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日小英雄王惠民的故事五十字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1925年生于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的四合村。因父親“王皮襖”參加“抗聯”并任第五軍軍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燒毀。她和弟弟妹妹們跟著媽媽到處躲避日偽漢奸的追捕,王惠民12歲時就隨父親上山參加“抗聯”第五軍。
不久,她爸爸英勇犧牲了,小惠民在戰場上表現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烏斯渾河激戰中,她為祖國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獻出寶貴的生命,犧牲時,王惠民年僅十三歲,是八位烈士中年齡最小的。
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云,班長胡秀芝、民族英雄——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擴展資料
1938年10月上旬,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一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今屬林口縣)與日偽軍千余人遭遇。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與婦女團指導員冷云(原名鄭志民),班長胡秀芝、楊貴珍,
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朝鮮族)等7名戰友一起,在指導員冷云率領下,分成3個戰斗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
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惠民 (八女投江巾幗英雄之一)
2.八女投江 王惠民小英雄的故事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
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余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冷云(原名鄭志民)、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黃桂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抗聯隊伍經過幾日的奔襲,戰士們又餓又累,師長決定在岸邊休息一夜明天早晨過河。
10月的北方天氣已經非常寒冷,部隊在河畔露營后,燃起了幾堆篝火取暖。日偽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江邊有篝火閃動,向日本守備隊報告有抗聯戰士在江邊休息。
后半夜,日軍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軍與偽軍將抗聯戰士包圍。10月10日拂曉時,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
冷云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臥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此生死關頭冷云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后,從背后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
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沖出去的同志最后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沖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沖出日軍的包圍后,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八名女戰士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投出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趁敵人臥倒的機會,毀掉槍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集體沉江,壯烈殉國。
犧牲時,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云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
“八女投江”體現了中華兒女為民族解放事業敢于與日軍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東北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當即題寫了“烏斯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
解放后,中國**以“八女投江”為題材拍攝了一部電影《中華兒女》,女英雄們的高尚氣節強烈地感染了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民。1986年9月7日,為紀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紀念碑”。
全國政協副主席康克清為其親筆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
3.講一個英雄的故事簡單的說一說至少五十字
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干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
干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
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后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的四合村。
因父親“王皮襖”參加“抗聯”并任第五軍軍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燒毀。她和弟弟妹妹們跟著媽媽到處躲避日偽漢奸的追捕,王惠民12歲時就隨父親上山參加“抗聯”第五軍。
不久,她爸爸英勇犧牲了,小惠民在戰場上表現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烏斯渾河激戰中,她為祖國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獻出寶貴的生命,當時只有13歲。
4.數學家的故事,要四個,簡短的
1、8歲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有一天高斯的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對同學們說:“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
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
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這個8歲的小鬼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后也認真教起書來,并且還常從城里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并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后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2、陳景潤理發
陳景潤是我國有名的數學家。他不愛逛公園,不愛遛馬路,就愛學習。他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在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發現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得牌子是三十八號。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么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
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他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喊三十八號嗎?
3、華羅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華羅庚在計算一道數學題,來了一位女士想買棉花,當她問華羅庚多少錢時,他完全沉醉于做題中,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當他把答案算完隨口說了一個數字,而女士以為他說的是棉花的價格,尖叫道:“怎么這么貴?”。
這時華羅庚才知道有人過來買棉花,當華羅庚把棉花賣給女士后才發現剛才自己的算題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可把華羅庚急壞了,不顧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終還是被他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
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于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后,又開始計算起數學題來……
4、阿基米德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里面摻有銀,便請阿基米德鑒定。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
5、祖沖之
(公元429-500年)河北省淶源縣人。其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求得π=3.14。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
5.薛令之的故事要簡潔
薛令之,字君珍,號明月先生,長溪西鄉石磯津(今福安市溪潭鄉廉村)人,生于唐永淳二年(683年)八月十五日。福建(時稱建安郡)首位進士,官至太子侍講。 高祖薛許,曾任隋戶曹司理,父薛法超以文章名世,唐肅宗李亨追贈其為侍講國公。令之少時家貧,聰明好學,極具詩才。曾在靈巖山腰筑草堂苦讀,寫有詩作《草堂吟》:“君不見蘇秦與韓信,獨步誰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間各佩黃金印。”
編輯本段為官時的薛令之
神龍二年(706年),薛令之北長安應試得中。開元中,唐玄宗授他左補闕之職,并命他與賀知章同為太子李亨侍講。時李林甫為相,擅權誤國,民怨沸騰。李林甫與李亨不睦,薛令之備受排擠。薛令之對李林甫的所作所為非常憤慨。有一次,玄宗命群臣吟《屈軼草》。薛令之借傳說中的屈軼草(一種仙草)能指示奸佞的特性,在吟詩中痛斥以李林甫為首的**。李林甫與他構怨日深。一日,薛令之看到宮苑中高達丈余、葉色紫綠的苜蓿,聯想起李林甫有意冷落東宮,致使宮里教官生活十分清苦,便在東宮墻上題下《自悼》一詩。詩云:“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寬。只可謀朝夕,何由度歲寒?”不久,玄宗“幸東宮,以為諷上。遂援筆題其旁:‘啄木嘴距長,鳳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薛令之心知得罪玄宗,只好“謝病東歸”。他擔心宦途風波險惡,回鄉前致書任江西安福縣令的獨子薛國進,命他棄官返里。薛國進遵父命,于天寶末年隨父還鄉。
編輯本段棄官返里后的薛令之
薛令之回鄉后隱居于靈谷草堂,過著窮研經書、抱甕灌園的生活。父子二人同時棄官,回鄉后生活窘迫。唐玄宗聞其清貧,“甚心憐之”,下詔用長溪的歲賦資助他。在此期間,薛令之深居簡出,偶有出游或訪親會友常留下詩篇。他游太姥山后寫下的《太姥山》一詩,表達流連勝景、嘯傲林泉的情趣和遁入空門的思想。而別離友人時所寫的《送陳朝散》一詩,則表現出他息影林下,不忘為國薦賢的襟懷。 至德元年(756年),唐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翌年九月,他回到京都長安后,思及與薛令之的師生情誼‘欲召入朝,但在此前數月薛令之已卒,家赤貧。于是肅宗“敕命其鄉曰‘廉村’,溪曰‘廉溪’,嶺曰‘廉嶺’”。 薛令之生前所著《明月先生集》和《補闕集》,今已無存。《全唐詩》僅錄其《自悼》和《靈巖寺》二詩。 薛令之是閩地破天荒的第一個進士,他的及第無異向世人宣稱閩中士子也能做文章,也富有文采這一種事實,其意義非同一般。作為紀念,寧德有一條路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薛令之路”。
6.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Top1:伽利略質疑權威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
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
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么解釋?” “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后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于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Top2:小歐拉懷疑上帝 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
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圣經上也沒有回答過。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么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孩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臺,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
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么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
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環消失了。
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么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Top 3:8歲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有一天高斯的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對同學們說:“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 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 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這個8歲的小鬼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
他以后也認真教起書來,并且還常從城里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并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后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Top 4:陳景潤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
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
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
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
……”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Top 5:陳景潤理發 陳景潤是我國有名的數學家。
他不愛逛公園,不愛遛馬路,就愛學習。他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在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發現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里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得牌子是三十八號。
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么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
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他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
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
7.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1、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后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于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里。
2、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3、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巨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
4、回到家里,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后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并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
5、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并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游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
6、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于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7、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8、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8.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簡短50字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嘗斷腸草而逝世。
擴展資料:
太古時候,人們沒啥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獵鳥獸維持生活。有時吃了不該吃的東西,中了毒,重時就被毒死。人們得了病,不知道對癥下藥,都是硬挺,挺過去就好了,挺不過去就死啦。神農帝為這事很犯愁,決心嘗百草,定藥性,為大家消災祛病。
有一回,神農的女兒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飯不想,渾身難受,腹脹如鼓,咋調治也不見輕,神農很作難,想想,抓了一些草根、樹皮、野果、石頭面面,數了數,共十二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地活忙,就走了。花蕊公主吃了那藥,肚子疼得像刀絞。
沒大一會兒,就生下一只小鳥,這可把人嚇壞了。都說是個妖怪趕緊把它弄出去扳了。誰知這小鳥通人性,見家人都煩它,就飛到地里尋神農。
神農正在樹下打瞌睡,忽聽:“嘰嘰,外公!嘰嘰,外公!”抬頭一看,是一只小鳥。嫌它吵人心煩,就一掄胳膊:“哇嗤——”的一聲,把它攆飛了。沒多大一會兒,這小鳥又飛回到樹上.又叫:“嘰嘰,外公!嘰嘰,外公!”
神農氏覺得怪氣,拾起一塊土圪垃,朝樹上一扔,把它嚇飛了。又沒多大一會兒,小鳥又回到樹上,又叫:“外公,嘰嘰!外公,嘰嘰!”神農一犯思想,聽懂了,就把左胳膊一抬,說:“你要是我的外孫,就落到我的手脖上!”那小鳥真的撲楞楞飛下來,落在神農的左手脖上。
神農細看這小鳥,渾身翠綠,透明,連肚里的腸肚物什也能看的一清二楚。神農一出嘴,這小鳥接過兩口唾沫星兒咽了。嘿,這唾沫是咋咽到肚里的也看的清清楚楚。神農高興透了。神農托著這只玲瓏剔透的小鳥回到家,家里人一看,嚇得連連回退,說:“快扔了,妖怪,快扔了……”
神農笑哈哈地說:“這不是妖怪,是寶貝喲!就叫它花蕊鳥吧!”神農又把花蕊公主吃過的十二味藥分開在鍋里熬。熬一味,喂小鳥一味,一邊喂,一邊看,看這味藥到小鳥肚里往哪走,有啥變化。
自各兒再親口嘗一嘗,體會這味藥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十二味藥喂完了,嘗妥了,一共走了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
神農托著這只鳥上大山,鉆老林,采摘各種草根、樹皮、種子、果實;捕捉各種飛禽走獸、魚鱉蝦蟲;挖掘各種石頭礦物,一樣一樣的喂小鳥,一樣一樣的親口嘗。觀察體會它們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經,各是何性,各治何病。可哪一味都只在十二經脈里打圈圈,超不出。
天長日久,神農就制定了人體的十二經脈和《本草經》。神農想想,還不放心,就手托這只鳥繼續驗證,他來到太行山,轉游了九九八十一天,來到小北頂(神農壇),捉全冠蟲喂小鳥,沒想到這蟲毒氣太大,一下把小鳥的腸打斷,死了。神農真后悔,極悲痛,大哭一聲。
哭過,就選上好木料,照樣刻了一只鳥,走哪帶哪。后來,神農在小北頂兩邊的百草洼,誤嘗了斷腸草而死。在百草洼西北的山頂上,還有一塊像彎腰摟肚的人一樣的石頭,都說是神農變的。
為了紀念神農創中醫,制本草,人們把小北頂改名為神農壇,并在神農壇上修建神農廟。廟里塑了神農像,左手托著花蕊鳥,右手拿著藥正往嘴里送。每天都有很多人觀看神農壇風光,瞻仰神農塑像。
9.科學家的小故事 要簡短(最好50字以內0還要有感受)快 線上等
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無不都珍惜時間,勤奮學習、工作。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一次與朋友預約,他站在橋頭一邊等候,一邊在紙上急匆匆地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終于來了,滿懷歉意地說“對不起,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非常有益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此時我又得到了一個出色的想法。”
無獨有偶,我國古代著名畫家王冕出身貧寒,家中無力供他上學,他只得到一個姓秦的人家放牛。王冕時刻想著讀書學習,每次出去放牛,都借書本帶在身上,有時騎在牛背上讀書,有時牛在吃草,他就坐在樹下看書。就這樣,王冕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靠自學學到了很多知識。后來他又刻苦畫畫,終于成了著名的畫家。
我為愛因斯坦爭分奪秒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精神深深感動,我對王冕孜孜不倦、利用點點滴滴勤學苦練的毅志由衷地敬佩。使我更懂得了珍惜時間。
是呀!時間是寶貴的,又是無情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在從我們身邊匆匆流逝。能抓住時間并刻苦學習的人,才能成為有用的人。而不能抓住時間的人,只能是做天和尚撞一天鐘,在不斷等待“明日”的蹉跎中,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王惠民的故事要簡短的