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國名人事跡
中國-- 韓愈: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
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
后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
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后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
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
政治上較有作為。 思想淵源于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并無二致。
這些復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學主張與創作 文創作理論上: 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
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并博取兼資莊周、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 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提出養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
認為作者對現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志、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論說文在韓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
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
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于《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
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后敘》,融敘事、議論、抒情于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清河張君墓志銘》等。
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銘》、《南陽樊紹述墓志銘》、《貞曜先生墓志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于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于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茍”(《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并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
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后世有一定影響。
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
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
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后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
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
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但也帶來了講才學、發議論、追求險怪等不良風氣。
尤其是以議論為詩,甚至通篇議論,把詩歌寫成押韻的理論,對宋代以后的詩歌產生了不良影響。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
2.各國的名人有哪些
歌德 高爾基 達爾文 培根 羅曼羅蘭 貝弗里奇 愛因斯坦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
莎士比亞 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拜倫 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
巴爾扎克 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
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時間是偉大的導師。
伯克 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赫胥黎 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德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
布萊克 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
杰弗遜 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_歌德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 培根 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
莎士比亞 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約翰·洛克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莎士比亞 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馬克思。
3.世界各國的名人小故事
列寧小時候摔了一個花瓶 沒有撒謊林肯做小店員的時候跑很遠的路把多找的錢給客人送回去華盛頓和櫻桃樹的故事小時候的比爾·蓋茨十分好動,常常不能靜下來。
他最喜歡就是坐在木馬上搖搖擺擺地晃著,有趣的是,即使現在他已長大成人,有時仍會不由自主地搖著呢!這成了他獨特的小動作。 牛頓三歲時,已顯露出其不平凡之處。
當一般的小朋友喜歡跟朋友四處奔跑和嬉戲時,他卻寧可獨個兒躲在屋子里,拿著錘子和鐵釘,叮叮鐺鐺地打在木板上,制作喜歡的小工藝。惜財之德(李嘉誠)李嘉誠有一次從酒店出來,準備上車的時候,把一枚硬幣掉在了地上,硬幣咕轆轆地向陰溝滾去,他 便欠下身去追撿。
旁邊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見狀,立即過來幫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后,再從錢夾里取出100元港幣,遞給保安作為酬謝。
為了一元錢卻花了100元,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劃算的。有人向李嘉誠問起這件事情,他的解釋:“若我不去撿硬幣,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費。
我覺得錢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費”珍惜財富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修養,一種品德。記得小時候父輩們曾教育我們說:惜衣有衣穿,惜錢有錢用。
所以節約是美德,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二、**小時候的故事雞叫三遍過后,周家花園里傳出了陣陣瑯瑯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第二天,**來到蔣媽媽家玩。
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么來的呢?”蔣媽媽很喜歡**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
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
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把頭埋在一盆涼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不!”**仔細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明代學士解縉的故事解縉巧對諷權貴明朝翰林大學士解縉堪稱詩詞名家,他自幼聰明好學,7歲能詩善文,且生性剛直。
一次,告老還鄉的李尚書不信解縉有此高才,他宴請幾個權臣顯貴作詩,派人叫解縉前來應對,想有意當眾奚落他一番。解縉來到李府,只見大門緊閉。
家人說主人吩咐要他從小門進入,他站在大門口硬是不走小門。李尚書聞情走來大聲說:“小子無才嫌地狹”;解縉即答:“大鵬展翅恨天低。”
尚書聽了大吃一驚:呵,這小子口氣倒不小,忙命人打開中門相迎。剛入席,一權貴便想借題嘲笑他母親在家做豆腐,父親挑上街叫賣的貧寒身世,對他說:“聽說才子能出口成對,今日請你以你父母職業為題如何?”解縉聽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戶挑日月上街賣;手把乾坤日夜磨。
“眾人聽了,無不拍案叫絕。那權貴卻魚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顯貴見解縉身穿綠襖,便也出一上聯譏諷他:“井里哈蟆穿綠襖”;解縉見那人身穿紅襖,靈機一動說出下聯:“鍋中螃蟹著紅袍”。那顯貴聽了暗想:這小子好厲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卻把我比作死螃蟹。
但又無理發泄,只好自認倒霉。酒過三巡,尚書欲壓服解縉,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說:“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縉聽罷,用腳在地上一頓,說:“地作瑟琶路作弦,哪個能彈!”口氣比他還高。
尚書奈何不得,啼笑皆非。這時,解縉舉杯祝酒說:“難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題贈一聯助興”。
尚書聽罷,忙叫人拿來文房四寶,解縉揮毫舞墨,然后擲筆大笑而去。眾人走過來一看,瞠目結舌地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這是一副借物寓諷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縉巧對曹尚書明代有個學士叫解縉,是一個有名的才子。據說,他六七歲就能吟詩作對,人們都稱他為“神童”。
他家與曹尚書家的竹園相對,于是他便在自己家的門上貼了一幅對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曹尚書見了很不愉快,心想:我家的竹園景色哪能讓他借用呢?于是,他就命令人把竹子砍去一。
4.幾個國外名人的資料
歐文,w.(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TOP 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于紐約。
幼年體弱多病,16歲輟學,先后在幾個律師事務所學法律,但對法律并沒有興趣,喜愛文學,喜愛漫游。1804年因病赴歐洲休養,到過法國、意大利和英國,一度想成為畫家。
1806年回國后在弗吉尼亞州任律師,后幫助他的兩個哥哥經營進口生意。這時他與律師霍夫曼的女兒瑪蒂爾達訂婚,她于1809年早死;后來他雖有過幾次戀愛,卻一直過著獨身生活。
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創辦一種不定期刊物《雜拌》,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活動,顯露出他的幽默、風趣和含蓄的諷刺才能。 歐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紐約外史》(1809)。
此后10年,除英美戰爭期間曾于1814年擔任過短期軍職之外,一直在幫助他的哥哥經商。1815年歐文去英國利物浦在他哥哥所開設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經濟蕭條而倒閉,歐文留居英國,以寫作為生。
1819年,歐文陸續發表許多散文、隨筆和故事,共32篇;于1820年結集為《見聞札記》出版,引起歐洲和美國文學界的重視。這部作品奠定了歐文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之后,歐文寫了體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莊》(1822)和故事集《旅客談》(1824),這兩部作品都較《見聞札記》遜色。1826年在馬德里任美國駐西班牙大使館館員。
1828年發表《哥倫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發表《攻克格拉納達》;同年曾到格拉納達的摩爾人故宮阿爾罕伯拉游覽,后出版游記、隨筆和故事集《阿爾罕伯拉》(1832)。
歐文曾任美國駐英公使館秘書。牛津大學曾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英國皇家學會也向他頒發了勛章。
1832年歐文回到美國,在紐約受到熱烈歡迎。由于讀者迫切需要他描寫本國的生活,他曾到新開發的美國西部進行考察,寫了《草原游記》。
他還根據大皮貨商約翰.雅各.阿斯托提供的材料。為這個大財閥寫了一部發家史:《阿斯托里亞》(1836)。
1842年再度赴馬德里,出任美國駐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國。
晚年是在他曾經描寫過的睡谷附近度過。這一時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傳記:《哥爾德斯密斯傳》(1840)、《穆罕默德及其繼承者》(1849-1850)和5卷本《華盛頓傳》(1855-1859)。
歐文于1859年11月28日逝世。歐文是散文大師,是美國文學莫基人之一。
他的文筆優雅自然,清新精致,時常流露出溫和的幽默。歐文的幾部名著早已經林琴南介紹到中國,其中有《柑掌錄》(即《見聞札記》),《旅人述異》(即《旅客談》)和《大食故宮余載》(即《阿爾罕伯拉》)。
1949年后翻譯的有《阿爾罕伯拉》、《歐文短篇小說選》和《見聞札記》。 庫珀,J.F(James Fenimore Cooper l789-1851) TOP 小說家。
1789年9月15日生于新澤西州的伯靈頓。2歲時,全家遷移至紐約州的庫珀斯敦。
附近的湖泊森林以及有關印第安人的傳說,都深深吸引著他。1806年到商船上學習航海,后在安大略湖畔一海軍基地參加造船工作,曾被任為海軍上尉。
1811年辭去海軍職務,同一個地主的女兒結婚,定居在庫珀斯敦。31歲時開始寫小說。
第1部小說《戒備》于1820年自費出版,很不成功。在妻子鼓勵下,他改變方向,寫了一部他認為“應當是純粹美國式的以愛國為主題的書”,即《間諜》。
小說在1821年出版后受到歡迎。以后又寫了反映邊疆生活的《拓荒者》(182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824),在美國文學史上開創了3種不同類型的小說,即革命歷史小說《間諜》、邊疆冒險小說《拓荒者》和海上冒險小說《舵手》。
1826年出任美國駐法國里昂的領事,并到意大利和英國旅行。除了寫海上冒險小說之外,還寫了反映歐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土》(1832)和《劊子手》(1833),表現教權和封建勢力在資本主義興起之前已日趨腐朽和衰落。
1835年回國后寫的小說《歸途》和《家鄉面貌》(1838)不僅諷刺了美國社會,還諷刺了庫珀斯敦的一些人物的偽善和愚意,因此而受到輿論攻擊。晚年他甚至支持美國對墨西哥的侵略戰爭。
1851年9月14日去世。 庫珀在30年創作生涯中寫了50多部小說和其他著作。
他最有成就的作品,如《皮襪子故事集》五部曲,對美國的西部小說產生很大影響。至今仍擁有不少讀者。
愛默生,R.w.(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TOP 思想家、散文作家、詩人。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頓一個牧師家庭。
1882年4月27日于馬薩諸塞州康科德去世。17歲畢業于哈佛學院。
1826年進入哈佛神學院學習,次年被獲準講道。1828年成為波士頓第二教堂牧師,屬于當時在新英格蘭居優勢的唯一神教派。
后因不贊成這一教派的某些教義,放棄神職,于1833年赴歐游歷,拜訪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蘭道爾、柯爾律治、華茲華斯等,與卡萊爾結為知交,并深受康德先驗論哲學的影響。回國后于1836年出版《論自然》一書,這部書幾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
1837年8月31日,愛默生在美國大學生聯誼會上以《論美國學者》為題發表演講,抨擊美國社會中靈魂從屬于金錢的拜金主義和資本主義勞動分工使人異化為物的現象,強調人的價值;提出學者的任務是自由而勇敢地從皮。
5.國內外名人資料
名人資料-劉積仁 劉積仁1955年生于遼寧省丹東市。
在上大學之前,他做過煤氣救護工人、摩托車駕駛員、電影放映員、業余攝影記者,對文藝、音樂都有一定修養。 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東北大學副校長,東北大學軟件中心主任,東北大學東軟信息技術學院董事長,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計算機應用博士。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十大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有突出貢獻的博士。
劉積仁的經歷有些傳奇色彩: 1976-1983年在東北大學自控系攻讀本科和碩士研究生; 1984-1986年在東北大學計算機系攻讀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1986年赴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計算機系統國家實驗室留學; 1988年,33歲的他由講師被東北大學破格提拔為正教授,成為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最年輕的正教授之一。 1991年劉積仁創辦了東軟,1996年率領東軟股份成功上市,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專業化軟件企業,并創造了連續6年實現主營收入100%增長的業績。
如今的東軟已經發展成為擁有東軟股份在內多家控股公司,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軟件企業。 名人資料--唐駿 1980年,因高考語文一分之差,唐駿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和專業,這時的唐駿有些失落與苦悶,甚至有些自暴自棄; 1985年的唐駿不僅找到自己的終身伴侶,還考上了熱門專業的研究生,并靠著努力“鉆營”獲得留學日本的機會; 1990年,唐駿赴美攻讀博士,并先后創立了三家小型公司; 1994年,抱著"偷師學藝"的本意,唐駿放棄公司,進入微軟。
1997年,時任微軟總部Windows NT開發部門高級經理的唐駿"衣錦還鄉",來上海組建微軟大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 2001年,因工作出色,上海微軟大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先后升級為亞洲區支持中心、全球支持中心,唐駿不僅擔任全球支持中心總裁,并兼任微軟合資公司——上海微創公司總裁等職務; 2002年,唐駿出任微軟中國總裁; 2004年,唐駿以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身份從微軟退休,并以260多萬股股票期權出任盛大網絡公司總裁。
6.名人介紹(要短)是那些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后,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 ,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后,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斗,使敵人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 。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于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后,他不僅刻苦致力于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8時6分),著名物理學家、火箭專家。博士學位,中將軍銜,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7.名人介紹(要短)是那些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后,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 ,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后,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
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斗,使敵人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
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
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 。
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于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后,他不僅刻苦致力于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8時6分),著名物理學家、火箭專家。博士學位,中將軍銜,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8.名人事例要20個,要短的
1,王羲之與“墨池” 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后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2,達·芬奇畫蛋(具體事件略)……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3,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后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4,天才來自于勤奮.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成就與汗水 5 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6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藥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藥,最后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為了研究藥的性能,發展祖國醫學,踏遍了祖國山山水水,訪問了成千上百的農民、樵夫、漁夫,終于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
7馬克思寫《資本論》,嘔心瀝血,花了40年時間.馬克思寫《資本論》時花了整整40年時間才寫出著名的作品,他為了搜集資料,光日記就有1300多篇。由于經常思考時經常愛踱步,竟把地踱出一條深深的印痕。
8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9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0.1克鐳.古往今來,勤奮是人們獲取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良好品格。
唯有勤奮,才能創造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輝煌。 10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古今中外,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勤奮,才從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所佩服的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浸在數學中,常常廢寢忘食。
法國作家福樓拜,他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于他經常勤奮鉆研,通宵達旦,夜間航船的人們常把它當作航標燈。他的學生莫泊桑,從20歲開始寫作,到30歲才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在他的房間里可以看到草稿紙已有書桌那么高了。
還有很多偉人的事例不勝枚舉。但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天才出于勤奮,成功來自勤奮! 我們的祖國之所以繁榮起來,和人民群眾的勤奮是分不開的。
曾幾何時,人們一貫的唯我獨尊,使中國有了上百年的恥辱。如今,人們覺悟了,勤奮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地創造自己,改變自己,才使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
歸根結底,中國人民惟有勤奮,才能抹去“東亞病夫”的牌匾,成為響徹世界的東方巨龍!人們惟有勤奮,才能成為人上人。 觀點:勤出智慧 11古希臘德摩斯梯尼,小時口吃,登臺演講時,聲音含混,發音不準,于是每天含著石子,面對大海朗誦,無論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終于成為全希臘最有名氣的演說家。
12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
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13 蒲松齡草亭問路。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于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14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
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而韓愈所說的勤奮刻苦在他身上都表現出來了。 15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16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
9.世界十大名人是誰
世界十大歷史文化名人: 第一名、孔子(前551-前479),中國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其創建的儒家文化對中國文化、思想,以及對世界文化、思想影響極大。
第二名、柏拉圖(前427-前347),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其哲學思想對世界影響很大。 第三名、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
第四名、托馬斯·阿奎那(1226-1274),意大利神學家、經院哲學家。 第五名、哥白尼(1473-1543),波蘭思想家、天文學家,日心學說的創始人。
第六名、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思想家、哲學家。 第七名、牛頓(1642-1727),英國物理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數學家。
第八名、伏爾泰(1694-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作家、哲學家,主張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 第九名、康德(1724-1804),德國哲學家、思想家,反對封建特權,主張平民應受尊重。
第十名、達爾文(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思想家,進化論奠基人。 孔子簡介:孔子出生在魯國的昌平鄉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名叫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紇。
叔梁紇與姓顏的女子野合而生下了孔子,是在尼丘山向神靈祈禱后才得孔子的。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
生下來的時候頭頂中間下凹,所以起名叫丘。字仲尼,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