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白蛇傳的(簡短)
【簡介】 《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又名《許仙與白娘子》。
故事包括借傘,盜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祭塔等情節。 故事成于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范。
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中有不少的佛教學說、封建禮教的影子。
【傳說情節概述】 傳說發生在宋朝時的杭州、蘇州及鎮江等地。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
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并嫁與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
后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將許仙救活。
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并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于雷峰塔下。
后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流傳】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后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
后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后,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
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白蛇傳》不但在中國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
《白蛇傳》的傳說,一說認為同印度教有關。印度教的創世,就是從兩條大蛇(Nagas)攪動乳海開始。
東南亞也有類似《白蛇傳》的故事,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就記述了真臘國王有一“天宮”,夜夜登上天宮的金塔與化為女身的蛇精交合,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雛形。此外,希臘神話中的拉彌亞即由蛇幻化而成。
后來與青年利西烏斯(Menippus Lycius)結為夫妻,結婚當天,來了個阿波羅尼烏斯(De Vita Apollonius),識破拉彌亞是蛇。 此外,在南宋宮廷說書人的話本里,有《雙魚扇墜》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與青魚修煉成精,與許宣(而非許仙)相戀,盜官銀、開藥鋪等情節,都與后來的《白蛇傳》類似。
并且在其他的文學作品里,也有類似的故事,因此,有學者認為《白蛇傳》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國的故事與印度的神話糅合而成的傳說。 法國漢學家儒蓮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
【歷史】 《白蛇傳》的故事早期因為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后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
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于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并沒有產子祭塔。后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從《初山》《收青》到《舟遇》《訂盟》,第二卷是《端陽》《求草》,第三卷有《謁禪》《水門》,第四卷從《斷橋》到《祭塔》收尾。《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
而這出戲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后來在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
嘉靖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后,《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劇、昆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昆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臺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內容。此外,還有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亦是根據白蛇傳創作的,而后經香港著名導演徐克拍攝后搬上銀幕。
臺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后演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臺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制造出白蛇與青蛇騰云架霧的感覺。另外,本作也被日本東映動畫改編成同名動畫電影《白蛇傳》(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堪稱日本動畫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設定——小青是青魚而不是青蛇)。
這個故事經過了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的演變。
2.白蛇傳的簡短主要內容[40字]
主要內容:
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并嫁與他。
后來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擴展資料:
《白蛇傳》傳說源遠流長,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其余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牛郎織女》)。
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
表達了人民對男女自由戀愛的贊美向往和對封建勢力無理束縛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并以此故事為原型拍攝了多部影視劇作和動畫片。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后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后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后,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
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白蛇傳》不但在國內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法國漢學家儒蓮也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白蛇傳
3.《白蛇傳》的簡要內容,簡潔點哦
傳說發生在宋朝時的杭州、蘇州及鎮江等地。
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并嫁與他。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后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
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并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
白素貞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4.告訴我有關于端午節的故事,簡短一點,20字左右
屈原死后,人們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端午的白蛇傳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