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間道》的影評
影片吸引人的魅力來自于精彩的情節設計和對敘事節奏的把握。可以看出,它不追求表面的張揚,比如摒棄了大場面的血腥打斗槍戰場面,甚至警匪交鋒的緊張場面都不是最吸引觀眾的核心,相反,人物悲劇性的角色身份的沖突,以及因此而展開的心理游戲才是令觀眾屏氣息聲的主要賣點。影片以一黑一白兩位臥底的命運為主線,警察和黑道之間的較量充滿緊張氣氛,節奏則步步推進,環環相扣,又高潮迭起,不容喘息。由此可見影片的情節設計頗見用心,節奏緊湊,有一種難得的張力。這在當前心情浮躁的電影制作中顯得難能可貴,近年的港產片中,只有三年前備受好評的《槍火》可與之比肩。
這部影片的成功有演員一半的功勞。四大影帝在片中大拼演技,人物個個性格鮮明,內涵豐富,令人信服并為之贊嘆。其中演技最好的當屬黃秋生,稱得上爐火純青,雖然角色本身并無太大的發揮余地。而梁朝偉曾志偉和劉德華也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假如挑剔一點的話,梁朝偉和劉德華都還有發揮的空間,比如對于角色內心的焦灼緊張與矛盾的分裂心態的表現上顯得比較平淡!其實用一些眼神就足夠了。
本來我對結尾不大滿意,認為還可以改一下,使它更有悲劇的震撼力。但導演對此有一個解釋,他引用佛經的語言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生不如死,死才是永生!這與片名“無間道”暗合,其實悲劇色彩更為濃烈,我以為他說的是對的。
來自
2.評論下<無間道風云>
美版《無間道風云》永遠不可避免的就是與港版《無間道》的對比的命運。
而且我看到很多人都說不如港版云云。其實,我覺得雖然美版的《無間道風云》是根據港版的《無間道》拍攝的,但其實他們完全是不同的類型電影!如果電影拍攝技術可以對比的話,那不同類型電影之間的對比就很困難。
正象是蘋果與米飯哪個更好吃呢? 港版《無間道》是一部頗具哲學思考的電影,他通過錯位的兩個人之間的較量,探究的是正義或非正義在人內心中的較量和掙扎,就好象觀眾在考問自己的良心,在這樣的悖論中背受折磨,給我們留下震撼和思考,以至于續集不斷在詮釋著他們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在港版《無間道》中,不需要探究角色的過去的背景,他只是想表達錯位的兩個人之間的較量,把我們內心深處的良知的折磨外化成兩個“臥底”較量,電影更強調他們的內心和良知,“我是警察!”“誰知道!”。
這樣對話本身就非常震撼!而讓“劉德華”生存下來,則正是要表達讓他在人間倍受煎熬的無間狀態。
電影的內涵達到這樣的高度,也反映出中國文化中“哲學思辯”的強勢和厚重。就象中國古代的哲學家的思想一樣獨到而深刻。
中國人喜歡看這樣的電影,也是因為除了故事本身以外,他給我們帶來的思考!讓我們“領悟”人生的道理。
而不僅僅是娛樂。這也是中國很多“大導演”們的思想,希望不僅要講故事,還要探究哲學思考!如張藝謀拍攝的《英雄》,老張希望通過一個故事表達一個更深刻的哲學思辯的東西,讓大家領悟。
可惜他的“和平”理念還表達的太混亂了! 反觀美版的《無間道風云》,更多的是在娛樂方面下功夫!首先,設計的人物可信合理,使他們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后在情節上干凈而簡潔,突出雙方較量過程和場面,緊張又刺激!充滿著男性的張揚和挑戰!每個人的“死去”都特別迅速和干脆!沒有任何一點拖泥帶水!突出了現實的殘酷和個人的脆弱。同時,表現出兩個“臥底”心理上的壓力和精神折磨,不是哲學層面的“精神折磨”,而是作為一個人,由于言行與內心之間的沖突造成的心理疾病。
沒有刻意去表達他們內心對“正義或非正義”的沖突,更具人性化和現實性。 正因為如此,電影才沒有必要讓“壞人”活下來!這就是更有意思的情節設計,結尾把“壞人”打死。
這是好萊鎢一貫的“大團圓”的一種:正義一定要得到伸張!不管以什么方式!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看到美國電影中始終堅持的“價值觀”,永遠贊美人性的善良、正義、正直等等,而這正是我們中國電影中最缺少的。我們往往為了情節的好看,而把人人都描寫成邪惡、奸詐、欺騙的代表,情節是曲折了,但電影卻失去了自己基本的價值判斷,場面震撼了,觀眾的內心卻“困惑”了:我們作為人的在這個世界上的基本信仰就不需要了嗎?!《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等電影都是“價值觀”缺失的產物! 好電影,他的價值內核永遠是人性中最偉大的東西,而如果一個電影他的價值內核都有問題的話,拍的再美也沒有人喜歡的!不論是中國觀眾還是外國的評委! 如果簡單用好與壞來評價兩部電影的話,我覺得都是好電影。
真的。但,要深入比較,我想說,港版《無間道》挖掘的是我們內心中的良知與正義的沖突的思考。
美版的《無間道風云》展示的是一個正義得到伸張的驚險的黑幫故事,更是一個娛樂片。就象蘋果是水果,米飯是中餐的主食,各有所用,又如何比較熟優熟劣呢。
3.求《無間道風云》的影評論文
《無間道風云》得了奧斯卡金像獎,而且改編自我們的《無間道》,這兩點足夠讓我有看的理由了。
可是很可惜,觀后感只有兩字:失望。 1、情節的雷同。
雖然,我知道此片改編自《無間道》,可是情節的過于雷同還是出乎我的預想。尤其是到美版黃秋生被扔下樓的那段,我都幾乎看不下去了,就不能來點新的嗎?當然,也有新的,結局讓美版劉德華的馬特.達蒙被一槍崩了,雖然少了無窮的回味,但我仍然承認這還是讓人痛快了一下。
2、演繹的落差。 落差NO.1:美版黃秋生。
《無間道》中黃秋生那種張力那鐘自如的掌控那種游走在正邪之間游刃有余的感覺恐怕是所有人都無法釋懷的,可是到了好萊塢,他的角色被換成了2個人,一個貌似沉穩的老頭和一個滿嘴臟話的家伙。于是我們每次都要聽那個家伙超過十句的臟話然后沉穩的老頭來一句“XX警探就是這樣的風格”再接著說正事。
黃秋生墜樓的情節絕對是一段經典,這回我們的老頭呢?黑幫們上樓來了,老頭讓萊昂先走,我們根據相應的情節知道他要偽裝些什么。結果他確實做了:黑幫們進來了,老頭問他們要火點煙,黑幫問你兒子呢,老頭說我兒子在XX上法學院,黑幫們一陣掃射,老頭墜樓后濺了萊昂一身血。
前后不到五分鐘,沒有渲染沒有鋪墊沒有慢動作墜樓后沒有背景音樂,多快好省,我們奉為經典的情節,就這樣被好萊塢商業模式簡單的處理掉了,欲哭無淚。至于那個滿嘴臟話的家伙,當然其實是面惡心善的,最后導演讓他一槍崩了馬特·達蒙,為觀眾解了恨。
原來,從一開始,他的憑空出現就是為了這一槍的。 落差NO.2:美版劉德華。
馬特·達蒙那張陰沉的臉本來是適合這個角色的,如果他堅持一貫的冷酷,我想或許有可能會超過德華。可是他偏偏要活潑起來,無時不刻地吊兒郎當,滿口臟話,而且到處是自認為幽默的調侃。
實在令人厭惡。 落差NO.3:杜琪峰的酷變成了好萊塢毫無懸念的血腥 引用別人的一句話:“香港的臥底都西裝革履慢條斯理的在高樓大廈里擺POSE玩深沉,美國的臥底都鼻青臉腫歇斯底里的在窮街陋巷里抓狂。
結論是:無間道離開香港到波士頓就不再是理性的智慧較量,完全變成了暴力的血腥的交鋒。” 充斥整個影片的“FUCK FUCK……”,聽的人頭痛欲裂,甚至連萊昂看著黃sir從樓上墜下被濺了一臉血的時候,好像除了用一連串的“FUCK”之外就沒別的辦法來表達自己。
我簡直要抓狂了!不禁越發懷念起杜琪峰的酷,考究的場景、蓄意的細節……哪怕是故弄玄虛的玩深沉,也是有型的,讓人回味無窮。 當然也不是一無是處:杰克·尼科爾森的演繹倒也與曾志偉不相上下,畢竟在好萊塢闖蕩那么多年也不是吃素的。
還有萊昂納多的表現,可以說是整部電影唯一出彩的地方。他把那種在正邪之間艱難的行走和巨大的壓力演繹十分到位。
以前不喜歡萊昂納多,《泰坦尼克號》里的那個奶油小生看的讓人倒胃口,但這次,還有最近看的《血鉆》,讓我十分驚喜。看著他,我居然有一些看著梁朝偉似的心痛。
只是,可惜,他的出彩被淹沒在導演直白的暴戾中,雖然馬特·達蒙一槍崩了那個電梯外的警察,那個滿嘴臟話的黃sir2最后也一槍崩了馬特·達蒙,報了仇,可我再也找不到當年電梯門開一聲槍響梁朝偉仰面倒地時那種心碎了——但半晌才感到痛的心痛,電梯門一開一合地撞著梁朝偉的腿,就像是撞著我們那撒了一地的碎了的心啊。 借用別人的一句話來做個總結吧:“就像在朗姆酒瓶里灌上茅臺酒那味道--或框架還在,但其幽遠緬香的韻味卻被朗姆酒的烈性破壞了。
這就是《無間行者》。”。
4.一些經典電影觀后感
[一些經典電影觀后感]一些經典電影觀后感2010-06-08 17:28一直想寫點兒影評,又怕寫不好,看過的電影也不多,但總是感覺不吐不快,骨鯁在喉啊!少寫幾句吧,一些經典電影觀后感。
所謂經典,到底是什么,我沒法給它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估計誰都不好下,應該是大多數人認可的吧。但就算不是大多數人不認可的,也會有很多可以稱為經典的。
因為其中有很多部是以前看的,有點久了,記不太清了,少某些東西了,文可能會脫節,莫怪。下面開始(排名不分先后)《人工智能》可以說是我的電影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和轉折點,好像是高二看的,那種感動是久違的,被淡忘的,它不僅是科幻片,還是童話,寓言,冒險,倫理。
矢志不渝的感情,人性偉大的閃光點,母愛,這些人類最偉大的東西融合成影片的中心。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不朽的神話。
除此之外,導演對未來機器及外星人的構思非常超前,奇特。《美國往事》忿兒推薦我看的,看的時候沒有太大的感覺,后來才慢慢地感覺到這片的好,具體是什么感覺說不太清,應該是對往事的懷舊,物是人非的滄桑,時光流逝,昔日不在。
雖然里面有很多很有刺激性的鏡頭,但看過之后心里很不好受,不是難過,不是悲傷,不是留戀,不是沖動。百感交集啊,我都懷疑的晃,這部片怎么沒獲奧斯卡,那群評委是干啥吃的。
《莫扎特》還是忿兒推薦的,當時我正在熱聽莫扎特的音樂,看過之后,我就更崇拜他了,天才就是天才,不是我等凡人能比的,不羈世俗,才華橫溢,隨性而為,天性使然。不夾雜任何世俗之氣,不食人間煙火。
他的音樂如天籟般,可以引起每個人心的共鳴。但莫扎特,畢竟生活在人間,封建末期的歐洲,人們是不會容得下的,終被排擠,窘境的生活里,郁郁寡歡,病魔纏身,英年早逝,這應該叫天妒英才吧!我想說,我已不知道說什么了,我欲哭無淚,我淚流滿面。
《死亡詩社》影片剛開始看了一會兒,覺得沒什么特別之處,越往后感覺越好,感覺來了,一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教師John Keating,好像在一個教堂式的學校教學,初來此,高中吧,教的是寫詩,John Keating反傳統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在他的課堂里,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他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觀后感《一些經典電影觀后感》。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
不幸也在這時發生了…。他就像蠟燭一樣,為了學生,然燒了自己。
《生死朗讀》這是一個關于一個男孩的故事,關于男孩的性啟蒙,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比他大20歲的女人,男孩還是青春期,過早的偷嘗了禁果。這樣的愛不會有結果的,如果能算愛的話。
女人在二戰中當過德國集中營的警衛,所以多年之后不得不接受審判,男孩已經成為律師,卻無法為他辯護,男孩也不再是孩子,不會那么單純為人了。女人被判入獄,男人依舊像從前那樣為他朗讀,用錄影機錄音,寄到監獄,女人依舊…,時間流逝了,女人死后,男人來到她的墓前,默默地站著,枯風落葉,觸景生情,我又有想哭的感覺了,說不出來的難受,生活怎么是這樣無奈,讓人束手無策,只能望著過去無聲的流下斑駁的淚光。
《七宗罪》公認的經典犯罪心理學影片,我就不多說了。人啊,萬惡的動物!《肖申克的救贖》這個就更牛逼了,在時光網上排名第一。
希望啊,是那么的美好。如果這個世界當上帝不再主持公平,那么,就讓我們用自己的手拯救自己!天地無用!《2001太空漫游》剛看過沒幾天,沒有想象中的好,主題表達的應該是人類對未來的探索精神,以及導演那天馬星空的想象力,1968年的片啊,和人猿星球是同一年。
人類什么時候能解開這么多的未解之謎啊!后邊的暫時不想寫了,以后再寫,還有很多還沒看,打算有空了就看。下邊這幾部的也不錯,看到這篇日志的friend不妨看看。
《教父》去年看了某雜志,統計世界上投票評出世界電影的第一名。有點夸張了吧。
教父的概念從這個片子開始深入人心。應該是黑幫片的鼻祖吧。
一個家族的興衰,權利與愛情,經濟與暴力,無所不有,真正的社會,而且是較黑暗的一面。《猜火車》《東邪西毒》《無間道》《飛越瘋人院》《泰坦尼克》《E.T》《星球大戰系列》《羅生門》《第三類接觸》《獨立日》《移魂都市》《羅馬假日》《畢業生》《情書》 〔一些經典電影觀后感〕隨文贈言:【人生舞臺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愿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
5.無間道Ⅱ的影片評價
盡管《無間道2》整體質量遜于首集,但仍不失為一部精彩用心的佳品,尤其某些局部情節的處理還令人有驚喜之感,實為難得。
須知作為前傳,往往會因受制于首集的故事情節及人物性格而淪為毫無懸念、毫無發揮、毫無特色的庸作。《無間道2》固然也要照例講述觀眾意料之中的韓琛、黃志誠、劉健明、陳永仁四個主角的前傳故事,然而在交代他們之前如何發跡、臥底和性格轉變以便與首集進行銜接時,填充的人物情節內容卻有相當可觀的發揮。
影片以韓琛的女人密謀殺死黑幫龍頭倪坤拉開序幕,立時引起一場黑幫警匪斗智的好戲,并從此高潮不斷。該部影片與《無間道》主要集中在警匪斗智、雙方臥底交鋒上相較,《無間道2》的野心明顯要大得多:雖然仍是警匪斗智,但警方幾乎一直處于下風,反倒是黑幫內的爭斗被施以濃墨重彩,最有看頭。
因此《無間道2》其實更像一部黑幫片,不是劉偉強以前拍的那種青頭“古惑仔”類型,《無間道2》盡管長達兩小時,卻同樣被編排得情節密集熱鬧非凡,劉偉強的攝影、彭氏兄弟的剪接,再加上扣人心弦的配樂更有利于渲染影片的緊張節奏和跳躍的敘事風格。——只可惜這些僅是表面功夫,并未能就此讓觀眾始終緊張起來,《無間道2》的情節雖密集,卻因人物眾多導致戲份平均,顯得紛繁雜亂。
比如開場近20分鐘內主要人物如走馬燈般悉數登場,把觀眾看了個眼花繚亂,節奏雖快,卻亂得可以,一時很難令觀眾入戲。不同于《無間道》的格局及野心顯而易見。
但如此平均著墨,自然令《無間道2》無法象首集那樣情節緊張集中,人物塑造的空間也極有限。幸好編導麥兆輝、劉偉強仍努力對每個角色進行頗有意味的刻畫:倪永孝外表斯文心機惡毒深沉,卻極重家庭親情;韓琛本來忠心耿耿,遭遇妻亡及自己被追殺的變故后,終于變得老謀陰狠;黃志誠明知倪坤即將被殺,卻知情不報,而與琛妻的曖昧關系點到即止,反倒意味深長;劉健明迷戀琛妻Mary,在得不到芳心后,竟狠心告密令伊慘死,如此刻畫人物固然顯得復雜,但對劉健明作為黑幫臥底的心理煎熬卻完全忽略,不能不說是敗筆;至于陳永仁,雖被編排成黑幫大佬之子,但“想做個好人”的性格軌跡與首集一脈相承,最終親睹倪永孝被擊斃盡管流露出人性親情一面,卻仍然是群像塑造中最簡單明了的一個。
至于《無間道2》中最引人矚目的眾多實力派演員大斗演技,此次也確實各有精彩:黃秋生、曾志偉的角色性格較之上部雖大有變化,但兩位老戲骨演來仍是得心應手,令黃志誠、韓琛的形象更加鮮明立體;吳鎮宇扮演的倪永孝是全片最大亮點,成為招牌的形體表情及眼神被不動聲色的內斂演技代之,更見演員功力;胡軍、劉嘉玲所飾角色對黃志誠、韓琛各自性格的轉變起了關鍵性作用,戲份雖然不多,但兩人的精湛到位的表演已令觀眾難忘;說到陳冠希與余文樂兩位青春偶像派,演技稚嫩自不必提,但余文樂就學足梁朝偉(尤其是拜墓一場),陳冠希卻始終是陳冠希;配角方面,最值一提的是廖啟智的三叔和張耀揚的警方臥底,從頭至尾只有幾句對白,但僅靠表情動作卻已令觀眾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如此搶戲當然厲害。相比之下,反倒是杜汶澤的傻強中規中矩,他詮釋的這類角色觀眾未免太熟悉了。
最后說一句,可能很多朋友會對《無間道2》表示失望,以為與《無間道》相差太遠。不過,大家若是嘗試將這部與首集整體架構并不相同的《無間道2》作為一部獨立成章的電影來看,另外再多想想該片從劇本籌劃到拍攝上映僅用數月的倉促時間,或許對《無間道2》便會有另一番評價了。
(網易娛樂評)。
6.求一篇觀后感
1《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描述了主人公魯濱遜漂流海島,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沒有食物,沒有房子,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條,不是被野獸吃掉,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的,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不再整天唉聲嘆氣了,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了自己的生活,他建起了房子;做了小桌子、小匣子;用從船上找到的槍來捕捉了山羊;在房子周圍種了小麥、稻子;魯濱遜還獲得了一只小狗和一只鸚鵡,做他的伙伴……就這樣,魯濱遜用自己智慧的腦子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王國。
魯濱遜不僅是一個智慧,勤勞的人,他更是一位有堅強毅力的人。他曾經說過:“我的脾氣是要決定做一件事,不成功絕不放手”因為他沒有助手,缺乏做事經驗,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力量,很長的時間。
連做一塊木板都要四十幾天。并且,他做的許多東西都不成樣子,但他從來都沒有灰心過,而是總結失敗的經驗又從新開始做。
魯濱遜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他欣慰的回報。最后,他變得非常“富有”:有小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使用,還有植物園、牧場、兩處“豪華”小屋,并且還有了一個忠誠的奴隸----星期五。
這些都是魯濱遜不知花了多少力氣,克服了多少困難才得來的!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后一頁,認真的讀完最后一個字時,我的心被震撼了,一個個問號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假如我是魯濱遜,獨自一人在荒島上,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可以做什么?劈柴?打獵?我會像他一樣鎮定自若嗎?對生活充滿信心嗎?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再說了,一個人孤零零的在荒島上,我一定會得憂郁癥憋死的。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自力更生的,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魯濱遜不怕困難,面對困難永不低頭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不管遇上多大的困難,都要勇敢的去面對,勇敢的活下來。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爭取堅決不能放棄!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動腦子想辦法克服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取得最后的勝利!( 365作文 /zuowen/ )我會像他一樣鎮定自若嗎?對生活充滿信心嗎?我的回答肯定是“不”,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自力更生的,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2如果一個人遭遇困境,而無人解救就必須學會樂觀地去改變現狀,這是我從小說《魯濱遜漂流記》里體會到的。《魯濱遜漂流記》講的是:在一次航海中,魯濱遜所乘的船在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幸運地活了下來。
海浪把他卷上了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后,他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斗爭。
他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利用槍支和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過起了荒涼的野島生活。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不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家具,還有牧場、種植園,甚至還養了寵物。
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這完全是他憑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創造的奇跡。魯濱遜是本書的主人公,他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他從一幫食人族手中救下一個俘虜,給他取名叫“星期五”。從那以后,“星期五”就成為他忠實的伙伴和仆人。
魯濱遜還教他學會了說英語。不久,他又從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幾個俘虜,和他們一起勞動,共同生活。
后來,一艘英國船只經過荒島,魯濱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乘船離開荒島,返回英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魯濱遜從落難荒島到返回英國,這段時間竟長達二十多年。
魯濱遜在荒島上呆了整整二十八年,在這二十八年中,他忍受著孤獨,艱辛,病痛和危險。在島上。
他除了遇到殘忍的野人和可憐的俘虜外,再也沒有遇到任何人。在這二十八年中,他多次回想起他父親地忠告,并且每次都后悔不已,都埋怨自己為何當初沒有聽取父親的意見。
在他首次出航,遇上暴風但平安回來后,他曾一度試圖放棄繼續出航的念頭,但最后,無知戰勝了理智。我認為魯濱遜太不理智了,他有一個很好的家庭,可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有一個很好的未來,但他為自己的一時沖動付出了至少二十八年的時光,甚至是他的一生。
我想,如果我是魯濱遜的話,或許我會聽從他的意見,畢竟,他是我的父親,他的生活閱歷比我豐富,他比我更冷靜。在這二十八年中,魯濱遜做了許許多多的事。
他先后把三個山洞建造成了自己的家。起先,他捕殺野獸來進食,用野獸皮制作衣服,而后他自己種植了谷物,并制作出了面包,等等。
我簡直難以想象魯濱遜的生活有多么艱苦。我簡直難以想象,如果我是魯濱遜的話,我能忍受所有的困難嗎?恐怕我不能,所以,我必須學習魯濱遜的這種精神。
也許,這也是我讀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吧。在書中,作者笛福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對魯濱遜的心理做了十分詳盡的描述。
看完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一個人身陷絕境,竟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創造生活,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使我認識到,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
7.電影<<;無間道>>;我是看了,可"無間道"
想知道這部影片的片名為何叫《無間道》,必須先要知道“無間”的意思。
“無間”指無間地獄,無間地獄是一個專門名詞,出自《法華經》、《俱舍論》、《玄應音義》等佛經,又被譯作“阿鼻地獄”——那是音譯,梵文的拼音是“Avicinar Aka”,“阿鼻”的意思,就是無間。 這個地獄是佛經故事中八大地獄之一,也是八大地獄之中最苦的一個,如同我們所說的十八層地獄的最底一層。
據說,被打入無間地獄的,都是罪大惡極的人。他們在無間地獄之中,永遠沒有任何解脫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絕無其他感受。
無間地獄極大,廣漠無間,打入地獄的陰魂,無法脫出,永遠在地獄中受苦,作為生前窮兇極惡的報應。 那么為什么叫無間地獄?什么是無間呢?據說,這與這個地獄里的刑罰永不間斷有關。
通常的理解中,無間就是不間斷的意思,無間地獄里,這個不間斷的定義范圍有所擴大。傳說中這里的無間有五種第一個叫“時無間”,意思是時間是沒有間斷的,也就是日夜受罪,從來沒有停止的時候。
第二個是“空無間”,也就是說受刑的時間無間斷,空間一樣沒有間斷,不能由誰來替代你的,只有你一個人從頭到尾受罪。第三個,是“罪器無間”,也就是刑罰的器具沒有間斷,不停用各式各樣的刑具用刑。
第四個叫做“平等無間”,是指無論男女,不管你前世是什么身份,同樣平等無間,都是平等的,同樣要受刑。 第五個叫“生死無間”,是說不要以為死了就不再受刑。
本片以“無間道”作為片名,顯然寓意深刻。兩個身份都本不該屬于自己的人,他們幾乎生活在一個類似無間地獄的環境里,做夢都怕別人拆穿自己的身份。
這個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編導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探討。 進入無間地獄是沒有輪回的,只有永遠受苦,但片中的兩位主角卻在尋求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