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亥雜詩》的意思與賞析(賞析盡量簡短一些 也不要太少)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譯文】
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寫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返鄉,又去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2.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首的賞析短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首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著風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才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達了作者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愿望。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這兩句以比喻修辭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場急風驚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統治下,到處呈現著的為時已久的一片死氣沉沉的局面。“我功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兩句,運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砸爛黑暗統治,出現一個嶄新世界的愿望。
全詩以一種熱情洋溢的戰斗姿態,對清朝當政者以諷薦,表達了作者心中對國家未來命途的關切,和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很強的現實意義。
3.《已亥雜詩》的意思與賞析(賞析盡量簡短一些也不要太少)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3.恃(shì):依靠.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6.降:降生.【譯文】 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寫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返鄉,又去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4.己亥雜詩 賞析 急
詩文
己亥 (hài)雜詩
清·龔(gōng) 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簡介
己亥(jǐ hài),是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法來標記的年月,在本詩中它其實就是一八三九年。這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雜詩》誕生了。在這路途中,龔自珍一有感觸便寫下來,扔進簍里。他珍惜詩篇,315首詩一首都沒丟。他述寫其平生出處、著述、交游等,題材廣泛;或記事,或抒情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己亥,,雜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堪危。龔自珍《己亥雜詩》多用象征印喻,想象豐富、奇特,運用意象手法創景抒情。
【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己亥:道光19年(公元1839年) 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最高統治者 也可以說作者想呼喚上天重:重新。
6.降:降生。
7. 究:終究,畢竟。
8. 抖擻:振作精神。
9.不拘一格:不拘泥于陳規。
【譯文】
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寫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歲次己亥,龔自珍辭官返鄉,又去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人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離京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浩蕩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指詩人馬鞭。“東指”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指落葉。此句暗喻自己是有愛國情懷的志士。
“花”指國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類為國效力的高貴品質。后人又常用此句表達前輩對后輩的愛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5.已亥雜詩 賞析
1 簡析:過去京城中所用的糧食,都用糧船從各地運來的。
運糧船上的船工生活十分悲慘,勞動十分艱苦,他們流血流汗運來糧食供京城中那班公貴和官僚們享受。詩人自己也是官僚中的一員,因此當他夜間聽到船工們悲慘的號子,馬上想到自己也曾享用過他們用血汗運來的糧食,就不免心有所愧,忍不住要淚如雨下。
“太倉”,京城的大谷倉。“邪許”,勞動時眾人一齊用力發出的聲音。
2 詩意是說,我的老朋友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他側立在南方廣東禁煙,大功尚未告成;我有一篇向他獻計獻策的文章,可惜沒法寄去,真是可惜了這篇不平常的文章啊!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林則徐禁煙的支持。 龔自珍先后做了20年左右的內閣中書和禮部主事,由于“好直言”,得罪了不少權貴大人。
1839年,他以父母年事已高為由,辭去官職,返回南方老家。
6.求己亥雜詩賞析
己亥雜詩
【作者及作品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又名鞏祚(zuò),字璱(sè)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中國近代杰出的啟蒙思想家、學者、文學家和愛國主義者。
【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全詩抒發了自己辭官司離京時的復雜感情,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于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對照譯文及譯注】
浩蕩離愁白日斜(xiá),吟鞭東指即天涯。
離愁滿懷,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東去從此辭官赴天涯。[浩蕩:廣大無邊,這里形容愁思無窮無盡。離愁:離別的愁思。白日:太陽。吟鞭:詩人的馬鞭。]
[評析]以“白日斜”“天涯”來烘托離愁,可見詩人辭官心情的痛苦。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這二句用來比喻自己雖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命運。]
詩歌的三、四兩句抒發詩人的即使辭官歸隱,也要奉獻自己畢生精力乃至生命的志愿或志向,這兩句詩包含的哲理是:“落紅”似乎成了無用之物,但從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護花,仍有價值和作用,它包含著世上的萬事萬物均具有兩面性,“有用”和“無用”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關鍵在于觀察者的視角,在于自身的價值和功用。
[評析]形象、貼切地展示作者為國效力的獻身精神。
7.己亥雜詩 賞析
已亥,是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法來標記的年月,在本詩中它其實就是一八三九年。
這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寫成了三百一十五首短詩,并總命名為《已亥雜詩》。它是近代著名的大型組詩,以詩人的一生經歷為主線,述寫其平生出處、著述、交游等,題材廣泛;或記事,或抒情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時弊,表達其反對侵略、呼喚變革的思想和對未來的憧憬。
風格是雄奇與哀艷并存。本文就談談龔自珍《已亥雜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龔自珍生活在雅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
《已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例如《已亥雜詩》中第一二三首,“不論鐵鹽不愁河,獨倚東南涕淚多。
國賦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稅收和水利等問題,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
再如《已亥雜詩》中第八七首,“故人懷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勛。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
表達詩人對禁煙斗爭的關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
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已亥雜詩》中第一二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雪,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此詩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
他們對死氣沉沉的社會。砰然一擊,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促使人們向真、向善、向美、向勇。
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已亥雜詩》中第一二五首,是作者路過鎮江時為道士們所撰寫的祭玉皇大帝與風神、風雷的“青詞”。
作者借題發揮,以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風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材多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達作者解放人材,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愿望。 在詩歌的藝術上,龔自珍自稱“莊騷兩靈魂,盤踞肝腸深”,其詩歌多用象征隱喻,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色彩、構思神奇、想象豐富、奇特,文辭魁瑋,接受莊子和屈原的影響較大,其中貫穿一種詩人獨有的凌厲剽悍之氣,譚獻的《復堂日記》說其詩:“以霸氣行之”,因而其詩晶光外射,飛動郁勃,富有力度。
是對古代理想化詩歌藝術的總結與發展。 龔自珍《已亥雜詩》多用象征影喻,想象豐富、奇特,運用意象手法創景抒情。
例如《已亥雜詩》中第五首,“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
作者從小就在北京讀書,又在北京考中進士做官,北京是他的第二故鄉,是他的理想所在。現在,他被迫離京,心情是多么復雜呀!黃昏日落的慘淡景象,天涯海角的遙遠距離,使他的離愁更加浩大而沉重了。
詩的后兩句,詩人將筆鋒一轉,即景抒情,表達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多么新奇的詩句。
在古人眼里,凋謝飄零的落紅,總是引起嘆息和傷感的“無情物”;然而作者卻看到它有情的、積極有為的一面,用來比喻辭官歸隱的自己,表現一種不甘自棄、繼續奮斗的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場后仍然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一切。再如《已亥雜詩》中第一二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雪,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
“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
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遽的藝術境界。詩的后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是傳誦的名句。
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杰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
參考資料:/supermanage/*?ArticleID=10943&parent=24&SmallClassID=65&Num=20362670554&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