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幫忙介紹一下圣女貞德的事跡
圣女貞德
百年戰爭后期,幼小的亨利六世無法親理國政,英國國內各派政治勢力再度展開權力斗爭。法國原王儲查理乘機在法國南部封建主的支持下自立為王,稱查理七世。爭奪王位的戰火再度燃起。挾亨利五世的余威,英軍很快又取得了優勢。此時,一個拯救法國的英雄出現了,她就是被法國人民千古傳頌的奧爾良姑娘———圣女貞德。
貞德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農家少女,整天牧羊,連最簡單的字母都不認識。但是,國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衛祖國的消息使這個偏遠農村的小姑娘異常激動,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拯救多難的祖國。1429年初,貞德17歲時,英軍圍困了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這是法國南北交通的戰略重鎮,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消息傳來,貞德感到這正是自己為祖國獻身的時刻。她一再請求父母和叔叔帶她去見當地的法軍隊長。叔叔為她的熱誠所感動,帶她到了軍官面前。
“你這個小姑娘,連怎樣戴頭盔都不知道,怎么能上戰場呢?”軍官問她。“我有決心和勇氣,我能學會戰斗。”貞德以堅定的口氣回答。
“你一個人怎么和英國軍隊作戰呢?”
“我有祖國和人民,還有國王。我要先解救奧爾良城,然后讓國王正式加冕。”
貞德的話使軍官大吃一驚。他派7名士兵陪她去見國王。國王查理七世被貞德堅不可摧的意志感動,同意讓她帶一支三四千人的軍隊去解救奧爾良城。
貞德的武器只有一把劍和一面旗幟。在戰斗中,她總是高舉旗幟,沖在隊伍的最前面。她和她的旗幟在哪里出現,法國士兵就奮不顧身地跟上去。經過無數次戰斗,貞德和她的部隊來到了奧爾良城下。守城的法軍卻不肯開城迎接,他們不相信貞德這個女孩子能帶兵打敗英軍,有人甚至認為她是妖怪巫女。貞德也不申辯,她巡視一周,看到城的另一邊還有一座最堅固的英軍堡壘,便指揮法軍攻擊敵堡。她首先躍過深壕,架起梯子爬上城堡,但摔了下來。不一會兒,她高舉戰旗又沖了上去。守城的官兵親眼看到這一切,大為感動,立即開門出擊。被英軍圍困長達209天的奧爾良解圍了。捷報傳開,整個法國一片歡騰。
奧爾良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法國在整個戰爭中的危難局面,戰爭從此朝著有利于法國的方向發展。接著,貞德又率軍收復了許多北方領土,并在蘭斯大教堂舉行了查理七世的加冕禮。但是,宮廷貴族和查理七世的將軍們卻不滿意這位“平凡的農民丫頭”影響的擴大,便蓄意謀害貞德。1430年,在康邊城附近的戰斗中,當貞德及其部隊被英軍所逼、撤退回城時,這些封建主把她關在城外,最后以4萬法郎將她賣給了英國人。貞德寧死不屈,她說:“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1431年5月29日,貞德備受酷刑之后在盧昂城下被活活燒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納河中。死時,貞德還不滿20歲。貞德之死激起了法國人民極大義憤和高度愛國熱情。1436年法軍攻取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1450年奪回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又收復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戰爭至此結束。
2.圣女貞德的故事
我去百度百科看了一下:
圣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稱為「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會的圣女,法國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時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做出貢獻。最終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
介紹是:在戰場一年接著一年的可恥失敗,法國政府在軍隊和人民的領導地位上已經士氣低落而名聲敗壞。當查理王儲同意由貞德來領導他的軍隊并準備戰爭時,他一定是已經試過幾乎所有正規、理性的策略選擇而卻皆告失敗。只有一個已經到達了存亡最后關頭、卻全然無計可施的政權,才會在絕望下去相信一個自稱受到上帝指示的農村文盲女孩,讓她指揮國家的軍隊
1430年5月23日,貞德被捕。然后1431年5月30日被火刑燒死。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游戲中的歷史的確是真的,但是經過和現實的歷史并不相同,大多數是游戲自己設計制造的,只是借用了歷史的人物和背景而已。
3.圣女貞德的故事
圣女貞德,綽號“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樹下遇見天使圣彌額爾、圣瑪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納,從而得到“上帝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占領的法國失地。后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于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后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
然而圣女貞德于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20年后英格蘭軍隊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于1456年為她平反。
500年后被梵蒂岡封圣。擴展資料圣女貞德并不是女性主義者,她所扮演的角色為依據宗教傳統的特殊人物,代表了無論來自何種社會階層都能得到神的召喚。
她嚴格禁止法軍招引軍妓進入營地,有一次甚至還以劍背來敲打這些軍妓以驅離她們。從拿破侖開始,圣女貞德在法國就時常被作為政治的象征,自由派強調她出生于卑微平凡的家庭,早期的保守派則強調她對國王的支持。
后來的保守派則強調她的民族主義。在二戰中自由法國與法國反抗勢力都以貞德作為象征之一:維希政府的宣傳強調她對抗英格蘭人的事跡,在海報上顯現英軍戰機轟炸盧昂的情景,并輔以標題:“他們總是回來展現暴行。”
而反抗勢力則強調她與外國占領勢力的對抗,以及她的故鄉洛林被納粹所控制。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貞德 (法國民族英雄)。
4.能給我介紹一下圣女貞德的事跡麼
圣女貞德的詳細歷史(絕對傳奇) 「它是在宣誓之下留給我們的唯一的人物的生平史實,是從證人席上留給我們的唯一的記錄個人一生的故事。
」 貞德的一生事跡詳情細節都在於這一點 1431年大審判的官方記錄和二十五年后平反本案的官方記錄現在仍然保存在法國的國家檔案館。這些記錄格外充分地提供了她一生的史實。
圣女貞德的故事是發生在西元1429年,此時英法百年戰爭正打得不可開交,在一個法國的偏遠小村落里,傳出一名十幾歲的村民少女對外宣稱自己是天主的使者,并帶領法國軍隊擊退來犯的英軍,收復被占領的失土,使法國恢復成一個自由的國家。不過,在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登基之后,國王查理七世不再支持貞德,貞德所帶領的法軍在沒有后援的情況下節節敗退,她也被英軍所俘虜。
英軍捉到貞德之后,視她為眾矢之的,最后將她判以女巫之罪,活活燒死。五百年后,梵蒂岡教廷為貞德平反,將她冊封為圣女貞德,平復五百年來的冤屈。
貞德達魯克(Joan Of Arc)(約 1412-1431) 幼名貞妮德,法國愛國者和烈士,出生於英法百年戰爭末期(1413年,月日不詳),出生地是法國香檳區和洛林邊界的杜魯彌村,有「奧爾良的女兒」(the Maid of Orleans)之稱,她在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中,阻止了英軍占領法國,因而被封為「幸運之神」,又為法國的守護神。 貞妮德具有相當虔誠的宗教信仰,她年少時便能看到異象,特別是有關圣者的畫面。
她在1425年的某一天晚上夢見了天使軍總司令—圣彌額爾,大天使圣彌額爾在夢中對她說:「貞妮德,你是救祖國的少女,你將獲得天主的幫助拯救法國。」 隔日貞德居住的杜魯彌村被親英的布魯哥紐黨襲擊,當時貞妮德和姊姊在野外,貞妮德放下手邊的工作告訴姊姊:。
「我要上諾特丹?德?貝蒙禮拜堂!向昨晚出現在夢中的大天使圣彌額爾禱告,請他再指示我一次。」 貞妮德一直走到祭壇前,跪下來在胸前畫了十字架。
「圣母,我相信昨晚是您派圣彌額爾到我夢里來。請讓我再聽一次圣彌額爾的聲音吧!」 貞妮德似乎聽到天主在召喚她,要她到「仙女之泉」去。
仙女之泉位在離教堂相當遠的「薛奴森林」,貞妮德走到薛奴森林時太陽已經開始西下。 貞妮德雙臂合抱著膝蓋悄悄地做在泉邊,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朦朧中它似乎又聽到圣彌額爾的聲音,在她耳邊說:「貞妮德,法國的命運救掌握在你手中,圣凱瑟琳和圣瑪桂萊德將會保護你,拿你的勇氣吧!」 貞妮德十五歲時村莊中來了一位神秘的教士,他一面供人參觀圣人遺物,一面講述圣人的故事,順便向人們募款。 當人們都離去時,那教士問貞妮德的名字然后告訴她:「貞妮德,從明天起你就改名叫貞德吧!我一看見你便知道你不是平凡的少女。
你的一生將是不同凡響的,要背負重大的使命。從前有個預言家預言『法國會滅亡在一個婦人手中,卻將被一個少女救起』,現在羅雅爾河南方有一中說法『那少女會聰羅蘭地分的薛奴森林中出現,還說那少女叫貞德』我覺得貞德就是你,也由衷的希望就是你。
改名為貞德吧!」 一四二九年,法國的情況陷於谷底,天主呼喚的聲音愈來愈強烈,十六歲的貞德決定投身於軍隊,她喬裝男子經過中間管道到殿堂上向未登基的國王查理七世講述她的「召喚」,軀使她去輔助國王登上法國君主寶座,并獲準指揮為解救奧爾良而徵集的軍隊。 同年四月,她穿戴全副武士白色盔甲,手執從教堂找到的十字軍佩劍,聯同兄弟尚恩、彼得及三千多名群眾,拉起特別為她而設的橫額,浩浩蕩蕩的前往營救奧爾良城。
在貞德治軍的方面上,貞德統率的軍隊秩序在那些流竄的匪軍中,根本沒有什麼秩序,好像在狼群和鬣狗當中那樣。 他們成天大叫大嚷,到處酗酒,高聲呼嘯,吵鬧不休,信口咒罵,用各種下流和胡鬧的方式取樂;到處都是喧鬧和淫蕩的女人,她們的嬉戲、吵鬧和荒唐行為絲毫不亞於男人。
有一次,貞德來到軍隊這里立刻發出幾項指示給將軍和部下們,但她的指示把他們嚇得連氣都透不過來了。因為她說的第一條就是,那些放蕩的女人必須立即滾蛋,一個也不許留下。
第二條,酗酒胡鬧的行為必須制止,飲酒必須有節制,要嚴格規定適當的限度;紀律必須取代混亂。 最后她提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最高要求--這差點兒使他們從盔甲里蹦出來了:「凡是參加我的部隊的人,個個都得在教士(神父)面前懺悔,自覺地擺脫邪惡;所有應徵入伍的新兵每天都得做兩次祈禱。
」 還有特別規定:她不準部屬口出穢言;不準劫掠;在每次戰役前都要告解。於是部下們一時間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論是誰,只要聽到貞德的聲音,看見她的眼神,就會像著迷似的,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了。
當場那一夥粗魯的漢子就似乎是覺得戰神本身從云端降下來了;起初他們感到驚嘆,然后就是敬意和順從。從此以后她就可以隨意調遣他們了。
在三天之內,營地就變得整潔而有秩序了,那些野蠻人都每天去做兩次禱告也參加彌撒,就像一群乖巧的孩子一般。 經過改造的部隊對貞德的熱情和對她的忠誠,以及她給這支部部隊激發起來的那種情愿由她指揮,到前線去迎擊敵人的強烈欲望,部屬們見到這些奇跡大為吃驚,并不了解其中。
5.誰能說說圣女貞德的故事
在法國人民中間流傳著一個光輝的名字——貞德,人們以十分敬仰的口氣稱她為“奧爾良英雄”。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卻是一個女扮男裝的青年女子。
貞德于1412年1月6日出生于法國杜列米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337年,在歐洲歷史上爆發了一場歷時最長的所謂“百年戰爭”。戰爭的雙方是法國和英國。1428年,英軍在占領了巴黎之后,傾注全力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門戶奧爾良城,形勢十分危急。當時,年僅十七、八歲的貞德,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毅然向王子查理請求參軍。1429年4月,貞德受命擔任解救奧爾良城的軍事指揮,她扮成男子,身披盔甲,率領6000多人,向英軍發起進攻。她英勇善戰,身先士卒,終于擊敗英軍,解除了城圍,扭轉了戰局,所以人民尊稱她為“奧爾良英雄”。
為了解放祖國的神圣領土,貞德率部向巴黎進軍,在康邊城附近的一次戰斗中,被英國侵略者在法國的幫兇勃艮第集團俘獲,并以4萬法郎為代價賣給英國,她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英國侵略軍把她囚禁了一年后,于1431年5月30日在盧昂場殺害。她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6.貞德的英勇事跡
圣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圣徒,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處決。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樹下遇見天使圣彌額爾、圣瑪嘉烈和圣凱瑟琳,從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占領的法國失地。
后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于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并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貞德于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
500年后被梵帝岡封圣。她17歲時便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但在2年后的19歲便遭處死。
20年后英格蘭軍隊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于1456年為她平反。背景在圣女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是法國歷史上最陰暗的一段時期,長期的戰爭讓法國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難。
法國北邊的一大片領土被英格蘭軍隊所占據,而且這些地區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國”的名義永久成為英格蘭領土了。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約在貞德出生的那年發瘋了,導致他完全無法處理政事。
國王的兩個親戚,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與奧爾良公爵路易,經常為了攝政的權力與王室成員的監護權而爭吵不休。而當伊莎貝拉王后(Isabeau of Bavaria)的婚外情緋聞傳出后兩派的斗爭急劇升高,各自開始綁架王室的成員,斗爭在1407年達到最高潮,無畏的約翰策劃刺殺了路易公爵。
這兩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稱為勃艮第派(約翰)與阿馬尼亞克派(路易)。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
兩小圓點分別代表了當時被英格蘭人和勃艮第人所占據的巴黎,和在它東北方的蘭斯。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借著這場政爭的混亂入侵法國,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獲得戲劇性的勝利,并接著占領了法國北部的城鎮。
[1]未來的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他4個年長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4歲時承擔起了王儲的頭銜。[2]他第一項重大的行動是于1419年和無畏的約翰締結和平協議,但這次談判卻變成一場大災難,查理事先保證會保護約翰的安全,但在談判中約翰卻被阿馬尼亞克派刺殺了。
繼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于是改與英格蘭結盟,大片的法國領土都被英格蘭和勃艮第人占領了。[3]1420年,伊莎貝拉王后簽下了特魯瓦條約,條約中承認了由英格蘭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繼承人來繼承法國王室,這等于剝奪了王儲查理的繼承權。
條約還引起了關于王儲其實是王后與奧爾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國王查理所親生的揣測。[4]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于1422年在2個月內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個嬰兒——亨利六世,在名義上成為了英法兩國共同的國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貝德福公爵(Bedford)攝政。
到了1429年,幾乎法國的整個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國的控制下。英格蘭占領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則占有蘭斯。
蘭斯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法國國王進行加冕典禮和祝圣儀式的傳統地點,尤其是這時主張擁有王位的法國王室成員都還沒有進行過加冕。英格蘭這時展開了對奧爾良的攻勢,奧爾良處在盧瓦爾河上,它成為了最后一個能阻擋英軍長驅直入剩余法國領土的戰略要地。
法蘭西民族的存亡面臨了空前危機,依據現代歷史學家的說法“整個王國的命運都系在奧爾良上了”[5]。但當時卻沒有多少人對奧爾良的未來感到樂觀邁向傳奇圣女貞德,出自1505年的手稿。
她總是帶著她的軍旗進入戰場。目擊者也指出她攜帶的武器包括劍、長矛或斧頭。
在前線傳來的消息證實了貞德的預言后,博垂科特終于同意護送她前往希農。她偽裝成男性,穿越了廣闊的敵方勃艮第領土[13],最后到達王儲查理在希農的城堡。
在會面中她給了查理極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著指示在普瓦捷對貞德進行背景的調查和神學上的檢驗以證實她的道德。在這個時候,查理的岳母約蘭德(Yolande of Aragon)籌措了資金以發起一場解救奧爾良的遠征。
貞德請求參與這次遠征,并穿上了騎士的裝備,由于她沒有自己的資金,她的盔甲、馬匹、劍、旗幟與隨從花費都是他人捐贈的。歷史學家Stephen W. Richey對于貞德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這樣的解釋:“在戰場一年接著一年的可恥失敗,法國政府在軍隊和人民的領導地位上已經士氣低落而名聲敗壞。
當查理王儲同意由貞德來領導他的軍隊并準備戰爭時,他一定是已經試過幾乎所有正規、理性的策略選擇而卻皆告失敗。只有一個已經到達了存亡最后關頭、卻全然無計可施的政權,才會在絕望下去相信一個自稱受到上帝指示的農村文盲女孩,讓她指揮國家的軍隊。”
[14] 貞德的軍隊在1429年4月29日到達戰場,但當時的法軍指揮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將領自行擬定了作戰計劃,在沒有告知貞德的情況下展開作戰。貞德察覺后對此大發雷霆,無視于其他經驗。
7.請簡單介紹一下圣女貞德
圣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的圣徒。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處決。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樹下遇見天使圣米迦勒、圣瑪嘉烈和圣凱瑟琳,從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國人占領的法國失地。
后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于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并帶兵多次打敗英國的侵略者,更促成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貞德于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國人以重金購去,由英國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
她17歲時便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但在3年后的20歲便遭處死。20年后英國人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于1456年為她平反。
之后并于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篤十五世封圣。貞德死后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
從拿破侖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和布萊希特都創作了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圣女貞德的事跡(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