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于“與人為善”的例子
〖與人為善的故事〗
宋代的寇準與王旦,同朝為官,王旦為宰相主管中書省,寇準為副相主持樞密院。兩人性格相左,一個柔和,一個剛直,所以常有摩擦。一日,中書省有文件送樞密院,不合詔書格式,寇準便把這件事報告了真宗,王旦受到了責備,中書省的官吏也受到了處分。沒出一月,樞密院有文件送中書省,也違反了詔書格式,中書省的官吏很高興地呈送王旦,認為報復的機會來了。王旦卻叫人送還樞密院。寇準十分慚愧,拜見王旦說:“您真是有天大的度量啊。” 王旦與人為善,寬容對待同僚間的摩擦,不僅消除了彼此隔閡,確保了政壇穩定,而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善”出了政績卓著的一代名相——寇準。
2.有關善良的名人事例
在我電腦里呆了一年多了,終于有用武之地了。。..注意:共三則善惡由心
流沙
蘇東坡信仰佛教。一次與方丈辯經,兩人坐于蒲團之上,相論許久。
方丈說:“我在對方的眼里是什么?”
蘇東坡說:“方丈你在我眼里是一堆牛屎。”方丈微微一笑,說:“施主你在我眼里是一朵花。”
蘇東坡滿意而歸,與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說:“佛家有言,心在地獄緣惡念,你心中有牛屎,才會把別人看成牛屎。”
蘇東坡聽罷,滿臉愧色。
任何善惡的念頭,在未變成行動和事實之前,其實在心中早已存在了,心中充滿惡念的人,看別人的眼光就會變異,而心中充滿友誼、寬容的人,便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歡樂。
佛家有地獄和天堂之說。心想行惡的人,心中充滿憤怒,做過惡事的人,因害怕別人發現他的惡事就會天天做惡夢,他雖在人間,心卻早在地獄中了。而行善之人,光明磊落,與人為善,無名利得失,雖身在塵世,心卻早在天堂了。
其實,善和惡有時只是一念之差,一線之距。看豐子愷先生的回憶錄,里面記載著一段關于他的恩師李叔同的軼事。上音樂課時,有一個學生在下面看閑書,另一個學生則隨地吐痰。李先生是個極其嚴肅的人,他當場看到了卻不出聲,下課后,李先生請那兩位同學留下來,用很緩和的聲音對他們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閑書也不要隨地吐痰。兩個學生覺得老師小題大作,剛要申辯,只見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們鞠了一躬,兩個學生頓時滿臉通紅。
在善面前,只有春風化雨般的滋潤,這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一個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時候,一切塵世間的浮華光景早已退卻,只有一個個平等和應該尊重的靈魂。
——《解放日報》2003.10.24日
勇 氣
19世紀,在英國的名門公立學校——哈羅學校,常常會出現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個強悍的高個子男生,攔在一個新生的面前,頤指氣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來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斷然拒絕。高個子惱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領子,劈頭蓋腦地打起來,嘴里還罵罵咧咧:“你這小子,為了讓你聰明點,我得好好開導你!”新生痛得齜牙咧嘴,卻并不肯乞憐告饒。
旁觀的學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個外表文弱的男生,看著這欺凌的一幕,眼里漸漸涌出了淚水,終于忍不住嚷起來:“你到底還要打他幾下才肯罷休!”
高個子朝那個又尖又細的抗議的聲音望去,一看也是個瘦弱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問這個干嗎?”
那個新生用含淚的眼睛盯著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管你還要打幾下,讓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頭吧。”
高個子看著他的眼淚,聽到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從這以后,學校城反抗惡行暴力的聲音開始響亮,幫助弱者的善舉也逐漸增多,兩個新生也成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毆打的少年,深感愛與善的可貴,后來成為英國頗負盛名的大政治家羅伯特·比爾;挺身而出,愿為陌生弱者分擔痛苦的,則是揚名全世界的大詩人拜倫。
人生途中,我們也需要像拜倫一樣,在別人只是畏懼地逃避,或幸災樂禍地觀看時,能夠拿出罕有的勇氣,為了善,為了愛,也為了啟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靈。
3.關于與人為善的故事
二則感人小故事---與人為善
第1個故事 小孩的心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 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
于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 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蠋,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第2個故事 我們只不方便幾小時
那天跟老公幸運地訂到了票回婆家,上車后卻發現有位女士坐在我們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邊的位子,卻沒有請這位女士讓位。我仔細一看,發現她右腳有一點不方便,才了解老公為何不請她讓出位子。 他就這樣從SZ一直站到XN,從頭到尾都沒向這位女士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了車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說:「讓位是善行,但從SZ到XN這么久,大可中途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 老公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幾小時而已。」聽到老公這么說,我相當感動,有這么一位善良又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讓我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許多。
心念一轉,世界可能從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就看我們怎么想,怎么轉。我們不會在三分鐘內成功,但也許只要花一分鐘,生命從此不同
4.求《行善》名言和名人事例,越多越好
由于回復有字數限制,寫不了太多;這個網址里面有PPT版的《行善》名人事例,看看是否對你有幫助。
1、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2、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左傳
3、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
4、善惡不可以同道。——柳宗元 《為裴令公舉裴冕表》
5、利人的品德我認為就是善。—— 培根
6、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寧,為善事者子孫興。——明·方孝孺
7、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8、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南北朝·蕭綱
9、一言之善,重于千金。——晉·葛洪
10、無伐善,無施勞。—— 孔子 《論語·公冶長》
1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
12、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左傳
13、鋤一惡,長十善。—— 《宋史.畢士安傳》
14、善之端而止之也。——王安石 《禮樂論》
1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16、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17、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 揚雄
18、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 楊萬里
19、人類中兇惡的人比最兇惡的動物還兇惡。人類中善良的人比最善良的動物還善良。—— 鄭淵潔
20、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曾子
21、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豐富的心靈,高貴的靈魂,這樣你才無愧于人的稱號,你才是作為真正的人在世間生活。—— 周國平
22、饒舌的人多虛妄。——培根
23、懲惡而勸善。—— 左丘明 《左傳》
24、惆悵隸屬于善良;絕無惆悵感的人也許非常不凡,但畢竟非善良之輩。——劉心武
5.與人為善作文素材
蘇軾與惠崇戲語牛糞與如來,我們從這個小小的戲語中無法判斷誰心存牛糞,而誰卻心存如來。
但就是這一個小小的戲語,卻蘊藏著一個深刻的哲理:一個人內心的善惡之辨。善,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單純,善良,而是一個人內心的寬容,思想上的博愛,與人與物的忍耐。
為善是中國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講的仁義道德,佛家講的普度眾生,道家講的修身養性,都是一種與人為善精神的體現。
古人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的道是什么,何以變化而生萬物,恐怕其中的精髓就是為善。
姬昌初春打獵獲母鹿而不取,以善而聞名,此后所以興周;三國時,周瑜貪利而中計,受三氣而臥于床,懷恨抑郁而終。善從德來,得從容來,容從志來,志自無欲而來。
故古人講: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在青年時有一次清晨外出,過一座橋時遇到一位老人坐在橋頭,老人看到他時,故意把腳一縮,鞋掉到了橋下。
接著老人很不客氣地對他說:小伙子,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恭恭敬敬將鞋撿了上來,并為老人穿好。
后來張良由此得到一部兵書,繼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軍事家。這就是著名的圯下之履。
張良若無虛懷若谷的德行,怎么可能與人為善。正因為他有指點江山,運籌萬里的宏圖,心中懷有濟蒼生于亂世的善念,才能使其行善而受益終生。
時光飛逝,到了現代社會,與人為善仍然是一種美德,無論東方西方,為善仍然受到充分的肯定。我們現在的社會講法治,同時也提倡德治。
何謂德治,就是要求人們凈化心靈,與人為善,與物為善。為善在有些人看來是劃不來的,因為在他們看來,與他人為善會損害自我的利益,但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與人為善,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怎樣?這就要求我們提高自身的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們與人為善,并不是為了索取什么。因此,我們自己心中只要有善念,就已經是精神上的升華,而不必去刻意要求別人怎樣。
所以我們為善,為的只是達到心靈的彼岸。
6.急求平等,與人為善的事例
1 阿姆斯特朗在邁上月球時,因一句“我個人邁出了一小步,人類卻邁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戶曉。但一同登月的還有奧爾德林,雖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樣讓人敬佩。
在慶祝登月成功的記者招待會上,有一位記者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你作為同行者,而成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卻是阿姆斯特朗,你是否感覺有點遺憾?”在眾人有點尷尬的注視下,奧爾德林風趣地回答道:“各位,千萬別忘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邁出太空窗的!”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從別的星球上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大家在歡愉的笑聲中,給了他最熱烈的掌聲……奧爾德林用與人為善的善念化解了人們的不平和尷尬,同時也真誠地分享了朋友的快樂。
2 宋代的寇準與王旦,同朝為官,王旦為宰相主管中書省,寇準為副相主持樞密院。兩人性格相左,一個柔和,一個剛直,所以常有摩擦。一日,中書省有文件送樞密院,不合詔書格式,寇準便把這件事報告了真宗,王旦受到了責備,中書省的官吏也受到了處分。沒出一月,樞密院有文件送中書省,也違反了詔書格式,中書省的官吏很高興地呈送王旦,認為報復的機會來了。王旦卻叫人送還樞密院。寇準十分慚愧,拜見王旦說:“您真是有天大的度量啊。”
王旦與人為善,寬容對待同僚間的摩擦,不僅消除了彼此隔閡,確保了政壇穩定,而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善”出了政績卓著的一代名相——寇準。
7.關于善良的簡短事例黃小星
晉國王祥___臥冰求鯉
古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親再娶了一個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歡王祥,可是,王祥很聽后母的話,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盡力做好。
一個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魚,要王祥到河捉魚。天下著大雪,北風呼呼地吹著,河水早已結冰,哪有魚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體溫使冰塊溶化啊!他脫掉衣服,臥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關打顫,全身顫抖,但他仍然強忍著、忍著……突然間,他身體下的冰塊裂開了,兩條鯉魚跳了上來。王祥大喜,抱著鯉魚飛奔回家,煮魚湯給后母吃。
一點啟示:
赤身臥在冰上捉魚,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作為兒女,只要全心全意,盡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即使送上一粒糖果,他們也可感受到你的心意。
8.名人行善得到回報的事例
一、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在生病時,曾囑咐他的兒子魏顆,在他死后,把一個沒有生過兒子的妾嫁出去。后來武子病重了,又告訴魏顆,在自己死后讓他這個妾陪葬。
武子死了以后,魏顆覺得父親病危時的語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時的胡言亂語,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愛妾嫁出去了。
后來,魏顆領兵和秦國打仗,看見戰場上有個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結子,纏住秦軍的戰馬,使秦軍兵將紛紛墜馬,魏顆因此獲勝并俘虜了秦將杜回。當夜,魏顆做了個夢,夢見在戰場上結草的老人自稱是那位出嫁妾的父親,是用此來報答魏顆不把自己女兒拿來陪葬之恩的。
二、據古代神怪小說載:東漢楊寶在9歲時,從華陰山北捉了一只受傷的黃雀,楊寶把它帶回家飼養,等傷好后把黃雀放了。
過后,楊寶夢見黃雀化作一個黃衣童子回來報恩,自稱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銜4枚白環,說楊寶的子孫將來都會像白環一樣珍貴。后來,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和玄孫楊彪果然都飛黃騰達。
擴展資料:
行善方法:
一、「與人為善」,這是講存心,要存一個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眾生。
二、「愛敬存心」,以真誠心愛一切眾生,愛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謹慎、細心,對人、對事、對物,愛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我們要幫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壞。此人是惡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們也要幫助他。不能對人要對事,此事對社會有好處,對大眾有好處,就應當幫助。人雖然不善,我們要常常輔導他,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成就。
四、「勸人為善」,特別勸導有能力、有機會的人,他們有能力、有機會行善,錯過非常可惜。沒有機會去創造機會,比較困難;創造機會也必須有創造機會的條件,否則也是做不到。所以認識機會,掌握機會,這是真正的智慧。
五、「救人危急」,人在有急難、危險之時,不論他是好人、惡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見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行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與人為善的簡短名人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