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近期戰爭的新聞【簡短】
“伊朗核問題的最后期限到了”, 8月31日,美國天還沒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作出了這樣的預告。
世界關注著聯合國的最后期限。 8月30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給伊朗下了精確到分鐘的最后通牒—德黑蘭當地時間周五凌晨零點零1分。
而伊朗的表現是要硬撞,總統內賈德在群眾集會上再次表態:“在停止鈾濃縮的問題上,伊朗寸步不讓!”美國人會接受這個回答嗎?他們咽得下這口氣嗎? 期限是給伊朗的,但記者在伊朗沒有感到異樣。記者問了幾個市民,發現他們都知道期限這事,覺得沒什么。
有個年輕人說制裁是雙刃劍,對伊朗有傷害,對美國也有傷害。 最計較這最后期限的是美國。
有媒體形容美國左手握秒表,右手握制裁,隨時“恭候”伊朗答復。
2.有關于戰爭的新聞(簡短一些,最近的)
敘利亞戰爭升級大戰一觸即發2018-04-15 10:06央視網消息:隨著近期敘利亞“化武襲擊”問題的日漸發酵,美國是否會對敘利亞動武成為了熱門輿論話題。
關于是否對敘利亞動用武力的問題方面,美國與俄羅斯的分歧巨大。目前美軍已經派出大批海空力量前往中東,沙特等國也紛紛表示將配合美軍行動,必要時將會開放機場,甚至直接派出兵力參戰。
俄羅斯表示,如果敘利亞遭到美國攻擊將不會“袖手旁觀”,甚至發出了“必要時會使用核武器”的威脅。目前敘利亞當地的形勢日趨緊張,美俄兩國均已進入對峙狀態。
此次敘利亞“化武危機”何去何從,后果難以預料。
3.關于戰爭的新聞(要慘點的)(簡短)(國內的)(200字)
格魯吉亞沖突。
俄委聯演的消息是委軍方首先對外披露的。委總統查韋斯在9月7日的“你好,總統”電視節目上發表講話,稱演習計劃是其不久前訪俄時與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共同敲定的,演習將于今年11月底12月初舉行,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籌備工作。
查韋斯承諾說,作為俄羅斯的戰略盟友,委將盡最大努力確保演習的高水準。 9月8日,俄官方正式確認了這一消息,但是調門壓得比較低。
俄外交部發言人安德烈·涅斯捷連科稱,俄艦艇編隊,年底前遠洋航行途經委內瑞拉加油時,將與委軍舉行聯合軍演。此次演習早在數月前就已計劃好了,與格魯吉亞沖突無關,“演習不針對第三國”。
俄海軍總司令助理、海軍上校伊戈爾·德加洛同時證實,以“彼得大帝”號重型導彈巡洋艦為首的戰艦編隊將于11月出航,擴大與外國海軍的軍事合作,其間將與委舉行聯合軍演。 據俄《獨立報》報道,此次演習,俄方參演人員近1000人。
俄海軍將派出由“彼得大帝”號巡洋艦、“恰巴年科”號大型反潛艦、外加2-3艘護衛艦和油輪組成的水面艦艇編隊。其中領銜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屬于俄基洛夫級核動力戰列巡洋艦,是二戰結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艦,裝備500枚各型導彈,有“海上武庫”美稱,具備與敵方大型水面艦艇交戰能力,包括打擊大型航母。
除此之外,俄多功能核動力潛艇屆時將抵達委國海岸,讓西方忌憚的“熊”式轟炸機(圖-95MS)也將飛臨加勒比海。以往,圖-95MS參加大西洋演習時,只在俄軍艦上方盤旋數周,便打道回府。
而此次,圖-95MS將可能停駐加拉加斯機場。 委方將派導彈護衛艦、巡邏快艇、柴電動力潛艇和航空兵參演。
據透露,演習期間,雙方將遂行協同機動、海上搜救和通信訓練等課目。 (采自新華網) 俄羅斯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諾戈維岑上將九月二日在此間表示,俄羅斯軍隊已從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撤回其常駐地。
格魯吉亞外交部當天正式照會俄駐格外交代表,斷絕兩國外交關系,并宣布退出有關解決南奧塞梯沖突的協議。 俄塔社援引諾戈維岑的話說,俄武裝力量已經從南塞梯和阿布哈茲完成撤離,返回俄羅斯境內。
莫斯科時間九月一日十五時,所有的兵團和分隊按計劃離開了南奧塞梯境內。諾戈維岑表示,俄羅斯并不打算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增加維和崗哨。
“為了保證南奧塞梯居民的安全和監督所達成的協議遵守情況,我們布設了十九個維和觀察哨,未來不計劃增加崗哨數量。” 諾戈維岑同時說:“俄羅斯國防部對北約海軍集群在黑海水域的存在表示擔憂。
俄黑海艦隊將繼續執行保護軍事設施的任務,跟蹤外國海軍艦隊在黑海水域的活動,保證黑海東部軍事運輸和良好的行動狀態。”據他透露,目前在該地區有五艘不屬于黑海地區國家的外國軍艦逗留。
另據俄塔社報道,格魯吉亞外交部二日已正式通知俄羅斯駐格大使館,格魯吉亞斷絕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俄駐格公使銜參贊安德烈?斯馬加表示,從九月三日起,俄羅斯駐格使館將正式停止辦公。
格外交部當天還向斯馬加遞交了一份照會,正式宣布格魯吉亞退出一九九二年同俄簽署的有關解決南奧塞梯沖突的協議。格方照會說:“由于俄羅斯公開入侵格領土、非法承認格部分領土獨立,俄方已破壞了在格境內實施維和行動的法律基礎”。
鑒于格方宣布退出解決南奧塞梯沖突協議,格方要求俄軍停止以維和部隊名義繼續留在格境內。 現在又撤軍了。
4.關于戰爭的新聞(要慘點的)(簡短)(國內的)(200字)
格魯吉亞沖突。
俄委聯演的消息是委軍方首先對外披露的。委總統查韋斯在9月7日的“你好,總統”電視節目上發表講話,稱演習計劃是其不久前訪俄時與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共同敲定的,演習將于今年11月底12月初舉行,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籌備工作。查韋斯承諾說,作為俄羅斯的戰略盟友,委將盡最大努力確保演習的高水準。
9月8日,俄官方正式確認了這一消息,但是調門壓得比較低。俄外交部發言人安德烈·涅斯捷連科稱,俄艦艇編隊,年底前遠洋航行途經委內瑞拉加油時,將與委軍舉行聯合軍演。此次演習早在數月前就已計劃好了,與格魯吉亞沖突無關,“演習不針對第三國”。俄海軍總司令助理、海軍上校伊戈爾·德加洛同時證實,以“彼得大帝”號重型導彈巡洋艦為首的戰艦編隊將于11月出航,擴大與外國海軍的軍事合作,其間將與委舉行聯合軍演。 據俄《獨立報》報道,此次演習,俄方參演人員近1000人。俄海軍將派出由“彼得大帝”號巡洋艦、“恰巴年科”號大型反潛艦、外加2-3艘護衛艦和油輪組成的水面艦艇編隊。其中領銜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屬于俄基洛夫級核動力戰列巡洋艦,是二戰結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艦,裝備500枚各型導彈,有“海上武庫”美稱,具備與敵方大型水面艦艇交戰能力,包括打擊大型航母。除此之外,俄多功能核動力潛艇屆時將抵達委國海岸,讓西方忌憚的“熊”式轟炸機(圖-95MS)也將飛臨加勒比海。以往,圖-95MS參加大西洋演習時,只在俄軍艦上方盤旋數周,便打道回府。而此次,圖-95MS將可能停駐加拉加斯機場。 委方將派導彈護衛艦、巡邏快艇、柴電動力潛艇和航空兵參演。據透露,演習期間,雙方將遂行協同機動、海上搜救和通信訓練等課目。 (采自新華網)
俄羅斯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諾戈維岑上將九月二日在此間表示,俄羅斯軍隊已從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撤回其常駐地。格魯吉亞外交部當天正式照會俄駐格外交代表,斷絕兩國外交關系,并宣布退出有關解決南奧塞梯沖突的協議。
俄塔社援引諾戈維岑的話說,俄武裝力量已經從南塞梯和阿布哈茲完成撤離,返回俄羅斯境內。莫斯科時間九月一日十五時,所有的兵團和分隊按計劃離開了南奧塞梯境內。諾戈維岑表示,俄羅斯并不打算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增加維和崗哨。“為了保證南奧塞梯居民的安全和監督所達成的協議遵守情況,我們布設了十九個維和觀察哨,未來不計劃增加崗哨數量。” 諾戈維岑同時說:“俄羅斯國防部對北約海軍集群在黑海水域的存在表示擔憂。俄黑海艦隊將繼續執行保護軍事設施的任務,跟蹤外國海軍艦隊在黑海水域的活動,保證黑海東部軍事運輸和良好的行動狀態。”據他透露,目前在該地區有五艘不屬于黑海地區國家的外國軍艦逗留。 另據俄塔社報道,格魯吉亞外交部二日已正式通知俄羅斯駐格大使館,格魯吉亞斷絕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俄駐格公使銜參贊安德烈?斯馬加表示,從九月三日起,俄羅斯駐格使館將正式停止辦公。 格外交部當天還向斯馬加遞交了一份照會,正式宣布格魯吉亞退出一九九二年同俄簽署的有關解決南奧塞梯沖突的協議。格方照會說:“由于俄羅斯公開入侵格領土、非法承認格部分領土獨立,俄方已破壞了在格境內實施維和行動的法律基礎”。鑒于格方宣布退出解決南奧塞梯沖突協議,格方要求俄軍停止以維和部隊名義繼續留在格境內。
現在又撤軍了
5.有關于戰爭的新聞(簡短一些,最近的)
敘利亞戰爭升級大戰一觸即發
2018-04-15 10:06
央視網消息:隨著近期敘利亞“化武襲擊”問題的日漸發酵,美國是否會對敘利亞動武成為了熱門輿論話題。關于是否對敘利亞動用武力的問題方面,美國與俄羅斯的分歧巨大。目前美軍已經派出大批海空力量前往中東,沙特等國也紛紛表示將配合美軍行動,必要時將會開放機場,甚至直接派出兵力參戰。俄羅斯表示,如果敘利亞遭到美國攻擊將不會“袖手旁觀”,甚至發出了“必要時會使用核武器”的威脅。目前敘利亞當地的形勢日趨緊張,美俄兩國均已進入對峙狀態。此次敘利亞“化武危機”何去何從,后果難以預料。
6.關于國外戰爭的新聞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余萬人,居民死亡3430余萬人,合計死亡5120余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余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后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后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7.有關戰爭的新聞,要簡短的,150字內,三四段就可以
朝鮮核試驗
朝鮮最近的核試驗,使東北亞局勢又成為世界政治的焦點之一。2009年5月27日,朝鮮宣布推出《朝鮮戰爭停戰協定》,朝鮮半島從法律的意義上回到交戰狀態。東北亞的安全遭到威脅,朝韓軍事沖突危險加劇。今年6月25日是中國人民自愿軍出兵朝鮮59周年紀念日,而1953年簽訂的《朝鮮戰爭停戰協定》是上百萬年輕的生命換來的。追溯其淵源,我們不得不回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那場戰爭。五十多年前爆發的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參戰國最多、死傷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在那塊“世界上最不適宜大兵團作戰”的地區,武器裝備極其懸殊的交戰雙方構筑了世界戰爭史上最復雜的工事,跨洋過海登陸朝鮮半島的美軍實施了將這塊土地變成“世界上最沒用的地方”的轟炸,而為保家衛國出兵朝鮮的上百萬中國人民志愿軍用生命進行了感天動地的殊死戰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國內外關于戰爭的新聞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