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導游詞 簡短的50字以內,要具體寫出成都特色,考試用的,盡量
成都是蜀漢文化的發源地。蜀漢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江堰芒城、溫江縣魚鳧城、郫縣三道堰、新津龍馬古城和附近的廣漢三星堆等遺址說明,蜀漢文化有悠久的歷史。
Chengdu is the Sichuan provincial capital, the China historical city, the first batch Chinese outstanding traveling city, the national health city, the country "the two supports" the model city. In recent years, she by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pect achievement, successively has the honor to receive the United Nations to issue "the person to occupy the prize" and "the best model prize" two items.
2.四川旅游導游詞
步入四川宜賓市興文石海地質公園,宛若走進了浩瀚的喀斯特地貌世界。在121平方公里的范圍里,千姿百態的地表石林、縱橫交錯的地下溶洞、濃郁民族風情的民俗表演以及令人拍手稱奇的僰人遺址,都令人叫絕。
漫游于石海境內,到處是奇峰突起、怪石嶙峋起伏重疊的景觀,讓人目不暇接。置身其中,所有的想象力都會被調動起來,仿佛身邊的每一塊石頭都是某種生靈的化身。有的孤獨秀立,有的成群結隊,有像飛奔撲食的猛獸,有似悠閑信步的羊群;有仿佛相依相偎的夫妻,有酷如體態婀娜的少女。
穿過一片石海,來到全景區中最為神奇而壯觀的自然景色——直徑650米、深208米的世界特大漏斗。這個巨大的橢圓形地下陷坑,宛若一口碩大無比的巨型飯鍋鑲嵌在陡峭的石峰叢中。站在“鍋沿”邊放眼望去,四周高聳的山巒襯托出幽深的天坑。乘坐順勢而造的觀景電梯,由“鍋”的邊緣下至“鍋”底端,又現另番景象:仰望蒼穹,似乎自己成了“鍋底之蛙”。
在公園一片陡峭的手扒巖上,我們發現了奇特的僰人懸棺。僰族本是居住在我國西南邊陲的一支少數民族,明朝時由于遭到官府的圍剿而消亡;作為這個民族獨特的殯葬文化,僰人懸棺被較完整地保留下來。這些棺木架在數百米高的陡巖上,如此高度即便在今天,人們也必須借助腳手架等工具才能攀爬上去,那么當時僰人又是如何將沉重的棺木放置到巖穴中的呢?這仍是一個至今未解之謎。
3.四川概論及導游詞
四川,位于祖國西南,有8602萬各民族同胞,在這48.5萬平方千米土地上繁衍生息,這里有燦爛而悠久的歷史,亦有著繁榮而興旺的今天.
從巴蜀古國到今日之四川,數千年悠悠歲月,如滔滔川江,既孕育了千古英才,亦淘盡了百代風流,潤育了這如畫的山川,如詩的史跡.峨眉新月輝映出大佛的慈顏;青城夕照滲透了道家的靈光;金銅神樹懸謎于三星堆前;劍門細雨滋潤著翠云長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文君相如沽酒琴臺;楊雄左思兩賦蜀都.名相諸葛愧對如此錦繡,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詩仙太白遙望草樹云山,只嘆蜀道太難,如上九天.杜工部居茅屋而思廣廈;陸放翁厄劍南而憂朝堂.萬里橋頭薛濤箋映照眾多詩哲入蜀,明月青天留下了三蘇對故鄉的依戀.俱往矣,浪淘盡千古風流,只余這號稱蜀山之王的貢嘎雪峰,相伴著黃龍,九寨,竹海洞鄉,恒古不依,靜觀大江西至,紅日東升.
極目今日之四川,已成真正之天府,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拱衛著新的芙蓉城,酒城,甜城,果城,雨城,鋼城,鹽都,電子城,科技城。.象一顆璀璨明珠,薈萃著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之精華,鑲嵌于巴山蜀水之間.立體運行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又把這顆顆明珠串連成一軸四化建設的宏偉畫卷,航天衛星在這里升空,出海通道從這里延伸.開發大西南,四川首當其銜,電子信息,醫藥化工,食品飲料,機械冶金,水電,旅游六大支柱產業突飛猛進,帶動了四川的經濟日益繁榮.豐衣足食,國泰民安,這就是今日之天府---四川.
4.400字左右四川名勝導游詞
四川“天府之國”,人們總是將兩者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自古,巴山蜀水、人杰地靈、風景秀麗。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數不勝數。
那么這一次呢?將帶大家去領略一下一次別樣的旅行。我們將由成都出發前往峨眉山,途中游覽樂山。
距離呢?大約在160公里左右,行車時間要用三個小時。 那為什么要反此次旅行稱為別樣的旅行呢?因為,此次游覽路線可以把它說成是一次佛教文化之旅,大家可以體驗一種佛教文化始終貫穿于整個行程當中。
樂山!有號稱世界第一大佛之稱的樂山大佛,“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體驗一下它的輝宏氣勢,并且可以讓大家置身其間,臨時抱一抱佛腳。峨眉山!稱“峨眉天下秀”、“仙山福地”,又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在中國,甚至國外,佛教徒或信教民眾中影響極為深遠。而且,在由成都出發至雙流、新津、彭山、眉山、夾江。
在夾并分道,一邊前往樂山大佛,一邊前往峨眉山。一路之上,大家可聽可看的東西真的是太多啦!并能領略到川西南地區所特有的田園和“竹籠”風光。
四川自古“天府之國”農業發達,“水旱從人,不知饑瑾”(那一個是四川地區的人民勤勞樸實,但是四川自古交通難為。這雖然是它的缺點,卻也成為四川少有破壞,保留下眾多的民俗,特有的風情。
連抗戰期間**先生也將自已的行政官邸搬到四川重慶)。而且,從成都不能超過樂山、峨眉的途中大家還可以看到川西壩子非常有特點的一種民居方式被稱做“竹籠”式的建筑。
在沃野千里的田野上,星星點點的房屋總是座落于蔥綠的竹林當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景觀。 好了!該言歸正傳介紹一下峨眉和樂山啦!先講一講樂山。
樂山!古稱嘉州。古語有云:“蜀之山水在嘉州,州之勝曰凌云”。
這里山靈水秀,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會合于凌云山下,龜城山、凌云山、烏尤山、馬鞍山臨江屏列,風光雄秀西南。 凌云冊位于樂山城岷江東岸,卓然秀拔,唐朝時在這里倚山開鑿的佛像是當今世界上的第一大佛。
大佛依山而建,威鎮三江,面對峨眉,歷經丟掉風雨,依然完好無缺,不得不讓我們吧為觀止!那大家認為這個世界第一大佛是雕鑿的我們眾多佛像中的那一位呢?它是一尊彌勒坐佛像。 在1989年,一位來自廣東順德的老先生在游歷樂山大佛時,拍攝了一組照片,無意中發現烏山、龜城山、凌云山聯接在一起時就好像是一尊佛像仰臥。
烏尤山、形如其頭,且五觀、口、鼻、眼可以清晰可見。凌云山狀如其身,龜城山狀如其腳,游客觀后,無不謂之其神似。
還將其同三峽神女、云南石林的阿詩瑪石像相比較。一時之間引來無數的游客紛紛前來一睹睡佛的尊容。
據史料記載,秦孝文王時,蜀郡守李冰鑿離堆,以“避沫水之害”。而這離堆呢?就是今天的烏尤山,為睡佛的頭頂。
但無匚不成書的是,樂山堿化是人工與大自然在無意中的一種巧合吧!也可能不愿意如此,樂山堿化開鑿的位置端坐于睡佛的心臟部位,是無意這中的一種匚合,還是古人在開鑿時的一種刻意安排。現在我們已無從得知。
樂山大佛是當今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象。依凌云山而建,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稱。
大佛始建于唐開元初年(公元731年)完工于唐貞觀十九年(公元803年),歷時九十年的時間。大佛造型偉岸高大,通高71.2米,頭上發髻1021個,而且大佛各部位比例適度,巨細和諧,而這一切的卻完成于1000多年以前。
我們的古人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使我們不得不為之佩服稱之為奇跡。 開鑿樂山大佛的發起人是當時的海通法師。
對于這位高僧的生平,已無法考證了。只知道他是貴州人,結束于凌云山。
他見三次水匯聚山下,驚濤拍岸,過往船只時有船毀人亡之情。于是發宏誓,開鑿佛像,欲仰仗無邊法。
“易暴浪為安流”。于是海通歷盡艱辛,到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動工鑿佛。
后人為紀念海通法師,就在巨佛左面約30米處將一座崖墓改造成“海師洞”。海通修大佛的業績載于唐韋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記》中,大佛修建完工,為當時的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韋皋,敘述了海通開鑿大佛的緣由,及章仇兼瓊繼修,韋皋以“俸錢五十萬佐其費”得以峻工的經過據史料記載,大佛建成以后,曾有一覆蓋大佛全身的樓閣,名大佛閣,寧時稱“天寧閣”,后毀于兵災。
大佛歷邊為九曲棧道,左邊為凌云棧道。瞻仰大佛,可沿九曲棧道而下,九曲棧道為唐時修建大佛開鑿,共173階。
大佛腳下右側有一洞,題為“天洞”。入“天洞”上凌云棧道。
凌云棧道開鑿于1983年全長500米是一條獨具特色的路線,棧道出口,即名樓。壁津樓。
參觀完樂山大佛后呢,各位游客可以通過峨樂高速公路直達峨眉山。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既是如此更何況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蜀國多仙山,峨眉藐難匹”。大詩人李白贊美峨眉山的詩句至今仍淬于民間。
但峨眉冊的百里秀色,那短短幾句詩又怎能道其萬一呢?欲識“廬山真面目”髯到峨眉走一遭。峨眉山海拔高度為3099米。
與莽莽昆侖一脈相連。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區突然拔地而起,真可稱得上是“雄秀西南”。
《水經注》里記載:“從成都遠望大峨、二峨兩山相對屹立,細長俊美,好象美女的。
5.要8個名勝古跡區,是四川省的,及其每個景點的導游詞,一百字左右
四川是我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最多的省區,九寨溝、黃龍、樂山大佛、峨嵋山、都江堰、青城山、臥龍、四姑娘山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都江堰--青城山、劍門蜀道、貢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嶺雪山等9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九寨溝縣境內,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所以又稱何藥九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分布一百零八個湖泊,有“童話世界”之譽;九寨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游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黃龍(HuanglongScenic Area)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岷山山脈南段,屬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黃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于世。巨型的地表鈣華坡谷,婉蜒于天然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間,宛若金色“巨龍”騰游天地。自然景觀獷中有精,靜中有動,雄中有秀,野中有文,構成奇、峻、雄、野的景觀特點,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之謄。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峨眉山位于中國四川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之美譽。氣候多樣,植被豐富,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游人討食,勝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建設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臥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西南部,邛崍山脈東南坡,距四川省會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護區始建于1963年,面積20萬公頃,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國家級保護區之一,是國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區現有人口5343人,其中,農業人口4550人。
四姑娘山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由四座長年被冰雪覆蓋的山峰組成。如同頭披白紗,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其中幺妹身材苗條、體態婀娜,常說的“四姑娘”就是指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
6.九寨溝的導游詞100字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bai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所以又稱何藥九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分布一百零八個湖泊。
九寨溝有五花海、五彩池、樹正瀑布、諾日朗瀑布,風景絕佳,五彩繽紛,有“童話世界”之譽;并有大熊貓、金絲猴、du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貴動物。九寨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花處羔肺薏zhi鍍割僧公吉州九寨溝旅游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擴展資料:
九寨溝:世dao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回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南距成都市答3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50余千米的山溝谷地,總面積64297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因溝內有樹正寨、荷葉寨、則查洼寨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7.400字左右四川的名勝古跡導游詞
九寨溝導游詞 一、上行詞 (羊峒站至荷葉寨)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在這里,請允許我代表阿壩州82萬藏、羌、回、漢各族人民熱忱歡迎你們的到來,并希望我們的服務能為你們的九寨溝之游增添一份溫馨、一份快樂。
游客朋友們,進入九寨溝,你們就是溝內1000多名藏族同胞最尊貴的客人,就是九寨溝童話世界里的一公主和王子,希望你們在溝內玩得開心、玩的溫馨、玩的盡興。 游客朋友們,九寨溝是中國惟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項國際桂冠的自然風景名勝區。
它位于中國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的九寨溝縣中南部,在岷山山脈南段尕爾納峰北麓,屬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的一條支溝。九寨溝因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
九寨溝景色秀麗奇艷、世所罕見,在現代社會中還能保持如此完美神奇的天然夢幻景象,這與九寨溝藏族同胞所信奉的藏傳佛都中的苯波教有很大的關系。藏族人信奉神靈,他們認為九寨溝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是神靈所恩賜,所以我們尊重九寨溝人民的風俗就是對九寨溝的最大尊重,也是對九寨溝藏族人民的最大尊重。
我們相信您在享受自然的同時,也能做到不在溝內吸煙、不亂丟垃圾、不投食喂魚、不攀樹摘花。在這里我代表九寨溝人感謝你們的合作和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九寨溝保護區總面積720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600平方公里,保護緩沖區為110平方公里,旅游開放區為140平方公里。
以諾日朗為中心,由樹正溝、日則溝和則渣洼溝組成,我們現在正在走的這條溝叫樹正溝,長14公里,其他兩條溝,則渣洼溝長18公里,日則溝長17公里。景區單程49公里。
我們到達的下一個景點是進溝的第一個藏寨--荷葉寨,是九寨溝內繁華的村寨之一,村寨中的藏民一改過去游牧和農墾的生活方式,定居在寨中,原有的古老木結構的房屋現在都成了家庭旅舍,他們隨時用香噴噴的酥油茶、甘甜的青稞酒熱情款待每位慕名而來九寨溝的遠方貴客,這也是由于政府保護九寨溝要求他們退耕還林而為他們尋求的一條謀生之路,這樣類似的情況還有樹正寨和則渣洼寨。荷葉寨的后邊有一棵百年巨松,孑然獨立,蒼勁偉岸,那便是迎客松,傳說是薩爾當年來九寨溝降妖除害時,曾變成一只雄鷹搏斗,這棵孤松就是他追捕妖魔自天空飛過時扇動翅膀而留下的標志,我們現在到了荷葉寨。
(荷葉寨站到盆景灘) 緊接著,我們將到千姿百態的盆景灘。它實質是鈣質流的形態,在乳白色的鈣質層上面滲著一層薄薄的水,水中生長著喜愛水性的白楊、杜鵑、松樹、柳樹,這些樹在灘流上形態各異,我們現在到了盆景灘站。
(盆景灘站到黑角橋) 我們欣賞了形態不一的盆景灘,下面我們很快將到半沼澤湖泊蘆葦海,海拔2140米,蘆葦海長2公里,一條碧流蜿蜒穿行其中,傳說是仙女色嫫路經蘆葦海時留下的一條彩帶。 蘆葦海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巖溶作用,在九寨溝的地貌形成中,巖溶發育在這里有十分有利條件,巨厚的碳酸及灰巖提供了可溶物質基礎;溫濕的氣候,茂密的植物為巖溶作用提供了較豐富的降水和適宜的水化學條件,成網絡狀發育的構造裂隙和劇烈的地貌反差為巖溶水提供了通道和流動環境。
(黑角橋站至火花海) 我們的下一景點是雙龍海,海中為鈣化堤埂,活像兩條巨龍潛伏水底。傳說因為它們玩忽職守,造成洪水泛濫,帶給了九寨人民無比的痛苦,格薩爾王一氣之下將兩條龍鎮壓在這兒一大一小的兩個海子中。
在公路邊能夠看到一條小龍,在對面的棧道上可看到另一條細龍。九寨溝的水是九寨溝的靈魂,一步一變幻,一步一個景,這是一個容易讓人激動的地方,請看這路旁水深9米的火花海,欣賞火花海的最佳時刻是太陽斜照的時刻。
清晨的時候,旭日東升,晨暈輕拂水面,湖上波光如焰,金碧耀眼;黃錯的時候,落日斜照翠海,千萬朵火花自水中綻開,燦爛熱烈,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有陽光,火花不會在湖面盛開、閃爍。 各位朋友,如果你們沿著51級石階而下,就會看到飛濺的水花在陽光的照射下,更加絢麗多彩、奪目迷人,這就是火花海瀑布。
(火花海站到樹正寨) 我們再看臥龍海中,乳黃色的鈣化堤橫臥于深22米的湖心中,宛若一條騰飛的游龍。臥龍海海拔2215米,面積61838平方米。
當臥龍進入了靜謐的夢鄉的時候,臥龍海是寧靜的;而當微風掠過,湖面輕漾漣漪,龍體徐徐蠕動,山風稍大的時候,臥龍搖頭擺尾,躍躍欲飛,活靈活現。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一帶被稱為樹正群海,由大不41塊海子組成,形成了“樹在水中長,水在林中流”的奇景。
樹正群海被稱為九寨溝的縮影,沿著石階而下,可見樹正棧橋,古老的石磨、水轉經,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許多景點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這白色的塔是象征九個藏寨乞求祥和的九寶蓮花菩提塔。
前方看見的這個寨子是進溝后看到的第二個寨子--樹正寨,在這里的藏家旅店中可品嘗到奶香四溢的酥油茶和清涼可口的洋芋糍粑,也可觀賞到獨具特色的民族歌舞,還有展示族文化的“民族文化村”。 (樹正寨至犀牛海) 我們繼續逆流而上,不遠處白色的銀練飛流而下,龍騰虎躍似的,這就是寬67米,落差15-20米的樹正瀑布。
如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