,全村幾百口人就在這樣的坑中一點一點地舀水。許多地方打回來的是黃泥水。
由于缺水,西北旱區農家的習俗跟外面的世界大不一樣。比如家中來了客人,主人一般是用饃招待,除非認為你是一位尊貴的客人,才有幸被敬上一小杯水,客人多了,也就沒這個待遇了。
農家有女初長成,嫁到何處最放心?用陜西的一些方言說:“一看女婿僚不僚(僚就是好,出色的意思),二看有沒有大水窖。”以對方家庭是否有水窖作為擇偶的主要標準之一,這在中國其他地方沒有。
一直以來,我家都有節水妙法:那就把水籠頭擰開一點點,讓水一滴一滴漏下來,水表當然不轉,那么水費不用那么多錢。不過,這種家家都用的節水方法,其實不節水,而是在浪費水。
前一段時間,深圳晚報上還說,這樣滴法,一個水籠頭一個月就要浪費1.5噸水。從那以后,我家才真正人人參與節水行動。
一個星期后,爸爸、媽媽和我都在家庭民主生活會上,交流了自己的節水妙法。 媽媽首先發言:“我在廚房里放了一個大水桶,洗菜、洗米、拖地的水就貯存在大水桶里,用來澆花,每天能節水三四桶。”
大家鼓掌! 爸爸不甘落后地說:“每天晚上,我用洗衣機脫出來的水洗汽車,每天就能節水五六桶。”大家熱烈鼓掌! 爸爸、媽媽都用深情的目光望著我。
我迫不及待地說:“我有一天上午參加了節水行動。”爸爸生氣地說:“節水是長期的事,能么只做一天就算了呢?”媽媽安慰我說:“玲玲還小,志在參與嘛。”
我反駁他們說:“我在抽水馬桶的水箱里,放了一排紅磚,水箱的容水量減少了一半。以后大家多用馬桶,我節水的多少就靠大家啦!”家里哄堂大笑,掌聲經久不息! 1節約水資源,保護全世界 每年的節水日是3月22日,至3月28日,它的意義在于告訴人們節水的重要性。
地球的儲水量是很豐富的,共有14.5億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卻占了97.2%,陸地淡水僅占2.8%,面與人類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淺層地下水等淡水,又僅占淡水儲量的0.34%。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數量極有限的淡水,正越來越多地受到污染。據科學界估計,全世界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缺乏飲用水,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目前已有70%,即17億人喝不上清潔水,世界已有將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脅。
我國人均淡水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屬于缺水國家。,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飲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萬人正在飲用高氟水。
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0多億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更達400多億元。 可怕的數據表明:水資源短缺成了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危機。
因此,保護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資源,是世界各國政府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那么,怎樣才能保護和更有效地合理利用水資源呢?從環境角度來說,最完善的措施是攔水和調水。
改變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但這只是一個方面,而對于人類來說,更重要的是注重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工業方面提倡節水產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強廢水處理;在農業方面應采用先進的灌溉方式(噴灌、滴灌)等。
水是生命的基礎,它不僅關系到人類生活的質量,還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能力。所以增強水的危機意識,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資源,才是當務。
9.缺水的故事
甘肅省秦安縣四戶鄉劉莊村雙目失明的周四喜,他只記得小時候母親為他擦過一次澡,打那以后沒再洗過澡。縣送水服務隊來到這個村,周老漢叫雙腿殘疾的妻子領著,挑著水桶去村口迎接。聽到嘩啦啦的流水聲,老人不住地流淚。他對記者說:“政府好啊,給我們村送了水,唉!我只是看不見政府啊”。
這里的院落一般有三間屋子,屋頂一律是單面斜頂,為的是使瓦面上的雨水能全部落到院里,然后,順著斜坡地面流到院角那眼水窖里。這單面斜頂,這傾斜的院場,就象一雙雙干枯的手掌。世世代代,年復一年地向老天爺伸著,乞求蒼天開恩降雨。
藍天下,延綿的沙丘一望無際。寧夏回族自治區池縣高沙窩鄉魏壓子村的村民,趕著毛驢,到幾公里以外的沙窩子里取水,因為風大,吹得沙子滿天跑,往往去取水還有路,回來就找不著路了,行走極為困難。干旱把男人們幾乎都趕到外地打工去了,婦女們支撐著全部的生活——照顧老人,管教孩子,耕作田地,家庭養殖,外出找水。可以說,她們是缺水造成的全部惡果的最直接、最艱辛的承受者。她們還必須精確地使用每一滴水,否則便“巧婦難為無‘水’之炊了”。難怪人們說,幫助一個貧困母親,就是幫助一個貧困家庭。
許多地方實在找不著水,只好在干涸的河床上挖坑,也管不了那水是苦是咸,全村幾百口人就在這樣的坑中一點一點地舀水。許多地方打回來的是黃泥水。
由于缺水,西北旱區農家的習俗跟外面的世界大不一樣。比如家中來了客人,主人一般是用饃招待,除非認為你是一位尊貴的客人,才有幸被敬上一小杯水,客人多了,也就沒這個待遇了。農家有女初長成,嫁到何處最放心?用陜西的一些方言說:“一看女婿僚不僚(僚就是好,出色的意思),二看有沒有大水窖。”以對方家庭是否有水窖作為擇偶的主要標準之一,這在中國其他地方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