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個生活中的科學知識
1.吃藥的時候,不要用茶水送藥,因為茶會和藥物發生中和作用,降低藥性。
2。發燒時喝茶害處較大,因為茶葉所含的茶堿會提高人體溫度,并可影響和降低藥物的作用,從而加重病情,因此,發燒時不宜喝茶。
3。穿紅色衣服可以吸收、過濾掉更多的太陽紫外線,從而可減輕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
4。兒童空腹的時候不要吃糖,因為在空腹時會影響他們機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
5。把新鮮雞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鮮,是因為雞蛋呼出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響生成了碳酸鈣堵往了雞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變質。
6。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變質或變形,常在食品袋內充的氣體的二氧化碳或氮氣;或在袋內放干燥劑:生石灰、氯化鈣重要是吸水,鐵主在是吸收氧氣和水;或采用真空包裝。
7。魚鰾內的氣體重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氣
8。做鏝頭時加些純堿重要為了中和面粉發酵時產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9。蔬菜中殘留的農藥可以用堿性物質泡,可降低農藥的藥性
10。皮蛋的澀味可以加點食醋去除
11。冰箱的異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12。鋁壺上的水垢(重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可用鹽酸或食醋除去
1、掛在壁墻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于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2、有時自來水管在鄰近的水龍頭放水時,偶爾發生陣陣的響聲。這是由于水從水龍頭沖出時引起水管共振的緣故.
3、對著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
4、冰凍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燒燙的鐵釘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這些現象都表明:水的熱傳遞性比空氣好,
5、鍋內盛有冷水時,鍋底外表面附著的水滴在火焰上較長時間才能被燒干,且直到燒干也不沸騰,這是由于水滴、鍋和鍋內的水三者保持熱傳導,溫度大致相同,只要鍋內的水未沸騰,水滴也不會沸騰,水滴在火焰上蒸發而漸漸地被燒干,
6、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里的像是由鏡后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
7、天然氣爐的噴氣嘴側面有幾個與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氣不會從側面小孔噴出, 只從噴口噴出.這是由于噴嘴處天然氣的氣流速度大,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氣流表面壓強小于側面孔外的大氣壓強,所以天然氣不會以噴管側面小孔噴出。
8、將氣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氣球內氣流噴出,氣球因反沖而運動。可以看見氣球運動的路線曲折多變。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吹大的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張力不均勻,使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不均勻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不斷變化;二是氣球在收縮過程中形狀不斷變化,因而在運動過程中氣球表面處的氣流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所以氣球表面處受空氣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氣球因此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就不斷變化。
9、吊扇在正常轉動時懸掛點受的拉力比未轉動時要小,轉速越大,拉力減小越多.這是因為吊扇轉動時空氣對吊扇葉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轉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電爐“燃燒”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不需要氧氣,氧氣只能使電爐絲氧化而縮短其使用壽命。
11、從高處落下的薄紙片,即使無風,紙片下落的路線也曲折多變。這是由于紙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狀備異,因而在下落過程中,其表面各處的氣流速度不同,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致使紙片上各處受空氣作用力不均勻,且隨紙片運動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紙片不斷翻滾,曲折下落。
2.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
1、冰糕為什么會冒氣?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2、向日葵為什么總是向著太陽?
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
3、蟬為什么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4、蜜蜂怎樣釀蜜?
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進行調制,然后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后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5、掛在壁墻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于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科學小常識
6、有時自來水管在鄰近的水龍頭放水時,偶爾發生陣陣的響聲。這是由于水從水龍頭沖出時引起水管共振的緣故。
7、對著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
8、冰凍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燒燙的鐵釘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這些現象都表明:水的熱傳遞性比空氣好,
3.求各種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要能自己操作示范的
科學小實驗1. 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材料:塑料杯一個、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將米倒滿塑料杯。
2、用手將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從手指縫間插入筷子。
4、用手輕輕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來了。講解:由于杯內米粒之間的擠壓,使杯內的空氣被擠出來,杯子外面的壓力大于杯內的壓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間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將成米的杯子提起來2. 食鹽黏結劑-科學小實驗食鹽黏結劑-科學小實驗小石頭拿爸爸的釣魚竿玩耍時,被媽媽訓了一頓,他撅起了嘴。
這時,哥哥安慰小石頭說:沒有釣魚竿也能釣冰。于是,小石頭的氣,頓時煙消云散。
“能釣冰?怎么釣啊?”怎么做呢?必備用品線、食鹽或氯化鈣(作干燥劑)、杯、冰塊(最好是四方形)。1.杯里裝冰塊,然后將線的一端搭在冰塊上。
2.在搭著線的冰塊上撒一些食鹽(或氯化鈣)。盡量把少量的食鹽撒在搭線的冰塊上。
3.等10-20秒后小心地提起線。為什么會那樣呢?冰塊隨線被提上來。
因為將食鹽放在冰上時,冰在低于0℃的溫度下也能被融化。所以,把食鹽撒在冰塊上時,結冰點就會更低,在0℃下結冰的冰塊便開始融化。
也就是說,撒有食鹽的部分,冰被融化,變成小水窩,將線埋于其中。但是,隨著冰塊的融化,鹽的咸度逐漸下降,使水的結冰點重新被提高而結冰。
于是線就被凍到冰塊里面了。這個原理被利用于我們生活中的還有哪些呢?冬天的大雪使路面結冰時,被用來做融化雪的物質(除雪劑)的,正是鹽或氯化鈣。
因為氯化鈣比鹽更有效,所以在一些國家主要使用氯化鈣。而平均氣溫稍高的日本,用廉價的鹽來除雪。
3.不會沉下去的硬幣材料:一枚分幣(干燥),一個透明的酒杯(認為這個比較好),水步驟:1.先往酒杯中加水,加到快滿的時候要小心,慢慢倒,讓水面和酒杯的口呈一個微拱形.2.用食指和拇指小心拿起硬幣,并輕輕移動到拱形的中心,在離水面很近的地方,松手(一定要輕,否則會沉下去),你會發現,硬幣就停留在拱形的中央,不會沉下去3.讓同學們觀看,并提問原理:水面的張力托起質量較輕的硬幣,使其停在水面上帶電的報紙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墻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墻上。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后,報紙就像粘在墻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會被墻壁吸回去。4. 把報紙慢慢地從墻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墻。
3. 當屋子里的空氣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墻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墻上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操作: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后粘附在湯勺上。講解: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帶電的氣球思考:兩個氣球什么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么情況下會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操作: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并在口上打結。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講解: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可愛的浮水印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操作: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3、然后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么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后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么圖案呢?講解: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創造: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么呢?材料:鐵罐盒一個、錐子、水操作:1、在空的鐵罐盒底部用一根釘子在上面鉆5個小孔(小孔間隔只在5毫米左右)。2、將罐內盛滿水,水是分成5股從5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將這些水流捻合。
4.身邊的科學小知識50個
身邊的科學只要你留心,科學無處不在。
星期六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就是做一個科學實驗。我想了想,終于想出了一個實驗,我要做一個雞蛋會浮起來的科學實驗。
準備一個杯子,再準備一個雞蛋和一些鹽。先往杯子里放上水,放上雞蛋,再加上鹽。
真奇怪,這個時候雞蛋雖然沒有浮起來。我一想,就一勺一勺地往杯子里加鹽。
加了好幾大勺,我發現雞蛋開始慢慢地浮起來了。漸漸地,雞蛋就像坐電梯一樣,慢慢升到了水面。
為什么雞蛋會從鹽水里浮起來呢?因為水加了鹽以后,鹽水的密度就變大,密度大浮力就大,浮力大就能把雞蛋托起來了。科學實驗真好玩,我還要試一次。
【第二篇】:身邊的科學一天晚上,媽媽買了一袋基尾蝦,基尾蝦是青色的,但煮熟了的基尾蝦變紅了,我去問媽媽,媽媽沒把答案直接告訴我,而是給了我一本《你問我答》的書,讓我去自己找答案。我找啊找終于找到了,那是因為基尾蝦體內有一種名叫色素叫蝦紅素,平時它與別的色素混在一起,無法顯示出鮮紅的本色,但經過加熱后,別的色素都被破壞和分解了,唯獨蝦紅素不怕高溫,因此基尾蝦煮了以后就變成了紅色的。
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呀!【第三篇】:身邊的科學說起科學,其實,我們身邊發生許許多多的事物都是有科學來解開的。就讓我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
記得有一次,媽媽在做飯的時候讓我把醋瓶打開,我就是擰不開。后來,媽媽告訴我,先將醋瓶在熱水里泡五分鐘,然后用涼水沖一下,很容易就會擰開的。
說著,我試著用媽媽的辦法做了。果然,醋瓶被輕而易舉地擰開了。
媽媽告訴我這就是熱脹冷縮的作用。經過這件事兒,我從心里感謝科學,它讓我進步,也幫我成長。
5.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
生活常識 ,可以一試!做個聰明人!多學多知道。
1.在衣領和袖口處均勻地涂上一些牙膏,用毛刷輕輕刷洗,再用清水漂凈,即可除去污漬。 2.只要在新房間內放一碗醋,兩三天后,新房的油漆味就會很快消失。
3.毛衣袖口或領口失去了彈性,可將袖口或衣領在熱水中浸泡20分鐘,晾干后即可恢復彈。 4.把生黑斑的鋁制品泡在醋水混合液中,10分鐘后取出清洗,便會光潔如新。
5.將新買的牛仔褲放入濃鹽中浸泡12小時,再用清水洗凈,以后再洗滌時就不易褪色。 6.選購羽絨服時,可將羽絨服放在桌子上,用手拍打,蓬松度越高說明絨質越好,含絨量也越多。
7.金首飾表面發舊,用鹿皮(或其他柔軟的皮)蘸少許牙膏輕輕擦拭,既可光亮如新。 8.要去除烤爐內的污物,請在爐子還溫熱的時候把鹽撒在上面,冷卻后,再用濕海綿體擦拭即可。
9.室內植物,例如菊花、常春藤、吊蘭,是天然的空氣清新劑。 10.用45毫升白醋和4升冷水的溶液拭擦,就可使窗戶玻璃潔凈透明。
11.切洋蔥等蔬菜時,可將其去皮放入冰箱冷凍室存放數小時后再切,就不會刺眼流淚了。 12.車船行駛途中,將鮮姜片隨時放在鼻孔下面聞,使辛辣味吸入鼻中,可以防暈車。
13.家用電器的縫隙里常常會積藏很多灰塵,可將廢舊的毛筆用來清除,非常方便。 14.將曬干的殘茶葉,在衛生間燃燒熏煙,能除去污穢處的惡臭。
15.在墨汁中加少量肥皂水(或茶水),攪拌均勻,用這樣的墨汁寫出的字跡可保持色跡不變。 *片不小心刮傷,只要用油性筆涂在刮痕上即可,不論什么顏色的油性筆都可以。
17.價錢卷標很難撕掉,可用吹風機吹熱一下再撕,會很輕松的撕下來,不留一點痕跡。 18.新鮮蛋用燈光照,空頭很小,蛋內完全透亮,呈桔紅色,蛋內無黑點,無紅影。
19.洗完臉后,用手指沾些細鹽在鼻頭兩側輕輕摩擦,用清水沖凈,黑頭粉刺就會清除干凈。 20.新做好的頭發只要睡前在枕頭上鋪一條質地光滑的絲巾,就可以防止頭發變型。
21.在1斤面粉里摻入6個蛋清,包的餃子起鍋后收水快,不易粘連。 22.將殘茶葉浸入水中數天后,澆在植物根部,可促進植物生長。
23.燉肉時用陳皮,香味濃郁;吃牛羊肉加白芷,可除膻增鮮;自制香腸用肉桂,味道鮮美。 24.豆漿不可與藥物同飲,會破壞豆漿的營養成分,如四環素等抗生類藥物等。
25.煎荷包蛋時,在蛋的周圍滴幾滴熱水,煎好的蛋特別鮮美。 26.取新鮮桔子皮若干,分散放入冰箱內,三天后打開冰箱,清香撲鼻,異味全無。
27.蘿卜與羊肉同煮,或在鍋中放幾料綠豆,都可除去腥膻味。 28.上午喝綠茶開胃、醒神,下午泡飲枸杞可以改善體質,有利安眠。
29.將魚洗凈放入淘米水中浸泡兩小時,經這樣處理的魚燒出來味道鮮嫩可口。 30.吃葷之后不要立即喝茶,茶葉中含有大量靶酸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引起脂肪肝。
31.凡紅色或紫色的棉織物,若用醋配以清水洗滌,可使光澤如新。 32.早晚空腹吃個蘋果,有利于治療中老年人便秘。
33.廚房的地板屯積油垢后,拖地前,不妨在拖把上倒入一些醋就能輕松去除油污。 34.烤肉食用前,記得滴上新鮮檸檬汁,除了增添風味外,檸檬中的vitC上有解毒作用。
35.瓶中插的鮮花不防在清水中加幾滴白醋或漂白水,即可使保持花朵鮮艷如初。 36.當衣褲的拉練卡住或不易拉動時,先涂上蠟,再以乾布擦拭,就能輕松拉動。
37.新購的有色花布,第一次下水時,加鹽浸泡十五分鐘后再取出沖洗,可防止布料褪色。 38.牛奶過期不能喝時,可將抹布浸濕,用來擦桌子地板,很快就可以將污垢除去。
39.若將鋁制鍋燒焦,可在鍋中放個洋蔥和少許水加以煮沸,不久所有的燒焦物都會浮起來。 40.小鏡或櫥鏡等有了污垢,可用軟布浸濕煤油或蘸蠟擦拭。
41.舊照片變新法:照片舊或臟了,用棉花蘸點酒精擦拭,擦后如新的一樣。 42.用紙巾蘸少許花露水,擦拭電話機身、聽筒及按鍵或手機,能使電話、手機保持潔凈。
43.煮老牛肉時,可在牛肉大塊上涂抹一層芥末粉,次日煮前洗凈,肉爛且嫩。 44.可用半干的肥皂土擦鏡片兩面,然后抹勻拭亮。
用此法,眼鏡片遇熱不容易發霧氣。 45.試用蒸汽熨斗在凹處噴一些蒸氣,然后用熨斗燙。
用硬毛的牙刷挑起凹處的毛,在輕輕刷順,即可去除地毯上的家俱置痕。 46.利用鋁箔紙,將二、三張疊在一起,用剪刀剪一剪,就可以使剪刀恢復銳利。
47.以棉花棒沾酒精,可以清除收錄音機磁頭上的灰塵。只是如此就能使音質復元。
48.可以在煙灰缸內灑一點鹽,再以軟木塞或抹布擦拭,即可去除污垢。 49.裙襟、褲腳折痕先以舊牙刷涂一點薄醋在折痕上,然后以低溫燙,就幾乎看不出來了。
50.可將新絲襪放進冷凍庫中,凍硬直接取出自然解凍后,穿上時就不會脫線了。 51.棉質的黑色衣服褪色時,可在水中加一點啤酒沖洗就可防止褪色。
52.在洗白色絲襯衫之前,先涂上牛奶。如此就能不可思議地防止變黃。
53.將衣物柔軟劑以十倍水稀釋,再用紙巾或軟布沾取輕拭CD音響表面,可以輕松去除灰塵。 54.可將有裂痕的盤子放進鍋里倒入牛奶,加熱四至五分鐘,取出盤子后裂痕幾乎消失不見。
55.將餅干裝罐時同時放進一塊方糖。方糖會吸收罐中的濕。
6.科學小知識大全(30字數)
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1、冰糕為什么會冒氣?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2、向日葵為什么總是向著太陽?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
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3、蟬為什么會蛻皮?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4、蜜蜂怎樣釀蜜?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進行調制,然后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后才釀成香甜的蜂蜜5、掛在壁墻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于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科學小常識6、有時自來水管在鄰近的水龍頭放水時,偶爾發生陣陣的響聲。這是由于水從水龍頭沖出時引起水管共振的緣故。
7、對著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8、冰凍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
燒燙的鐵釘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
這些現象都表明:水的熱傳遞性比空氣好,9、鍋內盛有冷水時,鍋底外表面附著的水滴在火焰上較長時間才能被燒干,且直到燒干也不沸騰,這是由于水滴、鍋和鍋內的水三者保持熱傳導,溫度大致相同,只要鍋內的水未沸騰,水滴也不會沸騰,水滴在火焰上蒸發而漸漸地被燒干。10、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里的像是由鏡后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
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
7.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
鐘擺----等時性原理
保險絲----電流過大導致熱量變大燒斷電絲
高壓鍋上的氣閥----避免鍋內壓強過大,頂開鍋蓋
蒸饅頭放堿----純堿,Na2CO3,加熱生成CO2,使饅頭“胖”起來
避雷針----尖端放電,將電從云層中引入低下,避免其擊中建筑物
用鐵鍋炒菜,鐵可溶進菜里,補充人體所需要的鐵
夏天時在地面上灑水會比較涼快,是因為蒸發制冷
使錘子更緊可以手拿錘柄往下砸,這是利用慣性
溫度計的使用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
用力打人時,你也會感到疼,是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有哪些
生活科學小常識--------------- 忌用生冷自來水煮飯 許多人習慣用生冷的自來水煮飯,其實這是不科學的。
因為生冷的自來水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氯氣,在燒飯過程中,它會大量破壞糧食中所含的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B1。據測定,用生自來水燒飯,維生素B1的損失數量與燒飯時間、燒飯溫度成正比,一般情況下,損失約30%。
如果用燒開的熟水燒飯,維生素B1就可以免受損失,因為燒開后的熟水,氯氣已經隨水氣蒸發掉了。 做餃子餡不要擠水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大白菜、韭菜、芹菜和豬、羊肉做餃子餡。
由于蔬菜中水分較多,為防止餃子餡流湯,人們習慣把菜餡里的水擠掉。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因為菜水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還含有胡蘿卜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等。而且擠掉湯后,包出來的餃子吃起來也比較干巴。
那么,怎樣才能不擠掉萊餡里的水,又不讓餃子餡流湯呢?其方法是,首先把肉和蔥剁碎,加上調料拌勻,然后再把白菜剁碎,剁白菜時不要加鹽,將剁好的白菜一點一點地加入肉餡里,邊加邊攪拌,這樣肉餡即可均勻地吸收菜餡里的水分,包出的餃子便味美適口。 不宜吃燙食 有的人喜歡吃很熱很燙的食物,這種習慣是十分有害的。
經調查,食管癌的發病就與吃熱食、燙食有關。人的口腔和食管正常的溫度為36.5~37.2℃,其耐熱溫度為50~60℃。
如果進食、進水的溫度過高,口腔粘膜和食管壁就會被燙傷。人們感到很熱很燙的食物,通常在70~80℃,經常食用這種食物,口腔和食管壁的粘膜就會不斷受到損傷,并不斷增生新的細胞。
假如長期刺激加之有時人體病變發炎,使細胞新生過程加快,就很可能變為口腔癌和食管癌。因此,不宜吃燙食。
忌使用油漆筷子 油漆筷子美觀、價格便宜,但從衛生觀點來看,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這是因為。
油漆是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大多含有有毒的化學成分,特別是黃色油漆,是用含有鉛和鉻的黃色顏料配制而成的,鉛含量占顏料總量的64%,鉻含量也達16.1%。部分綠色(由藍、黃色混配)、棕色(由黃、紅、黑三色混配)油漆也含鉛、鉻。
當長期使用油漆筷子進餐,特別是油漆脫落隨食物一起咽入胃內,鉛和鉻等有毒物質進入人體被蓄積就有發生慢性中毒的危險。鉛中毒量為0.04克,致死量約為20克。
每口進入體內的鉛量超過 l毫克,即可對人體造成危害。鉛主要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器官和腎臟,重者可出現口腔金屬昧,齒齦出現鉛線,并有胃腸道癥狀、神經衰弱及肌肉痛等。
尤其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因此,日常生活中,最好不用油漆筷子進餐,應選用優質的竹制筷子,或無毒且符合衛生標準的木制或塑料筷子。
9.50個科學運用在生活中的小常識
醋的妙用 1. 醋 是 家 庭 烹 調 的 必 備 調 味 品。
在 醋 內 加 上 兩 滴 白 酒 和 一 點 鹽, 即 可 成 為 香 醋。在 煮 肉 或 馬 鈴 薯 時, 加 上 少 量 醋 就 容 易 燉 爛, 味 道 亦 好。
煮 甜 粥 時 加 點 醋, 可 使 甜 粥 更 甜。 2. 擦 皮 鞋 時, 滴 上 一 滴 醋, 能 使 皮 鞋 光 亮 持 久: 銅、鋁 器 用 舊 了, 用 醋 涂 擦 后清 洗, 就 能 恢 復 光 澤; 宰 雞 殺 鴨 前 20 分 鐘, 給 雞 鴨 灌 上 一 湯 匙 醋, 撥 毛 就 變 而 易 舉 了。
3. 玻 璃 上 的 油 漆, 用 醋 浸 軟 后 一 擦 就 掉; 絲 品 洗 凈 后, 放 在 加 入 少 量 醋 的 清 水 中浸 泡 幾 分 鐘, 晾 干 后 光 澤 如 新; 毛 料 衣 服 磨 光 的 地 方, 用 50% 濃 度 的 醋 水 抹, 然 后 用 濕 布 鋪 墊 熨 燙, 亮 斑 即 可 消 失。 4. 醋 還 有 消 毒 殺 菌 作 用。
用 醋 拌 的 涼 菜 衛 生 爽 口; 用 醋 蒸 熏 房 間, 能 殺 菌 防 流感; 每 天 用 40% 的 醋 水 溶 液, 加 熱 后 洗 頭 可 防 治 脫 發, 頭 屑 過 多; 用 醋 調 石 灰 粉, 涂 敷 腋 下, 每 日 二 次 能 治 療 狐 臭。 蛋殼的妙用 1. 新 鮮 蛋 殼 中 的 蛋 白 與 水 的 混 合 液, 可 以 用 來 擦 玻 璃 或 家 具, 能 增 加 光 澤。
2. 將 碎 蛋 殼 和 醋, 一 同 放 入 帶 有 污 垢 的 瓶 子 里, 用 力 搖 動, 即 可 將 污 垢 去 掉。 3. 將 取 出 蛋 白 或 蛋 黃 后 的 蛋 殼 放 置 在 花 木 植 穴 的 四 周, 能 供 給 花 木 根 部 很 多 養分, 對 花 木 生 長 起 促 進 作 用。
4. 蛋 殼 中 含 有 豐 富 的 鈣 質, 將 它 磨 成 粉, 拌 在 雞 或 豬 的 飼 料 中, 母 雞 吃 了 不 會 生軟 殼 蛋, 豬 吃 了 筋 骨 長 得 好。 放味精的學問 有 酸 味 的 菜 肴 , 千 萬 不 要 放 味 精 , 如 糖 醋 魚、糖 醋 排 骨 等 。
因 為 味 精 呈 堿 性 , 如 果 酸 性 菜 加 入 堿 性 的 味 精 , 這 在 化 學 上 呈 中 和 反 應 , 即 生 成 鹽 和 水 , 并 且 還 會 使 一 盤 好 端 端 的 菜 肴 走 了 味 。 那 么 堿 性 食 物 中 是 否 可 加 呢 ? 實 踐 證 明 , 味 精 在 堿 性 食 物 中 其 谷 氨 酸 二 鈉 , 同 樣 也 會 失 去 鮮 味 。
因 此 ,味 精 宜 放 于 不 明 顯 呈 酸 、堿 性 的 食 物 中 。 放 味 精 還 要 注 意 菜 肴 的 咸 淡 程 度 。
如 果 太 咸 , 鹽 中 的 鈉 離 子 掩 蓋 了 酸 鈉 , 吃 不 出 鮮 味 ; 如 果 太 淡 , 味 精 鮮 味 “吊” 不 出 來 。 最 后 還 要 注 意 溫 度 。
味 精 的 溶 解 度 在 攝 氏 85 度 。低 于 這 個 溫 度 , 味 精 結 構 尚 未 分 解 , 而 高 于 這 個 溫 度 也 不 宜 放 味 精 , 否 則 無 鮮 味 。
蜂蜜優劣鑒別 蜂 蜜 以 顏 色 淺 淡 者 為 佳。 蜂 蜜 中 多 白 色 小 粒 結 晶 體 的, 含 葡 萄 糖 多, 是 好 蜜。
蜂 蜜 極 稀, 容 易 流 動, 香 氣 不 濃, 可 能 是 摻 了 水 的。 用 小 匙 盛 滿 蜂 蜜, 下 滴 的 蜜 絲 流 斷 時, 如 向 匙 上 縮 起 甚 快。
表 示 韌 性 很 強, 是 好 蜜。 杯 中 放 蜂 蜜 一 匙, 再 加 四 至 五 倍 熱 水 使 之 溶 化。
靜 置 三 至 四 小 時 后 如 無 沉 淀 發 生, 則 為 純 蜜, 好 蜜。 蜂 蜜 中 以 枇 杷 蜜 最 佳, 紫 石 英 蜜、梨 花 蜜、菜 花 蜜 次 之, 而 蕎 麥 蜜 最 差。
另 外, 市 場 出 售 的 蜂 蜜, 有 的 摻 有 水 或 其 他 雜 質, 可 用 以 下 方 法 鑒 別。 區 別 摻 有 水 和 蔗 糖 的 蜂 蜜: 將 蜜 滴 在 白 紙 或 草 紙 上, 若 紙 上 的 蜂 蜜 漸 漸 滲 開, 說 明 摻 有 蔗 糖 和 水。
區 別 摻 有 淀 粉 的 蜂 蜜: 將 少 量 蜂 蜜 放 入 杯 中, 加 適 量 水, 煮 沸, 侍 冷 卻 后, 滴 幾 滴 碘 酒, 如 果 溶 液 顏 色 變 成 藍 色, 說 明 摻 有 淀 粉。 區 別 摻 有 雜 質 的 蜂 蜜: 用 燒 紅 的 鐵 絲 插 入 蜜 中, 如 果 鐵 絲 上 附 有 黏 物, 說 明 摻 有 雜 質; 如 鐵 絲 上 仍 很 光 滑, 說 明 沒 有 雜 質。
啤酒的妙用 1. 用 啤 酒 將 面 粉 調 稀。 淋 在 肉 片 或 肉 絲 上, 炒 出 來 的 肉 鮮 嫩 可 口, 特 別 是 用 此 方法 烹 調 牛 肉, 效 果 更 佳。
2. 啤 酒 可 使 涼 拌 茶 增 加 美 味。 將 菜 浸 在 啤 酒 中 煮 一 下, 酒 一 沸 騰 便 取 出, 再 加 點調 味 劑。
3. 和 面 時 水 中 摻 些 啤 酒, 烤 制 出 的 小 薄 面 餅 又 脆 又 香。 4. 將 烤 制 面 包 的 面 團 中 揉 進 適 量 的 啤 酒, 面 包 既 容 易 烤 制, 又 有 一 種 近 乎 肉 的 味 道。
5. 制 做 較 肥 的 肉 或 脂 肪 較 多 的 魚 時, 加 一 杯 啤 酒, 能 消 除 油 膩 味, 吃 起 來 很 口。 6. 將 待 用 制 做 的 雞 放 在 鹽、胡 椒 和 啤 酒 中, 浸 1~2 小 時, 能 取 掉 雞 的 膻 味。
巧辨真假味精 若 想 辨 別 味 精 的 真 假 并 不 難。 可 以 取 少 量 味 精 放 在 舌 尖 上。
若 舌 感 冰 涼, 且 味 道 鮮 美 并 有 魚 腥 味 的, 為 合 格 品; 若 嘗 后 有 苦 咸 味 而 無 魚 腥 味, 說 明 這 種 味 精 摻 入 了 食 鹽; 倘 若 嘗 后 有 冷 滑、粘 糊 之 感, 并 難 于 溶 化, 就 是 摻 進 了 石 膏 或 木 薯 淀 粉。 巧除茶杯內壁的積垢 口 杯 使 用 一 段 時 間 以 后, 內 壁 往 往 會 牢 牢 地 附 上 一 層 暗 黃 色 的 沉 淀 物, 這 是 茶葉 中 的 不 溶 性 的 蛋 白 質 類 物 質 與 色 素 結 合 而 形 成 的 沉 淀 物, 用 維 生 素 C 片 劑 就能 有 效 地 清 除 它 們: 在 杯 中 少 許 溫 水, 將 幾 片 維 生 素 C 片 搗 碎, 放 入 杯 中。
攪勻 后, 用 該 水 溶 液 浸 潤 內 壁。 隨 后, 用 食 指 抵 著 一 片 維 生 素 C 片, 輕 輕 摩 擦 內 壁, 積 垢 即 可 除 去。
另 外, 用 牙 膏 擦 拭 杯 壁, 也 可 除 去 茶 垢。 巧選茶葉 1. 看 勻 度。
將 茶 葉 倒 入 茶 盤 里, 手 拿 茶 盤 循 一 定 方 向 旋 。
10.科學小常識(10條),生活中的小常識
醋的妙用 1. 醋 是 家 庭 烹 調 的 必 備 調 味 品。
在 醋 內 加 上 兩 滴 白 酒 和 一 點 鹽, 即 可 成 為 香 醋。在 煮 肉 或 馬 鈴 薯 時, 加 上 少 量 醋 就 容 易 燉 爛, 味 道 亦 好。
煮 甜 粥 時 加 點 醋, 可 使 甜 粥 更 甜。 2. 擦 皮 鞋 時, 滴 上 一 滴 醋, 能 使 皮 鞋 光 亮 持 久: 銅、鋁 器 用 舊 了, 用 醋 涂 擦 后清 洗, 就 能 恢 復 光 澤; 宰 雞 殺 鴨 前 20 分 鐘, 給 雞 鴨 灌 上 一 湯 匙 醋, 撥 毛 就 變 而 易 舉 了。
3. 玻 璃 上 的 油 漆, 用 醋 浸 軟 后 一 擦 就 掉; 絲 品 洗 凈 后, 放 在 加 入 少 量 醋 的 清 水 中浸 泡 幾 分 鐘, 晾 干 后 光 澤 如 新; 毛 料 衣 服 磨 光 的 地 方, 用 50% 濃 度 的 醋 水 抹, 然 后 用 濕 布 鋪 墊 熨 燙, 亮 斑 即 可 消 失。 4. 醋 還 有 消 毒 殺 菌 作 用。
用 醋 拌 的 涼 菜 衛 生 爽 口; 用 醋 蒸 熏 房 間, 能 殺 菌 防 流感; 每 天 用 40% 的 醋 水 溶 液, 加 熱 后 洗 頭 可 防 治 脫 發, 頭 屑 過 多; 用 醋 調 石 灰 粉, 涂 敷 腋 下, 每 日 二 次 能 治 療 狐 臭。 蛋殼的妙用 1. 新 鮮 蛋 殼 中 的 蛋 白 與 水 的 混 合 液, 可 以 用 來 擦 玻 璃 或 家 具, 能 增 加 光 澤。
2. 將 碎 蛋 殼 和 醋, 一 同 放 入 帶 有 污 垢 的 瓶 子 里, 用 力 搖 動, 即 可 將 污 垢 去 掉。 3. 將 取 出 蛋 白 或 蛋 黃 后 的 蛋 殼 放 置 在 花 木 植 穴 的 四 周, 能 供 給 花 木 根 部 很 多 養分, 對 花 木 生 長 起 促 進 作 用。
4. 蛋 殼 中 含 有 豐 富 的 鈣 質, 將 它 磨 成 粉, 拌 在 雞 或 豬 的 飼 料 中, 母 雞 吃 了 不 會 生軟 殼 蛋, 豬 吃 了 筋 骨 長 得 好。 放味精的學問 有 酸 味 的 菜 肴 , 千 萬 不 要 放 味 精 , 如 糖 醋 魚、糖 醋 排 骨 等 。
因 為 味 精 呈 堿 性 , 如 果 酸 性 菜 加 入 堿 性 的 味 精 , 這 在 化 學 上 呈 中 和 反 應 , 即 生 成 鹽 和 水 , 并 且 還 會 使 一 盤 好 端 端 的 菜 肴 走 了 味 。 那 么 堿 性 食 物 中 是 否 可 加 呢 ? 實 踐 證 明 , 味 精 在 堿 性 食 物 中 其 谷 氨 酸 二 鈉 , 同 樣 也 會 失 去 鮮 味 。
因 此 ,味 精 宜 放 于 不 明 顯 呈 酸 、堿 性 的 食 物 中 。 放 味 精 還 要 注 意 菜 肴 的 咸 淡 程 度 。
如 果 太 咸 , 鹽 中 的 鈉 離 子 掩 蓋 了 酸 鈉 , 吃 不 出 鮮 味 ; 如 果 太 淡 , 味 精 鮮 味 “吊” 不 出 來 。 最 后 還 要 注 意 溫 度 。
味 精 的 溶 解 度 在 攝 氏 85 度 。低 于 這 個 溫 度 , 味 精 結 構 尚 未 分 解 , 而 高 于 這 個 溫 度 也 不 宜 放 味 精 , 否 則 無 鮮 味 。
蜂蜜優劣鑒別 蜂 蜜 以 顏 色 淺 淡 者 為 佳。 蜂 蜜 中 多 白 色 小 粒 結 晶 體 的, 含 葡 萄 糖 多, 是 好 蜜。
蜂 蜜 極 稀, 容 易 流 動, 香 氣 不 濃, 可 能 是 摻 了 水 的。 用 小 匙 盛 滿 蜂 蜜, 下 滴 的 蜜 絲 流 斷 時, 如 向 匙 上 縮 起 甚 快。
表 示 韌 性 很 強, 是 好 蜜。 杯 中 放 蜂 蜜 一 匙, 再 加 四 至 五 倍 熱 水 使 之 溶 化。
靜 置 三 至 四 小 時 后 如 無 沉 淀 發 生, 則 為 純 蜜, 好 蜜。 蜂 蜜 中 以 枇 杷 蜜 最 佳, 紫 石 英 蜜、梨 花 蜜、菜 花 蜜 次 之, 而 蕎 麥 蜜 最 差。
另 外, 市 場 出 售 的 蜂 蜜, 有 的 摻 有 水 或 其 他 雜 質, 可 用 以 下 方 法 鑒 別。 區 別 摻 有 水 和 蔗 糖 的 蜂 蜜: 將 蜜 滴 在 白 紙 或 草 紙 上, 若 紙 上 的 蜂 蜜 漸 漸 滲 開, 說 明 摻 有 蔗 糖 和 水。
區 別 摻 有 淀 粉 的 蜂 蜜: 將 少 量 蜂 蜜 放 入 杯 中, 加 適 量 水, 煮 沸, 侍 冷 卻 后, 滴 幾 滴 碘 酒, 如 果 溶 液 顏 色 變 成 藍 色, 說 明 摻 有 淀 粉。 區 別 摻 有 雜 質 的 蜂 蜜: 用 燒 紅 的 鐵 絲 插 入 蜜 中, 如 果 鐵 絲 上 附 有 黏 物, 說 明 摻 有 雜 質; 如 鐵 絲 上 仍 很 光 滑, 說 明 沒 有 雜 質。
啤酒的妙用 1. 用 啤 酒 將 面 粉 調 稀。 淋 在 肉 片 或 肉 絲 上, 炒 出 來 的 肉 鮮 嫩 可 口, 特 別 是 用 此 方法 烹 調 牛 肉, 效 果 更 佳。
2. 啤 酒 可 使 涼 拌 茶 增 加 美 味。 將 菜 浸 在 啤 酒 中 煮 一 下, 酒 一 沸 騰 便 取 出, 再 加 點調 味 劑。
3. 和 面 時 水 中 摻 些 啤 酒, 烤 制 出 的 小 薄 面 餅 又 脆 又 香。 4. 將 烤 制 面 包 的 面 團 中 揉 進 適 量 的 啤 酒, 面 包 既 容 易 烤 制, 又 有 一 種 近 乎 肉 的 味 道。
5. 制 做 較 肥 的 肉 或 脂 肪 較 多 的 魚 時, 加 一 杯 啤 酒, 能 消 除 油 膩 味, 吃 起 來 很 口。 6. 將 待 用 制 做 的 雞 放 在 鹽、胡 椒 和 啤 酒 中, 浸 1~2 小 時, 能 取 掉 雞 的 膻 味。
巧辨真假味精 若 想 辨 別 味 精 的 真 假 并 不 難。 可 以 取 少 量 味 精 放 在 舌 尖 上。
若 舌 感 冰 涼, 且 味 道 鮮 美 并 有 魚 腥 味 的, 為 合 格 品; 若 嘗 后 有 苦 咸 味 而 無 魚 腥 味, 說 明 這 種 味 精 摻 入 了 食 鹽; 倘 若 嘗 后 有 冷 滑、粘 糊 之 感, 并 難 于 溶 化, 就 是 摻 進 了 石 膏 或 木 薯 淀 粉。 巧除茶杯內壁的積垢 口 杯 使 用 一 段 時 間 以 后, 內 壁 往 往 會 牢 牢 地 附 上 一 層 暗 黃 色 的 沉 淀 物, 這 是 茶葉 中 的 不 溶 性 的 蛋 白 質 類 物 質 與 色 素 結 合 而 形 成 的 沉 淀 物, 用 維 生 素 C 片 劑 就能 有 效 地 清 除 它 們: 在 杯 中 少 許 溫 水, 將 幾 片 維 生 素 C 片 搗 碎, 放 入 杯 中。
攪勻 后, 用 該 水 溶 液 浸 潤 內 壁。 隨 后, 用 食 指 抵 著 一 片 維 生 素 C 片, 輕 輕 摩 擦 內 壁, 積 垢 即 可 除 去。
另 外, 用 牙 膏 擦 拭 杯 壁, 也 可 除 去 茶 垢。 巧選茶葉 1. 看 勻 度。
將 茶 葉 倒 入 茶 盤 里, 手 拿 茶 盤 循 一 定 方 向 旋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