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館的精彩片段 簡單概括
《圍城》精彩片段 ●慎明道:“關于Bertie結婚離婚的事,我也和他談過。
他引一句英國古話,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蘇小姐道:“法國也有這么一句話。
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fortresseassiegee,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鴻漸,是不是?” ●那時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
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鎖在箱里,過一兩年忽然發見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 ●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
●丈夫是女人的職業,沒有丈夫就等于失業,所以該牢牢捧住這飯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讀了那本書當我是飯碗,我寧可他們瞧不起我,罵我飯桶。
●不過我想你真娶了蘇小姐,滋味也不過爾爾。狗為著追求水里肉骨頭的影子,喪失了到嘴的肉骨頭!跟愛人如愿以償結了婚,恐怕那時候肉骨頭下肚,倒要對水悵惜這不可再見的影子了。
●文紈才對鴻漸點點頭,伸手讓柔嘉拉一拉,姿態就仿佛伸指頭到熱水里去試試燙不燙,臉上的神情仿佛跟比柔嘉高出一個頭的人拉手,眼光超越柔嘉頭上。 ●韓學愈撒他的謊,并非跟自己同謀,但有了他,似乎自己的欺騙減輕了罪名。
當然新添上一種不快意,可是這種不快意是透風的,見得天日的,不比買文憑的事像謀殺跡滅的尸首,對自己都要遮掩得一絲不露。撒謊騙人該像韓學愈那樣才行,要有勇氣堅持到底。
自己太不成了,撒了謊還要講良心,真是大傻瓜。假如索性大膽老臉,至少高松年的欺負就可以避免。
老實人吃的虧,騙子被揭破的恥辱,這兩種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雙雕地兼備了。 ●鴻漸忽然想,近來連撒謊都不會了。
因此恍然大悟,撒謊往往是高興快樂的流露,也算是一種創造,好比小孩子游戲里的自騙自(Pseudoluege)。一個人身心暢適,精力充溢,會不把頑強的事實放在眼里,覺得有本領跟現實開頑笑。
真到憂患窮困的時候,謊話都講不好的。 ●“我發現拍馬屁跟戀愛一樣,不容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
咱們以后恭維人起來,得小心旁邊有沒有其他的人。” ●辛楣不知道大哲學家從來沒有娶過好太太,蘇格拉底的太太就是潑婦,褚慎明的好朋友羅素也離了好幾次婚。
●“像咱們這種旅行,最試驗得出一個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
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作朋友——且慢,你聽我說——結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仆仆以后,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非原創 / 小說網址大全,好東西只和你分享。
2.《茶館》的內容簡介是什么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里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度。比如對李三的苦處、康順子的遭遇等,他雖然也有同情,但是很有限度,決不會為了他們而損害自己的利益。對巡警、特務則不同,他明知是敲詐,卻巧于應付,不敢表示一點不滿。對劉麻子之流,他雖然從心眼里厭惡,但仍然笑臉相迎,不愿得罪他們。但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善于應酬,善于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比如當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時,他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蘊含著他的不滿、愁苦和憤恨。就是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命運的真實寫照。
常四爺是旗人,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抓起來,坐了一年的監獄。出獄后參加義和團,以后又憑力氣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他不諱言他的不滿,對抓過他的特務仍然很強硬,對正在發愁的王利發則雪中送炭。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后也窮困潦倒,絕望地喊出:“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反映出舊中國人民的反抗情緒。
松二爺也是個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游手好閑,整日喝茶玩鳥。清亡后,“鐵桿莊稼”沒有了,但他仍然留戀過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寧愿自己挨餓,也不讓鳥兒餓著,一提到鳥就有了精神,最后終于餓死。這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劉麻子、唐鐵嘴等,是一群地痞無賴,一個說媒拉纖、拐賣人口,一個是麻衣相士,算命騙人。這樣一類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畸形和病態。
二是講解好《茶館》的語言特色。
人物語言個性化是本劇的一大特色。老舍善于從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發,讓他們說出符合自己個性的語言。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是自己的,表達著自己的思想,顯示著自己的性格。如王利發謙恭、周到,善于與各種人物打交道,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與他的掌柜身份非常吻合。常四爺豪爽耿直,帶有闖蕩江湖的俠氣和飽經滄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吳祥子狡詐奸滑,傲慢無禮,一看就是老牌的特務。劉麻子、唐鐵嘴則滿嘴流氣,是典型的地痞無賴。出場的人物很多,臺詞有多有少,但都活靈活現,具有鮮明的個性。
幽默是本劇語言的又一特色。作者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批判與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祖國的熱愛聯系起來,在微笑中蘊含著嚴肅和悲哀,形成自己獨特的幽默的風格。比如唐鐵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兒”時,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細琢磨卻又蘊含著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卻偏偏要自我炫耀,這是一種讓人帶淚的笑。又如王利發問報童“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看起來也像一句玩笑話,實際上卻蘊含著對動蕩時局的強烈不滿,帶著不易讓人察覺的諷刺。這種幽默寓莊于諧,能給讀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這個劇本中特別突出。簡短的臺詞,兒化詞語的運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實
3.茶館每章概括不超過30字
第一幕: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裕泰茶館生意興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處:信洋教的小惡霸,依仗洋人,神氣十足,連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錢有勢的人家為了一只鴿子,可以請來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錢糧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閑;朝中的太監總管不僅家中人生活奢華,而且還可以用高價買來妻子;農民和城市貧民卻賣兒賣女;常四爺談國事被抓;秦仲義雄心勃勃興辦工廠,工業救國。這種剪影式的描寫,展現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民的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
第二幕(節選部分):軍閥混戰時期,茶館生意艱難,盡管王利發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慘淡經營。
第三幕: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社會生活。劇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種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館已經破爛不堪,無論主人怎樣改良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廚師只能在監獄里蒸窩窩頭;身懷絕技的藝人無法維持生計,民間藝術瀕于失傳。與此對照,惡勢力卻異常活躍,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頹,其后代登場。劉麻子、唐鐵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無恥;沈處長比以前的馬五爺更仗洋人勢力向中國人施威;龐太監的侄子們則組織復辟活動,百姓更難以生活。最后茶館掌柜王利法在茶館被人霸占之后懸梁自盡。作者懷著強烈的激情批判和詛咒了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表明了舊中國注定滅亡。劇中通過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區一筆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到來。 收
4.《茶館》內容
茶館》描寫了三個時代舊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個人像展覽式的“浮世繪”。
老舍選取“茶館”作為劇本的場景頗具匠心。作者避開了對重大歷史時間的直接描繪,只是描述些歷史事件在民間的反響,將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從而避開了時代共名的簡單、僵化和專斷,發揮了作家熟悉舊北平社會生活與形形色色人物的優勢。
而在結構藝術上,《茶館》采取了三個橫斷面連綴式結構,每一幕內部也以許多小小的戲劇沖突連綴,使劇本“人物帶動故事”,“主要人物由壯到老,貫穿全劇”,“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無關緊要的人物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同時,人物的故事、命運又緊密聯系當時的時代發展,使得劇本緊針密線、形散而神凝,并且構成了一副“清明上河圖”式的從清末到民國末年的民間眾生相。
5.《茶館》內容
茶館》描寫了三個時代舊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個人像展覽式的“浮世繪”。老舍選取“茶館”作為劇本的場景頗具匠心。作者避開了對重大歷史時間的直接描繪,只是描述些歷史事件在民間的反響,將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從而避開了時代共名的簡單、僵化和專斷,發揮了作家熟悉舊北平社會生活與形形色色人物的優勢。
而在結構藝術上,《茶館》采取了三個橫斷面連綴式結構,每一幕內部也以許多小小的戲劇沖突連綴,使劇本“人物帶動故事”,“主要人物由壯到老,貫穿全劇”,“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無關緊要的人物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同時,人物的故事、命運又緊密聯系當時的時代發展,使得劇本緊針密線、形散而神凝,并且構成了一副“清明上河圖”式的從清末到民國末年的民間眾生相。
6.莎士比亞的《茶館》簡介
。
我就說。他怎么可能會寫茶館。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里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度。比如對李三的苦處、康順子的遭遇等,他雖然也有同情,但是很有限度,決不會為了他們而損害自己的利益。對巡警、特務則不同,他明知是敲詐,卻巧于應付,不敢表示一點不滿。對劉麻子之流,他雖然從心眼里厭惡,但仍然笑臉相迎,不愿得罪他們。但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善于應酬,善于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比如當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時,他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蘊含著他的不滿、愁苦和憤恨。就是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命運的真實寫照。
常四爺是旗人,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抓起來,坐了一年的監獄。出獄后參加義和團,以后又憑力氣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他不諱言他的不滿,對抓過他的特務仍然很強硬,對正在發愁的王利發則雪中送炭。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后也窮困潦倒,絕望地喊出:“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反映出舊中國人民的反抗情緒。
松二爺也是個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游手好閑,整日喝茶玩鳥。清亡后,“鐵桿莊稼”沒有了,但他仍然留戀過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寧愿自己挨餓,也不讓鳥兒餓著,一提到鳥就有了精神,最后終于餓死。這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劉麻子、唐鐵嘴等,是一群地痞無賴,一個說媒拉纖、拐賣人口,一個是麻衣相士,算命騙人。這樣一類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畸形和病態。
二是講解好《茶館》的語言特色。
人物語言個性化是本劇的一大特色。老舍善于從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發,讓他們說出符合自己個性的語言。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是自己的,表達著自己的思想,顯示著自己的性格。如王利發謙恭、周到,善于與各種人物打交道,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與他的掌柜身份非常吻合。常四爺豪爽耿直,帶有闖蕩江湖的俠氣和飽經滄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吳祥子狡詐奸滑,傲慢無禮,一看就是老牌的特務。劉麻子、唐鐵嘴則滿嘴流氣,是典型的地痞無賴。出場的人物很多,臺詞有多有少,但都活靈活現,具有鮮明的個性。
幽默是本劇語言的又一特色。作者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批判與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祖國的熱愛聯系起來,在微笑中蘊含著嚴肅和悲哀,形成自己獨特的幽默的風格。比如唐鐵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兒”時,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細琢磨卻又蘊含著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卻偏偏要自我炫耀,這是一種讓人帶淚的笑。又如王利發問報童“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看起來也像一句玩笑話,實際上卻蘊含著對動蕩時局的強烈不滿,帶著不易讓人察覺的諷刺。這種幽默寓莊于諧,能給讀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這個劇本中特別突出。簡短的臺詞,兒化詞語的運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實
7.概括茶館老舍第一章
這種大茶館現在已經不見了。
在幾十年前,每城都起碼有一處。這里賣茶,也賣簡單的點心與飯菜。
玩鳥的人們,每天在遛夠了畫眉、黃鳥等 之后,要到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鳥兒表演歌唱。商議事情的,說媒拉纖 的,也到這里來。
那年月,時常有打群架的,但是總會有朋友出頭給雙方調解 ;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大茶館特殊 的食品,價錢便宜,作起來快當),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了。總之,這是當日 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無事都可以來坐半天。
〔在這里,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如某處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 擊。奇怪的意見也在這里可以聽到,像把海邊上都修上大墻,就足以擋住洋兵 上岸。
這里還可以聽到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么腔兒,和煎熬鴉片煙的最好 的方法。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個出土的玉扇墜兒,或三彩 的鼻煙壺。
這真是個重要的地方,簡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我們現在就要看見這樣的一座茶館。
〔一進門是柜臺與爐灶--為省點事,我們的舞臺上可以不要爐灶;后面 有些鍋勺的響聲也就夠了。屋子非常高大,擺著長桌與方桌,長凳與小凳,都 是茶座兒。
隔窗可見后院,高搭著涼棚,棚下也有茶座兒。屋里和涼棚下都有 掛鳥籠的地方。
各處都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有兩位茶客,不知姓名,正瞇著眼,搖著頭,拍板低唱。
有兩三位茶客 ,也不知姓名,正入神地欣賞瓦罐里的蟋蟀。兩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與 吳祥子,正低聲地談話,看樣子他們是北衙門的辦案的(偵緝)。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據說是為了爭一只家鴿,惹起非用武力解決不 可的糾紛。假若真打起來,非出人命不可,因為被約的打手中包括著善撲營的 哥兒們和庫兵,身手都十分厲害。
好在,不能真打起來,因為在雙方還沒把打 手約齊,已有人出面調停了--現在雙方在這里會面。三三兩兩的打手,都橫 眉立目,短打扮,隨時進來,往后院去。
〔馬五爺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獨自坐著喝茶。〔王利發高高地坐在柜臺里。
〔唐鐵嘴踏拉著鞋,身穿一件極長極臟的大布衫,耳上夾著幾張小紙片,進來。王利發 唐先生,你外邊遛遛吧!唐鐵嘴 (慘笑)王掌柜,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 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說,拉過王利發的手來)今年是光緒二 十四年,戊戌。
您貴庚是…… 王利發 (奪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用不著相面,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由柜臺內走出,讓唐鐵嘴坐下 )坐下!我告訴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靈驗!〔松二爺和常四爺都提著鳥籠進來,王利發向他們打招呼。他們先把鳥籠 子掛好,找地方坐下。
松二爺文縐縐的,提著小黃鳥籠;常四爺雄赳赳的,提 著大而高的畫眉籠。茶房李三趕緊過來,沏上蓋碗茶。
他們自帶茶葉。茶沏好 ,松二爺、常四爺向臨近的茶座讓了讓。
松二爺 常四爺 您喝這個!(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松二爺 好象又有事兒?常四爺 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二德子 (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常四爺 (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松二爺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 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
二德子 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常四爺 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 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二德子 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 〔別的茶客依舊進行他們自己的事。王利發急忙跑過來。
王利發 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后邊坐!〔二德子不聽王利發的話,一下子把一個蓋碗摟下桌去,摔碎。
翻手要抓 常四爺的脖領。常四爺 (閃過)你要怎么著?二德子 怎么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馬五爺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啊!二德子 (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你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 馬五爺 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地就講打?二德子 [口庶]!您說得對!我到后頭坐坐去。
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爺 (湊過來,要對馬五爺發牢騷)這位爺,您圣明,您給評評理!馬五爺 (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走出去) 常四爺 (對王利發)邪!這倒是個怪人!王利發 您不知道這是馬五爺呀!怪不得你也得罪了他!常四爺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門沒挑好日子!王利發 (低聲地)剛才您說洋人怎樣,他就是吃洋飯的。信洋教,說洋話 ,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縣的縣太爺去,要不怎么連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常四爺 (往原處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王利發 (向宋恩子、吳祥子那邊稍一歪頭,低聲地)說話請留點神!(大 聲地)李三,再給這兒沏一碗來!(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松二爺 蓋碗多少錢?我賠!外場人不作老娘們事!王利發 不忙,待會兒再算吧!(走開) 〔纖手劉麻子領著康六進來。
劉麻子先向松二爺、常四爺打招。
8.概括茶館老舍第一章
這種大茶館現在已經不見了。
在幾十年前,每城都起碼有一處。這里賣茶,也賣簡單的點心與飯菜。
玩鳥的人們,每天在遛夠了畫眉、黃鳥等之后,要到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鳥兒表演歌唱。商議事情的,說媒拉纖的,也到這里來。
那年月,時常有打群架的,但是總會有朋友出頭給雙方調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大茶館特殊的食品,價錢便宜,作起來快當),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了。總之,這是當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無事都可以來坐半天。
〔在這里,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如某處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擊。奇怪的意見也在這里可以聽到,像把海邊上都修上大墻,就足以擋住洋兵上岸。
這里還可以聽到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么腔兒,和煎熬鴉片煙的最好的方法。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個出土的玉扇墜兒,或三彩的鼻煙壺。
這真是個重要的地方,簡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我們現在就要看見這樣的一座茶館。
〔一進門是柜臺與爐灶--為省點事,我們的舞臺上可以不要爐灶;后面有些鍋勺的響聲也就夠了。屋子非常高大,擺著長桌與方桌,長凳與小凳,都是茶座兒。
隔窗可見后院,高搭著涼棚,棚下也有茶座兒。屋里和涼棚下都有掛鳥籠的地方。
各處都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有兩位茶客,不知姓名,正瞇著眼,搖著頭,拍板低唱。
有兩三位茶客,也不知姓名,正入神地欣賞瓦罐里的蟋蟀。兩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與吳祥子,正低聲地談話,看樣子他們是北衙門的辦案的(偵緝)。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據說是為了爭一只家鴿,惹起非用武力解決不可的糾紛。假若真打起來,非出人命不可,因為被約的打手中包括著善撲營的哥兒們和庫兵,身手都十分厲害。
好在,不能真打起來,因為在雙方還沒把打手約齊,已有人出面調停了--現在雙方在這里會面。三三兩兩的打手,都橫眉立目,短打扮,隨時進來,往后院去。
〔馬五爺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獨自坐著喝茶。〔王利發高高地坐在柜臺里。
〔唐鐵嘴踏拉著鞋,身穿一件極長極臟的大布衫,耳上夾著幾張小紙片,進來。王利發 唐先生,你外邊遛遛吧!唐鐵嘴 (慘笑)王掌柜,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說,拉過王利發的手來)今年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
您貴庚是……王利發 (奪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用不著相面,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由柜臺內走出,讓唐鐵嘴坐下)坐下!我告訴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靈驗!〔松二爺和常四爺都提著鳥籠進來,王利發向他們打招呼。他們先把鳥籠子掛好,找地方坐下。
松二爺文縐縐的,提著小黃鳥籠;常四爺雄赳赳的,提著大而高的畫眉籠。茶房李三趕緊過來,沏上蓋碗茶。
他們自帶茶葉。茶沏好,松二爺、常四爺向臨近的茶座讓了讓。
松二爺常四爺 您喝這個!(然后,往后院看了看)松二爺 好象又有事兒?常四爺 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二德子 (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常四爺 (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松二爺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
二德子 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常四爺 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二德子 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別的茶客依舊進行他們自己的事。王利發急忙跑過來。
王利發 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后邊坐!〔二德子不聽王利發的話,一下子把一個蓋碗摟下桌去,摔碎。
翻手要抓常四爺的脖領。常四爺 (閃過)你要怎么著?二德子 怎么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馬五爺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啊!二德子 (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你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馬五爺 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地就講打?二德子 [口庶]!您說得對!我到后頭坐坐去。
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往后面走去)常四爺 (湊過來,要對馬五爺發牢騷)這位爺,您圣明,您給評評理!馬五爺 (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走出去)常四爺 (對王利發)邪!這倒是個怪人!王利發 您不知道這是馬五爺呀!怪不得你也得罪了他!常四爺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門沒挑好日子!王利發 (低聲地)剛才您說洋人怎樣,他就是吃洋飯的。信洋教,說洋話,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縣的縣太爺去,要不怎么連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常四爺 (往原處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王利發 (向宋恩子、吳祥子那邊稍一歪頭,低聲地)說話請留點神!(大聲地)李三,再給這兒沏一碗來!(拾起地上的碎瓷片)松二爺 蓋碗多少錢?我賠!外場人不作老娘們事!王利發 不忙,待會兒再算吧!(走開)〔纖手劉麻子領著康六進來。
劉麻子先向松二爺、常四爺打招呼。劉麻子 您二位真。
9.茶館第二幕梗概
1、第二幕劇情梗概
第1節開頭—“忿忿地往后走” 李三向王淑芬抱怨
第2節 —“我給三爺拿菜錢去” 王利發和王淑芬拌嘴
第3節—“難民散去” 王利發打發難民
第4節—“明天還不定是風是雨呢” 巡警大兵壓榨
第5節—“報童追唐鐵嘴下” 超級騙子唐鐵嘴要租房
第6節—“同松二爺下” “鐵桿莊稼”幻滅、懷念
第7節—“同宋恩子下” “混世魔王” 敲詐
第8節—“你們到底有多少塊現大洋” 劉麻子與老陳老林交易
第9節—“我只會念經,不會干別的” 崔九峰絕望
第10節—結尾 老陳老林被搶,劉麻子被抓
2、作品簡介
《茶館》,中國話劇名,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劇中故事全部發生在北京城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五十七個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了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數個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
3、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舍生于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滿族正紅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