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佛經是勸人戒色的
《楞嚴經》里有一章叫《四種清凈明誨》有一大段專門是說淫欲的危害,勸修行人要斷除。
引部分經文:“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當觀淫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 另外,勸人戒色的開示散見于很多佛經。
略舉如下: 1、《月燈三昧經·卷八》:貪愛淫欲甚鄙穢,能生苦惱喪天趣。 2、《出曜經·卷四》:淫之為病,受殃無量,以微積大,漸致燒身,自陷于道亦及他人,不致究竟。
猶自飲毒復飲他人,是故說淫不可縱。 3、《大乘日子王所問經》:無恥若駝驢,不堪極穢惡。
斯人少智慧,不悟罪根深。奔競向女人,如狗便糞穢。
臭穢不可樂,愚癡所愛重。不知淫欲過,如盲不見色。
愚癡著淫欲,如犬奔糞穢。愚人貪愛味,于美起纏縛。
何異廁中蟲,寧知是不凈。智者得解脫,女色不可染。
見彼生警怖,棄舍如壞尸。 4、《大寶積經·卷九十七》:當知丈夫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患。
5、《圓覺經》: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化生、濕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6、《法句譬喻經·卷四》:見色心迷惑,不惟觀無常,愚以為美善,安知其非真?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
智者能斷棄,不眄除眾苦。心念放逸者,見淫以為凈,恩愛意盛增,從是造牢獄。
覺意滅淫者,常念欲不凈,從是出邪獄,能斷老死患。 7、《月上女經》: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與汝昔為母;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于此生欲心? 8、《戒德香經》:不淫色者,不犯他妻,所在化生蓮花之中。
9、《四十二章經》: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10、《八師經》: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
2.有哪部佛經是勸人戒色的
《楞嚴經》里有一章叫《四種清凈明誨》有一大段專門是說淫欲的危害,勸修行人要斷除。引部分經文:“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當觀淫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
另外,勸人戒色的開示散見于很多佛經。略舉如下:
1、《月燈三昧經·卷八》:貪愛淫欲甚鄙穢,能生苦惱喪天趣。
2、《出曜經·卷四》:淫之為病,受殃無量,以微積大,漸致燒身,自陷于道亦及他人,不致究竟。猶自飲毒復飲他人,是故說淫不可縱。
3、《大乘日子王所問經》:無恥若駝驢,不堪極穢惡。斯人少智慧,不悟罪根深。奔競向女人,如狗便糞穢。臭穢不可樂,愚癡所愛重。不知淫欲過,如盲不見色。愚癡著淫欲,如犬奔糞穢。愚人貪愛味,于美起纏縛。何異廁中蟲,寧知是不凈。智者得解脫,女色不可染。見彼生警怖,棄舍如壞尸。
4、《大寶積經·卷九十七》:當知丈夫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患。
5、《圓覺經》: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化生、濕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6、《法句譬喻經·卷四》:見色心迷惑,不惟觀無常,愚以為美善,安知其非真?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眄除眾苦。心念放逸者,見淫以為凈,恩愛意盛增,從是造牢獄。覺意滅淫者,常念欲不凈,從是出邪獄,能斷老死患。
7、《月上女經》: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與汝昔為母;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于此生欲心?
8、《戒德香經》:不淫色者,不犯他妻,所在化生蓮花之中。
9、《四十二章經》: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10、《八師經》: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
3.有哪部佛經是勸人戒色的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盤,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4.請問讀什么經書可以心靜戒癮戒色
可以念《洞玄靈寶定觀經》會或《楞嚴經》。看看相關注解、講解,明白經理才好。元音老人的開示建議多看看。
還是講講方法吧。戒這個,要應對意淫。就是修念頭,或者修心了,儒道佛都是御心的學問,就是內學。念頭來了(特別是壞念頭),你察覺了就不要睬它,它自己會很快過去(不要再看看有沒過去),就像不相干的路人一樣不搭理,一瞥后就不管了。但是要察覺,否則跟著跑了也不知道,但也只是一瞥,整天緊張兮兮的就不對了。念起即覺,一覺即了手(這個覺也要放下)。這樣念頭就是工具了,平時要應付事情時就用,用了就放下,上面那樣放下。用到這里戒意淫,就是大材小用了,當然自己可以推而廣之。念頭來得猛,你就覺多幾次。有時翻種子很厲害,過了就很安然了。基礎的話,注意不要接觸不良信息,持戒一樣的,就是摒息外緣,上面修念頭的是進一步的心戒了。
上面的,如果之前對心念很少關注的,一開始可以練習經常關注自己的想法念頭。
戒除貪念,就要學會經常布施,錢財、體力、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613233時間、知識等等,一個人真的做好事是要付出很多東西的。貪是意惡之首,所以布施是六度萬行之先。任何犯戒的事,都說是由于貪,佛門的說法:布施做不好是持戒持不住的,道門的說法:不積陰功不能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