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功能有什么功能
常規通氣功能:所有的指標都要在預計值的80%以上,一秒率要在70%以上(因為低于70%就是COPD).FVC低于80%,診斷限制性通氣;一秒率低于70%,MVV低于80%而高于70%,FEF25%~75%均低于80%,診斷阻塞性通氣;一秒率低于70%,MVV低于70%,FEF25%~75%均低于80%診斷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上述都有則為混合性,MVV%/VC%>1限制性為主的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MVV%/VC%<1,以阻塞性為主;FEF50%~75%,其他正常,診斷小氣道阻塞性病變;若只有FEF50或只有FEF75低,診斷可疑小氣道阻塞性病變。 肺功能試驗 肺功能試驗包括簡單的肺量計和復雜的生理測試.生理學 正常情況下,腦干呼吸中樞的神經沖動決定了通氣的容量和類型.該神經沖動受頸動脈(PaO2 )和中樞(PaCO2 ,[H+])化學感受器,肌肉,肌腱,關節本體感受器和大腦皮質層傳來的沖動影響.神經沖動從呼吸中樞發出,通過脊髓和外周神經到達肋間肌和膈肌.如果吸入氣流可通過結構上正常,無阻塞的氣道到達通暢,灌注適當的肺泡時,即產生正常氣體交換.正常情況下,肺泡通氣(VA)和灌流(Q)匹配良好,并且與代謝率呈比例,動脈血氣張力維持在一個窄小的范圍內。
靜息肺的容量和氣量 靜息肺容量:反映了肺和胸壁的彈性.肺活量(VC或"slow VC")是指最大吸氣后,能緩慢呼出的最大氣量.因其操作簡單,故肺活量是肺功能試驗中最有價值的指標之一.因為VC隨肺限制性功能障礙加劇而下降(如肺水腫,肺間質纖維化),結合彌散功能可隨訪此類限制性功能障礙的病程以及對治療的反應.VC也反映了呼吸肌力,經常用于監測神經肌肉疾病的病程。 用力呼氣肺活量(FVC),與VC相似,是指盡力吸氣后,盡力最快呼出的氣體容量.FVC通常與呼氣流速一起用簡單的肺量計測定。
氣道阻塞病人VC明顯大于FVC.在測定用力呼氣肺活量時,終末小氣道提早關閉(在達到真正殘氣量之前),遠段氣體陷閉,使得肺量計無法測出. 肺總量(TLC)是指深吸氣至最大限度時肺內的氣體容量. 功能殘氣量(FRC)是指當所有呼吸肌放松時,平靜呼氣后留在肺內的氣量.生理情況下,它是最主要的肺容量,因為它接近正常潮氣呼吸范圍.胸壁向外的彈性回縮力增加肺容量,但肺的向內的彈性回縮力減少肺容量,兩者互相平衡;正常情況下這些彈性回縮力在40%TLC處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肺氣腫病人肺彈性降低從而增加了功能殘氣量.相反,肺水腫,間質性肺纖維化和其他限制性通氣障礙使肺硬性增加,從而降低了功能殘氣量.脊柱后側凸使胸壁強直低順應性限制了肺的膨脹,從而降低功能殘氣量和其他肺容量.深吸氣量是TLC與FRC的差值. 功能殘氣量由兩部分組成:殘氣量(RV)是指用力呼氣肺內殘留的氣量;補呼氣量(ERV),ERV=FRC-RV.正常情況下,RV約占TLC的25%。RV的改變與FRC改變相平行,除了兩種情況:限制性肺胸壁障礙,此時RV降低少于FRC,TLC的降低;小氣道病變,呼氣時小氣道提早關閉導致氣體陷閉,從而使得RV升高,但FRC,FEV1 接近正常.COPD和哮喘病人,RV升高比TLC明顯,導致VC某種程度上的降低。
肥胖病人的異常處是由于FRC的明顯下降,但RV相對不變,從而導致ERV的下降.動態肺容量和流量 動態肺容量反映了氣道的口徑和完整性.肺量計記錄了FVC測定過程中的時間肺容量.1秒用力呼氣容量(FEV1 )是指盡力吸氣后,盡力最快將氣體呼出時第一秒所呼出的氣體容量,正常情況下>75%的FVC.此指標可用絕對數或占FVC的百分比(FEV1 %FVC)表示.用力呼氣肺活量中段的平均用力呼氣流量(FEF25%~75%)是指肺量圖曲線上FVC25%和75%兩點連線的斜率.FEF25%~75%與FEV1 比較,較少用力依賴,是早期氣道阻塞的一個更敏感指標. 呼氣流量的減慢情況因支氣管痙攣(哮喘),分泌物阻塞(支氣管炎)和肺彈性回縮力降低(肺氣腫)而增加.在上呼吸道固定阻塞情況下,流量主要由狹窄段的口徑決定,而不是由于動態壓迫,結果導致吸氣和呼氣流量的同等降低。 在限制性肺疾病中,組織彈性回縮力的增加維持大氣道的管徑,使得在可比的肺容量下,流量經常高于正常(但小氣道功能試驗可能不正常). 在病人吸入支氣管擴張氣霧劑(如沙丁胺醇,異丙阿托品)后,再行肺功能檢查,可提示阻塞過程的可逆性(即哮喘的成分).FVC或FEV1 (L)改善大于15%~20%通常認為有意義.在氣道阻塞病人,在單次支氣管擴張劑接觸下無反應,并不排除對維持劑量的有效反應.在支氣管激發試驗中,吸入乙酰甲膽堿(一種膽堿能藥物)后流量明顯下降,可能提示為哮喘. 最大通氣量(MVV)系鼓勵病人盡最大努力,在最大潮氣量和呼吸頻率下呼吸12秒進行測定;呼出氣體容量通常以L/min來表示.MVV總體上與FEV1 平 行,能用于測驗內在一致性和評估病人的合作程度.MVV可從肺量圖中,通過FEV1 (L)X40估計. 當病人合作但MVV不呈比例下降時,要懷疑神經肌肉疲勞.除了重癥神經肌肉疾病,大部分病人能產生相當好的單次呼吸動作(如FVC).因為MVV需較多做功,它能反映呼吸肌力減弱后降低的儲備能力.MVV隨呼吸肌力的逐漸減弱而進行。
2.肺的功能及特點
肺循環的功能是使血液在流經肺泡時和肺泡氣之間進行氣體交換。呼吸性細支氣管以上呼吸道的血液供應來自體循環的支氣管動脈。肺泡的血液供應來自肺動脈,其分支多與支氣管的分支伴行,進人肺泡隔,包繞肺泡壁形成肺泡毛細血管。肺循環與支氣管血管的末梢有吻合支溝通。因此,有一部分支氣管靜脈血液可經過這些吻合支進人肺靜脈和左心房,使主動脈血液中摻入約1%-2%的靜脈血,稱為解剖分流。與體循環不同,肺循環具有低壓、低阻的特點。經腔靜脈插人肺動脈導管,可測量肺循環的壓力。正常人右心室收縮壓約為22mmHg,舒張壓約為。一1
mmHg;肺動脈收縮壓約為22mmHg,舒張壓為8mmHg,平均壓為13mmHg;間接方法測定的肺毛細血管平均壓為7mmHg,肺靜脈壓和左心房壓力為1-4mmHgo肺部血容量約為450m1,占全身血容量的9%。肺組織和肺血管的可擴張性較大,因此肺部血容量的變化也較大。用力呼氣時,肺血容量可減少至200m!左右。而深吸氣時可超過I
000ml。因為肺血容量較大,且變化范圍也較大,故肺循環可以起到儲存血液的作用。在每個呼吸周期,肺循環血量也在發生周期性變化。吸氣時,由于胸內壓降低,腔靜脈回流至右心的血量增多,右心室輸出量也隨之增加。同時由于肺擴張使肺循環血管受到牽張,肺循環容納的血量增多,流人左心房的血量減少。幾次心搏后,擴張的肺循環血管被充盈,肺靜脈流人左心房的血量逐漸恢復。呼氣時則發生相反的過程。因此,在吸氣開始時,動脈壓降低,到吸氣的后半程最低。此后逐漸回升,在呼氣的后半程升至最高。這種呼吸周期中的血壓變化稱為動脈壓的呼吸波動。這種情況在血容量不足時表現得更為明顯,因此有根據該原理進行心臟前負荷監測的手段。肺毛細血管的液體交換也有自身特點。肺毛細血管平均壓僅為7mmHg,血漿膠體滲透壓平均為25mmHga因此,在肺毛細血管將組織液吸收到毛細血管的力量較強,有利于吸收肺泡內液體,防止肺泡水腫。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左心衰竭,肺靜脈壓和毛細血管靜水壓升高,造成肺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