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鐵杵磨針的故事
磨針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
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問她在干什么,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擴展資料:
鐵柱磨針的主人公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
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鐵杵磨針
2.李白鐵杵磨針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課,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走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門口有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重視生活中的細節,那將影響你的一生.請牢記: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關鍵在于自己的態度。
擴展資料:
本文出自《方輿勝覽》,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讀書不順,棄學途中偶遇一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于發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后人持之以恒求學的名言警句。
成語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譯文:磨針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
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問她在干什么,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鐵杵磨針
3.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還而終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譯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太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新義】
從表面上看,這個成語是褒義的。但仔細想想,將一個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這不明顯是浪費嗎?既浪費了一根鐵杵,又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何況對于一個老太太來說?持之以恒的毅力固然可貴,重要。但也要注重一個“效率”啊。
4.成語故事《鐵杵磨針》
【成語】: 鐵杵磨成針
【拼音】: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解釋】: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語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學堂去讀書,可是,那些經史、諸子百家的書很不好學,李白學起來很困難,就更加不愿意學了,有的時候還偷偷跑出學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
李白好奇地來到老婆婆身邊,問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針。”老婆婆沒有抬頭,她一邊磨一邊回答。
“磨針!用這么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這什么時候能磨成啊!”李白脫口而出。而老婆婆這時抬起頭,停下手,親切地對李白說:“孩子,鐵棒雖粗,可擋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難道鐵棒就不能磨成針嗎?”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很受感動。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難,天天堅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讀書不也是一樣嗎?”李白轉身跑回學堂。
從此以后,他刻苦讀書,歷代詩詞歌賦,諸子百家,他見到就讀,終于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
這句成語比喻只要長期努力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5.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 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后即以“鐵杵磨成針”、“鐵棒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
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
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